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完美版课件1.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88170
  • 上传时间:2022-11-18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完美版课件1.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历史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完美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一页,共22页。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选官制度?第二页,共22页。导与学第三页,共22页。导与析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夏商周:夏商周:战国:战国:西汉:西汉:禅让制禅让制-贤与能贤与能世卿世禄制度世卿世禄制度-血缘关系、世袭制血缘关系、世袭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察举制、征辟第四页,共22页。导与析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A.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B.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C.统治者有意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积极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

    2、集权局限性局限性:A.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第五页,共22页。中央任命中央任命中正官中正官(士族)(士族)评定人才评定人才等级等级任命官职任命官职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能并重主要重视家世主要重视家世导与析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第六页,共22页。导与析一一、选官制度、选官制度2.2.科举制科举制A.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B.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1隋文帝3唐太宗5唐玄宗4武则天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扩大科举取士人数,

    3、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2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继续发展第七页,共22页。导与析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2.2.科举制科举制自由报名、分科考试、差额录取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不为美其推重谓之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白衣公卿”,有曰,有曰“一品白衫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与文场者,亦无所恨其有老死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

    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英雄尽白头!”王定宝唐摭言卷王定宝唐摭言卷1 1散序进士散序进士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持续流动的可能的可能,而且将其制而且将其制度化度化它那它那“朝为田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的机制,对知识分对知识分子的子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1300年

    5、,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积极:积极:A.A.打破了豪门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了豪门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B.B.以才能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以才能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C.中央掌握了官吏的选拔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掌握了官吏的选拔权,加强了中央集权;D.D.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E.E.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F.F.对世界的影响:

    6、其他国家的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其他国家的考试选官制度消极: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多有限制,严重束缚了读书人在封建社会后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多有限制,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士人越来越的思想,士人越来越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第八页,共22页。导与析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秦朝:秦朝:汉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中外朝制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第九页,共22页。第十页,共22页。导与析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

    7、官制变化与创新皇皇 帝帝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执执 行)行)(审议)(审议)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宰相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第十一页,共22页。导与析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材料:中央政府设政事堂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机构,一切重大事务,都要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待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他们都带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等衔,所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因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

    8、,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唐时,完备了隋朝的三省制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共同治政,构成了相对和谐的政治体制。樊树志国史概要 第十二页,共22页。导与析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二、中央官制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A.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B.三省之间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C.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第十三页,共22页。导与练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来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们()A.

    9、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第十四页,共22页。导与测第十五页,共22页。三省的首长:中书令(中书省)、待中(门下省)、左右仆射(尚书省),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他们都带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等衔,所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宰相多至一二十人。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统治者有意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特点

    10、:征收对象人丁和财产并重世卿世禄制度-血缘关系、世袭制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樊树志国史概要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均田制: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但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更趋尖锐。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

    11、段打破了豪门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樊树志国史概要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租调制,按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户征收粮和绢帛绢帛魏晋时魏魏晋时魏晋晋租庸调制度租庸调制度唐初唐初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均田制均田制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租调制租调制北魏北魏两税法两税法唐中后唐中后第十六页,共22页。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

    12、,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封建土地国有制有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绢或布为调;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名词解释:均田制、租调制名词解释:均田制、租调制第十七页,共22页。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租庸调制1.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2.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3.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为主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第十八页,共22页。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

    13、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分夏、秋两季征收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特点:征收对象人丁和财产并重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第十九页,共22页。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影响:影响: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也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土地兼并,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更趋尖锐。租庸调户税、地税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第二十页,共22页。导与析三、赋税制度三、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征税标准: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过渡征税时间: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征收逐渐到基本定时征收人身控制: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以庸代役,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第二十一页,共22页。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第二十二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完美版课件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881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