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那个星期天(教案+反思).doc

  •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 文档编号:420346
  • 上传时间:2020-04-01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3.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那个星期天(教案+反思).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那个星期天教案+反思 人教版 2019 2020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那个 星期天 教案 反思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9.9.那个星期天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阳光明媚、拨弄、翻箱倒柜、绽开”等词 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辛勤操劳与幼小的“我” 在希望与失望间的心理落差。 4学习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 5.通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体谅、包容、感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2.学习作者生动细致的描述,感受其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 我们上

    2、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是哪篇文章呢?有哪位同学可以 给大家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盼 。文章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 上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 篇与“盼”相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在盼望什 么呢?他的期盼最终实现了吗?(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 年2010 年,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电影编剧。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 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 次透 析

    3、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凌晨因突发脑出血逝世,享年 59 岁。 史铁生一生著作颇多,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集等。 我与地坛是 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多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他 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 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秋天的怀念写了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怅恨。 那个星期天选自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卡片,学习词语。 (1)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借助字典、词典理解“惆怅” “缥缈”等词的意思。 3.提出疑问,引发探究。 (1)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圈出不懂的句子,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3)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盼望”写得刻骨铭心的?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5、 “我”的心情) 4.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 “第一次盼望”主要写了“我”一天的心情变化。 5.齐读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各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把第二句改成“那个 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行吗?为什么? 第一句话直抒“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直奔主题。第二句话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 里将一天的几个时间点一一罗列出来,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 的煎熬和“我”的期盼,如果换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就显得平平淡 淡,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 小结: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心情的变化的?请同学们课后反复阅读课文,体味 幼小的“我”心情

    6、变化的同时,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细微而又深沉的变化表现 出来的。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词语表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回顾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研读第 25 自然段,圈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感情,并 交流“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 ”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 期待的心情。 明确: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 “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1)母亲之前一

    7、直答应带“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 “我”一直盼望,以 至于忘记了目的地。 (2) “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个星期天由于期望的落空,失望的 伤痛超过了一切,以至于忘记了具体去哪儿。 (3)作者第一次盼望的重点只是“母亲答应带我出去” ,至于去哪里,也许 一直都不是作者所在乎的。 2.“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愉快心情。 3.“这段时光不好挨。 ”为什么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明确: “跳房子” “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 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8、” ,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 待着。可见“我”是多么盼望这次和母亲的同游!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我好几次差点儿 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明确: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不言而喻。 “那两 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侧面表现出母亲一刻不停地忙碌。以孩子的 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归纳:这几个段落写了“我”等待的过程,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期 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 (二)品读第 67 自然段,体会人物感情,

    9、想想作者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 的变化。 1.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明确: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自责和懊悔。 2.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 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明确: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作者期盼的心情推到极致。因为他已经经过 了漫长的等待,错过(或放过)了几次机会。这个星期天,剩下的可以出去玩的 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再错过,一直以来的所有期盼都将化为泡影。 3.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

    10、去,渐渐地凉 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几个“看着”表明了什么? 明确:表明了作者的无比专注和心存希冀,他希望衣服快点洗完,他希望太 阳慢点落山。 (2)这段话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 明确: “凉” “沉郁” “缥缈” 。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似是写景写光线, 何尝不是在写他的心情,写他的期盼呢。这里用了通感和拟人的手法,通过环境 的描写,烘托出作者希望破灭时的无限伤感。 (3)从上午的“念念叨叨”到现在反复出现的“一声不吭” ,表明了作者的 心情由满怀期盼的高点逐渐走向希望落空的低谷。 4.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11、,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 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 “漫长”和“急遽”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这句话意思矛盾吗? 明确: 不矛盾。 作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和深切体会, “漫长”写出了他等待的过程的难挨,而“急遽”则写出了黄昏到来的迅速。 (2)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这个句子有什么特色? 明确:拟人,融情入景,烘托出了作者希望落空后的忧伤和怅然。 (3)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第一次盼望的落空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作者将希望越大, 失望越深的心理落差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了。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

    12、她的怀里。我听见母 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母亲”为什么惊惶?从哪里看出她的惊惶? 明确:因为“母亲”看到“我”在无声地流泪,她没有想到她也许是敷衍的 一句话竟然寄托了孩子这样大的盼望,所以她赶紧甩干手上的水,把“我”拉进 怀里,边亲吻边道歉。母亲何尝不在乎孩子,疼爱孩子呢?然而生活的压力和重 担,往往使她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对孩子的陪伴。 归纳:如果说上午的心情是期盼愉快等待急切,下午等待的心 情则是懊恼沮丧失望难过。 作者的第一次盼望由上午的热切激昂 到下午的失望悲伤, 他如一只受伤的鸟, 蜷缩在屋檐下, 独自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他想不明白,自己的要

    13、求明明不过分,母亲明明再三地答应了他,为何最终仍是 失约了,但母亲并没有错,他也没有理由怪母亲,因为母亲一刻不停地在忙着。 三、自由探究三、自由探究 1.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 的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1: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 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 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预设 2: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的母亲一样,为了生活而操 劳,难免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 兑现

    14、自己的承诺。但即使她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 伤害孩子, 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 她的无奈令人心酸, 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文章通过追忆“我”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人 生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四、写作特色四、写作特色 1.写作特点。 本文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这主要得益于心理描写。 值得注意的是, 文中如 “焦 急又兴奋”之类的直接描写并不多,更多的是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1)运用“繁笔”表现心理。 “繁笔”是相对于“简笔”而言,如“从早晨 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

    15、下去” ,换成“简笔”可以是“从早晨到天黑”几个字, 但这样一来, “我”等待的焦急以及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形又如何能深深烙进 读者心里? (2)借助行动表现心理。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写的是“我”的急切;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看着云彩走” ,表现的是等待的落寞、孤寂。 (3)通过景物描写映衬心理。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 缥缈” ,这不仅仅是为了交代一天的结束,更是表现了希望眼看就要破灭的绝望。 (4)通过人物语言传达心理。文中“您说了去! ”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 来就走吗?” “怎么还不走呀?走吧”等等,俨然就是“我”等待中的心理轨迹 图。 (5)运用细节描写

    16、凸显心理。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 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 ,这无疑是在 表现一种无聊、孤独。 “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 的无奈、焦急、惶恐,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人感同身受。 2.那个星期天与匆匆都写了时间的流逝,读读看,两篇课文在表达 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到了时间的流逝,都运用了内心独白 的方法来表达心里的感受。 不同点: 匆匆一文围绕着“匆匆”二字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 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

    17、及人, 叹息不已。 那个星期天则将所有的等待和期盼浓缩在一天的时间里叙述,通过一个 个场景的转换(街门口、院子里、家里、母亲腿底下、家里、洗衣盆边) ,一个 个事情(街门口等母亲,跳房子等母亲,拨弄蚁穴等母亲,看画报 等母亲,看母亲翻箱倒柜等母亲,看母亲洗衣服等母亲)的行进, 表现时间的流逝、心情的跌宕。 教学板书教学板书 9.那个星期天 期盼愉快等待急切 懊恼沮丧失望(委屈)难过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如何引导学生们从作者平静内敛的语调中领悟其 丰富的情感内蕴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后, 通过抓重点语句来一步步感受作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了解了他的心理轨迹,也 就理解了第一次盼望为何让作者记忆犹新,永生难忘;了解了母亲一天的劳碌奔 波, 也就理解了作者透过文字传达的对母亲的深切缅怀。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自读 自悟不够,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应还课堂给学生,切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那个星期天(教案+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34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