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外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 基础教育 改革 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外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外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引引 言言F中国社会要可持续性发展:中国社会要可持续性发展:F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奥数金牌奥数金牌 VS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F19011997年年 美国获诺贝尔奖美国获诺贝尔奖211人人2007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F物理学奖物理学奖:法阿尔贝法阿尔贝 费尔费尔F 德彼得德彼得 格林贝格尔格林贝格尔F化学奖化学奖:德格哈德德格哈德 埃特尔埃特尔F医学奖医学奖:美马里奥美马里奥 卡佩基卡佩基F 美奥利弗美奥利弗 史密斯史密斯F 英马丁英马丁 埃文斯埃文斯F经济学奖经济学奖:美莱昂尼德美莱昂尼德 赫维奇赫维奇F 美埃里克美埃里克
2、 马斯金马斯金F 美罗杰美罗杰 迈尔森迈尔森F文学奖文学奖:英多丽丝英多丽丝 莱辛莱辛F和平奖和平奖:美阿尔美阿尔 戈尔戈尔F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F “日本现象日本现象”F到到2003年为止,日本已有年为止,日本已有11人人获诺贝尔奖,其中获诺贝尔奖,其中4人是在人是在21世纪最初三年中获得的。世纪最初三年中获得的。对对“南京现象南京现象”的思考的思考一、教育改革的理论动因一、教育改革的理论动因:“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与“现代教育现代教育”F1899年年,美国教育家杜威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一书中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第一次提出
3、了“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与“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概念的概念.(一)(一)“传统教育传统教育”F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把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把“知知”放在教育过程中的首要地位放在教育过程中的首要地位。F哥尼斯堡大学实验学校哥尼斯堡大学实验学校F赫尔巴特全集赫尔巴特全集19卷卷管管 理理 论论教教 学学 论论训训 育育 论论1.管理论管理论F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重要性F管理的目的管理的目的F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出发点F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方法(1)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重要性F不抓住管理的缰绳不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无法进行的课的
4、教学都是无法进行的.(2)管理的目的管理的目的F管理并不是要在儿童的管理并不是要在儿童的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3)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出发点F儿童身上有一种处处都会儿童身上有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4)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方法F严加管教严加管教(威吓、监督、命令威吓、监督、命令)F惩罚惩罚F权威与慈爱权威与慈爱(教师中心教师中心)F不让儿童空闲懒散不让儿童空闲懒散2.教学论教学论F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F学科课程学科课程F教学阶段教学阶段(1)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F强调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强调教学与教育的关
5、系,在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的概念的概念.F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育的教学F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没有无教学的教育F教育性教学的两个条件教育性教学的两个条件:F一是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是教学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F二是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二是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F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构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构建了学科课程体系了学科课程体系西方早在古代希腊就出现了学科西方早在古代希腊就出现了学科F智者派智者派:三艺三艺(文法、修辞、逻辑文法、修辞、逻辑)F柏拉图柏拉图:四艺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算术、几何、天
6、文、音乐)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基础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基础F兴趣就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兴趣就是心理上的积极活动F兴趣就是观念大规模的广泛的聚集活动兴趣就是观念大规模的广泛的聚集活动F兴趣要求多方面的活动兴趣要求多方面的活动F“没有这种兴趣没有这种兴趣,教学确教学确实是空乏而无意义的实是空乏而无意义的.”F以经验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经验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F以思辨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思辨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F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F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F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F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六
7、种兴趣与课程六种兴趣与课程F以经验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经验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自然、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地理F以思辨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思辨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数学、数学、文法、逻辑文法、逻辑F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审美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文学、文学、唱歌、图画唱歌、图画F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同情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本国语本国语、外国语、外国语F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社会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历史、历史、政治、法律政治、法律F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以宗教的兴趣为依据的课程:神学神学(3)教学阶段教学阶段F教学应有一种合理的教学程教学应有一种合理的教学程序序,有计划和
8、有步骤地进行有计划和有步骤地进行.四个教学阶段四个教学阶段F明了明了 静态静态 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材的钻研 讲述法讲述法F联想联想 动态动态 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材的钻研 分析法分析法F系统系统 静态静态 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 综合法综合法F方法方法 动态动态 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 练习法练习法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 F 1预备预备 F 2提示提示 F 3比较比较 F 4总结总结 F 5应用应用 六个教学基本环节六个教学基本环节F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F 2.检查家庭作业检查家庭作业F 3.讲解新课目的讲解新课目的F 4.讲授新教材讲授新教材F 5.巩固新教材巩固新教材F 6.布置家庭作业布置
9、家庭作业“形式教学阶段论形式教学阶段论”F不管教学对象如何不管教学对象如何,不管教学内容不管教学内容如何如何,任何功课的教学都要按照这任何功课的教学都要按照这四个教学阶段依次进行四个教学阶段依次进行.3.训育论训育论F训育旨在陶冶儿童的训育旨在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教学的心理状态.(1)训育与管理训育与管理F共同之处在于共同之处在于:都直接对学生的心都直接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灵产生影响.F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之处在于:管理关注现在对学管理关注现在对学生的作用生的作用,训育关注学生的未来训育关注学生的未来.(2)训育与教学训
10、育与教学F 其目的都是培养其目的都是培养(3)训育的方法训育的方法F限制限制F赞许赞许F责备责备F惩罚惩罚F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旧学校旧学校2旧学校3旧学校4旧学校5F指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指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作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思想,是作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对立面出现的。立面出现的。(二)(二)“现代教育现代教育”F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F杜威全集杜威全集37卷卷F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1899)F 杜威杜威40岁岁F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F 杜威杜威57岁岁F经验与教育经验与教育(1938)F 杜
11、威杜威79岁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生活F“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2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会F一是学校要反映社会生一是学校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活的全部含义.F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二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联系起来习联系起来.F经验课程经验课程F活动课程活动课程F综合课程综合课程3经验与课程经验与课程F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课程的学科性质将越课程的学科性质将越来越明显来越明显.F“从做中学从做中学”4知与行知与行F如何做如何做F做不是仅仅停留在做不是仅仅停留在儿童外部动作的表现儿童外部动作的表现,更重要的
12、是他们内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理智活动心的理智活动.意蒙台梭利意蒙台梭利-F我听我听,我忘记了我忘记了;F我看我看,我记住了我记住了;F我做我做,我理解了我理解了.F教学五步教学五步5思维与教学思维与教学F好的教学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思维好的教学要能够激发儿童的思维F 反思性思维反思性思维F如何思维如何思维F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疑难的情境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疑难的情境F疑难作为儿童思维的刺激物疑难作为儿童思维的刺激物F儿童进行解决疑难的思考儿童进行解决疑难的思考F儿童自己展开解决疑难的方法儿童自己展开解决疑难的方法F儿童自己通过应用去检验儿童自己通过应用去检验F教学五步教学五步F教师教师-情境情境-儿童
13、儿童F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F 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F目的目的-计划计划-实施实施-评价评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6教育与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生活、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学校生活、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位一体三位一体7教育与道德教育与道德“儿童中心儿童中心”8儿童与教师儿童与教师F过去过去,教师是太阳教师是太阳,学校的一学校的一切都环绕它旋转切都环绕它旋转;F现在现在,要把它完全颠倒过来要把它完全颠倒过来,使儿童成为太阳使儿童成为太阳,让学校的一让学校的一切都环绕它旋转切都环绕它旋转.F F教育过程是教师和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
14、合作的过程.F教师是儿童的辅导者、引导者教师是儿童的辅导者、引导者F“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威可是很难想象可是很难想象,他在发他在发展中怎么能不通过杜威展中怎么能不通过杜威.”F“只要旧学校里空洞的形只要旧学校里空洞的形式主义存在下去式主义存在下去,杜威的教杜威的教育理论将依旧保持生命力育理论将依旧保持生命力,并继续起作用并继续起作用.”二、教育改革的百年进程二、教育改革的百年进程:F20世纪外国三次教育改革运世纪外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动“时代在进步,五十年来,一切都变时代在进步,五十年来,一切都变动了,学校还是依然故我。这哪动了,学校还是依然故我。这哪能培养出现代的人才
15、,哪能适应能培养出现代的人才,哪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瑞士裴斯泰洛齐瑞士裴斯泰洛齐F20世纪外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世纪外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F 教育民主教育民主F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一)(一)20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欧洲:新教育运动欧洲:新教育运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F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制度F方式:自下而上方式:自下而上传统学校的弊病传统学校的弊病F教室单调乏味教室单调乏味F教学毫无生气教学毫无生气F课程与现实毫不相干课程与现实毫不相干F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学习方法死记硬背F训导方法愚蠢无知训导方法愚蠢无知
16、欧洲新学校实验欧洲新学校实验F英雷迪: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雷迪:阿博茨霍尔姆学校(1889)F英巴德利:贝达尔斯学校(英巴德利:贝达尔斯学校(1893)F德利茨:乡村教育之家(德利茨:乡村教育之家(1898)F法德摩林:罗歇斯学校(法德摩林:罗歇斯学校(1899)F比德可乐利:隐修学校(比德可乐利:隐修学校(1907)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原则(1)反对主知主义教育)反对主知主义教育(2)反对传统的课程)反对传统的课程(3)反对呆板的教学形式和管理方法)反对呆板的教学形式和管理方法(4)反对在精神上压抑儿童)反对在精神上压抑儿童美国进步学校实验美国进步学校实验F帕克:马萨诸塞州帕
17、克:马萨诸塞州昆西学校昆西学校F约翰逊:亚拉巴马州约翰逊: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学校费尔霍普学校F柏克赫斯特:马萨诸塞州柏克赫斯特: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制道尔顿制F华虚明:伊利诺斯州华虚明: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制文纳特卡制F沃特:印第安那州沃特:印第安那州葛雷制葛雷制F克伯屈:纽约克伯屈:纽约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进步教育运动基本原则进步教育运动基本原则(1)反对从外面的灌输)反对从外面的灌输(2)反对外部强制纪律)反对外部强制纪律(3)反对从教科书学习)反对从教科书学习(4)反对以训练方法获得孤立的技能)反对以训练方法获得孤立的技能(5)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F教育理念改革教
18、育理念改革:现代教育现代教育F学校课程改革学校课程改革:活动课程活动课程F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从做中学从做中学F师生关系改革师生关系改革:儿童中心儿童中心F 三十校实验三十校实验F (1933-1941)F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二)(二)20世纪世纪5060年代的教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育改革运动F目标: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目标: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F方式:自上而下方式: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三个外部特征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三个外部特征F一是政府领导人强调教育改革一是政府领导人强调教育改革F二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改革法令二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教育改革法令F三是
19、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三是增加对教育的投入1、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改革F20世纪世纪50年代后半期年代后半期,随着教育随着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民主化思潮的兴起,西方国家对中等西方国家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其结果是综合其结果是综合中学的发展中学的发展.F早在全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组委早在全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的报告员会的报告: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918)中中,第一次出现了第一次出现了“综合中学综合中学”的概念的概念,认定它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生并认定它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学校.F美国教育家科南特在美国教育家科南特在今日
20、美今日美国中学国中学(1959)一书中为综合中一书中为综合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认为他认为,综综合中学是改进美国中等教育结构合中学是改进美国中等教育结构的最理想的类型的最理想的类型.综合中学的三种课程综合中学的三种课程F 普通课程普通课程F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F 文理课程文理课程综合中学的两个功能综合中学的两个功能F 为升学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F 为就业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F中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代西中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代西方国家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发方国家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中等教育综合化的五个优势中等教育综合化的五个优势F 缩小多种结构的中等教育的质
21、量差异缩小多种结构的中等教育的质量差异F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F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F 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F 便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便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2、课程改革、课程改革F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西方国家开展了西方国家开展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课程论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指的结构课程论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导思想.这场课程改革也可称为这场课程改革也可称为“学科结构运动学科结构运动”.F结构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科结构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结构为中心的课程
22、理论.它强它强调知识结构的学习、对学科基调知识结构的学习、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以及使学生参与本结构的掌握以及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知识的建构.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F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念和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说是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的技巧单纯地掌握事实的技巧,不如说是教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授和学习结构.这有助于学生解决以这有助于学生解决以后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后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助也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遇到的问题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遇到的问题.从发现中学从发现中学F学习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发现的
23、过程,即学生参即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掌握学科基本从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出发结构出发,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发现.通过从发现中学通过从发现中学,以提高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的能力的能力.如何引导儿童发现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发现学习F 态度态度:学生相信自己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头学生相信自己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解决问题脑去解决问题.F 一致性一致性:学生能寻找与已知事情的联系学生能寻找与已知事情的联系,使知使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识成为自己的东西.F 激活激活:使学生活跃起来使学生活跃起来,并运用
24、自己的能力去并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F 技能技能:使学生在运用信息和解题技能方面有更使学生在运用信息和解题技能方面有更多的实践多的实践.F 自我循环自我循环:使学生不断地有能力做许多事情使学生不断地有能力做许多事情.F 对照对照:引导学生去探索对照物引导学生去探索对照物,并在特定情境并在特定情境中有所发现中有所发现.F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使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发展一种良好的能进行发现他们发展一种良好的能进行发现的能力的能力,并对其独立发现的能力具并对其独立发现的能力具有信心有信心.结构课程论的价值结构课程论的价值F 在课程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富有独创性在课程理论上提出了一
25、些富有独创性的见解的见解F 在课程建构上更多地考虑了教育与心在课程建构上更多地考虑了教育与心理的结合理的结合F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富有激励作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富有激励作用的观点用的观点F 结构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在偏结构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在偏重学科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重学科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F 结构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在方结构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在方法上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法上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三)(三)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运动育改革运动F目标:实施一流教育目标:实施一流教育F方式:上下结合方式:上下结合 国家课程趋向国家课程趋向 人本课程理念人本课程理念 教师专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