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双电层及其结构模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201869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33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双电层及其结构模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双电层 及其 结构 模型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双电层及其结构模型双电层及其结构模型 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研究界面电化学的意义,电毛细曲线及双电层电容,研究界面电化学的意义,电毛细曲线及双电层电容,双电层结构及理论模型。双电层结构及理论模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研究界面电化学的意义,平板电容器的双电了解研究界面电化学的意义,平板电容器的双电层模型,分散双电层模型。层模型,分散双电层模型。2理解电毛细曲线的测定,微分电容法,理解电毛细曲线的测定,微分电容法,GCS分散分散型双电层模型。型双电层模型。3掌握理想极化电极、零电荷电势的定义,双电层掌握理想极化电极、零电荷电势的定义,双电层结构。结构。3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

    2、研究电极一、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界面的结构和性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界面的结构和性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1)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 通过控制电极电位有效地、连续地改变电通过控制电极电位有效地、连续地改变电极反应速度极反应速度(2)电解液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电解液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影响影响4二、研究界面结构的基本方法二、研究界面结构的基本方法1、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界面结构和性质溶液界面、界面结构和性质“电极溶液界面电极溶液界面”:指两相之间的一个界面层,:指两相之间的一个界面层,即与任何一相基体性质不同的相间过渡区域

    3、。即与任何一相基体性质不同的相间过渡区域。界面结构:界面结构:指在电极指在电极/溶液界面过渡区域中剩余电溶液界面过渡区域中剩余电荷和电位的分布以及它们与电极电位的关系。荷和电位的分布以及它们与电极电位的关系。界面性质:指界面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电界面性质:指界面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电性质。性质。5 2 2、研究电极、研究电极/溶液界面的思路:溶液界面的思路:l 通过使用一些可测的界面参数来研究电极通过使用一些可测的界面参数来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溶液界面;l 根据一定的界面结构模型来推算界面参数根据一定的界面结构模型来推算界面参数,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来检验模型。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来检验模型。

    4、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充电曲线法充电曲线法、微分电容曲微分电容曲线法、电毛细曲线法线法、电毛细曲线法63、研究电极、研究电极/溶液界面对研究电极的要求溶液界面对研究电极的要求直流电通过一个电极时,可能直流电通过一个电极时,可能起到以下两种作用:起到以下两种作用:l 在界面上参加电化学反在界面上参加电化学反应而被消耗应而被消耗;l 用来改变界面结构,用来改变界面结构,参参与建立或改变双电层。与建立或改变双电层。fRC电极等效电路图4-1(a)动画7理想极化电极(重要概念)理想极化电极(重要概念)l 定义:定义:在一定电位范在一定电位范围内,有电量通过时围内,有电量通过时不发生电化学反应

    5、的不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体系称为电极体系称为理想极理想极化电极化电极。理想极化电极等效电路C8l常用的理想极化电极常用的理想极化电极滴汞电极滴汞电极 在在0.1-1.6V之间可以认为该电之间可以认为该电极是理想极化电极。极是理想极化电极。eHgHgHgKeKV1.0V6.19第二节第二节 电毛细现象电毛细现象和双电层微分电容和双电层微分电容一、电毛细曲线一、电毛细曲线1、电毛细现象和电毛细曲线概念、电毛细现象和电毛细曲线概念电毛细现象:电毛细现象:界面张力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现象。电毛细曲线:电毛细曲线:界面张力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界面张力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线。视频1

    6、视频2102、电毛细曲线的测定电毛细曲线的测定体系平衡时:体系平衡时:恒定一个电位恒定一个电位 ,通过,通过调节贮汞瓶高度使弯月调节贮汞瓶高度使弯月面保持不变,从而求面保持不变,从而求得得 。毛细管静电计示意图rghcos2Kgrhcos2图图4-2 11电毛细曲线电毛细曲线:图图4-3电毛细曲线(电毛细曲线()与表面电荷剩余电荷密度与电位曲线()与表面电荷剩余电荷密度与电位曲线()思考:思考:电极电位变化怎么能导致界面张力发生变化呢?电极电位变化怎么能导致界面张力发生变化呢?12理想极化电极表面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理想极化电极表面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4-1)由式(由式(4-1)绘制曲线

    7、得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与电位)绘制曲线得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与电位曲线,如图曲线,如图4-3()。)。式(式(4-1)和图)和图4-3对照分析:对照分析:l 当电极表面剩余电荷等于零,即无离子双电层当电极表面剩余电荷等于零,即无离子双电层存在时:即存在时:即 q=0,3、电毛细曲线微分方程、电毛细曲线微分方程qd/d0/dd应于图应于图4-3中电毛细曲线的最高点中电毛细曲线的最高点 13零电荷电位:零电荷电位: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荷密度q等于零时的电极电等于零时的电极电位,也就是与界面张力最大值相对应的电极电位,也就是与界面张力最大值相对应的电极电位。常用位。常用0表示表示 l 当电极表面存在正的剩余电

    8、荷时当电极表面存在正的剩余电荷时q0,则:,则:对应电毛细曲线左半支对应电毛细曲线左半支l 当电极表面存在负的剩余电荷当电极表面存在负的剩余电荷q0时,则:时,则:对应电毛细曲线右半支。对应电毛细曲线右半支。0/dd0/dd14l 结论结论:(1)不论电极表面存在正剩余电荷还是负剩余)不论电极表面存在正剩余电荷还是负剩余电荷,界面张力都将随剩余电荷数量的增加而电荷,界面张力都将随剩余电荷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降低。(2)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可以直接通,可以直接通过电毛细曲线的斜率求出某一电极电位下的电过电毛细曲线的斜率求出某一电极电位下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极表面剩

    9、余电荷密度q,也可以方便地判断电,也可以方便地判断电极的零电荷电位值和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符号。极的零电荷电位值和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符号。15二、双电层的微分电容二、双电层的微分电容1.微分电容概念微分电容概念l 理想极化电极作为平行板电容器处理,电容值理想极化电极作为平行板电容器处理,电容值为一常数,即为一常数,即l 微分电容:微分电容:引起电位微小变化时所需引入电极引起电位微小变化时所需引入电极表面的电量,也表征了界面在电极电位发生微表面的电量,也表征了界面在电极电位发生微小变化时所具备的贮存电荷的能力。小变化时所具备的贮存电荷的能力。lCr0(4-2)ddqCd(4-3)162、微分电容的

    10、测量微分电容的测量交流电桥法:交流电桥法:在处于平衡电位在处于平衡电位 或直流极化的电或直流极化的电极上迭加一个小振幅(扰动极上迭加一个小振幅(扰动10mV)的交流)的交流电压,用交流电桥测量与电解池阻抗相平衡电压,用交流电桥测量与电解池阻抗相平衡的串联等效电路的电容值与电阻值,从而求的串联等效电路的电容值与电阻值,从而求得电极的双电层电容的方法得电极的双电层电容的方法17交流电桥法测定微分电容的基本线路:交流电桥法测定微分电容的基本线路:交流信交流信号源号源交流电桥交流电桥直流极直流极化回路化回路电极电位测量电极电位测量回路回路图图4-4 4-4 交流电桥测量微分的基本电路交流电桥测量微分的

    11、基本电路18电解池等效等效电路:电解池等效等效电路:dCblRa图图4-5 时电解池等效电路时电解池等效电路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时,小振幅的交流电压由交流信号测量时,小振幅的交流电压由交流信号发生器发生器G加到电桥的加到电桥的1、2两端。调节两端。调节Rs和和Cs,使,使之分别等于电解池等效电路的电阻和电容部分时,之分别等于电解池等效电路的电阻和电容部分时,电桥电桥3、4两端点的电位相等,电桥平衡,示波器两端点的电位相等,电桥平衡,示波器O示零。示零。19根据电解池的等效电路,读取根据电解池的等效电路,读取Rs和和Cs 数值。数值。结果:结果:slRRRR12(4-4)sdCRRC21(4

    12、-5)当当 21RR 时时 slRR sdCC 203、微分电容曲线、微分电容曲线l 微分电容曲线微分电容曲线:用微分电容:用微分电容Cd相对于电极相对于电极电位电位的变化所作的曲线,称为微分电容曲的变化所作的曲线,称为微分电容曲线。线。l 微分电容法微分电容法:根据微分电容曲线所提供的:根据微分电容曲线所提供的信息来研究界面结构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信息来研究界面结构与性质的实验方法。21微微分分电电容容曲曲线线图图4-6滴汞电极在不同浓度氯化钾溶液中的微分电容曲线滴汞电极在不同浓度氯化钾溶液中的微分电容曲线 22微分电容曲线的应用微分电容曲线的应用:l 利用利用 判断判断q正负正负;l 研究界

    13、面吸附研究界面吸附;l 求剩余电荷求剩余电荷q、积分电容积分电容Ci(从从0到某一电位到某一电位之间之间的平均电容称为积分电容的平均电容称为积分电容 ):积分电容积分电容Ci和微分电容和微分电容Cd的关系:的关系:0积分常数dCqdoiqqCqddCdqq00(4-6)0时时q=0:23图图4.7利用微分电容曲线计算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利用微分电容曲线计算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q值值电极电位电极电位为为时的时的q的数值相的数值相当于图当于图4.7中的阴影中的阴影部分的面部分的面积。积。24三、电毛细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比较三、电毛细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法比较l 求求q:电毛细曲线法利用电毛细曲线法利用

    14、曲线的斜率求曲线的斜率求q微分电容法是利用微分电容法是利用Cd 曲线下方的面积求曲线下方的面积求q,l 微分电容法的应用更广泛微分电容法的应用更广泛l 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都是研究界面结构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都是研究界面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二者不可偏废。与性质的重要实验方法,二者不可偏废。qdd/微分电容法更精确和灵敏。微分电容法更精确和灵敏。qddCdqq0025四、零电荷电位四、零电荷电位1、零电荷电位概念及理解、零电荷电位概念及理解零电荷电位概念两种定义:零电荷电位概念两种定义:l 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时的电极电位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时的电极电位 l 电极电极/溶液界面不存

    15、在离子双电层时的电极电位溶液界面不存在离子双电层时的电极电位对零电荷电位的理解:对零电荷电位的理解:零电荷电位仅仅表示电极零电荷电位仅仅表示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时的电极电位,而不表示电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时的电极电位,而不表示电极溶液相间电位或绝对电极电位的零点。极溶液相间电位或绝对电极电位的零点。262、零电荷电位的测定、零电荷电位的测定l 通过测量电毛细曲线,求得与最大界面张力所通过测量电毛细曲线,求得与最大界面张力所对应的电极电位值,即为零电荷电位对应的电极电位值,即为零电荷电位,此方法方法比较准确,但只适用于液态金属,如汞、汞齐比较准确,但只适用于液态金属,如汞、汞齐和融熔态金属和融熔态金

    16、属 l 根据稀溶液的微分电容曲线最小值确定根据稀溶液的微分电容曲线最小值确定0,此,此方法可用于固态金属,溶液越稀,微分电容最方法可用于固态金属,溶液越稀,微分电容最小值越明显。小值越明显。273、零电荷电位的用途、零电荷电位的用途零电荷电位与电极电位联合用于处理电极过程的零电荷电位与电极电位联合用于处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问题的几个作用:动力学问题的几个作用:l 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剩余电荷的符号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剩余电荷的符号和数量。例判断和数量。例判断q的符号:的符号:例:对于体系例:对于体系 当:当:时;时;时:时:KClHgV.1900V.120101qV.240202q2

    17、8l 零电荷电位的电极电位值体现了电极溶液界零电荷电位的电极电位值体现了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面的性质,0处一切依赖于处一切依赖于q的表面性质均达的表面性质均达极限值极限值,所以,所以 0 是个特征点是个特征点,这些特征有助,这些特征有助于人们对界面性质和界面反应的深入研究;于人们对界面性质和界面反应的深入研究;l 零标电位可以方便提供电极表面荷电情况、双零标电位可以方便提供电极表面荷电情况、双电层结构、界面吸附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这是电层结构、界面吸附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这是氢标电位所做不到的。氢标电位所做不到的。29将将 选作新的电位衡量点,就有了一个新选作新的电位衡量点,就有了一个新的衡量电极

    18、电位的体系的衡量电极电位的体系零标电位。零标电位。零标电位:零标电位:相对于零电荷电位的相对电极电相对于零电荷电位的相对电极电位。位。零标:零标:以零电荷电位作为零点的电位标度。以零电荷电位作为零点的电位标度。030五、特性吸附五、特性吸附l 特性吸附:特性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还由于与电极表面的溶液中的离子还由于与电极表面的短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短程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l 大多数无机阳离子不发生特性吸附大多数无机阳离子不发生特性吸附,只有少数,只有少数水化能较小的阳离子如水化能较小的阳离子如Tl+,Cs+等离子能发生等离子能发生特性吸附特性吸附。除了除了F-离子外

    19、,离子外,几乎所有的无机阴几乎所有的无机阴离子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特性吸附离子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特性吸附l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利用界面吸附现象对电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利用界面吸附现象对电极过程的影响来控制电化学过程。极过程的影响来控制电化学过程。31第三节双电层及其结构第三节双电层及其结构一、双电层的类型一、双电层的类型1 1、双电层的类型及构成、双电层的类型及构成双电层:双电层: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双电层大致有三类:离子双电层;偶极双电层;双电层大致有三类:离子双电层;偶极双电层;吸附双电层。吸附双电层。2 2、双电层的基本特点、双电层的基本特点双电层的厚

    20、度小双电层的厚度小;双电层中存在一定大小的电容双电层中存在一定大小的电容和电场强度和电场强度。32二、电极二、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 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相间的相互作用:溶液界面相间的相互作用:l 静电作用(长程力静电作用(长程力):由电极与溶液的两相中):由电极与溶液的两相中的剩余电荷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剩余电荷所引起的相互作用l 短程力作用短程力作用:电极与溶液中各种粒子(离子、:电极与溶液中各种粒子(离子、溶质分子、溶剂分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质分子、溶剂分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l 热运动:两相中的荷电粒子都处于不停的热运热运动:两相中的荷电粒子都处于不停的热运动之中动之中

    21、。动画 331、静电作用下双电层结构、静电作用下双电层结构 静电作用静电作用是一种长程力的是一种长程力的相互作用,它相互作用,它使符号相反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力图相互靠近的剩余电荷力图相互靠近,趋向于紧贴着电极表面排趋向于紧贴着电极表面排列,形成紧密双电层结构,列,形成紧密双电层结构,简称简称紧密层紧密层。图图4-8紧密双电层结构紧密双电层结构342、静电和热运动共同作用下双电层结构、静电和热运动共同作用下双电层结构热运动促使荷电粒子倾向于均匀分布热运动促使荷电粒子倾向于均匀分布,从而,从而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在电极表面分使剩余电荷不可能完全紧贴在电极表面分布,具有分散性,形成布,具有分散

    22、性,形成分散层分散层。在静电作用和粒子热运动的矛盾作用下,在静电作用和粒子热运动的矛盾作用下,电电极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将由紧密层和分散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将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组层两部分组。如图如图4-9 在不同条件的电极体系中,双电层的分散性在不同条件的电极体系中,双电层的分散性不同。不同。35图图4-9 考虑了热运动干扰时的电极考虑了热运动干扰时的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溶液界面双电层结构 36l 在金属相中:金属中全部剩余电荷都是紧密在金属相中:金属中全部剩余电荷都是紧密分布,金属内部各点的电位均相等。分布,金属内部各点的电位均相等。l 在溶液相中:在溶液相中:(a)当溶液总浓度较高、电

    23、极表面电荷密度较)当溶液总浓度较高、电极表面电荷密度较大时,溶液中剩余电荷倾向于紧密分布,形大时,溶液中剩余电荷倾向于紧密分布,形成图成图4-8的紧密双电层。的紧密双电层。(b)当溶液总浓度较低或电极表面电荷密度较)当溶液总浓度较低或电极表面电荷密度较小时,形成的双电层是紧密层和分散层共存小时,形成的双电层是紧密层和分散层共存的结构。的结构。373、电极、电极/溶液界面剩余电荷分布和电位分布溶液界面剩余电荷分布和电位分布图图4-11金属金属/溶液界面剩余电荷与电位的分布溶液界面剩余电荷与电位的分布双电层的金属一侧,剩双电层的金属一侧,剩余电荷集中在电极表面。余电荷集中在电极表面。在双电层的溶液

    24、一侧,在双电层的溶液一侧,剩余电荷的分布有一定剩余电荷的分布有一定的分散性。的分散性。d为紧贴电极表面排列的为紧贴电极表面排列的水化离子的电荷中心与水化离子的电荷中心与电极表面的距。电极表面的距。38(1)紧密层电位分布:从)紧密层电位分布:从x=0点到点到x=d的范围内的范围内不存在剩余电荷,这一范围即为不存在剩余电荷,这一范围即为紧密层紧密层。紧密。紧密层厚度为层厚度为d。如果紧密层内的介电常数是恒定。如果紧密层内的介电常数是恒定的,则该层内的的,则该层内的电位分布是线性变化的电位分布是线性变化的。(2)分散层电位分布:从)分散层电位分布:从x=d到剩余电荷为零到剩余电荷为零(溶液中)的双

    25、电层部分即为(溶液中)的双电层部分即为分散层分散层。其。其电位电位分布是非线性变化的。分布是非线性变化的。39(3)距离电极表面)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用处的电位(用1表示)表示)三三种含义:种含义:l 距离电极表面一个水化离子半径处的平均电距离电极表面一个水化离子半径处的平均电位。位。l 表示离子电荷能接近电极表面的最小距离的表示离子电荷能接近电极表面的最小距离的平均电位。平均电位。l 紧密层与分散层交界处的平均电位。紧密层与分散层交界处的平均电位。40(4)双电层的微分电容)双电层的微分电容Cd设整个双电层的电位(用设整个双电层的电位(用a表示)设溶液深处的电表示)设溶液深处的电位为零,

    26、可得:位为零,可得:紧密层电位紧密层电位 a 1;分散层电位;分散层电位 1双电层电位由紧密层电位差和分散层电位差两部分双电层电位由紧密层电位差和分散层电位差两部分组成,即组成,即a(a-1)+1双电层电容为双电层电容为:分紧CCdqddqddqdCaad11)(111(4-7)图图4-12双电层电容组成双电层电容组成41三、双电层结构模型三、双电层结构模型l 平板电容器模型:该模型把双电层看作平板电平板电容器模型:该模型把双电层看作平板电容器,电极上的电荷位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容器,电极上的电荷位于电极表面,溶液中的电荷集中排列在贴近电极的一个平面上,构成电荷集中排列在贴近电极的一个平面上,

    27、构成紧密层。紧密双电层的电容为紧密层。紧密双电层的电容为 C=/4d (4-8)该模型可以解释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该模型可以解释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规律和微分电容曲线上所出现的平台区;但解释不和微分电容曲线上所出现的平台区;但解释不了界面电容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总浓度变化而变了界面电容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总浓度变化而变化,以及在稀溶液中零电荷电位下微分电容最化,以及在稀溶液中零电荷电位下微分电容最小值等基本实验事实。小值等基本实验事实。42l 分散双电层模型:该模型认为溶液中的离子电分散双电层模型:该模型认为溶液中的离子电荷在静电作用和热运动作用下,不是集中而是荷在静电作用和热运动作用下,

    28、不是集中而是分散的,分散的规律遵循玻耳兹曼分布,完全分散的,分散的规律遵循玻耳兹曼分布,完全忽略了紧密层的存在。忽略了紧密层的存在。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微分电容最小值的出现和电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微分电容最小值的出现和电容随电极电位的变化,但理论计算的微分电容容随电极电位的变化,但理论计算的微分电容值却比实验测定值大得多,而且解释不了微分值却比实验测定值大得多,而且解释不了微分电容曲线上电容曲线上“平台区平台区”的出现。的出现。43l 双电层静电模型双电层静电模型-GCS分散层模型:分散层模型:该模型认该模型认为双电层是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组成的。为双电层是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组成的。这一模型

    29、对分散层的讨论比较深入细致,对紧这一模型对分散层的讨论比较深入细致,对紧密层的描述很简单,并且采用了与古依密层的描述很简单,并且采用了与古依-查普查普曼相同的数学方法处理分散层中剩余电荷和电曼相同的数学方法处理分散层中剩余电荷和电位的分布及推导出相应的双电层方程式位的分布及推导出相应的双电层方程式。(1)斯特恩模型能比较好地反映界面结构的真)斯特恩模型能比较好地反映界面结构的真实情况实情况,但双电层方程式不能用作准确计算双电层方程式不能用作准确计算(2)对紧密层的描述过于粗糙。)对紧密层的描述过于粗糙。44上述三种模型的图像如图上述三种模型的图像如图4.13 图图4.13双电层结构模型双电层结

    30、构模型45波克里斯等人认为,当紧密层与电极表面之间电波克里斯等人认为,当紧密层与电极表面之间电场强度较大时,紧密层中包含了一层水分子偶场强度较大时,紧密层中包含了一层水分子偶极层,这层水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定向吸附在电极层,这层水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定向吸附在电极表面上。图像如图极表面上。图像如图4.14(a)所示所示除了静电力之外,在电极和溶液的界面上还存在除了静电力之外,在电极和溶液的界面上还存在非静电力,发生离子或分子在电极上的非静电非静电力,发生离子或分子在电极上的非静电的特性吸附。存在特性吸附的双电层结构如图的特性吸附。存在特性吸附的双电层结构如图4.14(b)所示。)所示。46l 无离子特

    31、性吸附无离子特性吸附:OHP:距离电极表面为距离电极表面为d的液层,即最接近电的液层,即最接近电极表面的水化阳离子电极表面的水化阳离子电荷中心所在此液层称为荷中心所在此液层称为外紧密层或外亥姆荷茨外紧密层或外亥姆荷茨 平面。平面。MOHP1x2x21xxd(a)外紧密层结构外紧密层结构 47l 有离子特性吸附有离子特性吸附:IHP:阴离子电荷中阴离子电荷中心所在的液层称为内心所在的液层称为内紧密层平面或内紧密层平面或内Helmheltz平面。平面。IHPM(b)内紧密层结构)内紧密层结构 48“电极电极/溶液溶液”界面模型概要(总结):界面模型概要(总结):l 由于界面两侧存在剩余电荷(电子及

    32、离子电荷)由于界面两侧存在剩余电荷(电子及离子电荷)所引起的界面双电层包括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所引起的界面双电层包括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l 分散层是由于离子电荷的热运动引起的,其结构分散层是由于离子电荷的热运动引起的,其结构(厚度、厚度、电势分布等电势分布等)只与温度、电解质浓度(包只与温度、电解质浓度(包括价型)及分散层中的剩余电荷密度有关,而与括价型)及分散层中的剩余电荷密度有关,而与离子的个别特性无关;离子的个别特性无关;l 紧密层的性质决定于界面层的结构,特别是两相紧密层的性质决定于界面层的结构,特别是两相中剩余电荷能相互接近的程度;中剩余电荷能相互接近的程度;49作业1、什么是理想极化电极?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什么是理想极化电极?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2、电极电位变化为什么使能导致界面张力发生、电极电位变化为什么使能导致界面张力发生变化?变化?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4、什么是零电荷电位?为什么说它不是电极绝、什么是零电荷电位?为什么说它不是电极绝对电位的零点?研究零电荷电位有什么意义?对电位的零点?研究零电荷电位有什么意义?5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电层及其结构模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186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