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行为 社会环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初级)苏州科技学院陈建兰手机:13338706191关于考试(1)考试科目: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有两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在答题卡上作答。关于考试(2)考试题型:两门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60题,每题1分,共计60分,要求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要求从5个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选项(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但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不得分;少选,所
2、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宁缺勿滥)。关于考试(3)考试时间:两门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在规定时间完成这两门考试没有太大问题。对考生的要求:1、看书时以教材为准。2、通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不要只做(或背)题目而不看书。关于考试(4)学习策略:提前预习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重在理解概念的含义 培训结束之后一定要认真看书、做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考试时对于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单选题至关重要,是能否通过的保证,复习时应多花时间;而多选题可采取折中策略,求稳而不求全。三部分内容: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 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3、(一)人类需要的含义(二)人类需要的层次(考点)(三)人类需要的类型(考点)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二)人类行为的类型(三)人类行为的特点(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人类需要人的动机人类行为 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类需要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需要与动物需要的本质区别: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的社会制约人类需要非常重要:需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它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人类需要的层次(考点)1、马斯洛的需要层
4、次论 基本观点: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ERG理论ERG理论的特点:(1)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2)当较高级需
5、要的满足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3、莫瑞的需要理论莫瑞(H.A.Murray)对需要的性质、作用和产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需要进行了分类,并设计了分析个人需要的主题统觉测验(TAT)莫瑞提出了需要的特点和作用:需要与需要之间相互关联。可能相互融合,也可能发生冲突,或彼此关联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统觉、思维和意向,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作用)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莫瑞的需要分类(三)人类需要的类型(考点)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
6、人类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为是指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狭义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分类)1、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行为的起源 本能行为:出自遗传,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习得行为: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行为。天性与教养对人类行为同样重要。2、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一个特例-利他行为 反社会行为:攻击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如暴力、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 3、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行为是否符
7、合社会规范(行为的价值判断)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常模的行为 异常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 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即个人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观察者的判断,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统计学标准:如果某人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的、正常的行为,反之则被认为是异常行为。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被认为异常。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出现异常行为
8、。(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从进化论的角度,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有外显的,有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有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有社会属性的,千姿百态。3、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既有来自身体素质如身高体重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造成的改变。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指向特定的目标,如听到声音后人的定向反射等。5、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最大的不同,人类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
9、具有可塑性。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当前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而未来行为又必然是当前行为的延续。(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三方面因素:生物、心理和社会,且交叉影响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人在情境中”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二)社会环境的特点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考点)(一)家庭(二)朋辈群体(三)学校(四)工作单位(五)社区(六)文化(七)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 社会环境:是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
10、。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环境的构成,小到家庭、学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文化和社会制度,涵盖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2)复杂性: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互交织;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3)稳定性:相对稳定。微观来讲如此,宏观来讲亦如此。(4)变化性:社会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考点)(一)家庭家庭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影响个体家庭教养模式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家庭背景与家庭中过去事件(宏观)横向: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微观
11、)家庭教养模式类型: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氛围对子女的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家庭治疗或家庭社会工作因其独到的视角受到重视。(二)朋辈群体(同辈群体)朋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儿童期朋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其后朋辈群体的形成则主动选择变得越业越多朋辈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下:(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3)朋辈群体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朋辈群体是
12、社会工作者可以动用的资源(三)学校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场所,是专门为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而设立的正规化的学习机构。学校对个体(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有二:一是通过长期和系统的正规教育,传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和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二是向儿童和青少年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家庭、学生及所在社区间交互影响(四)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对其成员的影响:一是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二是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
13、求 在我国,工作单位对于个体来讲尤其重要(五)社区 社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 社区对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四个方面(教材P43)(六)文化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文化通过依附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以及其他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人类个性心理的影响表现出来,如对人的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等的影响。(七)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14、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六个方面(教材P44)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帮助个人、团体及组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满足要求或实现目标。消极影响: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误导受众,如电视中的暴力画面、网络成瘾问题成为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突出问题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1.人类行为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及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儿童和青少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所导致的童年期创伤会影
15、响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的,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产物,其路径取决于遗传力量与外部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4、人类行为影响社会环境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改变社会环境,尤其是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一致性行为。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小结: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要从个人、环境和个人与环境间的互动三个方面展开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婴幼儿阶段(考点)二、学龄前阶
16、段(考点)三、学龄期阶段(考点)四、青少年阶段(考点)五、青年阶段(考点)六、成年阶段(考点)七、老年阶段(考点)一、婴幼儿阶段:0-3岁(考点)婴幼儿阶段总的特征:具有大脑发育迅速、行为目标取向、语言能力发展、依恋形成等生理、心理及社会特征。这一阶段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家庭是婴幼儿成长最关键的社会单位(一)婴幼儿阶段的主要特征 1、生理发展 婴幼儿阶段身高、体重和大脑发育迅速 大脑发育迅速一切行为发展的前提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25%,半年后就会增长一倍,达到成人的50%,到2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75%。庞大而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为婴儿快速而广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不多的时间里,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