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 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外国电影史 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电影史 第十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课件 外国 电影 第十 法国 浪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电影 “新浪潮电影”是继法国先锋派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电影运动。19581962年之间,法国大约有200多新人拍出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从而被称为“新浪潮”,其意是后浪推前浪。尽管在1961年之后,新浪潮作为一个运动迅速衰退。但是,它不仅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不仅改变了法国电影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电影的面貌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从而使使“新浪潮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第一节第一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普遍出现的青
2、年人的精神危机世界普遍出现的青年人的精神危机 “新浪潮”电影的出现与战后西方现代社会危机和青年人的反抗心理密切相关。欧洲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接连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造成了青年一代幻想的破灭。当时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如英国的“愤怒的青年”、法国的“世纪的痛苦”等。而电影界也出现了法国“新浪潮”、德国“青年电影”、英国“自由电影”(或“愤怒派电影”)、意大利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为代表的“新电影”等。这些都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背景。这些流派都是在5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2,1958年也是法兰西历史的转折点。总统易人,政府更换。这充分表现了当时法国人民变革现实的决心和
3、精神。戴高乐执政后,国家开始进入了一个时期,新时期需要新电影。于是,一批青年电影创作人员和影评家们,强烈要求改变法国电影现状,并勇于投身到电影创作实践中去,于是在1959年,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3,对对“优质电影优质电影”的反叛的反叛 所谓“优质电影”就是按好莱坞的创作模式拍摄的电影。战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法国电影一直未能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方面出新。内容上表现的主要是侦探和爱情两类题材,形式上采用的一般的戏剧化结构。这些影片质量与题材内容相对平庸,但商业效果好。这就是他们称之的“优质电影”。于是,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尤其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对这些电影不满,便闯入编导制片领域,以
4、新的电影观念和革新的电影语言首先表现了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精神苦闷和彷徨。从而形成了“新浪潮”。第二节第二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电影的理论主张 一、一、“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人员构成。电影的人员构成。“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大多是法电影的主要导演大多是法国著名电影杂志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电影手册的青年评的青年评论家论家。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里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尔、里维特等。维特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受过正规的电影教育,但是他们从小酷爱电影,他们是在电影手册电影手册的主的主编安德列编安德列巴赞巴赞的影响下走上了电影之路,并在巴黎的电影博物馆的放映厅里学会了电影创作,
5、成了新浪潮的中坚力量。“新浪潮”作为一个运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或统一的宣言,他们推崇的是创作个性,追求的是不同的个人风格。但从总的方面看,却具有较一致的美学观念具有较一致的美学观念,其核心就是安德核心就是安德列列巴赞的电影理论巴赞的电影理论。安德烈安德烈 巴赞(巴赞(1918 1958)是法国著名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的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新浪潮新浪潮”导演导演的的“精神之父精神之父”。他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不仅成为“新浪潮”导演的理论基石,而且被认为是继蒙太奇理论之后的又一大理论。其理论著作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也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遗憾的是,巴赞在“新浪潮”
6、尚未完全出现时便英年早逝,去世时才40岁。巴赞短暂一生创办了14个电影俱乐部、一所学校和三份杂志。对培养电影人才作出了贡献,但是去逝时却穷得连一块墓地都买不起,还是别人资助办的葬礼。不过葬礼上的来客足以说明他在艺术界的影响力。安德烈巴赞二、二、巴赞的电影理论巴赞的电影理论 1、电影的本体电影的本体纪录本性纪录本性 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这个理论主要是他将电影与其它艺术比较之后得出的。他将电影与文学、戏剧、绘画等进行比较,从中看出他们的差异和电影自身与生俱有的捕捉自然与生活的能力。如,与戏剧相比
7、较,电影冲破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感,从而更接近生活;与绘画相比,活动摄影(影像)具有一种本质上的客观性和生动性;与小说、文学相比较,视像较之文学形象有更为真切的直观感受等等。从而得出: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是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是纪实的特征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于是又说道:“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并认为,电影应该是表现“生活在银幕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上的流动”。代表作精疲力尽正好体现了巴赞的电影美学。影片跟随主人公米歇尔的活动,将许多看似无关的松散的事件串联起来,而且在具体叙事时又常常穿插无关的细节,破坏叙事的完整性,更多表现生活
8、的随意性和偶然性。2、场面调度理论场面调度理论(长镜头)(长镜头)场面调度就是一个镜头内人、物、场面调度就是一个镜头内人、物、景等的变化。主要表现方式:长镜头、景等的变化。主要表现方式:长镜头、移动摄影和景深镜头。移动摄影和景深镜头。我们都知道,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理论,实际上就是根据导演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意识地切有意识地切换镜头换镜头。而巴赞提出的“场面调度场面调度”理论则是主张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对完整的事件和空间不进行切割,而是“尊重感性的真实的空间和时间”。这正好与爱森斯坦的理论相对立。巴赞认为,“叙事的真实性是与感性的真实性针锋相对的,而感性的真实性是首先来自空间的真实
9、”。蒙太奇的处理手法是在“讲述事件”,这必然要对空间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分割处理,从而破坏了感性的真实。相反,景深镜头永远是“纪录事件”,它“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3、场面调度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的对比、场面调度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的对比 1)、蒙太奇为了讲故事的目的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场面调度追求的是非人为的解释,时空相对统一;2)、蒙太奇的叙事性决定了导演在电影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而场面调度的纪录性决定了导演的自我消除;3)、蒙太奇理论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而场面调度强调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可以说是内部的人工技巧,也就是场面调度;4)、蒙太奇在表现事物
10、上具有鲜明性和强制性,场面调度则含有瞬间性与随意性;5)、蒙太奇引导观众进行选择,场面调度提示观众进行选择。三、三、作者电影观念作者电影观念 为什么在这儿提出作者电影,是因为 作者电影的观念,是作者电影的观念,是“新浪潮新浪潮”的导演的导演提出的提出的。实际上,法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电影导演阿斯特吕克在40年代末就提出了著名的“自自来水笔式的电影来水笔式的电影”(或(或“摄影机自来水摄影机自来水笔笔”)理论)理论。主张摄影机要像作家的笔一样,去自由自在地描写事物,必须具有作者自己的个性,即要确认电影作者的地位。摄影机自来水笔摄影机自来水笔 电影词典的解释是:电影词典的解释是: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
11、斯特吕克于1948年倡导的“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电影创作理论。他在法国银幕第144期撰文“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自来水笔”,主张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写作”,充分表达个人意念。这一观念反映了战后西欧电影追求个人表达自由的强烈愿望,也为“作者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作者论的先声。1、“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理论是巴赞的学生的理论是巴赞的学生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提出的。特吕弗提出的。特吕弗在年代中期针对被他斥之为刻板僵化、充满陈腔滥调、以陈旧的剧作法制作的法国“优质电影”,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其核心是强
12、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强调电影是一种个人的艺术。术。2、“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解释是:导演是一部影的解释是:导演是一部影片的作者。并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保持其风格的片的作者。并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保持其风格的一贯性。一贯性。在主题方面,要着眼于作者对世界、人生、在主题方面,要着眼于作者对世界、人生、社会等诸方面的见解和感受,并将其个性体现在社会等诸方面的见解和感受,并将其个性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之中他的所有作品之中。3,“电影作者”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2),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
13、并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征;3),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在其整个作品中必须表现其某种个性。导演在其整个作品中必须表现其某种个性。4,作者电影表现的内容:导演们的经历作者电影表现的内容:导演们的经历。用特吕弗的话说,也就是1957年他发表在电影手册上的近乎“新浪潮”宣言的文章作家的政策中所写的:“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较之小说更具有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较之小说更具有个性,像忏悔,像日记,是属于个人的和自传个性,像忏悔,像日记,是属于个人的和自传性质的。年轻的导演们将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性质的。年轻的导演们将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叙述他们的经历
14、。比如说,可以是他们的初恋,叙述他们的经历。比如说,可以是他们的初恋,也可以是刚经历的感情,或者他们政治觉悟的也可以是刚经历的感情,或者他们政治觉悟的转变,他们的婚姻、病痛、假日等。转变,他们的婚姻、病痛、假日等。”实际上,戈达尔、特吕弗等人的创作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其精神气质十分相像。这也是“新浪潮”电影的一大特点。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虽然是个匪徒,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演戈达尔自身的体现。米歇尔在生活中茫然失措、随心所欲、反抗秩序、愤世嫉俗的言行正是戈达尔他们一代人所经历和体验的。第二节第二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创作上的特电影创作上的特征征 总的来说,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具有很强的纪实性,
15、不少影片具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片具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特点:1、制片方式上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制片方式上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作者电影往往集编剧、导演、对白、音乐,甚至制片于一身,形成了统一的,不同与好莱坞的制片方式。2、内容上内容上,大胆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接触法国电影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触过的问题,主张彻底摒弃旧的道德标准,如在银幕上表现两性关系表现两性关系。3、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叙事上,采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替和打乱情节结构。4、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制作上,缩短拍摄时间,缩小摄制组,大量利用实景,蔑视技巧规程,搞即组,大量利
16、用实景,蔑视技巧规程,搞即兴创作(兴创作(这主要是资金问题)。5、摄影上、摄影上,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摄影师们侧重于画面新鲜感,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出现。6、音响音响上,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7、剪辑上,长短镜头都用,以增、剪辑上,长短镜头都用,以增加真实感和节奏感(加真实感和节奏感(一般来说,长镜头增加真实感,快速剪辑增加节奏感)。法国“新浪潮”电影在“作者电影”观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电影模式、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法采取了大胆超越的大胆超越的态度,一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一切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追求追求形式的探索与影片意义
17、的表现相配合、形式的探索与影片意义的表现相配合、相一致。相一致。在这方面,“新浪潮”与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有很大区别。先锋派过于追求影片的“纯形式感”,而忽视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电影的主要导演演 及其作品及其作品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代表作: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及代表作:让让吕克吕克戈达尔:戈达尔:筋疲力尽筋疲力尽(1960)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特吕弗:四百下四百下(1959)克劳德克劳德夏布罗尔:夏布罗尔:表兄弟表兄弟(1959)让让吕克吕克戈达尔(戈达尔(1930)戈达尔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现代电影语言的革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戈
18、达尔的创作思想是混乱而多变的,也曾引起不少争议。正因为他的创作多变,人们给他的头衔也颇多,如:“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政治电影导演”,“现代电影创作者”,“右的无政府主义导演”,“左的无政府主义导演”,“极左无政府主义导演”,“反好莱坞的电影创作者”,“混乱主义的电影创作者”等。不过,2007年的欧洲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将颁给他(已经公布)。让吕克戈达尔 生平:生平:戈达尔1930年生于巴黎,幼年移居瑞土,长大后回到巴黎。他大学时攻读人种学。但他自小就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1950年,他进人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1954年至1958年,他尝试拍了五部短片。1959年拍摄的第
19、一部长故事片精疲力尽一举成名。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一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后又倾向革命,拍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真理、东方等。代表作:筋疲力尽1960 狂人比埃洛 中国姑娘 其代表作:其代表作:精疲力尽精疲力尽 精疲力尽是他的第一长片,也是成名作。该片可以说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形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形象化的图解象化的图解。情节内容:男主人公米歇尔是一个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热衷于过冒险生活的青年,他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偷车、偷钱甚至不惜打昏人来抢劫,他还枪杀警察,与女人厮混。在他得知警察要来抓他能够跑脱的时候,偏偏不跑,认为自己活够了,已经筋疲力
20、尽了,想上监狱了。对警方的追捕不进行任何反抗,结果被活活打死。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 在在疯狂的比埃洛疯狂的比埃洛中,主人公费迪南厌倦了虚伪的家庭生活,与保姆玛丽亚娜厮混并盲目地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费迪南受到玛丽亚娜的指使,糊里糊涂干了许多违法犯罪的事,经历了一段混乱的生活之后自杀而亡。影片一问世,引起法国影评界的极大震动和争论。否定意见认为:这是一部由“毫无次序的引述所组成的一盘大杂烩”;肯定意见则认为,影片有条理地处理了杂乱无章的世界,有序地表现了混乱的事物。戈达尔在影片中,通过主人公混乱的生活,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精神世界的分崩离析和痛苦绝望。戈达尔影片中的这些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由于没有
21、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信仰,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犯罪偷盗对他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他们对社会流露出一种冷漠和麻木的情绪。可以看出,影片作者并不试图塑造正反人物形象,而是力求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社会中某一类青年人的生活行为,表现他们的真实面貌。这些人物形象的出现,还有四百下的主人公,首先在于它们的认识价值,而不在于教育意义。创作特点:创作特点:1、在叙事上在叙事上,随意性较强随意性较强,既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又是由内容所致。2、在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方面,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手法验方面,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手法。很少用传统的剪辑原则。3、风格上,追求报道式的摄
22、影风格风格上,追求报道式的摄影风格。这种拍摄方法与新闻片和电视报道的手法相近,既灵活,又突出了纪实色彩,更确切地说,突出了戈达尔所追求的“直接直接”的真实。6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电影成为他图解和宣传政治观念的工具,他这时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化的论文电影化的论文”或“政论化的电影政论化的电影”。从而凸现出电影与政治的关系。弗朗索瓦弗朗索瓦特吕弗特吕弗(1932 1984)特吕弗是特吕弗是“新浪潮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一,电影的主将之一,“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的提倡者和突出代表。生平:生平:1932年生于巴黎,成长道路曲折而艰难。他原是个四处干零活的“街头流浪儿”,16岁时竟被家
23、长送进不良少年教养所。安德烈巴赞将他保出。后当兵开小差,又是巴赞将其解救。所以特吕弗对巴赞有着父亲之情,特别尊重。特吕弗虽然老犯事,但对电影非常迷恋。12岁时就梦想当导演,15岁时张罗组织电影俱乐部,未成功。后来是巴赞将他引进了电影界。特吕弗一直将巴赞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把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四百下献给了他开拍第二天就不幸离世的恩师。他在电影观念方面受到了巴赞的深刻影响。特吕弗 四百下 特吕弗的特吕弗的“作者电影作者电影”概念概念 1957年特吕弗在他发表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该文中,他把电影分成“作者电影作者电影”和“优质优质电影电影”两种。指出:作者电影是指不受任何
24、外来影响制约的艺作者电影是指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制约的艺术家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的电影。术家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的电影。特吕弗等人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顺应了当时电影表现的变革要求,给一大批跃跃欲试电影创作却苦于没有人投资的青年以极大的鼓舞,为“新浪潮”电影的出现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四百下四百下(1959)最后一班地铁最后一班地铁(1983)第一部长故事片四百下使他一举成名。该片是特吕弗五部互相衔接的自传体影片的第一部,其中很多情节是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影片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他的继父是一个汽车俱乐部的秘书,整天只想向上爬。母亲在一家公司任打字员,但是整天天
25、在外和另一个男人鬼混,根本不管孩子。安托万在家得不到温暖,到学校又遭到老师的冷遇,因此逃学、撒谎、偷东西。他想到海边去看看大海,没有钱,于是去偷了他父亲办公室的打字机去卖,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少年教养所。继四百下之后,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 二十岁时的爱情二十岁时的爱情(1962)偷吻偷吻(1968)夫妻生活夫妻生活(1970)飞逝的爱情飞逝的爱情(1978)。这五部影片是作者的自传体影片,其中的主人公安托万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演员随着剧中人的年龄一起增长,因而在银幕上造成了一种“罕见的真实感”。因为是写自己悲惨的童年,所以 在演员的挑选上,特吕弗有意选了一有意选了一个与自己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