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解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12984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545.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解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闻 传播 法规 基础知识 解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新闻传播法概论 一、新闻传播法规一、新闻传播法规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以定的以“新闻法新闻法”为名称的专门性的法律。为名称的专门性的法律。广义:指现有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广义:指现有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动的法律文件条款。包括包括宪法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2)有关新闻传播法衍)有关新闻传播法

    2、衍生的一个问题:生的一个问题: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门法律?即:要不要动的专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部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新闻法?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反问:谁的权利?反问:谁的权利?主张二:规定新闻媒体应主张二:规定新闻媒体应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么。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现有法规协调?现有法规协调?主张三:规定新闻媒体的主张三:规定新闻媒体的创建与运作。创建与运

    3、作。反问:行业特点?反问:行业特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二、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的各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约等。在我国,在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主要包括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法规与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n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

    4、种:n1、宪法n2、法律n3、行政法规n4、行政规章 三、新闻传播法制三、新闻传播法制 1、新闻传播法制: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新闻传播法制: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的总和。2、新闻传播法制的类型:新闻传播法制的类型:(1)以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以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性文件。(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

    5、来审理新闻传播案件,即判例法。闻传播案件,即判例法。四、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四、新闻传播法律关系1、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界定、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界定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确认和新闻传播法律关系,是指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利与义务关系。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1 1)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

    6、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传播活动义务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的资格。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位;社会播媒体;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政府、传位;社会播媒体;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团体;公民或自然人。企事业单团体;公民或自然人。(3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象。新闻传

    7、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五、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五、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2)“两个服务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方向的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n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8月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其中第11条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力之一;因而,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

    8、确规定言论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1 1、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依法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1791 1791年,美国年,美国宪法宪法第一修第一修正案第一条规定: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政府请愿的权利。”1948 1948年年1212月,月,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任何人都有通过任何人都有通过一切手段不受国界限制寻求、接受、一切手段不受国界限制寻求、接受、传达信息

    9、及实现的自由。传达信息及实现的自由。”我国我国宪法宪法规定: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利,

    10、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文化活动的自由。”(第四十七(第四十七条)条)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学中被表述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学中被表述为新闻自由。为新闻自由。2 2、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依法限制滥用言论出版自由自由 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依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原则:主要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事后限制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根据我国根据我国宪法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任

    11、何自由权任何自由权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毫无限度的。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毫无限度的。新闻事业及其从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这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这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得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自由和权利”。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违反宪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违反宪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n由此可见,在我

    12、国,宪法确立的言论出版自由,有两层内涵:n1、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n2、言论出版自由权力不可滥用3、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界定、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新闻传播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

    13、新闻传播媒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刑法第第1313条: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国有财产或者劳

    14、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界定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民事法律规范、不履行民事法律义务、因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民事法律规范、不履行民事法律义务、

    15、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过错行为。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的过错行为。认定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依据:认定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的依据:19861986年年4 4月月1212日第六届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对我国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主对我国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民事范围内的人身要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民事范围内的人身关系。关系。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大部分是新闻传播侵权行为,包括新闻传播民事违法行为,大部

    16、分是新闻传播侵权行为,包括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著作权等不法行为。称权以及著作权等不法行为。(2)“两个服务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方向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义服务的方向 宪法宪法规定: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17、。活动。”(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国家发展新闻传播事业国家发展新闻传播事业我国我国宪法宪法规定: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第22条)条)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规定:规定:“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

    18、督管理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内,负责有

    19、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6条)n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念n“四权”理念:n(1)知晓权n (2)隐私权n(3)隐匿权n(4)更正与答辩权n1、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n 信息时代公民权利最主要的价值是知情信息时代公民权利最主要的价值是知情。“媒体的使命,就是帮助公众知情,帮媒体的使命,就是帮助公众知情,帮助公众表达助公众表达”“大众传媒是知情权、表大众传媒是知情权、表达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渠道和载体。达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渠道和载体。”n2、维护公民的“隐私权”n 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向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隐私的内容包他人公开或被知悉的秘密。隐

    20、私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婚括个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缺陷和残疾、婚恋经历、财产状况、私人日记、信函、生恋经历、财产状况、私人日记、信函、生活习惯等。活习惯等。1890年,美国私法学者沃伦和布兰戴年,美国私法学者沃伦和布兰戴斯在斯在哈佛法学评论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上发表了论隐私论隐私权权,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即,首次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即“不不被了解的权利被了解的权利”。在我国,强调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保护还是近十在我国,强调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保护还是近十多年的事。多年的事。1982年颁布的年颁布的宪法宪法中开始规定:中开始规定:“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

    21、止用任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陷害。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陷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若干问题的意见第第140条规定。条规定。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若干问题的解答第第7条第条第3款规定款规定。n4、更正与答辩权n1999年新闻出版署发布的规范性文件n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共九条),其基本处理方式借鉴了各国现有新闻法规定的更正与答辩的程序。由于是行政规章性质的文件,所以最后的处理办法尚限于一些行政措施。该文件提到了诉诸民事诉讼,但不可能涉及具体步骤n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将更正与答辩的要求上升到了国家法规级,该法规第二十八条规定:“报纸、期刊发表的作品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有关出版单位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近期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nn全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1年制定,1994年和1997年两次修订)也有规定:“如有失实,应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更正。n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解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129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