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0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共5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209334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2.3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0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共5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纲领 上册 10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套汇 word 答案 谜底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这表明()A唐代各种宗教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B唐代长安已经被少数民族攻占C西域文化对长安有较大影响D唐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宝。下列有关鉴真和唐招提寺的说法正确的是()唐招提寺A是中国唐代建筑艺术的代表B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C鉴真

    2、回国时带回了大量佛经和诗文D反映了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3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农事安排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4唐太宗在诏令中明确规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庄子等书列为科举考试的项目;唐朝好几个皇帝还把道士请到皇宫里炼丹。这些举措()A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使道教成为唐正统思想C使道教势力超过了佛教D表明儒学被统治者摒弃5唐六

    3、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以下关于唐朝中央决策机制的评述正确的是()A唐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B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以及执行C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D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6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7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

    4、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8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9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国扶命”。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10“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

    5、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B君权神授,皇位世袭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11“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12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

    6、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C北魏商业贸易获得发展 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13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4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

    7、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15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许多古籍对此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16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

    8、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9、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9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它以劳动集约为主(通过)提高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体措施是把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紧密相结合。即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的用地体系的实现。摘编自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材料二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办法是扩大耕地。为此,中国古代开展了“向山争地”“向水夺田”的斗争。战

    10、国时期,对丘陵、平地、低洼地三种类型的土地已有所利用。到汉代,种植业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沼泽地已基本上垦辟治理为农田。汉以后,北方人口不断向南方迁移,加上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南方地区农田的垦辟扩大也出现了新形势。摘编自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6分)(2)简述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9分)18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皇权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刺史”即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

    11、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

    12、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所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就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11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周人以西方

    13、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的含义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参考答案:1-5CBBAC6-10DBCCA11-15DCCB

    14、C16.(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影响;唐朝经济实力雄厚,生产技艺先进;造船、航海技术发达。(9分)17.(1)特点:精耕细作,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用地体系。(6分)(2)现象:出现与山、与水争地的现象。原因:中国古代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生产工具的改进为开垦土地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增加粮食产量的传统方法是扩大耕地面积。(9分)18.(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

    15、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每年分部巡视督察;考察大吏。意义:抑制地方权势,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11分)(2)功能:保证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4分)19.(1)制度:分封制。含义: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先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6分)(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地控制;巩固了统一。(4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

    16、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3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

    17、读者”最主要是指()A达官显贵 B市民阶层C知识分子 D社会游民4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此举目的是()A增加六部权力 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 D提高办事效率5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6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

    18、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C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7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指南针与印刷术 B造纸术与火药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

    19、术9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10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D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11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

    20、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2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开挖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D江南雇佣关系的出现13时宪历是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的,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

    21、和钦天监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14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15宋朝的余靖在武溪集中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22、。”材料反映了哪一制度()A北宋的二府三司制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C西夏本民族称谓的官称与汉式官称D元朝的中书省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

    23、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

    24、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二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中学

    25、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7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3)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有何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唐书所载830位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士族子弟71%,寒素子弟19%,小姓子弟13%;下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时期两宋明清任官前出身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26、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据材料一的图表,分析从唐宋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8分)(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有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他

    27、日用品。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中国古代货币简表发展阶段时间标志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1)依据上面图文资料,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都城出现的新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特征和原因。(8分)参考答案:1-5DABCC6-10DBDCB11-15ABADB16.(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

    28、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2分)17.(1)基本主张: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7分)(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4分)(3)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4分)18.(1)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积极影响:科举制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

    29、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8分)(2)区别:明代科举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专用文体为八股文。影响:加强了专制皇权;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6分)19.(1)特点: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夜市;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6分)(2)特征及原因:秦:特征:货币形制由混乱无序到统一为圆形方孔。原因: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特征:金属材质和纸质材质货币同时流通使用。原因: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四川地区交通阻隔;金属材质的钱币长途携带不便。(8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30、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一战并收回了一些权益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

    31、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漫画是一个时期历史的特殊表达。下图漫画中反映的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

    32、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力图挽救民族危亡C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主张改造传统文化6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7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33、()A火烧北京圆明园 B割占台湾全岛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弗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9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10中国从来

    34、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化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A反帝爱国 B民主科学C婚姻自由 D男女平等11.右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A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作者认为中国出现了内部叛乱D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速12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35、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B保障国会中心地位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4虎门条约规定,凡是涉及英国商人的案件,都交给英国管事官处理。“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对此条款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中国

    36、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15“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恶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

    37、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6分)(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9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

    38、、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39、。”摘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5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5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义和团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翦伯赞义和团材料二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

    40、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精神。(4分)(2)材料一、二中两位史学家在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方法上有何不同?(6分)19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

    41、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5BCDCB6-10BCCBD11-15DDBDB16.(1)表现: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分)(2)观点:不赞成。理由:尽管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42、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9分)17.(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4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4分)(2)共通之处: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5分)(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5分)18.(1)精神:反帝爱国精神。(4分)(2)不同:材料一只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积极的一面;材料二则一分为二地评价义和团运动。(6分)19.

    43、(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6分)(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6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面对日寇的侵略,八路军总部主动发动交通

    44、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八路军发动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3如图是民国三十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4右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5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0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共5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933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