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课时学习区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32268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PPTX
  • 页数:61
  • 大小:1.3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课时学习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课时 学习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知识点知识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回答12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D.知识点知识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答案答案1.C【解题思路】向供水,说明是水圈;向渗透,说明是岩石圈;向降水,说明是大气圈;向供氧,说明是生物圈。故选C项。2.B【解题思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看出落花变成了绿肥,还可以培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故选B项。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34题。3.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

    3、变化4.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答案答案3.D【解题思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的结果。4.D【解题思路】恐龙灭绝后,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使得其他动物的数量基本恒定,得以生存和繁衍。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在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是稳定的。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系统功能 D.分解功能6.下列过程能吸收大

    4、气中二氧化碳的是()A.动物的呼吸作用 B.煤炭和石油的燃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答案答案5.B【解题思路】碳循环体现了碳元素在各圈层间的运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6.C【解题思路】动物的呼吸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可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于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泛滥成灾

    5、。它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用于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据此回答78题。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中()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D.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8.“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

    6、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答案7.D【解题思路】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体现了地理环境中某一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8.A【解题思路】“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迅速蔓延,是因为环境适宜,特别是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910题。9.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10.下列对图中空缺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C.丙增加 D.丁加重知识点知

    7、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答案9.C【解题思路】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B【解题思路】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知识拓展】整体性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与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其整体性表现在:自然地理环

    8、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而盲目开发,往往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避免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高原。结合下图回答12题。1.方框

    9、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肥沃,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答案答案1.B【解题思路】青藏高原海拔高直接导致该地气温低、空气稀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该地的太阳辐射较强。故可推出为空气稀薄,为气温低,为太阳辐射强。2.C【解

    10、题思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故选C项。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黄土高原 4.该地区有冻土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含量大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森林覆盖率高A.B.C.D.答案答案3.A【解题思路】根据“温带季风气候”“冻土”“色暗、肥沃的土壤”“沼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信息可知,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东北地区。4.C【解题思路】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含量大,当气温低于0 时,含有水分的土壤冻结形成冻土。读旗状树冠图片,回答56题。5.图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

    11、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6.旗状树冠的形成与其生长的独特环境有关,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开放性 D.阶段性答案答案5.C【解题思路】在盛行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迎风面的芽体因受风的袭击而损坏。因此,形成旗状树冠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6.B【解题思路】风的作用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这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7.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2)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3)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答案答案7.【解题思路

    12、】第(1)问,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第(2)问,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问,气候要素中温度的变化会加快岩石的风化,降水会对地表进行冲刷;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尘埃会影响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参考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垦殖等,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3)气候要素

    13、会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可能会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节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地的典型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bcd的自然带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ab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

    14、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ab的自然带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答案答案1.C【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B【解题思路】b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d地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ab的自然带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cd的自然带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M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回答

    15、34题。3.M岛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苔藓和地衣D.草原4.M岛上、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降水 D.海陆位置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答案答案3.C【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M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部沿海为苔原气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4.B【解题思路】M岛自然带为苔原带,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南北差异。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贡嘎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

    16、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下图示意贡嘎山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56题。5.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6.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坡度C.纬度 D.相对高度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5.B【解题思路】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贡嘠山的地理坐标(2935N,10152E)可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6.D【解题思路】读

    17、图可知,贡嘎山西侧自然带谱比较简单,而东侧自然带谱比较复杂。东西两侧山坡主要的差异是西坡相对高度小、东坡相对高度大,故D项正确。同一座山海拔没有差异,A项错误;坡度对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影响很小,B项错误;东、西两侧山坡纬度差异很小,C项错误。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回答78题。7.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8.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18、现象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7.B【解题思路】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选项中只有东非高原地区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与甲地相同。8.D【解题思路】理论上该岛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水平

    19、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0.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距海较远C.降水较多D.纬度较低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9.A【解题思路】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0.D【解题思路】甲山与丙山海拔相当,但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原因是甲山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知识点知识点 2 山

    20、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暑假去黄岗山进行野外考察,他们从山麓出发徒步登山并记录植被的变化。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及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同学们在甲处观察到的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11.C【解题思路】黄岗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山麓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C【解题思路】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2.造成黄岗山植被由山麓到山顶有规律变

    21、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的差异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B.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C.海拔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D.洋流性质的差异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13.下面图甲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乙是120E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地所属的自然带是,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其原因是什么?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13.【解题思路】第(1)问,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及洋流的影响,图甲中地虽位于沿海

    22、地区,但为热带荒漠带。第(2)问,根据所处的气候区判断自然带即可。图甲中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所属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图甲中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地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图甲中两地分别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与西岸,其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水分因素影响。第(3)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相似之处。图乙中该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带,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2)图甲中地

    23、所属的自然带是,地所属的自然带是,地地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地地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 因素影响。(3)图乙中A、B、C代表的自然带可能分别是、。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参考答案】(1)热带荒漠带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吹离岸风,空气干燥。(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由赤道到两极热量水分(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方法技巧】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水平地域分异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

    24、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地域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读我国2 300万年前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我国干旱半干旱植被带的主要成因是受影响。()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季风环流2.从植被带a到植被带b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25、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答案1.A【解题思路】图中我国干旱半干旱植被带分布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较少。2.B【解题思路】由图可知,从植被带a到植被带b为南北方向更替,它反映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34题。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森林4.引起上题中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升高答案答案3.A【解题思路】根据全球自然带的地区分布以及我国气候类

    26、型的地区分布可知,甲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乙自然带应为温带草原带,丙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故A项正确。4.A【解题思路】甲、乙、丙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降水)。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说明了图示地区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读我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落叶阔叶林带B.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常绿硬叶林带6.贺兰山东西两侧带谱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西坡的海拔较东坡高D.东坡的热量较西坡丰富

    27、答案答案5.B【解题思路】大兴安岭、贺兰山、天山所在的纬度均较高,所代表的自然带不可能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在大兴安岭,所代表的自然带分布在灌丛林之下、落叶阔叶林之上,最可能为森林带,因其分布的海拔较高,应为针叶林带。故选B项。6.A【解题思路】贺兰山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而出现森林带;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未出现森林带。贺兰山东西两侧带谱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差异。博格达峰位于我国天山的东段。下图为我国博格达峰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博格达峰()A.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B.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相同C.垂直自

    28、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D.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8.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阳坡,蒸发强阴坡,蒸发弱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A.B.C.D.答案答案7.C【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不同,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所以,C项正确,B项错误。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热量和水分共同影响的结果,分布是固定的,不会随季节而变化,A、D项错误。8.A【解题思路】天山以北山口较多,北坡是迎风坡,能受到西风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正确,错误;同时,北坡处于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相比于南坡要好,正确,错误。故选A项。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

    29、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填风带名称)。(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自然带是。9.【解题思路】第(1)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方面,差异性体现在各地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差异方面。由于差异性的存在,全球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自然带的分布一一对应的关系体

    30、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问,根据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可判断其为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第(3)问,A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第(4)问,根据B地的位置可知,当气压带与风带北移时,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当气压带与风带南移时,B地受中纬度西风带影响,故B地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5)问,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答案答案(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

    31、式图上可以看出,B地在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参考答案】(1)整体(2)盛行西风带(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4)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规律总结】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

    32、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易错疑难集训易错疑难集训集训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若该山地山麓的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会超过()A.1 000米 B.2 000米C.3 000米 D.4 000米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影响。()A.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西风带 D.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易错点易错点 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易错点易错点 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答案答案1.B【解题思路】该山地山

    33、顶没有积雪冰川带,说明山顶的平均气温不可能在0 以下,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算出该山地的海拔不会超过2 000米。2.C【解题思路】该山地山麓的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所在地区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图示信息,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北坡上限海拔比南坡高,说明北坡是阳坡,其所在的半球是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该地气候只能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错因分析】第1题,该题的易错点是对气温垂直递减率记忆不清。第2题,该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全面理解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易错点易错点 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不会分析山地的垂直带谱【方法

    34、技巧】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方法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方法判定南北半球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判断阴坡、阳坡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疑难点疑难点 1 雪线雪线下图显示了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可判断()A.曲线依次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降水量、气温B.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C.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D.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2.曲线数

    35、值赤道地区小于南北纬20附近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A.太阳辐射强 B.年降水量丰富C.海拔低 D.受海洋的影响大疑难点疑难点 1 雪线雪线答案答案1.B【解题思路】曲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高纬度地区最低,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曲线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表示气温;曲线在赤道地区最高,南纬60附近出现次高峰,表示降水量,故A项错误。由图中多年平均雪线海拔的分布可知,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高,故B项正确。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故C项错误;高纬度地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和气温变化趋势大致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2.B【解题思路】由上题可知,曲线

    36、表示多年平均雪线海拔。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等。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南北纬20附近因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较少,因而雪线高。疑难点疑难点 1 雪线雪线【难点透视】该题组的难点:一是对影响雪线的因素理解不清,尤其是当雪线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时,更是理不清思路;二是对多纵坐标图的判读能力较差。【规律总结】雪线的全球分布规律雪线的全球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赤道地区空气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

    37、化。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在副热带地区。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此外,10N的降水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要高一些。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递减。疑难点疑难点 2 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回答34题。3.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A.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4.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38、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疑难点疑难点 2 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答案答案3.B【解题思路】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4.D【解题思路】自然带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势起伏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难点透视】区域气候的知识本身就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难点,该组试题涉及南亚气候的成因,增加了试题难度;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教材没有讲述,同学们缺少必要的文本资料,因而感觉难度较大,容易出现错误。【方法技巧】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如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的缺失)、地势起伏(如本题中自然带的形成)、洋流(如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在判断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课时学习区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3226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