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209303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876.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第四 单元 复习 提纲 测试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2、村落的出现(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2)出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3)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4)意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二、集镇的出现1、集镇

    2、的兴起(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2)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中国古代的镇(明清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1)功能: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2)发展: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趋势(1)

    3、性质发生变化:经济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商业功能日益增强,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化。(2)规模不断扩大:集镇人口有显著增长,集镇规模日益扩大。(3)出现专业分工:明清时期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的工商业集镇。三、城市的产生1、概念: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产生:(1)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城市。(2)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3、中国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营

    4、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4)演变趋势:数量增多;地理位置随经济重心南移、东移;经济功能增强。4、西方古代的城市(1)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2)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3)欧 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5、中西方古代城市的异同古代中国城市古代西方城市不同点政治功能更突出,注重王权和秩序经济能更突出,注重商业和实用布局整齐对称,体现王权、礼制、等级布局较为随意,体现自由、平等、民主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市规模小,人口少以“城”为

    5、主以“市”为主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之下通过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经济功能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两河流域(1)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2)房屋特点: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结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2、古埃及(1)房屋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2)房屋特点: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有些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3、古代中国(1)远古时期类型:巢居和穴

    6、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发展: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室民居;穴居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2)先秦以来理念: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布局: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构: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特点: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3)明朝时期结构: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逐渐普及;类型: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古希腊罗马(1)核心: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2)材料: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3)特征:混凝土、拱券和

    7、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4)发展: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罗马城中的民居大部分是复合式公寓。(5)影响:复合式公寓这种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5、美洲(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2)南美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6、总结文明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两河流域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古埃及泥和木材、椰子叶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院落有柱廊

    8、古代中国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古希腊罗马木、石、砖、混凝土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集体住宅、复合式公寓古印第安庄稼秸秆、泥土、木头,兽皮圆锥形的帐篷,圆形的公共居所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演进1、城市

    9、化的出现(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3)表现:工业生产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3)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西方的城市化(1)表现英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其他:英国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2)意义:城市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3、中国的城市化(1)近代城市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

    10、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2)新中国城市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拓展延伸】中国近代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政府的推动。(2)特点: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大;具有半

    11、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特征;逐渐出现经济、政治中心分离的倾向,城市发展不平衡。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住宅的变化(1)原因:建筑技术的革新。(2)表现:电梯: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钢筋混凝土: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供暖和制冷: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城市服务的完善(1)社区服务: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2)生活服务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公

    12、共设施: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三、基础设置的发展1、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西方国家(1)水网建设: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2)照明设施: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3)通信联系: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讯联系。(4)交通出行: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13、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的发展,便利的人们的出行。3、近代中国(1)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水平有限,很不平衡;带有半殖民地色彩,受西方列强的控制。(2)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发展起来。(3)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4、现代中国(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2)表现: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

    14、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发达国家(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水 污 染: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2)贫富分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工人住房拥挤昏暗,调节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3)交通拥堵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

    15、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2、发展中国家(1)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2)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3、应对策略(1)在进行城市化的同时坚持与工业化协调发展;(2)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科学决策、统筹城乡规划;(4)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智慧新城)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主要反映出当

    16、时( )A.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B.城市建筑理念受礼制影响C.城市各功能区区分严格D.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凸显皇权2.东汉时,“从城市分布的地域空间结构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省区),其城市数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5;其次为淮河流域(约占14%);而东南沿海分布最少。”这些城市网络和腹地从较为原始的几大经济区经过发展大体上形成了“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的十大城市经济区域。材料表明这时期( )A.城市体系等级序列逐步建立完善B.各具特色的城乡区域经济区兴起C.商品农业发展促进城乡结构重组D.草市的蓬勃发展以及市镇的兴起3.农村专业生产户,如“茶

    17、园户”、“桔园户”、“花户”、“漆户”、“糖霜户”,“乡村酒户”等在两宋已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尽管他们在宋代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太小,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两宋( )A.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概况B.长途贩运逐渐兴起的事实C.纸币成为交易媒介的背景D.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原因4.南齐书载:建武四年(497年),“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十余日,晏诛。”水经注载:肥水经过寿春县,“北入于淮。肥水左渎,又西石桥门北,亦日草市门外。”南越志说:“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荆南、岭表皆然。”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坊市

    18、界限已逐渐打破B.工商业市镇日益崛起C.经济中心已开始南移D.商品经济深入到农村5.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据此可知,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共同文化特性是( )A.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B.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C.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D.雄伟壮丽的美学理念6.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除非它迫切需要增加人口。1345年,在黑死病过后不久,威尼斯允诺授予任何愿意到它那里定居的人公民权有机会的时候,在“新”“老”公民之间也要做出区分。1386年的一个法令规定,只

    19、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交易。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A.政治上向周围乡村开放B.赢得自治的权利C.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D.存在排外的特征7.如表为远古至夏商时期中国早期城市的区域分布简表。这一分布反映出该时期( )地区古城遗址数量黄河中上游地区郑州西山、安阳后岗、辉县孟庄、淮阳平凉台等9黄河下游及山东地区滕州西康留、阳谷王家庄、五莲丹土、章丘城子崖等15长江中游地区澧县城头山、澧县鸡叫城、天门石家河、荆州阴湘城等9长江上游地区新津宝敦、都江堰芒城、温州鱼凫村、郫县三道堰等6长江下游地区余杭莫角、良渚文化遗址、土筑金字塔3内蒙古地区老虎山、白玉山、板城、大庙坡、阿

    20、善、沙木佳等17西藏地区(可考)象雄、藏、罗昂、森波、吉、贡、娘、达、亚松9A.城市集中在黄河流域B.城市南北分布基本平衡C.满天星斗的文明特征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8.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保证城市居民步行1小时就可以从城市中心到达城市边缘,用地规模约为15平方公里。据此可知( )A.观念保守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古代商业贸易活动受限制C.城市形态受交通方式的影响D.环境恶化限制了人口流动9.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形成的城市群概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1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等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

    21、包括温州、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带3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城市群4华北平原的京津唐城市群5由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卫等组成的城市群A.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B.发展速度十分缓慢C.具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D.整体布局较为合理10.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切斯特从30.2上升到33.8。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 )A.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B.由恶劣的手工工场工作环境导致C.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

    22、.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11.下图是1949年-1978年辽宁城市化率与全国比较图( )据图分析可知,辽宁城市化( )A.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B.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C.受经济政策影响明显D.与工业化进程不一致12.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B.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D.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

    23、这表明上海(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14.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15.英国内城问题,即所谓英国内城困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大量制造业工厂关闭,大批住宅房屋被遗弃,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移到城镇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等。据此

    24、可知,当时英国( )A.内城遭到彻底废弃B.工业结构发生转变C.人才外流十分严重D.城市交通根本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

    25、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

    2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都城异同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

    27、投资也向北移动。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新兴城市的排头兵,开埠前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后,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至清末,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8、,说明城市近代化对上海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有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受到礼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的职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区的功能分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这些城市网络和腹地从较为原始的几大经济区经过发展大体上形成了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的十大城市经济区域”,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城市经济水平也不一样,各具特色,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城市经济区域,与城市体系的等级序列无关,排除A项;东汉时商品农

    29、业还未发展,而且当时城乡结构并未重组,排除C项;宋代时草市和市镇才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茶园户”、“桔园户”、“花户”、“漆户”、“糖霜户”,“乡村酒户”,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农村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性更高,反映农村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长途贩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纸币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王晏出至草市”,“亦日草市门外”,“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村草市贸易发展较为迅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坊市界限,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排除B项

    30、;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可以看出这些建筑都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庸之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开拓进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对血缘和伦理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根据“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只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交易”可知,材料反映中世纪欧洲城市存在排外的特征,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中世纪欧洲城市公民权问题,无法体现打

    31、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远古至夏商时期中国早期城市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蒙古,西藏地区都有城市的分布,体现了满天星斗的文明特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还有其他地方的城市分布,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南北分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城市分布,未涉及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交通主要靠步行、畜力车,速度较慢,相应的城市规模也不大,这体现了交通方式的影响城市形态,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保守的观念,排除A

    32、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环境恶化,排除D项。故选:C。9.答案:C解析:由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群都围绕开埠通商口岸形成,这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因此具有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C项正确;表中没有涉及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和发展速度,排除A、B两项;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表明中国近代城市沿海多、内陆少,呈现地域的不平衡性,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期,城市死亡率较高,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

    33、命的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带来了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A项正确;手工工场已被工厂取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死亡率,没有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波动性大。图示中辽宁城市化率在1949-1957年快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到1964年开始迅速下降,结合所学此时期“一五”计划、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等政策和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根据图示中1949年辽宁城市化率达18.1%可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排除A项;辽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排除B项;辽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同步,排除D项。故

    34、选C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参与夜生活的社会群体便逐渐扩展到普通民众,D项正确;有夜生活的人群从上层贵族扩展至普通民众,不代表封建势力就衰落了,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无关,排除B项;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不是夜生活越来越平民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和住宅区不分,未针对机器、留声机和广播等新器物提出有效的降噪措施,邻里纠纷和民众投诉不断等,表

    35、明当时上海的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A项正确;邻里纠纷和市民投诉等不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排除C项;仅凭噪音引发的纠纷和矛盾,不足以说明城市化弊端日益显现,排除D项。故选:A。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可以看出外来的人口迁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移民对美国建设的作用,不能看出“主力”,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知识一个方面,排除C项;除了华工,还有其他的移民,不能反映贡献程度,排除D项。故选:A。15.答案:B解析:依据

    36、材料“大批住宅房屋被遗弃,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移到城镇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可以看出工业的外迁,促使内城的人口迁移到城镇或是城市边缘,B项正确;“彻底”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人才的外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交通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16.答案:(1)西方:特征:以宏伟教堂为中心;原因:世俗王(皇)权与教权并存,王(皇)权受制于教权。东方:特征:皇宫建筑(官府机构)地位最为突出;等级性显著。原因:中央集权,君权神授(皇权与神权融合)皇权至上。(2)特点:现代化起步晚;发展不均衡;受西方影响大;城乡发展脱节。(任三点)背景: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近代以自然

    37、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言之有理,任三点)(3)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城市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等。解析:(1)特征:西方,依据材料“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得出以宏伟教堂为中心;从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世俗王(皇)权与教权并存,王(皇)权受制于教权。东方,依据材料“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得出皇宫建筑(官府机构)地位最为突出;等级性显著。从中国的专制体制,皇权思想角度分析,得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皇权与神

    38、权融合)皇权至上。(2)特点: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得出现代化起步晚;受西方影响大;依据材料“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得出发展不均衡;依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得出城乡发展脱节。背景:从外来入侵角度分析,得出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中国本身的经济状况角度分析,得出中国近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从中国的发展环境角度分析,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3)认识: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角度分析,得出城

    39、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角度分析,得出城市化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从城市化的特点角度分析,得出城市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等。17.答案:答案:相同点:城市建设规模宏大雄伟;有繁华的商业区;宫城和皇城都居于核心位置;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都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任答三点即可)不同点: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坊市分离;东京城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则。唐朝都城布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和商业管理的结果;北宋都城布局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宋都东京出现夜市,贸易没有时间的限制宋都东京有娱乐场所-瓦舍。(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相同点:从城市本身的特点角度分析,得出

    40、城市建设规模宏大雄伟;有繁华的商业区;宫城和皇城都居于核心位置;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都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不同点:从坊市界限角度分析,得出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坊市分离;东京城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则。从城市布局角度分析,得出唐朝都城布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和商业管理的结果;北宋都城布局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时间限制角度分析,得出宋都东京出现夜市,贸易没有时间的限制。从城市的功能角度分析,得出宋都东京有娱乐场所-瓦舍。18.答案:(1)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鸦片战争后西

    41、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市民的思想解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据材料一“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可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根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

    42、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可知,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可知,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衡。(2)条件: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上海较早对外开埠通商;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上海的地理位置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可知,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大量乡村人口进城;上海的地理位置优越。(3)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市民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生活近代化)推动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9303.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学设计.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