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背影》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课时 精品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背影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2.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教学重点】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解读,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切情感,那么儿子对于父亲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过渡:上节课我们所留的课后作业其实和本节课探究的重点密切相关,哪位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作业成果?作业回顾: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道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
2、?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 明确:此处表达了作者的自悔心理。“过分”说明不是一般的自悔,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自悔。这种自悔的心理是从反思中来的,与看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动伤怀不同。它没有后者强烈,因此不适宜作为文章情感的“爆破点”,但它比后者深刻而绵长,所以反而成为文章的某种底色。所谓自悔,实际上是一种理解,当年的“我”用理智的、理性的眼光看父亲“拿自己当小孩”的琐屑迂腐,觉得可笑;现在的“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行事所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而非理性的逻辑。在长辈面前我们也很容易自作聪明,比如长辈不会操作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往往居
3、高临下或者十分不耐烦地教他们如何操作,如果他们反复问同一个操作步骤我们甚至会发脾气。读了文章我知道其实不是长辈迂腐跟不上时代,而是我们缺乏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以后我会注意自己和长辈交流时的态度。设计意图:作业导入,明确课后作业的答案,为新课教授做准备。过渡: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了解了背景知识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了。二、 夯实基础了解背景1915年,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他的婚姻,朱自清自然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知道后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而且朱自清的二弟几乎失学。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
4、在这一年。1921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并参加工作,父亲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后来父子之间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告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设计意图: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探究方法(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概括各自然段体现出的“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2)小组交流,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背景知识,小组讨论,明确
5、作者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预设1:就文中着力记述的车站送别这件事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不耐烦处,一是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后来随着“我”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慢慢理解了父亲,看到父亲来信后又回忆起父亲的背影,怀念父亲的背影。预设2:“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
6、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德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4.活动小结 朱自清父子之间曾有过相当尖锐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不满、怨怼,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设计意图: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本文叙事中的情感变化。过渡:这篇散文被称为经典,除了当中刻画出的父子之间深厚、复杂的感情外,还因为其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探究方法(1)小组成员合作从文中找出所有和“背影”有关的文字。(2)小组合作,从内容及情感层面发掘“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7、(3)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层面发掘“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3.成果展示预设:第1段:开篇即点题,引出下文的“背影”故事。第2段:写跟着父亲奔丧回家,是“背影”故事的缘起。第3段:写丧事完毕与父亲同行,是“背影”故事的前奏。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第5段:写父亲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出现的准备。第6段:直接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第7段:写读着父亲伤感的信,眼前再次浮现“背影”,与前文呼应。从内容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来看,“背影”是文章中
8、“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朱自清用背影作为题目,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开头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吸引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接着集中笔墨详细描写了父亲翻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背影,凸显了父亲含蓄但深沉的爱子之情。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远望着离去的父亲,“等他的背影混人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作者心中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描写,包含无尽的牵挂。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
9、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背影像一尊塑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于读者心中。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4.活动小结背影一文虽短小却情味深长,作者以“背影”为题,又通过层层铺垫,借助详细描写烘托了父亲令人难忘的背影,令读者印象深刻。“背影”是本文的线索,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父亲情感的重要转折点,值得我们品味它的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作用,掌握分析标题作用的方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对于父亲情感的变化,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情感,由年轻时的冷漠、不满、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