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诊断标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 诊断 标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整理课件 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诊断标准 卫生部卫生部2008年颁布实施年颁布实施 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 诊断标准1.1 流行病学史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2 临床表现1.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1.1 病程
2、在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2.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2.1 病程在6 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2.3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3 实验室检查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1.3.2 血清抗-HCV 阳性。1.3.3 血清HCV RNA 阳性。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
4、S 213-2008)1.4组织病理学检查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变,即单个核细胞浸瑞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常见界面性炎症。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4.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管区淋巴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
5、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1.5 影像学检查1.5.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超、或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1.5.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超、或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1.5.3丙型病毒性肝硬化超、或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2 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 检测。区分急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须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影像
6、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3 诊断3.1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1 符合1.1流行病学史和1.1。3.1.2 符合1.1和1.3.2血清抗-HCV 阳性。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3.2 临床诊断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1 符合1.3.2血清抗-HCV 阳性和1.1流行病学史3.2.2 符合1.3.2血清抗-HCV 阳性和1.2临床表现3.2.3 符合1.3.2血清抗-HCV 阳性和1.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
7、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3.3 确诊丙肝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1.3.3血清HCV RNA 阳性。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3.3.1 急性丙肝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1.1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3.3.1.2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3.3.2慢性丙肝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2.1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
8、现3.3.2.2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4.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1.3.2.3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5.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影像学检查改变(超、或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整理课件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3.3.3丙肝肝硬化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3.1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3.3.3.2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改变(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
9、现肝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3.3.3.3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5.3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影像学改变(超、或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一、诊断依据(一)流行学病史 在出诊前6d21d 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二)临床症状1、发热 体温38.2、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3、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4、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d5d 内波及全身。5、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
10、斑(Koplik 斑)。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三)实验室诊断1、8d 到6 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 抗体。2、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二、诊断原则 典型麻疹病例可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轻型麻疹病例需依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结果或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或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做出诊断。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三、诊断(一)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
11、 体温38、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者。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二)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1、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2、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3、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钱失访/死亡者。4、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三)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标本实验室诊断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流行学病史者。整理课件麻疹(麻疹(WS 296-2008)(四)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3.1(8d 到6 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
12、IgM 抗体)、1.3.2(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 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1.3.3(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中任何一项者。(五)排除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1、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2、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3、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整理课件狂犬病(狂犬病(WS 281-2008)一、诊断依据(一)流行学病史 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
13、、抓伤、添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二)临床表现1、狂躁型 狂造型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极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整理课件狂犬病(狂犬病(WS 281-2008)2、麻痹型 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
14、、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亚狂犬病”。整理课件狂犬病(狂犬病(WS 281-2008)(三)实验室检查1、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 检查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2、细胞培养方法 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病毒。3、脑组织检测 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 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整理课件狂犬病(狂犬病(WS 281-2008)二、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5、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三、诊断(一)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1、符合狂躁型者;2、符合流行病学史加麻痹型者。(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加1、检查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2、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病毒;3、脑组织检测: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 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中任何一项者。整理课件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一、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
16、史。(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 数小时至7d,一般1d3d。2、临床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 次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整理课件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3、临床分型(1)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2)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3)急性中毒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
17、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整理课件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混合型 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4)慢性 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 个月以上。(三)实验室检测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 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整理课件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二、诊断原则1、根据流
18、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2、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三、诊断(一)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整理课件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二)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三)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整理课件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一、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史 进食不洁食物史。(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 1 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 年以上,多数为1 周2 周。整理课件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2、临床症状和
19、体征 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黏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3、临床分型(1)急性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起病缓慢,间歇性腹痛,右下腹部可有压痛,腹泻,黏液血便,典型呈果酱样。(2)急性阿米巴性痢疾(重型)起病急,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剧烈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整理课件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3)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4)轻型 间歇性腹痛腹泻,症状轻微,大便可检出阿米巴包囊。(三)实验室检测1、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
20、晶。2、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整理课件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二、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三、诊断(一)疑似病例 起病较缓,腹泻,大便带血或黏液便有腥臭,难以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二)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具备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和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三)确诊病例 同时具备流行病学、临床分型和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整理课件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一、诊断依据(一)流行病
21、学史1、病前30d 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2、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3、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者。(二)临床表现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2、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整理课件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三)实验室检测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2、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 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肥达反应检测方法见附录A。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
22、性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4、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整理课件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二、诊断原则 应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判断。三、诊断1、带菌者 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整理课件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2、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项可诊断:(1)同时符合流行病学中任一项和不明原因发热。(2)同时符合流行病学和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体征者。(3)同时符合不明原因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
23、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整理课件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3、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同时符合不明原因发热、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体征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2)同时符合不明原因发热、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中任何一项体征和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 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4、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1)同时符合不明原
24、因发热和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2)同时符合不明原因发热和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整理课件淋病(淋病(WS 268-2007)一、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史 有不安全性接触史或多性伴史,或性伴淋病感染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二)临床表现1、无合并症淋病(1)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1d10d,常为3d5d。最初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有稀薄或黏液脓型分泌物。24h 后症状加剧,出现尿痛、烧灼感,排出黏稠的深黄色脓液。也可有尿频、尿急。查体可见尿道口红肿、充血及脓性分泌物。整理课件淋病(淋病(WS 268
25、-2007)(2)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淋病 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2d5d,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及烧灼感。尿道口充血发红,有脓性分泌物;症状比男性淋菌性尿道炎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淋菌性宫颈炎:为女性淋病的主要表现,出现白带增多、阴道口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排出,外阴瘙痒,阴道内轻微疼痛和烧灼感。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口充血、水肿,子宫颈口充血、糜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整理课件淋病(淋病(WS 268-2007)女童淋病:表现为弥漫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可见阴道口、尿道口、会阴部红肿,病变部位可出现糜烂、溃疡和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尿困难。多数是因为与患淋病的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