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语言的演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件:语言的演变.ppt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苏教版 必修 课件 语言 演变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语言,存在的家园,学法提示 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重点。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搞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各是什么;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运用论证方法的技巧。 2.探究文本内容。对文字的形体特点、古今词义的不同,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可结合写作实践进行探索。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讨论交流。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习时要进行讨论交流,激活思维,从而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包括八篇文章。前七篇是作者1964年应文字改革月刊编者之约,分期在月刊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是1980年续集
2、出版时补进去的。分别是: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革。课文是其中第6篇。原题为古今言殊,含有四个标题: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删去了最后一节,题目也由作者改为语言的演变。,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我国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和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及语法修
3、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等。这些著作引例弘富,分析精当,在汉语语法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成果。,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 (1)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2)朝发夕至:早晨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便利。 (3)席地而坐: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 (4)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
4、(1)留传流传 辨析:“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前者侧重时间角度,后者侧重指空间角度。 例句:把珍贵史料和重要经验记载留传下来,对于启迪后人借鉴历史有着实际意义。 朋友圈中流传着一条“孩子在金源丢了,在厕所找到时被剃光头”的消息。对此,海淀警方进行了辟谣。,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辨析:“夜以继日”,日夜不停;“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夜以继日”多作学习、工作、劳动等词语的状语,着重指精神;“通宵达旦”主要指时间,其后面的中心词较广泛。 例句:从湛南顶管工程开工至今,建设单位一线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坚持全天候连续作业。 每年到了丰收季
5、节,这里都会举行庆祝晚会,大伙儿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好不热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本文阐述的观点。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 提示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课文的中心句,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篇内容。 2.文章第一部分与第二、三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第一部分是说明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语汇的发展变化呈几种趋势? 提示随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随新事物、新
6、概念的出现而出现;新增外来语;词义的改变名同实异,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弱化;单音词多音化;名称、字眼的变换。 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语法方面的变化? 提示古代特有的语序,现代不用了;现代产生了“把”字、“得”字等新句式。 5.吕叔湘先生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语音的变化? 提示古诗不押韵了,说明韵母有了变化;古诗“平仄不调”,说明声调有了变化;形声字的读音跟它的声旁并不相同,说明声母有了变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1.课文开篇提到了朱熹听不懂孔子和弟子们的谈话,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以此开篇有何用意? 提示假设论证和举例论证。 朱熹是
7、南宋儒家大师,为论语作注,是孔子思想权威的解释者,连他都听不懂孔子和弟子的谈话,说明这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而是语音、语法、词汇问题了,这样很有典型性,可顺势引入本文的主题。,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课文提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证明了语言变化之大,古代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指出变化的具体体现。一是字形的变化,二是字义的变化(义不变,单音节变复音节;义不变,使用受限;意义消、存),三是语法的变化。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讲解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的名称”为例? 作用何在? 提示在农业社会中,马占
8、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作者举“马”的专有名称消失的例子,典型地证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从课文中找出例子进行说明。 提示本文语言通俗而准确。语言通俗表现在:用浅显易懂的实例论述有关问题,如为了阐述语言也像世界上万事万物那样发展变化这一相当抽象的道理,便用一个假设举例像讲故事一样加以论述。 语言准确表现在:用词精确,注意分寸。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这
9、一部分内容里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反而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只用于”等词又说明了“而”“与”“之”“者”等词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 导学号34010000除了本文中举出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语言变化的例子?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些实例,谈谈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 提示本题是结合文本知识,梳理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语言变化的例子。只要用心搜寻,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但要具体说出所举词语的词义变化。,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1)词义的扩大。如:“打”,基本义是“击”。如打狗、打野兽。后来把与之相关的动作也称为“
10、打”,如打架、打靶(射击)、打冷枪,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由“打”的引申义继续引申发展,“打”的用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打镰刀(制造)、打谷子(收割、晾晒)、打毛衣(编织)、打墙(修筑、建造)、打包裹(捆扎)、打酱油(买)、打烧饼(做)、打格子(画)、打灯笼(举、提)、打蜡(涂抹)、打信号(放射)、打电话(发出)、打主意(定出)、打杂儿(做、从事)、打麻将(做某种游戏)、打手势、打哈欠(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官腔、打比喻(取某种方式)、打官司(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柴(砍、割)、打的(乘坐)等,介词的“打(从)东边来”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词义的缩小。如“金”
11、在古代泛指金属;今天缩小为表示黄金。仅在词语里面个别保留了古代用法,如“五金”“冶金”等。 (3)词义的转移。如“兵”本义是兵器,现在指士兵。兵器是一种器物,而士兵是人,两个意义很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范围,这就是意义的转移。再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有人把这篇文章归入说明文,也有人把它归入议论文,你觉得怎样归类好呢? 提示观点可以不同,但不管持何种观点,要言之有理。如果认为是说明文,就要结合文本特点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是议论文,也应结合文本阐述本文所体现的议论文的特点。 参考答案观点一:归入说明文好。这是一篇解说汉语言文化的演变过程、演变特点的说理性说明文
12、。它解说知识的成分占了绝大的比例,还是归入说明文好。 观点二:归入议论文范畴也有道理。一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常谈组文中的一篇,当时就是作者发表在文字改革月刊上的学术论文,属于典型的文化论文。文中有观点,有论证,归入议论文也有道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网络流行语要进字典更要规范、引导 记者从商务印书馆获悉,目前,中国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工具书新华字典第12次修订正在进行中,此次修订将结合时代发展加注常用网络用语,连续几年都出现的网络流行用语,就很有可能通过修订,加入新版的新华字典。(4月15日京华时报) 其实,第11版新华字典就已经悄悄“触
13、网”在一些字义的解释上增加了网络词语的内容,比如在“晒”字的解释中就有“晒工资”,但这算不上正式收录网络用语字项或词项,现在商务印书馆公开表示正在修订的新华字典有可能正式收录网络流行语,这说明继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网络新词之后,我国最权威、使用人数最多的工具书新华字典已认可网络流行语,这对确立网络新词的地位、规范和促进网络语言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肯定。,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换言之,新华字典是汉语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具有传播知识、答疑解惑、勘误纠错的作用,网络流行语进字典不仅使这些网络语言有了规范,而且能帮助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正确使用这些网络流行
14、语,不过在笔者看来,仅有网络流行语进字典还远远不够,对流行于网络上的词语更应该规范和引导。 实际上,网络语言往往都是网友即兴创造的,不仅存在字面意思混乱、语法不通等不规范问题,而且有不少内容低俗粗鄙,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情感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网络语言早已从线上走到线下,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广泛使用,有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这说明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语言的一部分,根本没有网络和现实之分,不仅如此,由于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天性好奇,对网络热词接纳得快,以至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作中乱用网络语言。,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