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课时学习区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课时学习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课时 学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知识点知识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回答12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D.知识点知识点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答案答案1.C【解题思路】向供水,说明是水圈;向渗透,说明是岩石圈;向降水,说明是大气圈;向供氧,说明是生物圈。故选C项。2.B【解题思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看出落花变成了绿肥,还可以培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故选B项。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34题。3.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
3、变化4.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答案答案3.D【解题思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的结果。4.D【解题思路】恐龙灭绝后,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使得其他动物的数量基本恒定,得以生存和繁衍。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5.在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是稳定的。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C.系统功能 D.分解功能6.下列过程能吸收大
4、气中二氧化碳的是()A.动物的呼吸作用 B.煤炭和石油的燃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知识点知识点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答案答案5.B【解题思路】碳循环体现了碳元素在各圈层间的运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6.C【解题思路】动物的呼吸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死亡植物的分解作用可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枝黄花”是一种有害生物,原产于北美,进入我国后在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泛滥成灾
5、。它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其根、茎、种子均可用于繁殖,一株“一枝黄花”一年可繁殖两万余株,一旦蔓延,将无法种植农作物,一旦蔓延成灾,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据此回答78题。7.材料中描述的生物入侵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中()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新的功能C.地理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D.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8.“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A.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B.该地区的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
6、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答案7.D【解题思路】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体现了地理环境中某一地理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8.A【解题思路】“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部分省级行政区迅速蔓延,是因为环境适宜,特别是气候湿润,适宜其生长。知识点知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910题。9.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10.下列对图中空缺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C.丙增加 D.丁加重知识点知
7、识点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答案9.C【解题思路】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B【解题思路】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知识拓展】整体性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与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其整体性表现在:自然地理环
8、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注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而盲目开发,往往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避免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并仍在隆升的高原。结合下图回答12题。1.方框
9、内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肥沃,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答案答案1.B【解题思路】青藏高原海拔高直接导致该地气温低、空气稀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该地的太阳辐射较强。故可推出为空气稀薄,为气温低,为太阳辐射强。2.C【解
10、题思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故选C项。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黄土高原 4.该地区有冻土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含量大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森林覆盖率高A.B.C.D.答案答案3.A【解题思路】根据“温带季风气候”“冻土”“色暗、肥沃的土壤”“沼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信息可知,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东北地区。4.C【解题思路】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含量大,当气温低于0 时,含有水分的土壤冻结形成冻土。读旗状树冠图片,回答56题。5.图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
11、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6.旗状树冠的形成与其生长的独特环境有关,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开放性 D.阶段性答案答案5.C【解题思路】在盛行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迎风面的芽体因受风的袭击而损坏。因此,形成旗状树冠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6.B【解题思路】风的作用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这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7.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2)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变化对地貌的影响。(3)举例说明气候要素与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答案答案7.【解题思路
12、】第(1)问,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每一要素都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某一要素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第(2)问,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重,从而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问,气候要素中温度的变化会加快岩石的风化,降水会对地表进行冲刷;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尘埃会影响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参考答案】(1)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2)我国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植被茂盛,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垦殖等,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形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3)气候要素
13、会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如温度变化会造成岩石的崩解破碎;地质作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产生的尘埃可能会在大气中停留一段时间,这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节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地的典型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bcd的自然带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ab的自然带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
14、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ab的自然带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答案答案1.C【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B【解题思路】b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d地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ab的自然带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cd的自然带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M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回答
15、34题。3.M岛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苔藓和地衣D.草原4.M岛上、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C.降水 D.海陆位置知识点知识点 1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答案答案3.C【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M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南部沿海为苔原气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4.B【解题思路】M岛自然带为苔原带,自然带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的南北差异。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贡嘎山(2935N,10152E)位于四川省西部,为
16、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下图示意贡嘎山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回答56题。5.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基带为 ()A.稀树灌丛带B.常绿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6.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谱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坡度C.纬度 D.相对高度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5.B【解题思路】基带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平自然带,根据贡嘠山的地理坐标(2935N,10152E)可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平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贡嘎山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6.D【解题思路】读
17、图可知,贡嘎山西侧自然带谱比较简单,而东侧自然带谱比较复杂。东西两侧山坡主要的差异是西坡相对高度小、东坡相对高度大,故D项正确。同一座山海拔没有差异,A项错误;坡度对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影响很小,B项错误;东、西两侧山坡纬度差异很小,C项错误。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回答78题。7.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8.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18、现象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7.B【解题思路】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选项中只有东非高原地区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与甲地相同。8.D【解题思路】理论上该岛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水平
19、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0.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距海较远C.降水较多D.纬度较低知识点知识点 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答案答案9.A【解题思路】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这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0.D【解题思路】甲山与丙山海拔相当,但与丙山相比,甲山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原因是甲山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知识点知识点 2 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