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 文档编号:420107
  • 上传时间:2020-04-01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93.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省 定远县 育才 学校 2019 届高三 艺术 学期 第二次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 2019 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二次模拟检测届高三下学期艺术班第二次模拟检测卷卷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 I 卷(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 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 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 I 卷(选择题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后来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齐康公死后,姜氏绝祀,姜氏

    2、 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所取代。该历史事件表明 A. 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原有等级制遭到破坏 C. 中央集权的确立 D. 封建君主专制的确立 2.公元前 546527 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 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在他死后不久,新的改革家克利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授予外邦人的公民权 B. 削弱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C. 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 D. 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 3.1912 年,一个记者在德国工业家奥古斯特蒂森 70 寿辰时悲叹地说,在这个日子,人们对这位德意志最 大的工业家和最富有的人之一太冷淡了。当时受到社

    3、会最大尊敬的仍然是贵族、军人。据此可知德国 A. 民众对资本家持歧视态度 B. 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社会影响弱 C. 传统文化固化了民众思想 D. 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 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卜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 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朴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 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 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 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 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

    4、然性 D. 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5.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 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 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 D.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6.“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5、 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 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 1949 到 1954 年代行宪法职能 7.“自本声明公布之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 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同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 场。”该声明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打开中日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推动了中日两国间经济技术交流 为中

    6、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A. B. C. D. 8.冷战结束以后,关于世界政治的走向问题,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单极说、无极说、待定说、单极与 多极并存说、多极说等五种,而赞成第一种说法偏少,赞成第五种说法较多。这说明冷战结束后 A.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增强 B. 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得到公认 C. 各种政治力量正在分化组合 D.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日渐丧失 9.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号称“湖丝遍天下”, 以至于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 A. 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发达 B. 海禁抑商政策尚未执行 C

    7、.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D. 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10.在整个 17 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 18 世纪, 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 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 B. 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 C. 敢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 D. 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11.19 世纪 60 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 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

    8、业起步艰难 B. 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 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 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12.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 25000 万美元,年息均为 3 厘。新中国成立初期, 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 3 亿美元贷款,年息 1%,分 10 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 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B. 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 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 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13.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 20 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 家庭原因。如红色

    9、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 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A. 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 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 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4.下图为 19741985 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单位:亿英镑)示意图,该图 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英国实行企业国有化成效显著 B. 英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C. 英国的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D.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健全 15.1917-1950 年,占世界总人口 1/3 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

    10、体制的试验。这 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 20 世纪的大部分进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A.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16.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 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 构。三位一体的设想 A. 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 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 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D. 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

    11、济体系已经形成 17.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争。钱钟书在评价历 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 似的是 A. “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 “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18.周有光指出, 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同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进行夺权斗争, 矛 头指向封建制度”,运动中“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这场运动 A. 萌发于英国,蓬勃发展于法国 B. 从文艺创新扩大到了宗教改

    12、革 C. 理论变为行动,革命变为改良 D. 反对等级特权,首倡平等博爱 19.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以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庁,而贝多 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共和制度的确立 B.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髙 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20.有学名认为,16 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 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 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

    13、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 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 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 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 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21.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 研究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最终退场”。牛顿“让上帝最终退场”主要是因为他的理 论 A. 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 B. 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C. 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D. 论证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并不存在 22.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

    14、被叙述 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 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 13 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 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 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 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 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D.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23.1964 年 10 月 19 日, 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 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

    15、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 这说 明当时中国 A. 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 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 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4.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 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 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 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 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

    16、题 16 分,26 题 18 分,27 题 18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 年皇帝作出指示,“此次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 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一进谕令称吗噶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 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亢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 5000 两的慷慨救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逗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 1500 两作为款待食用。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秦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 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

    17、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 最惠国待遇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 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 ,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 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任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的想 知道国际法。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 1864 年呈递到了总理衙门。 以上材料均编自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礼遇马格尔尼使团的目的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引进国际法的原因,并

    18、简要评价清廷外交的变化。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 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 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种以农民家庭 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 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 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

    19、严格意义上的商品 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 (1) 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并说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 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材料二 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抵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 大部人的消费水平很低。那幺,是谁支撑起城市商业的繁荣?主要是国家开支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和 奢侈性消费,是畸形病态的消费结构,在表面繁荣下,生产者却日益贫困,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怪象。中 国城市是朝廷控制的政治中心,都市为官僚、皇室提供生活、消费和娱乐,农村只起供

    20、养作用数亿农民 的物质产量都被消费了,没有剩余财富转化为资本,这样,商品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从根本 上完成瓦解自然经济的历史使命。 任世江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农民的贵困化 (2)据材料指出“社会怪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不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 经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 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 1837 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 10 人,其中有 7 位旗人,占 70%。 同年任巡抚者共 20 人,其中有 8 位旗人,占 40%。1860 年后

    21、,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 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 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 100 多人。而在 1864 年,在 10 名总督中,旗员只有 3 人,占 30%,在 担任过巡抚的 19 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 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 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

    22、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 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 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 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 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 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 实际上是一种“内 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 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成一并表落之时,军人势

    23、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 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擭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860 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 系的教训。 参参考考答案答案 1.B 2.C 3.C 4.B 5.D 6.D 7.A 8.A 9.A 10.D 11.C 12.A 13.A 14.C 15.C 16.C 17.D 18.A 19.B 20.C 21.B 22.C 23.C 24.D

    24、 25.(1)目的:维护和拓展传统朝贡体系,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天朝上国的国威与恩典;显示儒家 礼仪观念。 结果:清廷承担了巨大的财政压力;继续沉迷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之中;未能与英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原因:鸦片战争前后清廷对国际法了解有限,外交谈判处于被动;西方传教士的积极支持和善意帮助; 清廷建立了近代外交机构,急需了解西方外交和国际法;开明官僚的积极努力。 评价:清廷外交由传统朝贡外交走向近代外交,促使传统华夷秩序解体,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推动 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 清廷外交变化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清廷外交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26.(1)原因:农业和

    25、手工业的发展;国家赋税征收制度的变化;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 市场需求增强。 说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被动的;农民从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维持生计和纳税;商品生 产和非商品生产不能截然分开,只起供养作用;商品生产的地位是从属于农业的。 (2)表现:城市商业繁荣,而生产者却很贫困。 原因:小农经济居主导地位,束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重农抑商和闭关 锁国政策的影响;统治者长期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社会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商品经济意识发展; 统治者将财富大多用于消费而没有转化为资本。 27.(1)重大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洲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 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兴起。 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说,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 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 (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 军人干政。 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 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201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