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蒙台梭利教学法》-08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08172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PPTX
  • 页数:101
  • 大小:9.5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蒙台梭利教学法》-08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 教学法 08 科学文化 教育 课件
    资源描述:

    1、蒙台梭利教学法CONTENTS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概述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实践小小磁铁趣味多老师让小朋友们收集了不同形状的磁铁,先教小朋友们认识了磁铁。小朋友们对磁铁很感兴趣,都跃跃欲试,开始用磁铁自发地进行实验。教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在科学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什么?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概述一、科学文化教育的目标(三)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一)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概念(二)让幼儿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二、科学文化教育的特点(一)内容的生活化。(二)过程的探索性。(三)结果的经验性。三、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二)地理学(五)科学实验(三)天文地质学(四)历史学(一)动植物学四

    2、、科学文化教育教具n 动植物学的教具主要有各种动植物嵌板、三步卡、小书、定义册等。n 地理学教具有地理模型、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拼图等。n 天文学教具主要有八大行星嵌板、八大行星三步卡、月亮模型、月相三步卡、星座介绍图、望远镜等。n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符合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具。五、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1)科学文化教育涵盖了生物、地理、历史、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前应充实相关知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教师应采取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所需要的大致时间,充

    3、分考虑到不确定因素,预设机动课时。(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00页。)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实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一)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适合年龄:3岁以上。教具构成:(1)写有“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汉字的字卡。(2)提前收集一些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品(要方便携带)。(3)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品(如花草树木、常见的动物、交通工具、人的服饰、生活用品等)图片。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一)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教育目的:使幼儿能正确区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品;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含义;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一)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基本操作:u活动前,教师先分给每名

    4、幼儿一个塑料袋,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和收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品。u准备好教具,教师向幼儿介绍“有生命的”有哪些,“无生命的”有哪些。u将幼儿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物品。u教师随意选择一件物品,让幼儿讨论它是否有生命,并说出理由。讨论结束后,将该物品放到相应的字卡下方。u(详细内容请查阅课本201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一)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变化与延伸:(1)为了加深幼儿对“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理解,教师可以准备动物标本和活着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本质区别。(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5、。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二)区分动物和植物01适合年龄:3岁以上。02教具构成:(1)动物卡片及其相对应的字卡,每张卡片都要在背面标记同样的符号。(2)植物卡片及其相对应的字卡,每张卡片都要在背面标记同样的符号。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二)区分动物和植物03教育目的: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能够正确区分动物和植物。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二)区分动物和植物04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依次展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并提问:图片上的事物都能长大吗?它们能够自己运动吗?它们需要吃东西吗?(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展示植物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的植物名称,并提问:图片上的事

    6、物都能长大吗?它们能够自己运动吗?它们需要吃东西吗?(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02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二)区分动物和植物06变化与延伸:(1)幼儿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有籽繁殖与无籽繁殖植物的分类、树上生长的与土里生长的植物分类、可食用与不可食用植物的分类、有气味与无气味的植物分类等。(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动物与植物更多的区别。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三)动植物嵌板适合年龄:3岁以上。教具构成:动植物嵌板。教育目的:直接目的教会幼儿正确地将动植物嵌板拼完整;使幼儿了解动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让幼儿练习镶嵌动作。间接目的提高幼儿观

    7、察、分析的能力;通过拼图向图片、符号过渡,帮助幼儿建立抽象概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三)动植物嵌板基本操作:(1)取花嵌板教具,铺好工作毯,向幼儿介绍工作。(2)将花嵌板平放在工作毯上,从嵌板上取出花冠,放在嵌板左边,并介绍“这是花冠”,用花的三步卡与之配对。(3)逐一取出花萼、雄蕊、雌蕊进行介绍,并用相应的三步卡与之配对。(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03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三)动植物嵌板变化与延伸:(1)将花嵌板放在纸上,用铅笔沿嵌板边缘描画花的轮廓,然后涂色。(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动植物嵌板(如鱼嵌板、鸟嵌板、马嵌板、乌龟嵌板、树嵌板、叶子嵌板、种子嵌板、树根嵌板等)的操作。一、动

    8、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适合年龄:3岁以上,且有植物嵌板的操作经验。教具构成:大豆、苹果、橘子、西红柿、小南瓜、葡萄、西瓜等植物种子,相对应的果实的图片和实物,种子构造三步卡。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教育目的:教幼儿学习种子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发现。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基本操作:p(1)认识种子(以大豆种子为例):取教具和大豆种子,向幼儿介绍工作。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请幼儿思考和讨论“植物是如何长大的?”(种子发芽才能长大)“它的种子在哪里?”等问题。p(2)种子藏在哪里:取出提前收集到的种子和相应的果实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工作。教

    9、师拿出一种植物果实(如苹果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它的种子藏在哪里。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变化与延伸:(1)准备蚕豆、黄豆、黑豆若干,让幼儿用种子进行分类操作。(2)让幼儿收集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种子,用胶水粘出一幅种子画。(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可挑选一些优质的黄豆泡在水中一天,然后放在一个塑料盆中,在盆底铺上潮湿的土壤,请幼儿每天观察它的变化。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四)种子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五)认识根的吸水性适合年龄:5岁以上。教具构成:1根带根的新鲜小葱(根部洗干净)、1杯带颜色的水(水的深度能没过根即可,颜色以深色为宜)、

    10、1把小刀、若干个透明玻璃片、1棵带根的芹菜、1个带根的大蒜。教育目的:认识根的吸水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五)认识根的吸水性基本操作:(1)将所需教具放在托盘中,摆在桌子上,向幼儿介绍工作。(2)拿出小葱,用小刀切一小片表皮放在透明的玻璃片上,请幼儿观察切片的颜色。(3)将小葱的根部放进带颜色的水杯中,35分钟后将小葱从水杯中取出来。(4)再切一小片小葱的表皮放在玻璃片上,请幼儿观察切片的颜色。(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05页。)一、动植物学教育活动(五)认识根的吸水性变化与延伸:教师可准备相同的植物若干盆,给予不同的条件限制,请幼儿细心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植物会发生什么变化。

    11、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对于阳光、水、肥料的依赖性。二、地理学(一)认识左手和右手01适合年龄:4岁以上。02教具构成:红线,“左手”和“右手”的名称标签。03教育目的:教幼儿区分左和右;让幼儿认识左手和右手;为幼儿将来学习空间方位等地理知识做前期准备。二、地理学(一)认识左手和右手04基本操作:(1)与幼儿围坐一圈。(2)请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并观察两只手有什么异同。(3)给每个幼儿的右手腕缠上一条红线,并介绍:缠着红线的是右手,没有缠红线的是左手。(4)发出指令,让幼儿按照指令做动作。(5)拿出左手和右手的标签,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练习。(6)活动完成后,整理教具并归位。二、地理学(一

    12、)认识左手和右手05变化与延伸:(1)教师拿出调好颜色的颜料,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放到颜料里,再印到白纸上(此环节做完后需要洗手),然后与“左手”和“右手”的标签进行配对。(2)让幼儿把手展开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沿着手的轮廓画线,然后涂色。(3)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左脚和右脚、左耳和右耳、左眼和右眼)等。(4)幼儿能够正确区分左右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练习向左转、向右转。二、地理学(二)认识陆地、空气和水适合年龄:4岁以上。教具构成:3个玻璃瓶(1个装有土壤,1个装有水,1个空的)、1个气球、1根绑有丝带的木棍、写有“陆地”“水”“空气”的汉字标签。二、地理学(二)认识陆地、空

    13、气和水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陆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物质;增加幼儿对地球环境的了解;为幼儿学习地理知识做准备;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二、地理学(二)认识陆地、空气和水基本操作:(1)拿出3个玻璃瓶,向幼儿介绍工作。(2)拿起装有土壤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瓶子里面的物质是什么,然后介绍:这是土壤,它覆盖在地球的表面,并组成陆地。(3)请幼儿讨论:在哪里能看到陆地?然后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4)拿出装有水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瓶子里的物质是什么,然后介绍:这是水,海洋、湖泊都是由水组成的。(完整内容请查阅课本206页。)二、地理学(二)认识陆地、空气和水变化与延伸:(1)教师引导幼

    14、儿讨论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动植物分别有哪些,并进行分类。(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二、地理学(三)地球仪适合年龄:5岁以上,且认识陆地、水和空气。教具构成:1个砂地球仪、1个彩色地球仪、1个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1个装有水的蓝色瓶子、1个空的白色瓶子、“地球”“洲”“洋”的汉字标签。二、地理学(三)地球仪二、地理学(三)地球仪教育目的:让幼儿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教幼儿认识并学会使用地球仪;教幼儿初步认识洲和洋,为学习地理学做准备。二、地理学(三)地球仪基本操作:(1)分别把装有土壤、水、空气的瓶子放到幼儿面前,请幼儿观察并说出瓶子里装的是什么。(2)请幼儿思考和讨论

    15、:地球是什么?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3)出示地球仪并介绍:如果想看到整个地球,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叫作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但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地球的全貌。(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07页。)二、地理学(三)地球仪变化与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彩色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地球仪的平面图。二、地理学(四)认识湖泊和岛屿适合年龄:4岁以上。教具构成:灰色或棕色橡皮泥、1个装有蓝色水的杯子、两个托盘、1把小刀、“湖泊”和“岛屿”的汉字标签、“湖泊”和“岛屿”的三步卡。教育目的:让幼儿认识地球的地形。二、地理学(四)认识湖泊和岛屿

    16、二、地理学(四)认识湖泊和岛屿基本操作:(1)拿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拿出湖泊和岛屿的图卡,分别介绍湖泊和岛屿:湖泊是由水组成的,它被陆地包围;岛屿是由土壤组成的,它被水包围。(3)拿出橡皮泥、小刀和蓝色的水,并示范:把橡皮泥放在托盘里摊平,用小刀在橡皮泥上挖出一个洞,把挖出来的这部分放在第二个托盘中;将蓝色的水分别倒入两个托盘里;拿出“湖泊”和“岛屿”的标签与两个托盘配对,并插在托盘中适当的位置。(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09页。)二、地理学(四)认识湖泊和岛屿二、地理学(四)认识湖泊和岛屿变化与延伸:(1)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海峡和地峡、海湾和半岛。(2)教师准备蓝色和棕色的卡纸

    17、,让幼儿将学到的湖泊、岛屿、海峡、地峡、海湾、半岛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二、地理学(五)院子里的东西南北01适合年龄:4岁以上。02教具构成:东、西、南、北的指示牌。03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东、西、南、北方向;为幼儿认识地图做准备。二、地理学(五)院子里的东西南北04基本操作:u第一天,利用早上、中午、傍晚3个时间段,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太阳的方向。u第二天,带领幼儿重复第一天的练习,引导幼儿观察,并得出结论: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都在有规律地变化。u第三天(最好是上午11点左右),带领幼儿先重复之前的练习,然后介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太阳每天早晨都从相同的地方升起,我们把太阳升起的方向命名

    18、为“东方”;傍晚的时候,太阳又会在相同的地方落下,我们把太阳落下的方向命名为“西方”。u(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10页。)二、地理学(五)院子里的东西南北05变化与延伸:(1)待幼儿能正确地指出院子里的东、西、南、北方向后,教师可带领幼儿认识教室里的东、西、南、北。(2)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二、地理学(六)世界地图嵌板适合年龄:5岁以上,且有地球仪的操作经验。教具构成:彩色地球仪、世界地图嵌板、七大洲三步卡。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世界地图;培养幼儿热爱地球的感情。二、地理学(六)世界地图嵌板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出示彩色地球仪,让幼儿指出彩色地球仪上的大洲

    19、和大洋。(3)拿出世界地图嵌板,并介绍:把彩色地球仪的平面画下来,就变成了世界地图,这是地球的平面图,分成两个部分,左边代表西半球,右边代表东半球。然后,教师用彩色地球仪分别与西半球地图嵌板和东半球地图嵌板比对。(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10页。)二、地理学(六)世界地图嵌板变化与延伸:(1)将世界地图嵌板放在白色卡纸上画圆,再将各大洲嵌板放在对应位置上用铅笔画出轮廓,然后涂色并贴上名称标签,制作成世界地图。(2)幼儿掌握世界地图嵌板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学习亚洲地图嵌板和中国地图嵌板。(3)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学习地图嵌板的同时,加入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特色等方面的内容。三、天文地质学(一)地球的

    20、结构适合年龄:4岁以上。教具构成:砂地球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地震和火山爆发图片、彩泥、小刀、地球内部构造三步卡。三、天文地质学(一)地球的结构教育目的:让幼儿了解地球是分层次的球体;教幼儿认识地层的名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三、天文地质学(一)地球的结构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拿出砂地球仪,让幼儿复习地球的相关知识。然后展示地震、火山爆发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3)展示地球内部构造模型,介绍地球的内部构造。(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11页。)三、天文地质学(一)地球的结构变化与延伸:(1)幼儿掌握地球内部构造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地壳

    21、运动后形成的不同地形,如断层和褶皱等。(2)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太阳、月亮的构造及相关知识。三、天文地质学(二)月亮的变化适合年龄:4岁以上。教具构成:月相变化图、自制月相三步卡。教育目的:使幼儿了解月亮是会变化的,其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幼儿初步了解月相知识,知道各种月相的名称;由图片向文字符号过渡,使幼儿形成抽象概念;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三、天文地质学(二)月亮的变化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月亮都有什么样的形状。(3)拿出月相三步卡中的图卡,让幼儿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然后介绍月相。(4)拿出字卡与图卡配对,并用组合卡检查一遍。(5)展示

    22、月相变化图片,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教学,帮助幼儿巩固对月相的认识。(6)活动完成后,与幼儿一起整理教具并归位。三、天文地质学(二)月亮的变化变化与延伸:(1)指导幼儿一起制作月相变化图。(2)介绍月相与农历日期的对应关系及相关知识。(3)介绍月亮引起的自然现象,如海水涨潮等。三、天文地质学(二)月亮的变化三、天文地质学(三)八大行星嵌板01适合年龄:4岁以上。02教具构成:八大行星嵌板、画在地板上的八大行星轨道图、8个圆球。03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使幼儿了解行星运行的常识;增强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三、天文地质学(三)八大行星嵌板三、天文地质学(三)八大行星嵌板04基本操作:

    23、(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请幼儿想一想晚上在天空中能看到什么?然后介绍:夜晚的天空能看见月亮和很多的星星。那些星星其实是一个一个的星球,人们称它们为“行星”。行星都很大,但是因为它们离地球非常远,所以看上去很小。在这些行星当中,有8个行星总是绕着太阳转,人们把它们叫作太阳系行星。(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16页。)三、天文地质学(三)八大行星嵌板05变化与延伸:(1)利用八大行星嵌板,指导幼儿画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并涂色。(2)用橡皮泥、卡纸、一次性餐盘等材料制作太阳系。(3)引导幼儿认识天空中不同的星座、恒星与行星的区别等。(4)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八大行星和太阳的模型,然后将八大行星按

    24、顺序放到地面上,用绳子作轨道,请8名幼儿分别拿起一个行星模型,在听到老师指令后,围绕太阳活动。三、天文地质学(四)火山爆发适合年龄:5岁以上。教具构成:火山和火山爆发的图片、小苏打、白醋、红色水、杯子、托盘、潮湿的沙土、1根直径1 cm的管子(底部封口)。教育目的:使幼儿了解火山爆发的地质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索精神。三、天文地质学(四)火山爆发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展示火山和火山爆发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和讨论:什么是火山?什么是火山爆发?(3)讨论完毕后,教师总结:火山是常见的地质现象。在地壳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那里有一种物质叫岩浆。岩浆从

    25、地壳薄弱的地段冲上地面,就形成了火山。火山里的岩浆一旦爆发,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喷发出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将周围的一切烧成灰烬。(完整内容请查看课本217页。)三、天文地质学(四)火山爆发变化与延伸:(1)请幼儿画一画火山和火山爆发的场景。(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泥石流等地质现象的相关知识。四、历史学(一)认识日历适合年龄:5岁以上。教具构成:日历。四、历史学(一)认识日历教育目的:教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教幼儿初步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初步感知时间概念;培养幼儿逻辑推理能力。四、历史学(一)认识日历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展

    26、示日历,介绍今天的日期并在日历上指出来,然后请幼儿分别在日历上指出昨天和明天的日期,并大声说出来。(3)介绍“月份”的概念,并指着日历上的月份向幼儿介绍每一个月,然后请幼儿大声说出月份名称。(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18页。)四、历史学(一)认识日历注意事项:(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日历、值日表、签到表、日历转盘等。(2)待幼儿能够熟练查找日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大月、小月、闰月,向幼儿介绍“周”的概念,以及日、月、年之间的关系等。四、历史学(二)认识时钟适合年龄:5岁以上。教具构成:时钟教具。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教幼儿认识整点;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四、历史学(二

    27、)认识时钟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展示时钟教具,分别介绍时针和分针。(3)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的位置上,并向幼儿介绍:当时针和分针都走到“12”的位置时,代表12点整。(完整内容请查阅课本219页。)四、历史学(二)认识时钟变化与延伸:(1)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秒针,学习半点、小时、分钟等相关知识。(2)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在纸上画出时间表,并制成图册。(3)教师指导幼儿用旧碟片、卡纸、一次性餐盘等材料制作日历四、历史学(二)认识时钟四、历史学(三)认识季节01适合年龄:3.5岁以上。02教具构成:春、夏、秋、冬的景色图片,春、夏、秋、冬三步

    28、卡。03教育目的:使幼儿了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四、历史学(三)认识季节04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请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名称,并描述这个季节的景色。(3)分别展示春、夏、秋、冬的景色图片,与幼儿共同总结四个季节各自的特点。(4)将春、夏、秋、冬的景色图片放在工作毯的上方,请幼儿选出和现在季节相同的图片,并描述图片上的景色。(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20页。)四、历史学(三)认识季节05变化与延伸:(1)引导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植物。(2)指导幼儿画出四季的不同景色并制作成四季图册。四、历史学(四)认识四大发明适合年龄:4.5岁以上。

    29、教具构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图片或模型,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三步卡。教育目的:教幼儿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能记住四大发明的名称;培养幼儿爱国的情感。四、历史学(四)认识四大发明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分别展示四大发明的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四大发明。(3)拿出四大发明三步卡,运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练习。(4)将教具归位。四、历史学(四)认识四大发明变化与延伸:(1)向幼儿介绍中国古代的服饰、朝代、文物、古迹等,加深幼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2)指导幼儿根据图片,将四大发明用橡皮泥捏出来或用彩笔画出来。(3)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然后在班里给大家讲一讲。五、

    30、科学实验(一)纸的吸水性适合年龄:3岁以上。教具构成:纸巾、蓝色和黄色的食用色素(也可以用其他颜色)、3个空玻璃杯。五、科学实验(一)纸的吸水性教育目的:使幼儿理解纸可以吸水,不同质地的纸吸水的速度不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五、科学实验(一)纸的吸水性基本操作:u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u示范实验过程:将3个玻璃杯并排摆在桌子上,分别将水倒入两边的玻璃杯并滴入黄色和蓝色的色素,然后取一张纸巾,将纸的一头浸入黄色的水中,另一头放入中间的空玻璃杯中。再取一张纸巾,将纸的一头浸入蓝色的水中,另一头也放入中间的空玻璃杯中。u请幼儿观察3个玻璃杯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纸具有吸水性。u(完整内容请查阅课本2

    31、21页。)五、科学实验(一)纸的吸水性注意事项:(1)换成其他颜色的食用色素,观察纸巾吸水后两种颜色混合成的新颜色。(2)开花实验:教师指导幼儿把1张方形纸剪成6个花瓣的纸花,将花瓣向中心折叠,然后将折好的纸花放进水中,观察纸花开放的过程。五、科学实验(二)水和油适合年龄:4岁以上。教具构成:一次性餐盘(或碗)、食用色素(至少两种颜色)、1根筷子(或小棒)、两个水杯、植物油、1个滴管。教育目的:使幼儿了解水和油不能相融;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五、科学实验(二)水和油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2)示范实验步骤:往一次性餐盘中倒入植物油;往两个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食

    32、用色素分别滴入两个水杯,使水变色;用滴管吸入有色水并滴进植物油中,并用筷子充分搅拌。(3)请幼儿观察油和水的变化,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油没有被有色水染色?水是在油的上面还是下面?(完整内容请查阅课本222页。)五、科学实验(二)水和油五、科学实验(二)水和油变化与延伸:(1)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能够溶于水的液体物质和不能溶于水的液体物质。(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探索水的其他特性,如上升到一定温度后会蒸发、降到一定温度后会结冰等。五、科学实验(三)三原色的变化01适合年龄:5岁以上。02教具构成:红色、黄色、蓝色的颜料,1支调色毛笔,1个涮笔缸,调色盘。03教育目的:使幼儿了解不同颜色混在

    33、一起之后会发生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五、科学实验(三)三原色的变化04基本操作:(1)取教具,放在桌面上,并向幼儿介绍工作。(2)分别展示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料,请幼儿说出看到的颜色。(3)拿出1个调色盘,将适量红色颜料挤在调色盘中,再将适量黄色颜料也挤在调色盘中,请幼儿观察调色盘中颜色的变化。(完整内容查看课本223页。)五、科学实验(三)三原色的变化05变化与延伸:(1)指导幼儿制作三原色变化示意图。(2)指导幼儿制作漂亮的小手帕:将方形的生宣纸对角折两次,使其成为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放入红色、黄色、蓝色的水中浸泡;待三种颜色互相渲染在一起后,可以看到每两种颜色的交界处会出现

    34、新的颜色,即橙色、绿色和紫色;把折成三角形的宣纸轻轻展开即可。五、科学实验(四)空气的压力适合年龄:4.5岁以上。教具构成:1个透明玻璃杯、1个稍硬些的圆形纸片(大小比杯口大24 cm)、1个装有水的水壶。教育目的:使幼儿认识到空气是有压力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五、科学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基本操作:(1)取教具,向幼儿介绍工作(请在桌面上进行此项工作)。(2)将透明玻璃杯中倒满水。(3)把圆形纸片轻轻放在玻璃杯口上,请幼儿思考:如果现在将玻璃杯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注意:必须反复确认水和圆形纸片之间没有气泡存在)(完整内容请查阅课本223页。)五、科学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变化与延伸:教师设

    35、计合适的实验,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其他特性,如热胀冷缩、流动性等。实践训练一n 分为每46人一组,每组自拟一个科学实验活动主题,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可行性讨论。n 根据讨论结果,每组设计一节科学实验课,写出完整的教学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学方案应包括适合年龄、教具构成、教育目的、基本操作、变化与延伸等。n 教师请每组学生进行演示。n 演示结束后,师生对演示效果和教学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实践训练二n 学生分组讨论: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与传统的科学文化教育相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将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与我国的传统教育结合起来?n 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写出一份总结报告。n 请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根据总结报告阐述本组的观点,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n 师生对每组的总结报告作出评价并。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蒙台梭利教学法》-08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81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