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全日制 义务教育 历史 课程标准 解读 课件 新课
- 资源描述:
-
1、 (七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前世今生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前世今生1.历史教学大纲历史教学大纲2.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3.大纲大纲-课标对比研究课标对比研究4.初中历史教育现状初中历史教育现状 5.课标的修订课标的修订 二、七年级课标及其解读二、七年级课标及其解读1.七年级概述解读七年级概述解读2.阶段阶段“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与“教学活动建议教学活动建议”解读解读三、历史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问三、历史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问1.2011版的课标是另起炉灶,是对版的课标是另起炉灶,是对2001版的颠覆吗?版的颠覆吗?2.如何看待呈现方式的变化如何看待呈现方式
2、的变化?3.新课标如何看待、如何解决新课标如何看待、如何解决“难、繁、偏、旧难、繁、偏、旧”?4.三维目标还能作其他的表述吗三维目标还能作其他的表述吗?5.课标给教科书编写预留了多大的空间课标给教科书编写预留了多大的空间?6.课标为教师教学搭建了怎样的平台课标为教师教学搭建了怎样的平台?7.课标是如何为学生着想的课标是如何为学生着想的?8.新课标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出了哪些建议和原则新课标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出了哪些建议和原则?1978年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0年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
3、历史教学大纲 初二、三:中国历史初二、三:中国历史 高一:世界历史高一:世界历史 1986年年 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初一、二(上):中国历史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世界历高一:世界历史史 1990年年 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本)初一、二(上):中国历史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上):中国近现代史高一(上):中国近现代史 高一(下)、高二:世界历史高一(下)、高二:世界历史 1996年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
4、大纲(供试验用)(供试验用)1988年年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01年年-实验稿实验稿)(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旧课标旧课标”)义务教育历史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历历史教学大纲史
5、教学大纲 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 (2000 (2000年试用修订版删除年试用修订版删除,增加增加“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教材的安排教材的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问题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前言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1999年启动l2001年颁布课标(实验稿)l2001年编写出版教
6、材 开始实验 l孩子与家长热情不高,担心课改影响孩孩子与家长热情不高,担心课改影响孩子的考试,不很配合和支持子的考试,不很配合和支持l校长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徘徊校长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徘徊l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l 2005 2005年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第年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第5 5个年头。这年个年头。这年3 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两会”上,一颗重磅炸弹开始投向新课程。上,一颗重磅炸弹开始投向新课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全国人大代表、北京
7、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院士,分别提交了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学教授刘应明院士,分别提交了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案。提案。2005 2005年年3 3月,光明日报刊出一篇记者采访姜伯驹的文章月,光明日报刊出一篇记者采访姜伯驹的文章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失去了什么,希望立即停止推行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失去了什么,希望立即停止推行“数数学新课标学新课标”,尽快修订课程标准,妥善部署试验,对实施过程进,尽快修订课程标准,妥善部署试验,对实施过程进行相对独立的调研与评估。此举顿时在基础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行相对独立的调研与评估。此举顿时在基础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文
8、章直指数学新课程。文章直指数学新课程。其实其实,针对历史课程的批评一点也不比数学少。只是因为历史针对历史课程的批评一点也不比数学少。只是因为历史学科的政治敏感性,媒体上关于历史学科的讨论没有被充分展开。学科的政治敏感性,媒体上关于历史学科的讨论没有被充分展开。2004 2004年王策三、钟启泉,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素质教年王策三、钟启泉,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育。一些课程标准受到质疑(历史、语文、科学、物理)。一些课程标准受到质疑(历史、语文、科学、物理)。几个月后,教育部中断原定的新课程工作日程,重新组几个月后,教育部中断原定的新课程工作日程,重新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建
9、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当年当年9 9月,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由计月,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由计划中的四个减为一个。划中的四个减为一个。这期间,媒体上的争论,民间会议、网络上的讨这期间,媒体上的争论,民间会议、网络上的讨论沸沸扬扬。针对新课程论沸沸扬扬。针对新课程(包括初中和高中包括初中和高中)的各种观的各种观点包括猜疑也层见叠出。点包括猜疑也层见叠出。l 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从所谓的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从所谓的“应试教育转轨应试教育转轨”,或实,或实现由现由“学科本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知识本位”向向-的的“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对对于知识的传授,要不断加强,
10、更加注重,越来越注重,永远不存于知识的传授,要不断加强,更加注重,越来越注重,永远不存在在“过于过于”的问题。的问题。l 为考试而教也不能笼统说是弊端。为考试而教也不能笼统说是弊端。l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轻视知识识”的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潮。l 观点一:新课改的理论和模式是美国人已经扔掉的;观点一:新课改的理论和模式是美国人已经扔掉的;l 观点二:台湾类似的新课改也以失败告终;观点二:台湾类似的新课改也以失败告终;l 观点三:新课改把整个教学的知识体系都搞乱了;观点三:新课改把整个教学的知识体系都搞乱了;l 观点四:新
11、课改所谓的一些新提法是以前就有的;观点四:新课改所谓的一些新提法是以前就有的;l 观点五:新课改没有重视人的社会性发展。观点五:新课改没有重视人的社会性发展。2001年版 2011年版前言 前言l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l基本理念 课程基本理念l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l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l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内容标准 课程内容(略)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 l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l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l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l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进程进程l历史学科的课标修订,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初高中联历史学科的课标修订
12、,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初高中联动的。可以用以下这几个年代来说明相关的进程:动的。可以用以下这几个年代来说明相关的进程:l2005年年 2007年年 2009年年 2011年年思路思路变化变化立意和取向立意和取向l 1.七年级概述解读l 2.阶段“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建议”解读l 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l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
13、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的地区之一。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发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l世界上最早的人类l中国最早的人类:一百多万年l元谋人l古代史起迄问题:没作交代l旧石器时代、新时器时代l山顶洞人的问题l原始农业l星罗棋布、满天星斗l化石l区别历史信息l删旧版活动:“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l 大约在公元前大约在公元前2121世纪,中国历史
14、上第一个王朝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更加稳固。l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
15、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的繁荣局面。繁荣局面。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l 。l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l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l从禅让制到世袭制l文明社会的标志l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