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219685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59.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第二 单元测试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如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ABCD2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刘备建立的蜀国立足西南,在三国之中统治面积最小,但在史书或小说中刘备却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是因为()A刘备是汉朝皇族之后B蜀地地理形势优越C曹操篡汉称帝D蜀国符合历史潮流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按照空间更能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局势的图示是()ABCD4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

    2、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5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资料出处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在河西“务农桑,修邻好”。晋书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阴开渠”“堰水溉田,人籁其利”。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前秦王苻坚在“建元之末,徒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徒七千余户”晋书A农业讲究精耕细作B与内地经济交往不断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6人口迁移在中国古代经常发生,不仅对我国古代人

    3、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大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原因和措施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受汉族文化吸引且游牧生活不稳定秦始皇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B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巩固边防魏晋时期,北方人民迁移到江南地区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D学习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北魏孝文帝将鲜卑人南迁到河南一带AABBCCDD7据吐鲁番出土的墓志来看,进入唐朝后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写方式,转而逐渐与中原趋同,开始出现“大唐启运,泽被西州”等措辞。这体现出()A民族融合促进了唐朝的

    4、统一B西域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C西域与中原的文化逐渐趋同D中原文化在西域广泛地传播8北周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得当时“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北齐),西伐妖戎,国安民乐”。这一局面的出现()A掩盖了南北分裂的隐患B说明南北经济格局发生逆转C根植于农民负担的加重D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初步基础9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上种上晚稻。这说明宋朝()A中央强化对南方的控制B南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C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D人地矛盾危机得以解决1

    5、0西晋末年,北方地区爆发“八王之乱”,大量劳动人口随着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唐“安史之乱”后,战争使得黄河流域不再适合农业耕作,大批人口流离失所,不得不往南方迁移。材料反映出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A南方统治者的重视B各族人民共同努力C北方地区战乱频繁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11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时间诏书内容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

    6、下等户不超过四斗。A边疆危机持续加重B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12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与此相关的有()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广设仓库,积储丰富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ABCD13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代表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文景之治B商鞅变法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14有学者统计武则天称帝时期(690705)明经、进士两科出身的宰相20人中,14人为一般家庭子弟和中下级官吏子孙,超过半数。据此反映当时()A废止了按门第取人旧习B门阀士族官员处于

    7、弱势地位C选官采用实用主义原则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首要渠道15唐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场景。下列属于这一局面产生原因的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两税法”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统治者励精图治ABCD16“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初见酒库,外画一神杜康”;“时鬻茶者,至陆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金银行首纠合其徒”,祈福于吴泰伯庙。这些现象折射出唐朝()A宗教迷信劳民伤财B经济活动影响民间信仰C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动17如表为五代十国部分开国君主即位前的任职情况,据如图可知()政权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官职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克用行营节

    8、度使后晋石敬塘河东节度使吴杨行密淮南节度使A经济实力决定权力归属B南方受到战乱影响较小C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D社会动荡使得经济萧条18旧唐书记述,成德镇的李宝臣,“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卢龙镇的李怀仙,也是“贡赋不入于朝廷”。该史书记述的唐代现象()A促使地方政治秩序趋于稳定B反映了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减轻了中央管控地方的压力D加速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19如图分别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商业分布示意图。由此可知,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A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市功能界限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更加严格20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

    9、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造成决策缓慢,相互推诿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初中央实行()A“中朝”决策B政事堂议政C中书门下行政D北门学士参政二材料题(共4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大事年表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西晋

    10、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南北朝对峙(420589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1944年法国学者马勒莱发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奥克艾奥遗址,认为其为东西海上交通的中继站。发掘出的中国物产包括西汉的规矩镜、东汉三国时期的八凤镜等,罗马特产包括152年和161180年发行的罗马金币,这些金币以及罗马或仿罗马式金银装饰品、雕像中安敦时代的风格,表明

    11、二世纪中后期是罗马帝国与东方交往的高潮时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各时期中国与罗马历史发展的共性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交流的影响。22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二 孝文帝深受冯太后的熏陶,极其仰慕汉文化,为改变鲜

    12、卑民族的落后面貌,认为只有迁都中原,才能与鲜卑旧势力彻底决裂。“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平城地处边塞,自然条件恶劣,农业落后;中原农业发达,需要加强对此地区的控制;各族人民多次起义,为了取得汉族地主的支持,加强统治,孝文帝决意迁都。魏书任城王云传附澄传(卷十九)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

    13、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迁都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

    14、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15、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原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世界上,唐王朝是先进的、强大的、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先导作用、楷模作用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摘编自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

    16、世界上的地位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在战时获得的大国地位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这种大国地位是美国给予的,而非中国或苏联的成就。曹学恩认为,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确定从法理上确定了中国的大国国际地位,但仅是形式上的。中国并未获得与美英苏三国平等的大国权力。杨成竹认为,中国在二战时期的世界大国地位并不牢固,所谓的大国地位只是一种形式。摘编自耿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崇高国际地位形成的历史前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时与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的不同。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几位学者对二战后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

    17、0小题)1B; 2A; 3D; 4B; 5C; 6D; 7B; 8D; 9B; 10C; 11D; 12D; 13C; 14D; 15C; 16B; 17C; 18D; 19A; 20B;二材料题(共4小题)21(1)两者都制定了法律;都实现了国家统一;都进入国家强盛时期;都出现了国家混乱分裂,但最终又都走向统一;都有外族迁入。国家再次出现分裂。(2)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2(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改变本民族落后面貌;与鲜卑旧势力决裂;自然条件恶劣,农业落后;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获得汉族

    18、地主支持。(3)影响: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 23(1)特点:人口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每阶段内人口数大起大落;总体呈增长趋势,古代前中期增长缓慢,明清以来爆炸性增长;人口增长出现地域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增长慢于中原地区。(2)原因:人口大起大落受朝代治乱兴衰制约;总体增长较缓在于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供养能力有限,而后期快速增长主要在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与人头税取消;少数民族地区增长较慢主要在于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且受民族歧视。 24(1)前提: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交融,心态开放,活力旺盛;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经济文化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2)不同:唐朝的综合国力强大,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二战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并没有真正得到大国的地位。看待:费正清美国给予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不正确,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作用和贡献而得到的。中国学者关于中国仅仅是形式上的大国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情况。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1968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