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209293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1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第四 单元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2.据唐会要舆服上记载:“

    2、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由此可知,唐朝( )A.官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B.民居营造注重地理环境C.经济发展决定房屋建筑D.国家政策影响房屋营造3.明太祖于洪武六年(1373)曾说:“朕今新造国家,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这可用于解释,此后明朝迁都是( )A.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B.区域经济重心变动的结果C.对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D.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4.下图为汉代市集画像砖,画面正中有市楼一座,为市官办公场所,以市楼为中心

    3、,周围被整齐划一地排成四个市隧(通道)和四个列肆(经营区)。市集四周有围墙、在东、西、北三面有门,东门上有隶书题“东市门”作为史料,该画像砖佐证了汉代(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B.市场受到严格监管C.市镇商品交易兴盛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5.唐代长安宫殿形成一个专区,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并位于全城北部的中央;由于宫城位于北部,市被移至南部的住宅区内,使传统的面朝后市被倒过来: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宫城市民距离拉近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 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6.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

    4、项中,最适合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是( )A.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B.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C.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D.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7.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8.“云开闯阔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正规四合

    5、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異”(xn)位。四合院体现了( )A.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B.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民居形式C.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D.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9.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10.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

    6、城市发展迅速,日渐成为新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形成与传统中心城市相抗衡的局面,如上海之于北京、青岛之于济南,重庆之于成都等等。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B.近代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C.外来侵略阻碍近代城市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1.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对环境卫生状况深感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这表明厦门英租界( )A.追求卫生已成为市民共识B.环境改善促进商贸交流C.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经验D.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12.哈尔滨在晚清时期仅由松花江右岸的几个

    7、自然渔村组成,待俄人开筑铁路后,其成为“中外交通之枢纽。哈尔滨与石家庄、郑州、鹰潭、株洲、怀化、蚌埠、宝鸡等城市一起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A.方便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B.助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C.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对国外筑路技术严重依赖13.如图是根据武汉市志整理绘制的1894年1924年武汉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源于列强开埠通商B.1912年前后因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C.1916年前后人口变化直接由外部原因导致D.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14.

    8、下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新城的开发( )时期.19461980年19651994年19501976年19551976年国家英国法国瑞典荷兰新城数量(个)3291115城市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兰斯塔德地区新城数量(个)115613A.说明了逆城市化成为新趋势B.缓解了中心城市的压力C.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D.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15.如表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些新城的开发时期国家新城数量(个)城市新城数量(个)1946-1980年英国32伦敦111965-1994年法国9巴黎51950-1976年瑞典11斯德哥尔摩61955-1976年荷兰1

    9、5兰斯塔德地区13A.说明了逆城市化成为新趋势B.缓解了中心城市的压力C.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D.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城邦的领导人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雅典城的演剧、庆节、献祭等,都是一笔很大款额的开销,大部分是以“社会义务”的形式分摊给富裕的工商业者的。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同时,市政公共建筑随之出现。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摘编自解光云论希腊古典

    10、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材料二 当罗马帝国君临整个地中海世界之后,诸皇帝都根据希腊人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得到证明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大量建立和发展城市。由当地上层人物实行城市自治,使其与帝国融为一体。阿里斯提德认为:“如果没有那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并能为帝国收税的城市,罗马是不可能统治行省新组织起来的城市的第一项义务就是把城市青年送到军队里去。”罗马帝国早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当罗马由于对外进行战争而需要征募新兵的时候,城市化受到的“鼓励尤甚”。古罗马的市政建筑追求整体和谐,强调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了宣扬皇权的伟大,各朝皇帝竞相营建大型建筑。摘编自段光达罗马帝国早期城市化运动的原因及特点(1

    11、)根据材料一,分析城市对古代雅典文化繁荣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帝国推动城市化的原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雅典城与古罗马城的规划所折射出的政治差异。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区域,以便其居住者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下面是我国古代部分都城的城市布局示意图。材料二 中国古代六大古都及其当时的朝代、名称一览表六天古都当时的朝代、名称西安(西周)镐京、(西汉、北周、隋唐)长安洛阳(东周)洛邑、(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洛阳开封(后梁)开封府、(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东京北京(燕国)蓟、(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

    12、京南京(东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明)应天府杭州(吴越)杭州、(南宋)临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都城布局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分布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是建立城市和市镇的伟大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村人口在1911年多于1841年,但是它们在农村家庭人口成倍增加的年代确实也接受了乡村外流人口,此种移民似乎在19世纪40年代达到高峰。1851年后情况发生变化。煤田周围居住稠密人口,煤矿人口是整个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新矿工原是移入的乡村劳动者;但是煤矿人口的增加也有本身自然增殖

    13、的因素,煤矿人口的自然增殖速度在许多年份中比任何部门都高。到19世纪中期,乡村和城镇的人口大约各占一半,以后天平倾向一边,到1871年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在随后40年中,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摘编自英W.H.B.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一位澳大利亚人说道:“科学的发展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唯一的例外是,人类

    14、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摘编自美乔治埃尔顿梅奥著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并给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合现性建议。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可知进入农业社会后古叙利亚人扩展成村落,并出现泥砖房,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叙利亚种植黑麦了,并未提到最早种植,排除A项;气候突变属于客观因素,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人

    15、口的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唐朝对房屋建造有严格的等级规制,说明唐朝的房屋建造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排除A项;“地理环境”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政府行为影响房屋建筑,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明太祖担心定都南京不利于中央政府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可用于解释明成祖迁都北京是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A项正确;区域经济重心变动与“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不符,排除B项;阶级矛盾尖锐与明成祖迁都北京无关,排除C项;明朝迁都北京并非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排除D项

    16、。故选A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画面正中有市楼一座,为市官办公场所,以市楼为中心,周围被整齐划一地排成四个市隧(通道)和四个列肆(经营区)。市集四周有围墙、在东、西、北三面有门”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城市发展受到政府严格管理,B项正确;宋代坊市分区制度瓦解,排除A项;明清时期市镇商品交易兴盛,排除C项;宋代以前城市政治功能凸显,宋以后城市经济功能凸显,排除D项。故选:B。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位于全城北部的中央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可以看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坐北朝南”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布局,C项正确;“瓦解”表述错误,排除A项;“距离拉近”不能反映,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

    17、营建城市形成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体现了古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布局特征,D项正确;A项描述的是古代城市起源,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城市建设中宗庙的地位,排除B项;C项描述的是古代建筑营建过程中等级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材料“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意思是凡是营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须在大河的近旁。高不可近于干旱,以便保证水用的充足,低不可近于水潦,以节省沟堤的修筑。因此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功能

    18、突出、城市的防御能力及遵循礼制,排除ABD项。故选C项。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合院的布局讲究“风水”,即阴阳五行学说,材料中“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xn)位”,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是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A项;我国的民居形式多样,四合院只是其中的一种,B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四合院主要是为了居住而建,不是为了军事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淹城秉承“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设计理念,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通过护城河和独木舟连接等,反映出当时城池规划兼顾政治、军事职能,突出实用原则,

    19、C项正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春秋时期皇权至上观念尚未形成,排除A项;淹城采用西周建都理念,并非儒家思想“指导”,排除B项;淹城的设计和独木舟的出土,不能说明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城市发展迅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促使三类城市发展迅速,而这三类城市都是经济职能突出的城市,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型城市与传统城市的比较,“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外来的侵略具有双重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型城市的发展,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

    20、解析:根据材料“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可知厦门英租界效仿西方进行城市管理,C项正确;成为共识错误,排除A项;材料只能得出环境改善,未提及商贸交流,排除B项;D项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与石家庄、郑州、鹰潭、株洲、怀化、蚌埠、宝鸡等城市一起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说明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近现代中国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存在跨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推动了近现代城市的发展,而不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排除

    21、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国外筑路技术严重依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1894年以来武汉人口和城市面积受到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城市的近代化曲折但向前发展,即1894年以来武汉城市化发展整体向前移动,D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前后的人口较之前时期有明显的一个坡度增长,这主要源于张之洞自1889年在汉阳发展中国近代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大量招收工人所产生的工业性人口流动,排除A项;19111912年因辛亥革命的影响,社会动荡,战火给城市经济带来巨大破坏,而不是革命战争推动城市面积扩大,排除B项;民国建立后,城市建设和城市工商业发展,从业人员增加,

    22、劳动需求和人口自然增长的扩大,使得武汉人口较快增长,因此这时期人口变化不是直接由外部原因引起的,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B解析:根据“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统计表”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不同程度的开发了一些新城,新城数量的增多使人口不必集中在少数城市中,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压力,B项正确;新城数量的增多说明城市化发展,排除A项;仅从城市数量的增加无法说明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排除C项;新城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人们居住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开发数量增多,这就使得人口不集中在中心城市中,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压

    23、力,B项正确;新城开发数量增多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是“逆城市化”,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了新城开发数量,没有体现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得出“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了新城开发数量,不能反映人们居住环境是否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1)作用: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资源;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古典文化繁荣的提供了物质基础;城邦民主政治权力机构提供了思想文化交流的活动场所。(2)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吸取古代希腊人的教训;上层人物的配合;城市自治的推动;对外扩张和军事发展的需要;罗马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差异:雅典城市规则服务于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参与,罗

    24、马城市规划服务于帝国统治,强调中央集权;雅典城市规则宣扬开放和政治平等,罗马城市规划宣扬皇权伟大,多大型建筑。解析:(1)作用:根据材料一中“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可知,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资源;根据“雅典城的演剧、庆节、献祭等,都是一笔很大款额的开销,大部分是以社会义务的形式分摊给富裕的工商业者的”可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古典文化繁荣的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可知,城邦民主政治权力机构提供思想文化交流、学习的活动场所。(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诸皇帝都根据希腊人的历史教

    25、训,采取了得到证明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可知,统治者的重视和吸取古代希腊人的教训;根据“由当地上层人物实行城市自治,使其与帝国融为一体”可知,上层人物的配合和城市自治的推动;根据“新组织起来的城市的第一项义务就是把城市青年送到军队里去”可知,对外扩张和军事发展的需要;根据“有能力管理自己的事务并能为帝国收税”可知,罗马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差异:根据材料二中“古罗马的市政建筑追求整体和谐,强调中轴线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市规则服务于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参与,罗马城市规划服务于帝国统治,强调中央集权;根据“为了宣扬皇权的伟大,各朝皇帝竞相营建大型建筑”可知,雅典城市规则宣

    26、扬开放和政治平等,罗马城市规划宣扬皇权伟大,多大型建筑。17.答案:(1)特点:中轴对称;街道分明.坊市(居民区和市场)分开;突显皇权至上理念。(2)主要区域:北方黄河流域。原因:北方长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重心:北方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北方开发较早: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特点:从整体角度分析,得出中轴对称;从各街道状况分析,得出街道分明,坊市(居民区和市场)分开;从突出的君权特点角度分析,得出突显皇权至上理念。(2)分布区域:依据材料“中国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区域,以便其居住者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结合汉唐经济重心在北方的知识,得出北方黄河流域。

    27、原因:依据材料“(西周)镐京、(西汉、北周、隋唐)长安(燕国)蓟、(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得出北方长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重心;从北方交通分析,得出北方交通条件相对优越;从北方开放程度角度分析,得出北方开发较早;从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角度分析,得出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18.答案:(1)因素:工业革命的开展;农业生产进步;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素质要求发生变化;社会管理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建议:城市

    28、化应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化不能自由放任,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法治、配套设施要紧跟城市化;注重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任答1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以后”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农业生产进步;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可分析出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市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交通工具的革新。(2)影响:结合工业革命发展可分析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是它们在农村家庭人口成倍增加的年代确实也接受了乡村外流人口,此种移民似乎在19世纪40年代达到高峰”可分析出使英国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人们

    29、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素质要求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可分析出社会管理发生了变化;根据材料“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可分析出导致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根据材料“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在随后40年中,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可分析出城市化应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根据材料“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可分析出城市化不能自由放任,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根据材料“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可分析出法治、配套设施要紧跟城市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注重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

    30、,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B.城市建筑理念受礼制影响C.城市各功能区区分严格D.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凸显皇权2.东汉时,“从城市分布的地域空间结构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陕西五省区),其城市数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5;其次为淮河流域(约占14%);而东南沿海分布最少。”这些城市网络和腹地从较为原始的几大经济区经过发展大体上形成了“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的十大城市经济区域。材料表明这时期(

    31、 )A.城市体系等级序列逐步建立完善B.各具特色的城乡区域经济区兴起C.商品农业发展促进城乡结构重组D.草市的蓬勃发展以及市镇的兴起3.农村专业生产户,如“茶园户”、“桔园户”、“花户”、“漆户”、“糖霜户”,“乡村酒户”等在两宋已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尽管他们在宋代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太小,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两宋( )A.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概况B.长途贩运逐渐兴起的事实C.纸币成为交易媒介的背景D.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原因4.南齐书载:建武四年(497年),“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十余日,晏诛。”水经注载:肥水经过寿春县,“

    32、北入于淮。肥水左渎,又西石桥门北,亦日草市门外。”南越志说:“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荆南、岭表皆然。”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坊市界限已逐渐打破B.工商业市镇日益崛起C.经济中心已开始南移D.商品经济深入到农村5.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据此可知,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共同文化特性是( )A.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B.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C.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D.雄伟壮丽的美学理念6.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除非它迫切需要增加

    33、人口。1345年,在黑死病过后不久,威尼斯允诺授予任何愿意到它那里定居的人公民权有机会的时候,在“新”“老”公民之间也要做出区分。1386年的一个法令规定,只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交易。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A.政治上向周围乡村开放B.赢得自治的权利C.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D.存在排外的特征7.如表为远古至夏商时期中国早期城市的区域分布简表。这一分布反映出该时期( )地区古城遗址数量黄河中上游地区郑州西山、安阳后岗、辉县孟庄、淮阳平凉台等9黄河下游及山东地区滕州西康留、阳谷王家庄、五莲丹土、章丘城子崖等15长江中游地区澧县城头山、澧县鸡叫城、天门石家河、荆州阴

    34、湘城等9长江上游地区新津宝敦、都江堰芒城、温州鱼凫村、郫县三道堰等6长江下游地区余杭莫角、良渚文化遗址、土筑金字塔3内蒙古地区老虎山、白玉山、板城、大庙坡、阿善、沙木佳等17西藏地区(可考)象雄、藏、罗昂、森波、吉、贡、娘、达、亚松9A.城市集中在黄河流域B.城市南北分布基本平衡C.满天星斗的文明特征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8.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保证城市居民步行1小时就可以从城市中心到达城市边缘,用地规模约为15平方公里。据此可知( )A.观念保守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古代商业贸易活动受限制C.城市形态受交通方式的影响D.环境恶化限制了人口

    35、流动9.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形成的城市群概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1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等城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包括温州、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沿海港口城市带3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城市群4华北平原的京津唐城市群5由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卫等组成的城市群A.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B.发展速度十分缓慢C.具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D.整体布局较为合理10.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

    36、切斯特从30.2上升到33.8。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 )A.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B.由恶劣的手工工场工作环境导致C.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11.下图是1949年-1978年辽宁城市化率与全国比较图( )据图分析可知,辽宁城市化( )A.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B.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C.受经济政策影响明显D.与工业化进程不一致12.在17世纪的欧洲,夜生活只出现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到18、19世纪,夜生活开始从贵族圈子扩展至普通民众,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B.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C.照明技术的不断改进D.城市化

    37、进程不断推进1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机器工厂,成为上海居民投诉最多的对象。留声机、广播等新器物的流行与集聚,也导致邻里因噪音问题纠纷不断。这表明上海( )A.政府管理职能相对欠缺B.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经济秩序出现混乱D.城市化的弊端日益显现14.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15.英国内城问题,即所谓英国

    38、内城困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大量制造业工厂关闭,大批住宅房屋被遗弃,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移到城镇或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等。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内城遭到彻底废弃B.工业结构发生转变C.人才外流十分严重D.城市交通根本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

    39、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

    40、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都城异同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

    41、前,英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上海作为新兴城市的排头兵,开埠前只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后,上海很快打破广州外贸垄断地位,成为联结内地和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大都会。至清末,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堂249所,集中了全国工厂的48.7%。这一时期,租界内林立的西式洋楼、洋行、银行、教堂、影剧院、工厂与西餐馆等成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显著象征。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42、(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新兴城市的排头兵”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近代化对上海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有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受到礼制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的职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区的功能分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这些城市网络和腹地从较为原始的几大经济区经过发展大体上形成了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的十大城市经

    43、济区域”,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城市经济水平也不一样,各具特色,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城市经济区域,与城市体系的等级序列无关,排除A项;东汉时商品农业还未发展,而且当时城乡结构并未重组,排除C项;宋代时草市和市镇才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茶园户”、“桔园户”、“花户”、“漆户”、“糖霜户”,“乡村酒户”,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农村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性更高,反映农村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长途贩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纸币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王晏出至草市”,“亦日

    44、草市门外”,“越之市为虚,多在村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村草市贸易发展较为迅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坊市界限,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可以看出这些建筑都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庸之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开拓进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对血缘和伦理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D解析:根据“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只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

    45、交易”可知,材料反映中世纪欧洲城市存在排外的特征,D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中世纪欧洲城市公民权问题,无法体现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远古至夏商时期中国早期城市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蒙古,西藏地区都有城市的分布,体现了满天星斗的文明特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还有其他地方的城市分布,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南北分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城市分布,未涉及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

    46、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交通主要靠步行、畜力车,速度较慢,相应的城市规模也不大,这体现了交通方式的影响城市形态,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保守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环境恶化,排除D项。故选:C。9.答案:C解析:由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群都围绕开埠通商口岸形成,这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因此具有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C项正确;表中没有涉及借鉴西方的城市化经验和发展速度,排除A、B两项;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表明中国近代城市沿海多、内陆少,呈现地域的不平衡性,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农村地区的死亡率

    47、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期,城市死亡率较高,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带来了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A项正确;手工工场已被工厂取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死亡率,没有工人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波动性大。图示中辽宁城市化率在1949-1957年快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到1964年开始迅速下降,结合所学此时期“一五”计划、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等政策和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根据图示中1949年辽宁城市化率达18.1%可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排除A项;辽宁城市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9293.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教学设计(第14、15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教学设计(第4-6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设计(第7-9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第1-3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教学设计(第10、11课).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病疫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