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解读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辅导(讲义).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习解读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辅导(讲义).docx》由用户(大溪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学习 解读 2022 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防治 船舶 污染 内河 水域 环境管理 规定 辅导 讲义
- 资源描述:
-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学习解读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已于2022年9月21日经第22次部务会议通过,并于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22年第26号令,(以下简称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部分:规定的修订目的7月30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国发202215号,以下简称决定)印发实施。决定明确下调“对船舶未按规定保存相关记录簿行为的罚款”数额。为落实决定要求,对船舶未按规定保存相关记录簿行为的罚款数额予
2、以下调。此外,为了与上位法保持一致,删除了规章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不相符的内容,对于采取冲滩方式拆解船舶以及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过驳作业未落实防污染措施行为的处罚,将直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处罚规定。第二部分:规定的修订决定交通运输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25号)作如下修改:一、删去第四十六条第二项;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船舶未按规定保存油类记录簿货物记录簿和船舶垃圾记录簿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二、删去第四十七条中的“第三十一条”和第五项。三、删去第四十八
3、条中的“及落实防污染措施”。条文序号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第三部分:规定的全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15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公布 根据2022年9月26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保护内河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环境,适用本规定。第三条防治船
4、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处置、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管理。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国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管辖区域内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中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经海事管理机构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外国籍船舶防治污染的结构、设备、器材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经船旗国政府或者其认可的船舶
5、检验机构检验,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船舶经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可以免除配备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装置的,应当在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中予以注明。第六条船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要求,具备并随船携带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证书、文书。第七条船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船舶防污染程序和要求,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持有有效的适任证书和合格证明。从事有关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防治污染操作技能、设备使用、作业程序、安全防护和应急反应等专业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防治污染的专业知识
6、和技能。第八条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配备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同一港口、港区、作业区或者相邻港口的单位,可以通过建立联防机制,实现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统一调配使用。港口、码头、装卸站应当接收靠泊船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船舶污染物。从事船舶水上修造、水上拆解、打捞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处理船舶修造、打捞、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第九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制定船上油污应急计划。150总吨以下油船应当制定油污应急程序。15
7、0总吨及以上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制定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和货物资料文书,明确应急管理程序与布置要求。400总吨及以上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可以制定船上污染应急计划,代替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应急计划和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针对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制定运输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为运输船舶配备充足、有效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以及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制定防治船舶及其作业活动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并做好记录。第十条依法设立特殊保护水域涉及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应当事先征
8、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并由海事管理机构发布航行通(警)告。设立特殊保护水域的,应当同时设置船舶污染物接收及处理设施。在特殊保护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当遵守特殊保护水域有关防污染的规定、标准。第十一条船舶或者有关作业单位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者取得财务担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单证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副本应当随船携带。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中国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第十二条船
9、舶污染事故引起的污染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海事管理机构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一方中途退出调解的,应当及时通知海事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终止调解,并通知其他当事人。调解成功的,由各方当事人共同签署船舶污染事故民事纠纷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在3个月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第三章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和接收第十三条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和交通运输部的规定向内河水域排放污染物。不符合排放规定的船舶污染物应当交由港口、码头、装卸站或者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禁止船舶向内河水体排放有毒液体物质及其残余物或者含有
10、此类物质的压载水、洗舱水或者其他混合物。禁止船舶在内河水域使用焚烧炉。禁止在内河水域使用溢油分散剂。第十四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经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油类记录簿中。150总吨以下的油船、油驳和400总吨以下的非油船、非油驳的拖驳船队应当将油类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轮机日志或者航行日志中。载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应当将有关作业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在经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货物记录簿中。船舶应当将使用完毕的油类记录簿货物记录簿在船上保留3年。第十五条船长12米及以上的船舶应当设置符合格式要求的垃圾告示牌,告知船
11、员和旅客关于垃圾管理的要求。1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以及经核准载运15名及以上人员且单次航程超过2公里或者航行时间超过15分钟的船舶,应当持有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和海事管理机构签注的船舶垃圾记录簿,并将有关垃圾收集处理情况如实、规范地记录于船舶垃圾记录簿中。船舶垃圾记录簿应当随时可供检查,使用完毕后在船上保留2年。本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船舶应当将有关垃圾收集处理情况记录于航行日志中。第十六条禁止向内河水域排放船舶垃圾。船舶应当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或者实行袋装,按照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船舶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其他危险成分的垃圾排入港口接收设施或者委托船
12、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的,应当提前向对方提供此类垃圾所含物质的名称、性质和数量等信息。第十七条船舶在内河航行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并符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要求。第十八条船舶使用的燃料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鼓励船舶使用清洁能源。船舶不得超过相关标准向大气排放动力装置运转产生的废气以及船上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第十九条来自疫区船舶的船舶垃圾、压载水、生活污水等船舶污染物,应当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接收和处理。第二十条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在污染物接收作业完毕后,应当向船舶出具污染物接收处理单证,并将接收的船舶污染物交由岸上相关单位按规定处理。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上应当注明作业
13、双方名称、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以及污染物种类、数量等内容,并由船方签字确认。船舶应当将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与相关记录簿一并保存备查。第四章船舶作业活动的污染防治第二十一条从事水上船舶清舱、洗舱、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修造、打捞、拆解、污染清除作业以及利用船舶进行其他水上水下活动的,应当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治污染措施。船舶在港从事前款所列相关作业的,在开始作业时,应当通过甚高频、电话或者信息系统等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信息。第二十二条托运人交付船舶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污染措施,确保货物状况符合船舶载运要求和防污染要求,并在运输单证上注明货物的
14、正确名称、数量、污染类别、性质、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曾经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空容器和空运输组件,在未彻底清洗或者消除危害之前,应当按照原所装货物的要求进行运输。交付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质不明的货物,货物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机构进行货物污染危害性评估分类,确定安全运输条件,方可交付船舶载运。第二十三条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应当具备与所载货物危害性质相适应的防污染条件。船舶不得载运污染危害性质不明的货物以及超过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单船限制性数量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第二十四条船舶运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等货物的,应当采取封闭或者其他防护措施。从事前款货物的装卸和过驳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