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小升初语文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1.doc

  •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 文档编号:420387
  • 上传时间:2020-04-01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9.0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小升初语文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1.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年小升初语文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1 2020 年小升初 语文 复习 阅读 技巧 解答 下载 _小升初复习资料_小升初复习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2020 年小升初语文复习年小升初语文复习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 XX 比喻 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

    2、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 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 (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 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

    3、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

    4、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 XX 的气氛,表达一种 XX 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 后、也、最后、此外),这

    5、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2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 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6、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 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

    7、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

    8、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华版 3)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地描写了, 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 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 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

    9、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 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 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

    10、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 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 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

    11、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 公式: 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八、读图题。 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

    12、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 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 1、 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 A 联想到 B,A、B 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 1、2、3 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

    13、也可 以写成“我的发现是 1、2、3 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 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一、名著阅读。 公式: 要能写出 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 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要具体写明 1、2、3 点。 十二、写信。 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 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

    14、料的事实。 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 容最后面。 十三、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 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 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 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四、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 “诗 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十六、

    15、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 起伏。 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 映了情感的变化。

    16、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4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 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 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 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 同学们应对照

    17、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 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 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 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 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 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

    18、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 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 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 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 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 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

    19、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 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 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 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 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 手。其主要

    20、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 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 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 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 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 重新回到冷酷的 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 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

    21、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 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 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 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8.“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 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9.“赏析优美语句”

    22、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 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 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 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 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感情(文章的社

    23、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 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10.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 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示范举例: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 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 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 为所以” “由于因此”

    24、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例: 伟大的友谊 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 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 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 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 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 壮士如何引敌上山, 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 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

    25、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5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 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 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中看 出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但是大多数学生碰到阅读题型就表现出 畏难情绪,草草读完文章就急着做题,答题不完整又答不到点子上,导致语文学习好学而难 考的尴尬局面。 其实,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

    26、难,只要明确解题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题 思路,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大部分题还是能够正确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的 解题要求和做题思路, 就会消除畏难情绪, 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就进行渗透培养。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教学体会和浅见, 且将阅读理解 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看清题目要求;3、细找文中原 话;4、认真回答问题。 (一) 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 就是能认真地阅读给出的文字材料,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 意。而对于

    27、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 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指导正 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 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 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我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重 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 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 2、教给读法,

    28、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 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 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 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 为一个 “真正主动的、 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 。 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 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课文神童的“秘诀”中陈毅读书的方法,学生可以借鉴。认 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29、(二)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 关键的字、 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 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 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 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 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 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 考试时常常能见到, 粗心是一部分同学

    30、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做这些基础 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 词义, 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 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 是要在题目当 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 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 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

    31、于利用 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 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 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 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 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 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想像说话,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 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 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 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32、。 例如:邻家的星期四“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我不 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请你联系上文写写“我”可能联想到什么?(一连三张 纸条,一连三次提醒,这位女主人真是热心哪!她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环保意识 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希望这些环保意识也能扎根在我们心里,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越来 越美丽,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迎接世博会。)像类似的发挥想像的问题,要联系生活来领会 文中的关键句段的意思,即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我”,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 问题,这样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

    33、每 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三) 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进行答案定位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 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 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 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 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 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层问题的题型,我分别举例说明。 1、直接提

    34、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 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 的位置, 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 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 回答, 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 这时就可以 “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来回答问题。 (低年级较为常见)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 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例如:家是什么(节选) 家是什么?1983 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 岁,他的一家有 40 口

    35、人,父母、兄弟、姐 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 5 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 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 “我又有家了。” 填空: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他的一家有 40 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 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样的题目多以“根据短文内容 填空”的题型出现,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答案。找好答案后,做好标记,以便检查核对,然 后认真准确地抄写下来。 2、提取信息后概括。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 行加工, 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

    36、组织。 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 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 例如:父亲(节选) 我小时候,不知什么原因,非常厌恶胡萝卜的味道,而弟弟就是不愿吃青菜。面对我们 的挑食,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过好几回,总不见效。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 天,当我和弟弟坐上饭桌时,看到的是:我的面前是一碗胡萝卜,而弟弟面前放着一碗青菜。 我和弟弟面面相觑,谁都不肯动筷。父亲铁面无情地说:“今天,只有这个菜,不吃就吃白 饭!”说得很干脆,毫无商量的余地。我们把求援的目光投向母亲,母亲似乎也无动于哀。 我和弟弟埋头吃起了白饭。可是, 。直到第三天晚饭时,我们姐弟终于将筷子伸 向了胡萝卜

    37、和青菜。不久,我们就吃惯了它们。 问题:文中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中的“决定”是指父母每天只 烧胡萝卜和青菜, 帮我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苦心苦婆的劝说总 不见效。这个决定最终让我和弟弟吃惯了胡萝卜和青菜。这些答案就要认真读这个小节,提 取有效的信息,然后概括出来。这种类型的题目对一般学生来说有难度。 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 含义。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作者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滩上为课题?(理解“金 色不仅指的是沙滩的颜色,更指的是小姑娘这种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质。)这就要求学生要 经过缜密的思考,写

    38、出完美的答案了。 语文阅读理解中, 回答问题要精炼, 摘取原文则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 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 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 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答题能力, 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 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可不答。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 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

    39、,不答则无分。 2、不能乱答。学生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 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不得分。我们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 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3、懂得取舍。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 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在解 答阅读题时,让学生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 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4、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 据

    40、, 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 显得理由不充分, 更不能凭空瞎说。 如: 学了课文 在 金色的沙滩上,你感觉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说她做事不计报酬、拾金不昧、诚实、 守信用等等,但是这些还不够。 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 题目得分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 只 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一名好的教师应该要善于用巧妙、机智的 语言来点拨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鼓励学生多方位、多 角度的思维,这对阅读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尊重学生个性化 体验的同时, 不应忽视文本的构想和教学的价值取向, 防止从一个极端 (同一模式化的理解) 走向另一个极端(混乱与文章背离的教学)。 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 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 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 总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决非一日之功, 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 持之以恒, 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 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 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小升初语文复习 阅读技巧及解答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3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