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基础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烧结基础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烧结 基础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九章第九章 烧烧 结结 2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 1、烧结推动力及模型、烧结推动力及模型 2 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四种基本传质四种基本传质 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和动力学方程条件、特点和动力学方程。3 3、烧结过程中、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控制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控制。4 4、影响烧结的因素。、影响烧结的因素。3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烧结过程是一门古老的工艺。现在,烧结烧结过程是一门古老的工艺。现在,烧结过程在许多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如陶瓷、耐过程在许多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如陶瓷、耐火材料、粉末冶金、超高温材料等生产过程中
2、都火材料、粉末冶金、超高温材料等生产过程中都含有烧结过程。含有烧结过程。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材料转变为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材料转变为致密体。致密体。研究物质在烧结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研究物质在烧结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对指导生产、控制产品质量,研制新型材变化。对指导生产、控制产品质量,研制新型材料显得特别重要。料显得特别重要。4 一、烧结的定义及指标一、烧结的定义及指标 定义定义1:1:压制成型后的粉状物料在低于熔点的压制成型后的粉状物料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作用下、通过坯体间颗粒相互粘结和物高温作用下、通过坯体间颗粒相互粘结和物质传递,气孔排除,体积收缩,强度提高、质传递,气孔排除,体积收缩,强度
3、提高、逐渐变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坚固整体的逐渐变成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坚固整体的致密化过程。致密化过程。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变化:变化:V V 、气孔率、气孔率 、强度、强度 、致密度致密度 缺点缺点:只描述宏观变化,未揭示本质。:只描述宏观变化,未揭示本质。5定义定义2:2: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扩散蠕变。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的扩散蠕变。优点:优点:揭示了本质。揭示了本质。缺点缺点:未描述宏观:未描述宏观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变化。变化。6 烧结的指标烧结的指标 烧结收缩率烧结收缩率强度强度实际密度实际密度/理论密度理论密度吸水率吸水率气孔率等气孔率等7二、烧结分类二、烧结分类 按照烧结时是否出现液相,可将
4、烧结分为两类:按照烧结时是否出现液相,可将烧结分为两类:固相烧结固相烧结液相烧结液相烧结烧结温度下基本上无液相出烧结温度下基本上无液相出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现的烧结,如高纯氧化物之间的烧结过程。间的烧结过程。有液相参与下的烧结,如多组有液相参与下的烧结,如多组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分物系在烧结温度下常有液相出现。出现。近年来,在研制特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同时,产近年来,在研制特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如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生了一些新型烧结方法。如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微波烧结等。烧结,微波烧结等。8图图1 1 热压炉热压炉9图图2 2 放电等离子体
5、烧结炉(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炉(SPSSPS)10图图3 3 气压烧结炉(气压烧结炉(GPSGPS)11图图4 4 微波烧结炉微波烧结炉12烧结烧结材料性质材料性质 结构结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晶粒尺寸分布晶粒尺寸分布气孔尺寸分布气孔尺寸分布晶界体积分数晶界体积分数改变改变目的目的:粉状物料变成致密体。:粉状物料变成致密体。陶瓷、耐火材料、粉沫冶金、超高温材料陶瓷、耐火材料、粉沫冶金、超高温材料现代无机材料现代无机材料 如:功能瓷:热、声、光、电、磁、生物特性。如:功能瓷:热、声、光、电、磁、生物特性。结构瓷:耐磨、弯曲、湿度、韧性结构瓷:耐磨、弯曲、湿度、韧性应用
6、应用13如何改变材料性质:如何改变材料性质:1 1、)f(G21-断裂强度断裂强度晶粒尺寸晶粒尺寸G G 强度强度 2 2、气孔、气孔 强度强度(应力集中点应力集中点);透明度透明度(散射散射);铁电性和磁性。铁电性和磁性。14收缩收缩a收缩收缩b收缩收缩无气孔的无气孔的多晶体多晶体c说明:说明:a a:颗粒聚焦颗粒聚焦b b:开口堆积体中颗开口堆积体中颗 粒中心逼近粒中心逼近c c:封闭堆积体中颗封闭堆积体中颗 粒中心逼近粒中心逼近烧结现象示意图烧结现象示意图烧结现象烧结现象15烧结过程中性质的变化烧结过程中性质的变化16三、烧结过程推动力三、烧结过程推动力 粉状物料的表面自由焓粉状物料的表
7、面自由焓 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自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自由焓由焓 粉体颗料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粉体颗料尺寸很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即使在加压成型体中,颗料间接面积也很小,表面能,即使在加压成型体中,颗料间接面积也很小,总表面积很大而处于较高能量状态。根据最低能量原理,总表面积很大而处于较高能量状态。根据最低能量原理,它将自发地向最低能量状态变化,使系统的表面能减少。它将自发地向最低能量状态变化,使系统的表面能减少。烧结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烧结是一个自发的不可逆过程,系统表面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基本动力。能降低是推动烧结进行的基本动力。17molGm/mol200G
8、-/g1 G 1几万卡几万卡一般化学反应一般化学反应卡卡石英石英卡卡材料烧结材料烧结 结论结论:由于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由于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必须加热!*烧结能否自发进行?烧结能否自发进行?18SVGB 表表面面能能晶晶界界能能SV GB例例:AlAl2 2O O3 3 :两者差别较大,易烧结;两者差别较大,易烧结;共价化合物如共价化合物如SiSi3 3N N4 4、SiCSiC、AlN AlN 难难烧结。烧结。*烧结难易程度的判断:烧结难易程度的判断:愈小愈易烧结,反之难烧愈小愈易烧结,反之难烧 结
9、。结。19*推动力与颗粒细度的关系:推动力与颗粒细度的关系: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压力差,张力而产生压力差,/r2P 当当为为球球形形:)1r1(P 21r 当当非非球球形形:结论结论:粉料愈细,由曲率而引起的烧结推动力愈大:粉料愈细,由曲率而引起的烧结推动力愈大!20四、烧结模型四、烧结模型 19451945年以前:年以前:粉体压块粉体压块 19451945年后,年后,G.C.Kuczynski (G.C.Kuczynski (库津斯基库津斯基)提出:提出:双双球模型球模型 中中心心距距不不变变中中心心距距缩缩短短rxV
10、rxArx2/2/4322 rxVrxArx4/2/4/4322 rxVrxArx2/2/432 21 对对 象:象:单一粉体的单一粉体的烧结。烧结。主要传质方式:主要传质方式:气相传质(蒸发凝聚)气相传质(蒸发凝聚)扩散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流动传质溶解和沉淀溶解和沉淀第二节第二节 烧结机理烧结机理 22 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按开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按开尔文公式可知,各处相应的蒸气压大小也不同。尔文公式可知,各处相应的蒸气压大小也不同。故质点容易从高能阶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故质点容易从高能阶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后通过气相传递到低能阶的凹处后通过气相传递到低能阶的凹处(如
11、颈部)凝结,如颈部)凝结,使颗粒的接触面增大,颗粒和空隙形状改变而使使颗粒的接触面增大,颗粒和空隙形状改变而使成型体变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烧结体。成型体变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烧结体。这一过程也称蒸发这一过程也称蒸发-冷凝冷凝。(一)气相传质(蒸发凝聚传质)(一)气相传质(蒸发凝聚传质)23存在范围存在范围:在高温下蒸汽压较大的系统。硅酸盐材料不多:在高温下蒸汽压较大的系统。硅酸盐材料不多见。见。rxP 根据开尔文公式:根据开尔文公式:)11(ln01xdRTMPP 传质原因传质原因:曲率差别产生:曲率差别产生 P P条件条件:液相易挥发,颗粒足够:液相易挥发,颗粒足够小,小,r r
12、 10 10 m m定量关系定量关系:P P 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表面张力能使凹、凸表面处的蒸气压P P分别低于和高分别低于和高于平面表面处的蒸气压于平面表面处的蒸气压PoPo,表面凹凸不平的固体颗粒,其凸处呈正压,凹处表面凹凸不平的固体颗粒,其凸处呈正压,凹处呈负压,故存在着使物质自凸处向凹处迁移。呈负压,故存在着使物质自凸处向凹处迁移。24 (二)扩散传质(二)扩散传质 扩散传质是指质点扩散传质是指质点(或空位或空位)借助于浓度梯度借助于浓度梯度推动而迁移的传质过程。推动而迁移的传质过程。对象对象:多数固体材料,:多数固体材料,液相不易挥发,液相不易挥发,其蒸汽压低。其蒸汽压低
13、。*表面张力是如何成为这种扩散的动力?表面张力是如何成为这种扩散的动力?1 1、表面张力引起应力分布的不均匀、表面张力引起应力分布的不均匀 由于颈部有一个曲率为由于颈部有一个曲率为的凹形曲面,的凹形曲面,就使得颈部在张力的作用下并使在该曲面就使得颈部在张力的作用下并使在该曲面之内有一个负的附加压强(之内有一个负的附加压强(为张应力)。为张应力)。这必然引起两颗粒接触处有一个压应力(这必然引起两颗粒接触处有一个压应力(x x)。)。分别表示为分别表示为 和和 。FxF25 为了定量分析应力,将颈部单独取出放大,颈部为了定量分析应力,将颈部单独取出放大,颈部应力模型见下图。应力模型见下图。(见书图
14、见书图3-3-53-3-5)26)1x1(,x说明:颈部应力主要由说明:颈部应力主要由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忽略不计。产生,产生,xF F(张应力张应力)2 理理想想状状况况静压力静压力2 实实际际状状况况颗粒尺寸、形状、堆积方式不同,颗粒尺寸、形状、堆积方式不同,颈颈部形状不规则部形状不规则接触点局部产生剪应力接触点局部产生剪应力晶界滑移,颗粒重排晶界滑移,颗粒重排 密度密度,气孔率,气孔率(但颗粒形状不变,气孔不可能完全消但颗粒形状不变,气孔不可能完全消除。除。)颈部应力颈部应力272 有应力存在时空位形成所需的有应力存在时空位形成所需的附加功附加功 ./tE(有张应力时有张应力时)./cE(
15、有压应力时有压应力时)空位形成能空位形成能:无应力时:无应力时:E EV V .EE )(VV :接接触触点点压压应应力力区区 .EE )(VV :颈颈表表面面张张应应力力区区结论结论: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 无应力区无应力区 CC0 0CC2 2 1 1C C 2 2C)C)空位扩散空位扩散:优先优先由颈表面由颈表面接触点;接触点;其次其次由颈表面由颈表面内部扩散内部扩散原子扩散原子扩散:与空位扩散:与空位扩散方向方向相反,相反,扩散终点:颈部扩散终点:颈部。扩散途径扩散途径:(参见图参见图3-3-6)3-3-6)表面扩散:表面扩散:沿着颗粒表面进行;沿着颗粒表面进行;界面扩
16、散:界面扩散:沿着两颗粒之间的界面进行;沿着两颗粒之间的界面进行;体积扩散:体积扩散:在晶格内部进行。在晶格内部进行。不管扩散途径如何,扩散终点一致,即颈部是空不管扩散途径如何,扩散终点一致,即颈部是空位浓度最多的部位。因此随着烧结的进行,颈部加粗,位浓度最多的部位。因此随着烧结的进行,颈部加粗,两颗粒之间的中心距逐渐缩短,陶瓷坯体同时在收缩。两颗粒之间的中心距逐渐缩短,陶瓷坯体同时在收缩。31(三)流动传质(三)流动传质 这是指在表面张力作用下通过变形、流动这是指在表面张力作用下通过变形、流动引起的物质迁移。属于这类机理的有粘性流动和塑引起的物质迁移。属于这类机理的有粘性流动和塑性流动。性流
17、动。*粘性流动传质粘性流动传质 :在高温下有固体物质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高温下有固体物质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发生类似液态物质的粘性流动。发生类似液态物质的粘性流动。这种粘性流动服从牛顿型粘性流动液体的这种粘性流动服从牛顿型粘性流动液体的一般关系式一般关系式 (3-3-83-3-8)xvSF32*塑性流动传质塑性流动传质:如果表面张力足以使晶体产生位错,如果表面张力足以使晶体产生位错,这时质点通过整排原子的运动或晶面的滑移来实这时质点通过整排原子的运动或晶面的滑移来实现物质传递,这种过程称塑性流动。可见塑性流现物质传递,这种过程称塑性流动。可见塑性流动是位错运动的结果。与粘性流动不同,塑性流动是位
18、错运动的结果。与粘性流动不同,塑性流动只有当作用力超过固体屈服点时才能产生,其动只有当作用力超过固体屈服点时才能产生,其流动服从宾汉流动服从宾汉(Bingham)(Bingham)型物体的流动规律即,型物体的流动规律即,式中,式中,是是被烧结晶体的被烧结晶体的极限剪切力。极限剪切力。xvSF(3-3-93-3-9)33 机理:机理:在有液相参与的烧结中,在有液相参与的烧结中,两颗粒间的液相利用表面张力把它们拉近两颗粒间的液相利用表面张力把它们拉近拉紧,于是在两颗粒接触处受到很大的压拉紧,于是在两颗粒接触处受到很大的压力,从而显著提高这部分固体在液相中的力,从而显著提高这部分固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19、。受压部分在液相中溶解使液相变溶解度。受压部分在液相中溶解使液相变得饱和,然后在非受压部位沉淀下来,直得饱和,然后在非受压部位沉淀下来,直至晶体长大和获得致密的烧结体,即至晶体长大和获得致密的烧结体,即“溶溶解解-沉淀沉淀”过程。过程。(四)溶解和沉淀(四)溶解和沉淀34液相多液相多固相在液相内有显著的可溶性固相在液相内有显著的可溶性液体润湿固相液体润湿固相2 2、推动力:表面能、推动力:表面能 颗粒之间形成的颗粒之间形成的毛细管力。毛细管力。r2VL P实验结果实验结果:0.10.11 1 m m的颗粒中间充满硅的颗粒中间充满硅酸盐液相,其酸盐液相,其 P=1.23P=1.2312.3MPa
20、12.3MPa。毛细管力造成的烧结推动力很大毛细管力造成的烧结推动力很大!1 1、条件:、条件:35第三节第三节烧结过程动力学烧结过程动力学一、烧结初期的动力学研究一、烧结初期的动力学研究1 1、烧结模型:相接触的等径双球、烧结模型:相接触的等径双球(1 1)中心距不变的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的双球模型 颈部体积颈部体积(2 2)中心距缩小的双球模型)中心距缩小的双球模型 颈部体积颈部体积注意:注意:)hr3(h322xv2r2xx2v42对于中心距缩短的双球模型,对于中心距缩短的双球模型,中间的两球交叉部分发球颈中间的两球交叉部分发球颈部,这是和中心距不变模型部,这是和中心距不变模型区别之处。
21、区别之处。36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颈部增长率关系式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颈部增长率关系式31323/122/32/302/3.)23(tdTRPMrx 讨论讨论:1 1、x/r x/r t t1/3 1/3 ,证明初期,证明初期x/r x/r 增大很快,增大很快,但时间延长,很快停止。但时间延长,很快停止。说明说明:此类传质不能靠延长时间达到烧:此类传质不能靠延长时间达到烧结。结。trx2 2、温度、温度 T T 增加,有利于烧结。增加,有利于烧结。3 3、颗粒、颗粒粒度粒度 ,愈小烧结速率愈大。,愈小烧结速率愈大。4 4、特点: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之间中心
22、、特点: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之间中心距不变,因此距不变,因此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2 2、各种传质机理的烧结初期动力学公式、各种传质机理的烧结初期动力学公式(1 1)气相传质)气相传质-蒸发凝聚的动力学公式蒸发凝聚的动力学公式根据根据烧结的模型烧结的模型(双球模型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中心距不变)蒸发凝聚机理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37(2 2)扩散传质的动力学公式)扩散传质的动力学公式初期:初期:表面扩散显著表面扩散显著。(因为表面扩散温度因为表面扩散温度 自由表面或大颗粒自由表面或大颗粒 两个部位产生化学位梯度两个部位
23、产生化学位梯度 物质迁移。物质迁移。KingeryKingery模型:模型:31343/11002tr)RTKVbDCK3(rhLL当当T T、r r一定一定:31KtLL 式中:式中:h h:中心距收缩距离;:中心距收缩距离;:液气相表面张力;:液气相表面张力;D D:被溶解物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被溶解物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b b:颗粒间的液膜厚度;:颗粒间的液膜厚度;C0C0:平表面晶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平表面晶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V0V0:液相的摩尔体积;:液相的摩尔体积;r r:颗粒起始半径;:颗粒起始半径;t t:烧结时间:烧结时间(3-3-433-3-43)(3-3-423
24、-3-42)44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以上分析可知:颗粒重排阶段的相对颗粒重排阶段的相对收缩与时间收缩与时间1 1次方近似成比例,而溶解次方近似成比例,而溶解-沉淀阶段沉淀阶段则相对收缩与时间的则相对收缩与时间的1/31/3次方成比例。次方成比例。一般在烧结过程中先进行颗粒重排,一般在烧结过程中先进行颗粒重排,溶解溶解-沉淀阶段稍后,之后至达烧结中期,在溶沉淀阶段稍后,之后至达烧结中期,在溶解解-沉淀阶段结束后,进入烧结末期。此时形成沉淀阶段结束后,进入烧结末期。此时形成了一个含有许多闭口气孔的烧结体。若要继续致了一个含有许多闭口气孔的烧结体。若要继续致密化,则要依靠扩散传质充填气孔。密化,则要
25、依靠扩散传质充填气孔。THANK YOUSUCCESS2022-11-20可编辑462 2、烧结中、后期的动力学研究、烧结中、后期的动力学研究(1 1)烧结各阶段的特征)烧结各阶段的特征 在烧结过程中,细小的颗粒之间首先形成晶界。在表在烧结过程中,细小的颗粒之间首先形成晶界。在表面自由焓的驱动下,物质通过不同的扩散途径和机理向气孔面自由焓的驱动下,物质通过不同的扩散途径和机理向气孔部位充填,逐步减少气孔所占的体积部位充填,逐步减少气孔所占的体积 ,扩大晶界的面积,使,扩大晶界的面积,使材料致密化。材料致密化。期间,连通的气孔不断缩小,两颗粒之间的晶界与期间,连通的气孔不断缩小,两颗粒之间的晶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