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9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贵港市 南区 2019 年中 历史 试卷 解析 下载 _模拟试题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19 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51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30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1860 年 10 月 9 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 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21866 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一现 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百日维新的推行 3同盟会成立后,为武装
2、推翻清王朝,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 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成果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电视剧大宅门反映了一个 百年老号 的起落沉浮,被称为当 代红楼梦。如果在 19 世纪末的剧 情中安排以下几组镜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 的工厂谈 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 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 C镜
3、头三:商人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镜头四: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时 事 6对联可以看出定的历史信息。“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 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7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与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有关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8 深刻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生文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经验, 明确回答了长期图扰和束缚人们思 想的许名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A邓小平
4、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八大”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91955 年 4 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 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 议正式开幕。关于万隆会议正确的说法是( ) A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会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0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 合理的是( ) A人们称斯蒂芬孙为“蒸汽机车之父” B瓦特在电灯下绘制蒸汽机图纸 C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11在 1860
5、年的一天,以下情景有可能发生的是( ) A美国南方一黑人正在为竞选州长作准备 B美国南方一黑人夫妇正在为主人收割小麦 C美国南方的一位黑人农场主正在指挥白人奴隶抢收葡萄 D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人绅士给一位黑人妇女让座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下列那一事件( ) A德国突袭波兰 B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C萨拉热窝事件 D巴黎和会召开 13 1943 年 2 月, 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 “制止了侵略浪潮, 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 这一“转折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14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6、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1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 评说的是(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3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30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1010 分)分) 1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都开展过救国活动。 材料三: 材料四:周恩来曾经风趣
7、地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结束于天安门”。 根据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末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主要的侵华战争?签订了哪几个主要的不平等 条约? (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哪几次救国活动?这几次救国活动分别是在哪些领域向西 方学习?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是于什么时候成立的?1924 至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成立了什么军校?进行了 什么战争? (5)1927 至 1937 年间,共产党领导了那几次武装起义?进行了一次长途跋涉,称之为什么?在这次长途 跋涉中召开了哪
8、一次转折性会议。 17(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9 世纪中期的日本同当时的大清一样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1853 年,美国战舰打开了日本的国 门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1)19 世纪中期的日本是如何摆脱危机的?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 6 年来,我们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我们 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2012 年 5 月 7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职演讲 (2)“一百多年前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是通过何种途径? (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探索开始
9、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知道,过时的计划不足以满足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用新理念和技术重塑我们的政府 这意味着变革。” 2013 年 1 月 21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 (4)历史上罗斯福总统曾“用新理念”帮助美国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严重的危机。罗斯福实施 这一理念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19782010 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 年 1992 年 2002 年 2010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5)从上表可以看出,1978 年后我
10、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 1978 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 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材料五: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 9 市和香港、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 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6)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离不开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设立 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六:我们党深
11、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 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 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十九大报告 (7)纵观世界历史上各国的改革,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才是强国路,发展才是硬道理。结合 材料六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18(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 眠或半醒状态。
12、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了一层奇 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 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 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冲破“共同的纱幕”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说一说
13、材料二中“变革”的实质是什么?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他是谁? (3)材料三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时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开始?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两项技术分别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两个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条件?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产生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20192019 年广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初级中学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51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303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分
14、析】本题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 【解答】1860 年 10 月 9 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 郊” , 后半句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 皇家园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 明园。 2【分析】本题考查京师同文馆的开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
15、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 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 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 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解答】1866 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兴起。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 运动,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的需要,1862 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1862 年,是我国第一所新
16、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开设了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 (日文)馆,毕业生大多为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洋务机构官员。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标志着教育近代化 起步。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京师同文馆开设的原因、 目的和影响。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解答】1911 年 4 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 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 士遗骸
17、,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 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为武装推翻清王朝,发动的一系列的起义中影响最大的起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 相关史实。 4【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 【解答】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B 是国共十年对峙时 期的,D 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A 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故选:C。 【
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 年(20 世纪初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题干中如果在 19 世纪末的剧情中安排的几组镜头,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选项 D。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6【分析】本题以对联“当年曾分田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