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的表面现象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固体的表面现象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 表面 现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6章 固体的表面现象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第1页/共53页印刷和包装中涉及到的固体表面印刷和包装中涉及到的固体表面第2页/共53页6.1 固体的表面固体的表面 固体表面的特征 第3页/共53页2007200820092010第4页/共53页6.2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作用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作用吸收:被吸收的气体量(V)与压力成正比。化学反应:CuSO4+H2O=CuSO4H2O吸附:低压下V-P为直线,稍高P时,V-P为曲线关系。吸收、化学反应、吸附的P-V曲线VPVPVPPd6.2.1 固体与气体的作用固体与气体的作用第5页/共53页联系与区别联系与区别吸附时被吸附的物质只停留在固体表
2、面上,而吸收中气体分子可渗透到固体内部,且为均匀分布。吸附与吸收作用有时会同时发生,此时常用“吸着”。化学反应也与吸附(特别是化学吸附)很相近,均形成新的化合物。化学吸附仅在固体表面上作用,一般不易解吸,而化学反应的产物则易脱离表面,让其作用进行下去,即进行到表层以内。第6页/共53页6.2.2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吸附类别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力吸附热选择性吸附分子层吸附速度吸附稳定性范德华力较小,与液化热相似,一般小于40KJ/mol无选择性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较快,不需要活化能,不受温度影响会发生表面位移,易解吸,脱附物就是原来的吸附质化学键力较大,与反应热相似一般大于80
3、KJ/mol有选择性单分子层较慢,需要活化能,随温度升高速度加快不位移,不易解吸,脱附物往往与原来的吸附质不同重点第7页/共53页例子例子1.活性炭对水汽的吸附(防潮包装)、金属表面对水汽的吸附(防锈包装)等。-物理吸附2.气固相催化反应(Ni对加氢反应的催化)-除氧剂(保鲜包装)机理与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有关,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并活化,使反应容易进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第8页/共53页H2在Ni表面上发生物理(橙色)、化学吸附(红色)时的位能示意图第9页/共53页6.2.3 吸附的研究方法吸附的研究方法 固体吸附剂的吸附量通常以每克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气体)在标态下的
4、毫升数或毫摩尔数来表示,即:=或 =式中m为吸附剂的克数,v、n分别为吸附剂在标态下的毫升数或毫摩尔数,为吸附量。mVTPS).(mn第10页/共53页 =f(T,P)温度不变,则=f(P),称为吸附等温线;如压力不变,则=f(T),称为吸附等压线;如吸附量不变,则P=f(T),称为吸附等量线。第11页/共53页 其中任一种曲线都可以用来表示它们的吸附规律的一个方面,但一般最常用的是吸附等温线。这三种吸附曲线是相互关联的,由于、T、P中只有两个独立变量,所以可以从上述任意一组曲线作出另外两组吸附曲线。第12页/共53页6.2.4 影响吸附的因素影响吸附的因素 吸附剂、吸附质之间的作用 吸附剂、
5、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的不同,会引起吸附的不同。具有氧化表面的固体,倾向于吸附极性的吸附质;高温下石墨化的表面,则倾向于吸附非极性的吸附质。第13页/共53页 吸附剂的表面状态 平滑表面与多孔表面对同一吸附质的吸附也是不同的。如为色散力:在空洞面上吸附位能约为平面上的吸附位能四倍,毛细管底部的分子位能还要大,平面上凸起的峰顶上的分子位能则最低。对于离子晶体来说,则正好相反,峰顶位能最高,平面位能中等,孔洞中则最小。第14页/共53页吸附质的浓度 纸张对水份的吸收,Vrquharts认为水份在4%左右时,纸张对水份的吸收为单分子层吸附;当水份为10%左右时为多分子层吸附,在水份为70%以上则为毛细管
6、凝结。温度 放热过程 -温度高,吸附量下降。第15页/共53页6.2.5 吸附的规律吸附的规律 Freundlich(弗兰德里胥)等温式 =式中中吸附量,P是吸附达平衡时气体的压力,k和n是常数,可通过实验求得。nKP1pnklg1lglg重点适用范围:中等压力的吸附第16页/共53页 Langmuir(朗格缪朗格缪)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基本假定:固体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吸附为单分子层;被吸附的分子之间的无作用力;平衡时吸附速率等于脱附速率。单分子层吸附示意图第17页/共53页吸附速率V为:)1(11PkV脱附速率为:22KV 按基本假定21)1(KPkPkkPk121令:则:2
7、1kkb bpbp1-Langmuir吸附等温式:固体表面己发生吸附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分数第18页/共53页bpbp1由于:所以:111bp即:-直线方程重点第19页/共53页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布尤瑙尔(Brunauer)、爱梅特(Emmett)和特勒尔(Teller)三人在朗格缪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提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简称BET理论。第20页/共53页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吸附是多分子层;层与层之间都建立平衡关系,第一吸附层与固体表面 质点间的作用力,不同于其它各层分子间的作用力,第一层的吸附热不同于其它各层的凝结热;吸附与脱附建立起动态平衡。理论要点理论要点第21页/共53页V:T、p
8、下质量为m的吸附剂吸附达平衡时吸附气体的体积;V:T、p下质量为m的吸附剂盖满一层时吸附气体的体积;P0:被吸附气体在温度T时成为液体的饱和蒸气压;C:与吸附第一层气体的吸附热及该气体的液化热有关的常数。对于在一定温度T指定的吸附系统,C和V皆为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之后,气体的吸附量应等于各层吸附量的总和。吸附量与平衡压力之间存在下列定量关系:0011)(PPCVCCVPPVP第22页/共53页)(0PPVP0PPCVC1CV1为一直线-斜率-截距 斜率截距1V第23页/共53页例:80.6K时,用硅胶吸附N2气,在不同的平衡压力下,1kg硅胶吸附的N2在标准状态下的容积如下:解
9、:计算 及已知80.6K,Po(N2)等于1.47105Pa,N2的截面积Am等于1.6210-19m2,求硅胶的比表面Aw。P/PaP/Pa 8.8913.93 20.62 27.73 33.77 37.3 33.5536.5639.8042.6144.6645.92)10(133kgmVP)-V(P0P0PP)P-P(03VPm0PP1.9172.8634.0995.4546.6757.4020.060.0950.1400.1890.2300.254第24页/共53页以 作图,可得:斜率=P)-V(P0P0PP362.280.140-0.230099.4675.6m0.050.100.15
10、0.200.2512345678P/V(p0-p)P/P0 第25页/共53页截距=0.133m362.2813.01mV=0.0347 m3铺满单分子层所需的分子数:NoRTPVN12311321002.62733145.80347.0101325molKKmolJmmN231033.9则则1kg硅胶的比表面积为:硅胶的比表面积为:25220231051.1102.161033.9mmAmNAw第26页/共53页 颜料的亲水、亲油性:颜料吸附的气体为N2时,一般认为颜料微粒表面都己被覆盖,因此根据N2所算出的比表面积S为:222)4.22/(NAmNNANVS 颜料与水蒸气接触时,颜料表面上
11、极性较强的部分才吸附水蒸气,设表面被水分子的单分子膜覆盖时的吸附量为 ,则被水分子覆盖的面积为:OmHV2OHAOmHOHANVS222)4.22/(第27页/共53页颜料或粉末等表面的亲油性、亲水性,即亲水度为:亲水度=OHS22/NS2222NmNOHOmHAVAV重点第28页/共53页6.3 固体表面对溶液的吸附固体表面对溶液的吸附 固体吸附剂从溶液中吸附溶质,是一个应用广泛而又重要的现象。例如,制糖和制药工业中,应用白土、活性炭和硅藻土脱色,应用色谱法分析物质,以及机械加工过程中防止金属磨损而使用润滑剂和金属切削液。印刷中纸张对油墨的吸附,版面对油墨及水斗液的吸附,颜料的分散等,这些都
12、应用了固体表面对溶液吸附的原理。研究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规律,除了可以帮助解决吸附剂对各种物质的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外,还对固体界面的润湿,渗透和铺展等有关问题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第29页/共53页 1)规律比较复杂:因为溶液中除了溶质被吸附外,溶剂也有被吸附的可能,也就是说不可能测定出固体对溶质或溶剂吸附的绝对量。因此,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理论不够完整,至今仍处于初始阶段。三种作用力:界面层上固体与溶质之间的作用力 界面层上固体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力 界面层上溶剂与溶质之向的作用力 当溶质是正吸附时,溶剂就是负吸附,溶质是负吸附时,溶剂就是正吸附。6.3.1 特点特点第30页/共53页2)吸附速度:比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