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3 Word版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3 Word版含解析.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题型3 Word版含解析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测试 诗歌 鉴赏 题型 Word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第 1 页 共 10 页 专题六|诗歌鉴赏 1 个客观题 3 个主观题 题型 3 赏析语言,分析技巧主观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9 分)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 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阕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阕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
2、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解析:选 B B 项,“可爱又可恼”有误,从作者写的内容来看,这里并无 “可恼”之意。 2(对点题)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6 分) 答案: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侧 面烘托梅花的姿态、 神韵与品格; “满”形容寒雀之多, “争”刻画竞相之态, “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写出了春回 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9 分) 牧童词 张 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3、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 第 2 页 共 10 页 【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 刺史,在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 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 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解析: 选
4、 C “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 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 对牛的警告。 4(对点题)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 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 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 56 题。(9 分) 洞仙歌 赵 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
5、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 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 ,万斛清愁,人何 处、邈如天样。纵陇水秦云 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 赵鼎:南宋抗金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贬,后绝食而死。此词就是 他谪居时所作。九回肠:喻愁极多。司马迁报任安书 :“是以肠一日而九 回。 ”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 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第 3 页 共 10 页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阕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 愁怀的激烈,以及
6、时光难度的悲吟。 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 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 既是景语, 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 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上阕以行动描写为主,下阕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 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解析:选 D D 项,“下阕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 描写,后心理描写。 6(对点题)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
7、、孤衾独卧,一直写 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 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描写细腻有层次,上阕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阕 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 画。 如以“月色”“杯影”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 吟的深切, 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 以“邈如天样”形容朝廷之远, 以“陇 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的掌权奸臣等。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 题。(9 分)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
8、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 【注】平。 【注】 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 第 4 页 共 10 页 情。 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 苦。 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 盼。 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解析:选 C C 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 8(对点题)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9、(6 分) 答案:颈联将“贫”与“富”,“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 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将“泪 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 清平治世的渴望。 第三练 赏析语言,分析技巧主观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9 分) 商山富水驿 杜 牧 益戆 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 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 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 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汲黯屡次忠谏,
10、 被汉武帝怒斥“甚矣, 汲黯之戆也”。戆,愚直。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 凭吊屈原。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 戆夫。 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 惋惜。 第 5 页 共 10 页 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 郁闷。 D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 目的。 解析:选 C C 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
11、邪佞每 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 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 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2(对点题)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 分) 答案: 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在后世备受推崇进行 对比,嘲讽时人的愚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这一联运用了对仗手法,朱云本 为人名, 而以白日为对, “朱”对“白”, “云”对“日”, 对仗工整巧妙。 “当 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 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