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神经系统(教案)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9章神经系统(教案)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系统 教案 参考 模板 范本
- 资源描述:
-
1、第9章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教学学时:6学时教学重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突触传递的机理、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及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生理意义。教学难点:1.突触的类型与结构,突触传递的机理、特性及化学介质2.肌紧张及骨胳肌的牵张反射及脑干的调节3.高位脑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目的与要求掌握 1.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 2.中枢神经元联结的方式及生理意义。熟悉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调质的概念。了解 1.神经的营养作用; 2.中枢神经
2、递质,递质化学; 3.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重点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外周神经递质判定标准、种类、分布、受体、功能。难点 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1.1 神经细胞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元(neuron)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经元的结构与典型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相仿。 1.1.1 神经元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纤维 5)末稍 基本功能:1)感受刺激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1.2神经纤维1.2.1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特
3、点:(1)动作电位能自动传播 (2)神经纤维兴奋的“全或无”反应 (3)神经冲动的频率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一定的传递信息。 1.2.2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不衰减性;(4)双向传导性 ;(5)相对不疲劳性。 1.2.3 神经纤维的分类(1)根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2)根据纤维直径传导速度: 分为:A、B、C三类 A类:A、A、A、A四种亚型(3)根据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外周神经纤维(4)根据传导冲动的方向和功能分:传入(感觉),传出(运动),联络神经纤维1.2.4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影响因素:(1)神经纤维的直
4、径(2)动作电位的幅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3)神经纤维膜的电容(4)温度:(冰冻麻醉的原理)1.1.5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1)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局部电流(2)有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相邻郎飞氏结的跳跃传导1.3突触与突触传递1.3.1 突触的分类 传递方式化学性突触、电传性突触 功能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联系方式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1.3.2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有合成递质的酶 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膜上有特异性受体1.3.3 突触传递1.3.3.1化学性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前
5、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Na+通透性增大后膜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2)突触后抑制电位(IPSP)突触前膜兴奋Ca2+ 进入突触小体易化突触小胞小胞向前膜移动小胞和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受体膜对K+通透性增大后膜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膜不易兴奋 1.3.3.2电传递性突触的传递机制 动作电位的冲动直接越过突触间隙(缝隙连接)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发生去极化。1.3.3.3 非突触化学传递1.3.3.4 突触传递的特性(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3)总和作用:空间总和时间总和(4)对内外环境变
6、化的敏感性1)对缺氧特别敏感;2)碱中毒会是神经元过度兴奋;酸中都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5.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1.4 神经递质1.4.1外周递质(1)乙酰胆碱(2)去甲肾上腺素1.4.2 中枢递质1.4.2.1乙酰胆碱1.4.2.2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1.4.2.3氨基酸:谷胺酸,甘胺酸,-氨基丁酸1.4.2.4肽类1.4.3 调质的概念1.3.4 递质共存1.5 受体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而起反应,改变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1.5.1 胆碱能受体(1)受体,毒蕈碱型受体(2)1 受体,烟碱型受体 2 受体,骨骼肌终扳膜上。1.5.2肾上腺素能受体(1)受体的分类:分
7、为受体、受体。 受体又分为1受体和2受体(2)受体的亲和力: 肾上腺素可与受体、1受体、2受体结合;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和受体结合。(3)受体的效应(4)受体的分布2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2.1反射及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出生后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2.1 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递2.1.1 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2.1.1.1单向传导2.1.1.2反射时和中枢延搁反射时: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所需时间。兴奋在中枢部分传递时所需时间较长的现象。2.1.1.3总和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EPSP的总和,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作电位。包括
8、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总和。扩散和集中:感受器在接受一个适宜刺激后,一般仅引起较局部的神经反射,而不产生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局限化(localization)。 但如果用过强的刺激刺激皮肤或过内脏时,均会引起蛙的广泛的活动,称为反射的扩散(generalization)。 中枢对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它的神经结构基础是中枢存在多种神经元的联系形式。中枢神经元联系的方式:(1)幅散式;(2)聚合式;(3)链锁式;(4)环路式2.1.1.5 兴奋节律的改变2.1.1.6 后放2.1.1.7 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2.1.1.8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机体缺氧、体内二氧化碳和酸性代谢产物过多等因素
9、均可影响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2.2 中枢抑制2.2.1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枝性抑制(2)回返性抑制2.2.2 突触前抑制概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轴1)电位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降低的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2.3 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1)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每一特定的神经反射需要一定形式的刺激才能发生。 (2)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 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是骨骼肌运动反射弧的最后传出通路。 (3)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 中枢内在较长时间内兴奋性影响超过抑制性影响状态,称为中枢兴奋状态(central excitator
10、y state)。反之,中枢在较长时间内抑制性影响超过兴奋性影响的,称为中枢抑制状态(central inhibitory state)。其基础是由于环状联系或突触调制的作用。 (4)反射的习惯化(减弱)和反射反应敏感化 (reflex response)的形式虽然是固定的,但并不排除可被修改性。 (5)反射活动的反馈性调节 ( feedback regulation)刺激引起效应器产生效应后,效应器输出的变量中的一部分信息又反过来不断地改变中枢或其它环节的活动状态,用以纠正反射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以实现调节的精确性。这种调控方式即是前述的反馈性调节。 有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
11、k)和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两种方式。3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目的与要求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熟悉 感觉的传入通路了解 1.感受器的分类 2.鱼类的视觉、侧线觉、味觉和嗅觉重点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难点 感受器编码作用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3.1 感受器机体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装置。3.1.1 感受器的分类外、内感受器3.1.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3.1.2.1 适宜刺激(adquate stimulus):每种感受器只对一定形式的能量的刺激发生反应,这种形式的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3.1.2.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1)感受器的能量转换过程(2)感
12、受器电位: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所产生的电位,是一种局部性电位。(3)感受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1)不是“全或无”式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感受器电位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2)能引起局部兴奋,能在神经传入纤维的第一个郎飞氏结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3)几乎没有潜伏期4)不受局部麻醉药物的影响3.1.2.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把外界环境刺激转换成动作电位时,不仅是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包含环境变化的信息也移到了新的电信号中,即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编码。 “质”的感觉:主要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传入冲动到达的高级中枢的(终端)部位,即由信号所使用的通路(路径)来决定。
13、量与强度:刺激强度主要靠单一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来编码。 在感觉过程中,信息每通过一次神经元间的交换,就要进行一次编码,并有可能接受来自其它信息源的影响,使信息不断得到处理。3.1.2.4 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现象: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按适应出现的快慢可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3.1.2.5 对比现象和后放作用3.1.2.6 感受器的反馈调节3.2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3.2.1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脊髓感觉传入径路特点:三级传导;交叉上行。3.2.1.1
14、 浅感觉的传入径路痛感觉;触感觉 一级:感受器脊神经节脊髓背角 二级:脊髓背角交叉上行丘脑 三级:丘脑投射大脑皮层3.2.1.2 深感觉的传入径路 一级:深部感受器脊神经节脊髓背角同侧上行延髓薄、锲核 二级:延髓薄、锲核交叉上行丘脑 三级:丘脑大脑皮层3.2.1.3 头面部的感觉传入 一级:感受器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感觉核 二级:三叉神经感觉核交叉丘脑 三级:丘脑大脑皮层3.2.2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3.2.2.1 丘脑核团的分类第一类:感觉接替核;第二类:联络核;第三类:弥散投射核3.2.2.2 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1)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作用: 产生特定的感
15、觉特异性投射系统:来自身体各部的各种感觉冲动传入沿着脊髓和脑干内特定的前(上)行传导路径传到丘脑特定的神经核群,再由这些核群发出纤维按点对点的规律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如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痛觉、平衡觉等;嗅觉是唯一不经过丘脑的特异传导系统。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与皮层第细胞形成突触;倒置分布;投射面积与外周感受野有关。 功能:产生特定感觉;激发皮层发出冲动,引发相应的反应(骨骼肌活动、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2)非特异性的投射系统 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 作用:使大脑皮层处于醒觉状态 调节皮层感觉区的兴奋性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通过脑干时都要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