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219711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23.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期中 复习 单元 单元测试 汇编 答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2、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3、“秦兼天

    2、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4、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其中十一个州部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扬州等。这反映出()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异变B社会治理重视继承创新C君主专制加强倾向明显D州部郡国力量有所削弱5、北宋节度使在权力方面比唐朝时小,但职衔更高、待遇更丰厚,如宰相带节度使职衔者与地方节度使的俸禄明显高于不带节度使职衔的宰执。节度使作为荣

    3、誉被赏赐给宗室、元老旧臣,也被授予那些在边疆重地手握重兵积极维护北宋王朝统治的将领。据此可知, 北宋节度使的设置( )A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B利于提高中央权威C位高权重威胁中央 D利于巩固北宋统治6、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 BC D7、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军民,总理戎政,戍守疆土,道、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这说明清代总督()A对地方治理可以完全自

    4、主B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吏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D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8、“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 B罗马共和政体C斯巴达寡头政治 D罗马元首制9、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城邦的重要权力机构,两个国王为主持者,另二十八人由公民大会从年过六十的贵族中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凡国家大事都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再交由公民大会通过。这一设计( )A排除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B使公民大会职能发生了改

    5、变C确保了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D体现了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10、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11、1912年12月,中华民国举行了参众两院议会首次选举。经统计,两院席位的选举结果如下:民主党得到24席、统一党得到24席、共和党得到175席、国民党得到392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标志共和制在中国的

    6、诞生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D说明民主选举的基础广泛12、1916年6月,有人发表了一幅漫画。画面中一名老者左手接过拂尘,脚踏彩云,成仙而去,右手将鼎丢下,鼎身刻有“中华民国”和“辛亥制”,鼎的三只足上分别刻有“行政”“立法”和“司法”字样,其中刻有“立法”和“司法”的双足已然残缺。该漫画揭示出当时()A人民参政议政意识提高B民主共和政体遭到破坏C中华民国并未得到民众认可D破除封建迷信成为当务之急13、下图为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这表明国民政府()A已经进入了宪政时期B践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D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14、1945年7月,黄炎培参观了工厂、农场

    7、、延安大学、银行、妇女联合会开办的合作社和考察了延安的市容市貌。他看到了人人以劳动为荣,勤俭朴素的社会风气,也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部门之间、军民之间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精神风貌。他惊喜地感叹“前途希望是无限的”。黄炎培的所见所感折射出当时()A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B中共的边区政权建设成就凸显C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国民政府因腐败问题失去民心15、某些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的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

    8、民主增量”的有()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A BC D16、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C加快了社会流动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就是一种“礼治秩序”。这种“礼治秩序”的显著特点是,“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

    9、,伦理造乡绅”。宋以后乡村自治开始确立。北宋中叶,乡约正式产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约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由吕大钧所制定的吕氏乡约,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此后历代的乡约,在内容和精神上均贯彻了德治的思想。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早在洪武元年即令人将律令中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内容单独辑出,加以解释,形成律令直解一书,并下发到各地,以使百姓知法而不再犯法。具体到乡村治理,在官箴书、家法族规、乡约和乡治文献中均强调在乡村自治、德治的基础上,必须遵守国法,强调

    10、国法的权威性。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从1928年起着手乡村治理改革。抗战前颁布的县组织法,形成了乡村各级自治组织的雏形,激起了民间乡村自治实验的展开;1934年起保甲制的实施,维护了乡村治安,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1939年新县制的建立,标志着乡村自治的终结和国家权力对乡村治理完全控制的开始。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治理是传统乡村治理迈向现代乡村治理的转折阶段,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与方案,可为我国现代化乡村治理体制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启示。摘编自于欣禾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治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明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及

    11、其影响。(6分)(2)据材料二概述南京国民政府乡村治理与明清时期相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18、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2分)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12、。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4分)材料三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

    13、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6分)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

    14、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俞可平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一刺史,负责对所辖各郡进行监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河形便”的原则,把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开元年间,每道有固定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

    15、各藩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材料二宋朝建立后,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注:平等),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时期的三司与督抚制度,在运行机制与权力分配上,都采取了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分权制衡原则。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唐地方行政机构造成的弊端。(4分)(

    16、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革的认识。 (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思想体现了改革家的责任和担当,深刻影响了中国士大夫阶层。行走的中国士大夫人物简介刘晏(716780)曾任吏部尚书,铸钱、盐铁等使。刘晏奉命接办漕运,组织人力逐段疏浚河道,打造多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雇募船工运粮,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他还改革食盐专卖制度,统一征收盐税,平抑盐价,精简盐吏;还设常平仓,控制粮价,以免谷贱伤农,使

    17、百姓受益、国家获利王安石(10211086)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力推改革。当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面临生命威胁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挺身而出,上书皇帝,营救自己多年的政敌张居正(15251582)嘉靖年间进士,万历时任内阁首辅。他力推改革,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治为之肃然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答案与解析1、B解析:结合所学

    18、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项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项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项排除。2、B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以占卜结果为准,即王位继承有一套比较完整周密的规则,故选B项;宗法关系日益完善,排除A项;材料是王位继承的规定,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C项;嫡长子是择君首要依据,排除D项。3、C解析:依据题干“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19、。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制度日趋固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监察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实行,排除D项。4、B解析:据材料“汉武帝时,除京师附近的七郡外,正式将全国划为十三个州部,其中十一个州部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来命名,如冀州、青州、扬州等”,可知汉武帝划分十三州部时参考了尚书和周礼的内容,故选B项;刺史属于监察区,没有改变郡县制的格局,排除A项;刺史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强化中央集权,排除C项;东汉以后刺史开始侵夺行政权,州部逐渐上升为

    20、行政区,州部力量不断增强,排除D项。5、D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的节度使除了授予宗室和元老旧臣还被授予手握重兵忠心为国的将领,并且待遇非常丰厚,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笼络人心,即为巩固宋朝统治服务,故选D项;节度使的设立并不一定能保障边疆的安全,排除A项;材料中节度使位高待遇丰厚,没有体现提高中央权威,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的节度使主要是一种荣誉,排除C项。6、B解析:“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机构出现在宋朝时期;军机处是清雍正帝所设;“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该内容出自“推恩令”,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获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儿汗国灭亡,草原

    21、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B项符合题意。7、D解析:据材料“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军民,总理戎政,戍守疆土,道、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可知清代总督总理地方民政、军政事务,并能对外交涉,说明清代总督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故选D项;清代总督虽掌握地方大权,但却听命于中央,并不是对地方治理完全自主,排除A项;监督地方官吏只是总督的职责之一,并不是主要职责,排除B项;清代总督并非全是设置于边疆地区,排除C项。8、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等,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国家所有权威

    22、部门”,与题干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相吻合,故选A项;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与题干“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相悖,排除B项;结合所学,斯巴达寡头政治下,公民大会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30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与题干“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相悖,排除C项;结合所学,罗马元首制下,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是最高立法者,与题干明显不一致,

    23、排除D项。9、D解析:“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城邦的重要权力机构,两个国王为主持者,另二十八人由公民大会从年过六十的贵族中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凡国家大事都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可见决策是由少数精英组成,属于典型的贵族寡头政治,故选D项;“再交由公民大会通过”可见民众是有权参与政治的,排除A项;“再交由公民大会通过”依然可以体现公民大会的权力机关的功能,其职能没有变化,排除B项;“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城邦的重要权力机构,两个国王为主持者,另二十八人由公民大会从年过六十的贵族中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凡国家大事都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说明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无法体现对所有人的公正公平,排除C项。10、D解析

    24、:由“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可知,伯里克利的“当选”和被“罢免”全部是由雅典民众决定的,这说明雅典采用直接民主的方式,D项正确;A项的“平民权力至上”说法错误,排除;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但这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轮番而治,排除C项。11、A解析:据材料“民主党得到24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可知,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即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故选A项;1912年1月1日,中华

    25、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排除B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排除C项;材料中各政党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并未体现广大人民的政治意志,“基础广泛”说法错误,排除D项。12、B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刻有立法和司法的双足已然残缺”,可知揭露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已经被破坏,说明共和政体遭到了破坏,故选B项;漫画中并未体现人民群众对共和政体的态度,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说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材料主要揭露的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与封建迷信无关,排除D项。13、D解析:结合

    26、所学,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可见,国民党的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故选D项;题干关系图反映的是1928年国民党的训政纲领,直到1948年国民党才打出“行宪”的招牌,排除A项;“践行”不符合史实,应为“违背”,排除B项;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反映的是一党专政,未形成分权制衡,排除C项。14、B解析:据材料“人人以劳动为荣,勤俭朴素的社会风气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精神风貌”可知,延安党政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努力奋斗、乐观向上精神让黄炎培感受

    27、到了红色延安民主自由的氛围,体现了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权建设成就斐然,故选B项;延安的市容市貌、延安人民的精神风貌是中共政权建设的结果,与“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的政治经济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共边区政权建设成就斐然,与“国民政府因腐败问题失去民心”无关,排除D项。15、D解析:题目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民主建设成就,即1978年以后的成就,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1956年,排除,故选D项。16、D解析:孝文帝仿照汉制“置官班禄”体现采用汉族封建

    28、政权的制度,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故选D项;依照汉族政权建立了封建特权阶层,排除A项;孝文帝政权的封建化是有利于改革顺利进行的,排除B项;实现的是鲜卑贵族的封建化,不能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17、答案:(1)特点:以乡村基层组织为根基;国家间接控制与乡村社会自治相结合;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等。(言之有理即可)影响: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其法律观念和法治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2)变化:强化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向现代乡村治理转变等。(言之有理即可)原因:实行“训政”和“宪政”的需要(或地方自治是训政的中心工作

    29、);厉行“反共”的需要(或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安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战争时期保证兵源的需要;西方文明的影响和近代革命运动的推动等。(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1)建立“中朝”制度;实行刺史制度;推行察举制。(2)权力机制: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主要因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制度的形成。(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现实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三三制”原则,成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政权(或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边区的政权建设巩固了根据

    30、地,广泛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此后政协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4)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答案:(1)弊端:汉朝州刺史权力扩张,威胁了中央集权;随着唐代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藩镇割据。(2)特点:以交通路线为主,设置路级机构,但不设固定治所;路内各机构互不统属,相互制衡;路内各司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3)认识: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大都围绕强化中央集权而进行;后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是对前代制度的传承与革新。解析:(1)根据材料一“刺

    31、史的权力逐渐由监察领域向行政、财政、军事等领域扩张,州刺史获得军权,成为集军、政、财、监察权力于一身的地方权力中心”可知,汉朝州刺史权力扩张,威胁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每道有固定治所,这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到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各藩镇不听天子之命,相互攻伐不断”可知,随着唐代道的权力的扩张,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导致藩镇割据。(2)根据材料二“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设置路级机构,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可知,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变革以交通路线为主,设置路级机构,但不设固定治所;根据材料二“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

    32、方针”可知,路内各机构互不统属,相互制衡;根据材料二“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可知,路内各司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其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的需要,大都围绕强化中央集权而进行;同时,从材料中可看出,后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是对前代制度的传承与革新。20、 答案:示例理解: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国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但改革触犯了旧贵族的利

    33、益,遭到守旧势力的报复,商鞅最终被车裂;但“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保留,他的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全面、最彻底、最有成效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对中国士大夫也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士大夫为了国家和生民的利益,不怕牺牲坚持变法,如唐朝的刘晏、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到了近代,为了唤起人民的觉醒,谭嗣同等人为变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C社会

    34、主流价值观念巩固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2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主题,整理出了五条材料(如图)。这些材料符合史实的有()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汉武帝推行的察举制分为制举和常举二、魏晋时期扶持寒门庶族地主积极参政三、唐代科举考试合格者需再经礼部任命四、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五、元朝的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A1条B2条C3条D4条31905年科举废除,政府在各地兴建劝学所,发动士绅兴建新学堂,1906年,清政府“责成各村学堂董事查明本地不在祀典庙宇乡社,可租赁为学堂之用”,庙产兴学大规模兴起。据此可知,清末庙产兴学()A推

    35、动了私有资产合理化使用B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移风易俗C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乡绅成为新学堂创办主导者4下表为唐代两首体现诗人不同心情的诗作,这缘于作者不同的际遇。与此紧密相关的制度是()下第寄司马札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及第后寄广陵故人及第全胜十改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A荐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大力加强对全国组织工作的领导;党员和干部的吸收、审查、教育、分配、保健等制度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下列属于新中国初期干部制度内容的是()A干部是指在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

    36、的人员B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C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D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6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下发了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等文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央建立了干部分部、分级管理制度,按职级划分干部,下管两级。这说明中共一直()A推进干部管理现代化B严格干部考核程序C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D奉行党管干部原则7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

    37、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上述材料不能说明()A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B公务员考试已进入法制化轨道C公务员制度运行机制稳定推进D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8康熙二十六年,清廷以台湾“新经归附,文教初开”为由,批准台地考生另编字号,取中一名。康熙三十六年闽浙总督郭世隆以台湾“至今已历四科,人文日盛,学诣渐臻”为由,提请“乡试撤去另号,通省一体匀中”。由此可知,清代科举考试()A改变了全国统一录取的范式B政策灵活利于文教事业发展C体现了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D打破公平体系引起官员不满9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

    38、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10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得以确立:两宋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清末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说明()A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B科举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C科举制有利于阶层的流动D制度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要11韩愈在上宰相书里说自己:“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意思是,他考了四次礼部的“省试”才考上进士,考了吏部三次“铨选”都没有录取。据此可知,唐朝选官()A要求德才兼备B备受门第影响C重视文化素养D须经吏部考试12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

    39、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这种做法()A进一步完善了文官制度B摒弃了政治中立的原则C意图加强对文官的控制D消除了官员任免的弊端13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用于选拔从才。这套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嫡长子继承制C军功爵禄制D察举制14中国古代很多成语是从远古承袭下来的,它往往涉及很多历史典故和典制。其中成语“走马观花”“金榜题名”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5乾隆五十四年(178

    40、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以下关于明清朝科举考试说法正确的是()A明朝为了选拔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B会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C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参试人员主要是中央和各地学堂学生D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通过者称为“贡士”16作为“政党分肥制”的直接后果,政府职位成了党争胜利者的“盛宴”。据1905年一份由法国人绘制的美国政治地图表明,在当时的45个州中,25个州完全腐败,13个州特别腐败,只有6个州政治清明,没有腐败。这表明,当时美国()A联邦官员腐败问题

    41、严重B文官制度尚未建立C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D三权分立形同虚设17如图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次政治事件。该事件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被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A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B官员选用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C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18宋代董德元有诗云:“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与诗中描写相关的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19在中国古代有些官职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可以监察地方甚至中央高官。下列属

    42、于此类官职的有()刺史御史给事中典客A.BCD20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道:“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A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最终确立了此项制度B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C二战后受其影响,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D这种制度有利于避免滋生官僚习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良好的文官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

    43、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

    44、官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3)综上所述和所学知识,概述中西方的文官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起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阎步克自选集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

    45、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艾伦坎贝尔(时任美国人事署长)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材料二:英国政府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首相提名各部大臣。如果首相所在的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首相必须下野,由在选举中赢得多数的党重新组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复习:第1-3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19711.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