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报告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30572
  • 上传时间:2022-11-21
  • 格式:PPT
  • 页数:76
  • 大小:791.2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报告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现代性的后果 现代性 后果 详细 分析 报告 课件
    资源描述:

    1、后现代社会学时期后现代社会学时期 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的后果 安东尼安东尼吉登斯夫妇 阿利娜莱德妮娃(Alena Ledeneva),安东尼吉登斯夫人,现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 UCL)斯拉夫与东欧学院教授。1986年,新西伯利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学士,1992获剑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硕士学位,1996年,获剑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博士学位。1996-1999年,剑桥大学研究员。莱德妮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尤其是俄罗斯经济。简简 介介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18日出生于伦敦北部

    2、的埃德蒙顿,是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吉登斯不仅是孔德、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吉登斯是当今欧美学界精英人物之一,其研究面之广、涉及问题之多、著述之丰,在社会学界实属罕见,他和哈贝马斯、布迪厄成为在世社会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人物。经经 历历1956年进入赫尔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195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SE)攻读硕士学位。1964年硕士毕业任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讲师。1966-1969年间,先后访问和任教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3、。1969年,受聘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1987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社会学会会长。1997-2003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2004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现为英国上议院议员。主要研究内容 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

    4、思;第三条道路等。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洲的政治发展。在吉登斯看来,社会学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他将自己的学术活动建立在两个基点上,一是对已往经典和社会学理论的梳理与批判性反思,进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二是对现代社会变迁的认识与研究。他认为社会理论的“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他所理解的“社会学”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而只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只关注发达的或现代的社会。因而社会学是关于现代社会的理论。基于此,吉登斯形成了自己理论的两大重要论题,结构化与现代性。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

    5、论的提出针对的是已往经典社会学理论对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关系的割裂。他认为,从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一直到二战以来的众多社会思想家,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环境、制度对个人及其行为的决定性制约作用;要么片面抬高个人的主动行为、理性、意志等,将个人作为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吉登斯提出结构的二重性理论企图对上述分裂加以克制。在他看来,主体与结构的建构并不是一种二元论的关于两种全然独立的既定的现象的组合,而是一种二重化的过程。根据结构二重性原理,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既是其不断组织的实践的条件,又是这些实践的结果,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个人的,它不应该简单等同于对主体的外在制约,恰恰相反,它既有制约性

    6、又同时赋予行动者以主动性。吉登斯的理论贡献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除此之外,吉登斯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与政治理论研究一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书反映了他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理论传统的研究成果。第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吉登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重建,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理论成果。1

    7、976年,出版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本书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解释社会学的反思。1979年,出版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该书系统建立起独具吉登斯特色的结构化理论。1984年,他又出版了社会的构成一书,对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上。该书主要从军事暴力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史的演进过程。在吉登斯看来,世界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从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向民族国家演化的过程,军事暴力在推动这一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着重分析了民族国家的产生、面貌及其内在张力,

    8、反映了吉登斯深厚的人文关怀。第四、现代性理论体系的建立 1990年代之后,吉登斯的学术研究重点开始转移到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性的基本主张,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表明了现代性的社会学视角。1994年,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现代性对个人生活形成的巨大冲突,表明了高度现代性条件下的人类生活状况。第五、对现代政治的重建 20世

    9、纪90年代以后,吉登斯系统提出了他对于现代政治发展的设想第三条道路。1998年之后,在吉登斯理论思维的影响下,布莱尔、克林顿、施罗德、等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吉登斯也由此被誉为布莱尔的精神导师。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本书上,一是超越左与右,二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主要著作 吉登斯一生笔耕不缀,著作等身。自投身于学术研究以来,他先后出版著作37部,其中许多在全球学术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1976)社会与政治理论研究(1977)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1979)社会学()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

    10、现代性的后果(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超越左与右()第三条道路()现代性的后果内容简介 吉登斯在书中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现代性之后果只是吉登斯一系列有关现代性的著作中的第一本,继它之后,吉登斯又连续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隐私关系的转变、在左与右的

    11、背后(也译为超越左与右)等,从宏观制度的层面进到微观个人的层面,一层一层地剥开现代性的外衣。现代性的后果思考题1.现代性的含义2.吉登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3.吉登斯现代性的四维制度模式4.吉登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5.后现代性一、一、现代性及其动力机制现代性及其动力机制(一)(一)“现代现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现代性现代性”的涵义的涵义 1.“现代”一词是上述概念家族当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据考证,“modern”一词源于公元4 世纪出现的一个拉丁语单词“modernus,意思是“目前(the present)”、“现在(right now)”、“当前(recently)”、“今天(today)

    12、”。这个词最初只是一个用来表示时间状态的一个概念。(1)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具有一种相对的意味。它并不是用来指称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间区域,而是用来指称任何一个属于“目前”、“现在”的时间区域。因此,“现代”并不固定属于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区域,而是属于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间区域。除了指涉时间上的“当前”、“现在”等状况之外,“现代”一词还蕴涵着当前、现在的事物或状况,“比过去更新、更好、更优越、更进步”等等方面的意思。(2)“现代”一词的第二种涵义主要指的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期。这是“现代”一词最初所具有的涵义。库马说:

    13、公元4 世纪的基督徒提出modernus 这个词正是为了将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与“古代”相对照,在他们看来,“古代的世界是异教徒的世界,现代世界则是基督徒的世界。在这种情景下,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常常被简单地划分为“古代(或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现代”一词只能被用来指称后一个时期,而不能被用到前一个时期。在大多数学术文献中,“现代”一词被认为主要是指大约从17 世纪开始以来的这一段历史演变时期,在这之前的历史演变过程则被称为“古代”和“中世纪”。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1)广义的“现代主义”指的是由波德莱尔在19 世纪中期首先加以揭示,然后在从19 世纪下半叶直到20 世

    14、纪60 年代之间的各种“先锋艺术”(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建构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事件艺术、概念艺术等)以及相关的哲学与社会理论中得到体现和张扬的那样一种对“现代性”或“新奇性”永恒地加以追求的精神。不断地批判和否定既存的“现代”,用新的“现代”来取代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的老的“现代”,就是广义的“现代主义者”们的伟大追求。(2)狭义的“现代主义”则主要是用来指称体现或贯穿在自17 世纪以来首先在西方产生然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那种新文明(即狭义上的“现代性”)之中的那些基本精神或运行原则,如理性主义、世俗主义、科学主义、个人主义等。3.“

    15、现代性现代性”“现代性”一词则是19 世纪才出现。最早使用“现代性”一词的是法国文学评论家波德莱尔。在这里,“现代性”一词主要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或品质。吉登斯第一个明确提出“现代性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对“现代性”一词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1)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或“现代世界”。持这种理解的人往往把“现代性”等同于“现代社会(及其相应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形式”,然后从制度、结构及存在形态等方面来对它进行具体描述。(2)将“现代性”理解为贯穿在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某种内在精神或体现、反映这种精神的社会思潮。从这种角度来加以理解的“现代性”,往往成为“现代主义”或“

    16、现代精神”的同义词。(3)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或品质,以及人们对这些特殊性质或品质所获得的某种体验。大卫格里芬在讨论“现代性”概念时提出,既有“从社会的、社会学家的、政治哲学家的、经济和社会历史学家的观点出发”来加以讨论的“现代性”概念,也有“从个人的、心理学的、哲学家的、神学家的以及思想史学家们的观点出发”来进行讨论的“现代性”概念。前者指称的是“现代社会”,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巨型结构与私人生活之间的二分化”、普遍的结构分化、机械化和实利主义等特征;后者则指称的是“现代精神”,它包括个人主义、二元论、世俗主义、未来主义等。(4)吉登

    17、斯所理解的“现代性”所谓“现代性”,是指十七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的社会生活方式与组织方式,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性的后果 现代性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涉及:A.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实现世界向人类干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B.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C.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基本上,由于这些特性,现代性同任何从前的社会秩序类型相比,其活力都大得多。现代性吉登斯

    18、访谈录 吉登斯所说的现代性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涵:首先,从时空视角入手,“现代性”有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现代性产生的时间是17世纪后封建时期,地理位置是在欧洲,现代性最开始是从欧洲产生发展的,后来波及到全世界,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其次,就其具体表现来说,现代性指的是社会生活、组织模式以及行为和制度等,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全球意涵的社会组织形式。再次,就其实质来说,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大略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最后,现代性的后果是全球化。现代性卷入的变革比过往时代的绝大多数变迁特性都更加意义深远,现代性正在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我们通常所称谓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性

    19、而言,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如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在价值层面上,现代性突出表现为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突显与张扬、工具主义理性的兴起与延展以及自由民主的历史进步观的显发与实践三个方面。现代性理论及其实践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勇气摆脱了中世纪黑暗统治,从自然的束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科技革命推引下,创造了人类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同时也导致个人利益至上主义、技术统治和温和的专制主义。(二)现代性的特征和动力机制(二)现代性的特征和动力机制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动力机

    20、制派生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在这种形势下所产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精确的时间空间,而时空的分离导致了社会体系的抽离(disembedding),通过旧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不断输入,产生持续影响的个人和群体行动对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调整。第一、时空分离第一、时空分离(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吉登斯指出,所有社会的个体都有关于未来、现在和过去的时间感,每一个社会、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空间感知。总体说来,在前现代社会,时间和空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且通常是根据空间来推演时间的,某个时间总是与某个空间中的某个事物相联系。随着十八世纪后半期机械钟的出现,

    21、时间可以与空间分离开来从而造成“时间的虚化”进而导致“空间的虚化”,随着时间的逝去和空间的隐遁,在场和不在场交织在一起。时空分离机制对现代性产生的意义时空分离是脱域过程的初始化条件。时空分离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特特征及其合理化组织提供了运行的机制。时空分离使得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动态性)特征更为鲜明。第二、抽离化机制(脱域机制第二、抽离化机制(脱域机制)(disembedding mechanismdisembedding mechanism)抽离化即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系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或者说抽离化就是把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

    22、然后再使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进行“再联结”或“再重组”。吉登斯主张抽离化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象征标志”,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情境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和团体的特殊品质,象征标志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语言、权力、货币等;二是“专家系统”,即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组成的体系,这种专家系统无孔不入,并不局限于专门的技术知识领域,它会延伸到社会关系和各种自我的亲密关系上,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主体。第三、对知识的反思性调整第三、对知识的反思性调整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反思性,是对所有人

    23、类活动特征的界定”,但是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反思性有着根本的区别。吉登斯认为,反思性是所以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但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反思性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社会:反思被限制为重新解释和阐明传统,以至于在时间领域中,“过去”的方面比“未来”的方面更重要。在现代社会,反思被引入到系统的再生产的每一基础之中,致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联系不断地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在现代性的反思性调整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无疑的,也没有什么知识是可以被永久证明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之中:社会实践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践本身所产生出来的新认识的考验和改变,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并由此使

    24、得知识成为制度组成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在现代性的反思中,吉登斯特别强调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现代性的三种动力机制的关系 三种动力机制是相互关联的,主要强调时空分离机制的优先性和基础地位。“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派生于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正是这种重新组合使得社会生活出现了精确的时间时空的分区制,导致了社会体系的脱域,并且通过影响个体和团体行动者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来对社会关系进行反思性定序与再定序。”通过时空分离、脱域、现代性的反思性,现代性不断生成、显现和膨胀,使人类社会的活动日益超出时空、摆脱限制而趋向自由,世界也因此日益全球化。这些都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所促

    25、成的。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断裂性。他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其他社会理论家。第一、反对社会进化论,主张“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传统社会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新的生活形态。第二、不完全赞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吉登斯所关心的不是前现代社会的各种传统式的“断裂”现象,而是特别强调与现代时期有关的现代性的“特殊断裂”。全球化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既是现代性的本性又是现代性的后果。全球化必须被理解为一种辩证的现象,在一种时空分延关系中,一极的事件会在另一极上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现代性正在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相互联系的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民族

    26、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际劳动分工。双重性 吉登斯认为,从现代性的后果看,现代性是一种双重过程。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的和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但是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20世纪变得尤为明显。四种风险:经济崩溃、极权主义、生态危机、核战争风险。二、现代性的宏观分析二、现代性的宏观分析(一)关于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分析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就是对现代社会作出的“多元制度”的阐释。他指出,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角度对现代性做出的解释和展望的;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缘于复杂的劳动分工及其刺激;而韦伯则更多地侧重于官僚制和“理性

    27、化”的范式。在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现代性过程中,吉登斯融合了经典思想家的现代性思想,同时结合晚期现代性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有关现代性的几个基本制度维度。第一、资本主义 布罗代尔曾经指出,直至1867年,马克思还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但吉登斯依然愿意承认马克思比其他经典作家有更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他也认为和以前的社会形式相比较,资本主义虽非是塑造现代性的唯一力量,但它是架构现代性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吉登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主义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济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系对其他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和国家对于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第二、工业主义 工业主义不仅指机

    28、械化的技术和工厂生产,机械化的运输和交往方式的发展尤其是其主要特征。工业主义预先设定了生产的规范化组织,目的在于使人的行为、机器与原材料的投入和产品的产出协调。在“工业革命”的原初时期,工业主义首先出现了燃煤与蒸汽动力,后来又出现了巨大而沉重的机器在工厂里忙乱的情景;而现代工业在高科技领域的驰骋,在这里电是动力源泉。第三、监控系统 监控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的指导,尽管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控的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监控可以是直接的,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是间接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监控虽然指涉于政治领域,但也遍布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监控

    29、的不断密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世界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第四、军事力量 在他看来,涂尔干明确反对必须以阶级革命来重组当代社会的做法是拒绝革命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过战争,但由于他秉持工人阶级没有祖国,所以自然就认为相比于阶级斗争,民族之间战争的重要性会日益降低;而韦伯尽管亲身体验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腥屠杀,也没有预见到如今骇人听闻的军事暴力。吉登斯指出,20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性世纪,他认为,在20世纪,战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导致了敌对时期或稍后的重大变迁,它们还蕴酿了具有深远效果的转型,不管是对经济发达国家

    30、的制度,还是世界体系中其他社会类型的制度,都是如此。吉登斯认为以上四个维度之间是互相联系、促进的。早于工业主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资本主义的竞争为工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注入了动力,而工业主义反过来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这二者“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资本主义的扩张与西方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加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业生产的扩张为以军事力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空前的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权力及由它所产生的世界体系从根本上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进程的影响。后现代性 后现代性是代表“超越”现代性的一种运动,是超越了现代性的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吉登斯认为,

    31、目前人们还没有生活在后现代的社会氛围之中,现代性是一个远未完结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只是处于激进的现代性时期。但是目前可以瞥见或指出后现代性的轮廓。一是超越匮乏体系,即用非匮乏的经济体系取代资本主义;二是用多层的民主参与取代监督制度;三是非军事化取代军事暴力;四是技术 的人性化取代人性不足的工业化。(二)现代性的全球化及其社会运动(二)现代性的全球化及其社会运动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不断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地域性的跨越和时空关联的延展而实现。当现代性的四种制度维度发展为全球性制度体系时,产生了全球化的四个维度。第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济与政治的相对独立会使资本主义国

    32、家的商业公司有了广阔范围的全球性活动,拥有巨大经济权力的跨国公司从能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区域性的发展。所以,即便边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不利的地位,但它们的发展只能根据作为整体现象的世界经济发展动态地来解释。第二、现代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20世纪的民族国家体系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除了地球两极的部分地区以外,他们对所有的空间都行使着主权并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他们的持久存在也以后者为基础。通过对主权的维护,他们不仅获得了权力,而且经济运行机制培育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第三、世界军事秩序。由于军事力量不仅内含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塑造着其未来发展的空间

    33、和轨迹,所以,当国家不再被化约为单纯的经济关系时,探讨国家之间军事关系问题就应该成为社会理论中的主要的思考方向。军事力量的全球化不仅仅表现在武器的技术化,战争的工业化,不同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盟,而且还表现在战争本身之中。地区性突冲时间可能是全球性战争的开端。第四、全球性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中的全球性相互依赖的扩展,既有助于生产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均衡,也减缓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同时,劳动分工向日常领域的渗透会改变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原有的和睦关系,工业主义的传播营造着危害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生态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感受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 结 在吉登斯看来,随着现代性的四种制度实现全球化,人类已经

    34、抽离的社会关系会实现再嵌入,这会让社会深陷于一个高风险的困局,承受着经济增长崩溃、极权主义、核冲突和生态破坏等灾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首先是劳工运动。劳工运动是源于资本主义企业扩张或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之中的社会运动,它最初是争取言论自由和民族权力的斗争工具,但随后会扩演成诸多利益集的庇护伞,它的内涵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单一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权利就有了普遍的意义。其次是生态运动。对自然的热爱、对地球的关注和崇拜使得生态运动对现代社会的主流制度和技术产生了质疑,从而使其蒙上了“反文化”的色彩,包含了以非西方价值观反对源于西方文化霸权的价值观。再次是言论自由

    35、和民主运动。吉登斯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和平等观念并没有直接反映社会的现实情况,所以,针对日益增强的监督和可能的极权主义,民主运动往往和劳工运动一起来争取普遍参与、言论自由和政治权利。最后是和平运动。放弃暴力、追求和平的理念接近于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充溢着暴力和监控丛结的社会里,和平运动更具有“朝气”,它的重要性因风险世界的到来而弥足珍贵。三、现代性的微观分析三、现代性的微观分析 早期进行信任研究的是“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尔。他认为应该从“一些使普通事物具有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特征的期望”入手来研究信任问题。他将信任定义为“对普通的和日常的道德世界的持续、规则、秩序和

    36、稳定性的期望。”吉登斯对信任的定义: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信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之正确性的信念。(一)信任与风险(一)信任与风险 吉登斯反对将信任与信心截然去分开来。他认为,信任是信心的特殊类型,是事先意识到风险存在的信心,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信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之正确性的信念。现代性条件下的信任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它并不是发生于原有的或自然作用力影响之下的,而是发生于人为创造的条件下;第二,在社会制度维度的推动下,人类

    37、活动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广,信任才得以存在。当面承诺和非当面承诺 前者是在共同在场的情形中,由早已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所维系的信任,后者是包括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在内的抽象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信任。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更多地从专家系统中获得生存保障,这一方面为时空的延伸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让怀疑成了当代世界的一种一般性的生存策略和应对维度,权威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成了常态,自我也被反思性地产生出来,现代性也就成为一种风险文化。倒推而去,则风险和信任之间也有了关联。风险与危险 危险与风险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风险”一词让人们将预期的后果与神意和宇宙决定论相分离,后来这个词就用来指代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情况。风

    38、险所涉及的是所能预料到的未来危害,它能够被控制,风险意味着危险,在这里,“风险”被看成是对预期结果的一种威胁,而危险则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无法预测与估计。他将风险置于现代社会的考察之中,并以此来反思和重构现代性。(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困境(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困境 现代性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必然影响到具体的个人本身。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在全球性的笼罩之下,始终面对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让人们缺乏安全感,产生了焦虑。在吉登斯看来,“自我认同”必须通过自我的反思性或反思性的自我得到理解,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在前现代社会,自我认同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之

    39、上的,而在现代社会,抽象体系包罗万象,人们对不同抽象体系的选择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与命运结果。吉登斯对自我认同的关注不仅仅是个人对几乎无法控制的带威胁的外部世界的防备,而且也是对现代性的全球化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调适。吉登斯指出:“该做什么?如何行动?成为谁?对于生活在晚期现代性的场景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核心的问题,在任何水平上,无论是话语性的还是通过日场的社会行动,它们都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个体在面对这种回答和调适时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具体表现为:1.联合相对于分裂(unification versus fragmentation)联合关注的是对自我认同一致性的建构性叙述,但

    40、在现代社会,个体不得不被卷入不同的境地与多样性的环境场景中,每个场景都可能要求不同的“得体的”行为方式,这又让个体分裂为与各种不同场景一样多的“虚假的自我”。2.无力感相对于占有(powerlessness versus appropriation)与分裂相联的就是剥夺,每一个人被剥夺了个性,这种剥夺不仅进入到日常生活领域,还吞噬着自我的核心,随后产生无力感;同时,抽象体系的扩展,也是人们对专业知识的在占有成为可能。3.权威相对于不确定(authority versus uncertainty)现代社会没有终极的权威,一切专家系统都在不断的被修改中,而疑惑和怀疑本身又激发着权威的产生;自我认同

    41、的反思性投射,必须在自我的兴奋与不确定之间把握方向。4.个人化相对于商品化的经验(personalised versus commodified)外表被实质的轻率取代、形式和内容的任意撕裂以及价值和意义的轻飘失重让个体的自我界定的人生追求都演变成一种恶意的放纵,最终导致自我认同的挫败和亏空。思 考 题1.现代性的含义2.吉登斯现代性的动力机制3.吉登斯现代性的四维制度模式4.吉登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5.后现代性6.吉登斯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比较7.吉登斯对信任的解读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阅读书目1.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著,尹宏毅译: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2001年。2.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3.安东尼吉登斯著,郭忠华、潘华凌译: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4.安东尼吉登斯著,李猛、李康译: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三联书店1998年。5.安东尼吉登斯著,陶传进等译:为社会学辩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6.安东尼吉登斯著,田佑中、刘江涛译: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现代性的后果》详细分析报告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305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