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 文档编号:418760
  • 上传时间:2020-04-01
  • 格式:DOC
  • 页数:28
  • 大小:17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教案.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四年级 下册 道德 法治 第四 单元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统编版/部编版_道法_小学
    资源描述:

    1、1010、我们当地的风俗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第一一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和当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习惯,知道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习惯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3、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 统,相应的,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4、知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等,相同的节日,各地会有 不同的庆祝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教学重点: 1、了解我们身边的一些风俗习惯,知道很多风俗习惯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 统美德。

    2、 2、引导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懂得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着 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多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了解我们身边的风俗习惯,体会这些风俗习惯中的传统美德。 2、了解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体会这些不同的风俗中寄托的美好祝愿。和多样 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身边的风俗习惯,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等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本 72 页到 75 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我们身边的风俗,体会风俗中尊老爱幼 的传统美德。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了解十二生肖的故事传说,了解尊 老敬老的风俗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端午节就要到

    3、了,你知道我们这里端午节怎么过吗? 学生说一说端午节的有关活动。 2、其实不仅是端午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来学习了解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3、板书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 二、风俗就在我身边 教师引导:其实,我国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有关成长的风俗 1、出示课本 72 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两幅插图中的风俗习惯。 预设: 出生每个家庭在孩子出生后, 要煮很多鸡蛋, 并把鸡蛋染成红色, 送给亲朋好友, 这就叫“报喜”。 满月孩子满月后,就要给孩子剃胎发,讲究的人家还要把孩子的胎发保存起来。 2、除了书

    4、上提到的这两个风俗之外,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呢?这些风俗 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呢? 3、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成长的风俗。 预设: 孩子出生满一百天时,主家请接生者吃饭。一般吃鸡蛋,寓有“圆满”之意;或吃面 条,寓有“长寿”之意。这种活动俗称过“百天”,给小孩过“百天”现在也比过去 普遍了。婴儿落地一百天,名为“百岁”。亲友来祝贺,所送的礼物有:刻着“长命 百岁”字样和麒麟图案的百岁金锁、银锁、金银手镯、脚镯等。 另外,穿百家衣、 戴百家锁,也是必要的。 在端午这一天, 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 以保安康。 因而, 端午节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

    5、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端午是一 年中阳气最足最强的一天,若晒一盆水给小孩洗澡,可以洗去污浊邪祟和病魔,期望 小孩身体更加健康。 小儿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 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 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 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由大人将小孩抱来,让小孩任意挑选物 件,以此来推测其志趣、前途和将来从事的职业。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便意味着孩 子长大以后,必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必写得一手好文章

    6、,终能 科举及第;如果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 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后善于料理家务;如果小孩先抓了 吃食、玩具,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 “抓周儿”是长辈对小孩的一种祝愿。 4、教师小结:这些关于我们成长中的风俗,贯穿了我们整个成长过程,这些风俗寄 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二)十二生肖风俗 1、教师引导:大家对十二生肖并不陌生吧,其实十二生肖也是风俗之一,让我们一 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2、出示十二生肖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十二生肖的内容。 3、学生自由读一读“阅读角”十二生肖的风俗这篇文章,

    7、进一步了解有关十二 生肖的风俗习惯。 4、同学们,你想了解十二生肖吗?你想了解哪个生肖呢?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整理 与自己喜欢的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5、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加以补充,然后推选代 表在全班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肯定和表扬,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进一步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风俗等知识。 资料: 本命年,儿女做新衣服:家里老人“接本年”的时候,儿女都要给他们做一身新衣服, 从里到外都要换新的,里面一般都是艳艳的中国红,图个吉利保平安的意思。所以, 儿女多的人,到了本命年都会有好几身新衣服压箱底。 永登人有本

    8、命年过大寿的习俗:拜寿的时候,亲戚朋友中与寿星同辈的长者陪着寿星 坐在堂屋门前,他们面前的桌上摆着“寿糕”,各种糕点和水果。寿星们先要吃一碗 儿女端上的长寿面,然后接受晚辈的拜贺。 本命年系红腰带: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被认为是关键年份,而佩戴红腰带则 被认为能有效帮助人们顺利度过他们的本命年。 (三)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都体现了爱幼的传统, 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相应的,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下面我们 就来看一看有哪些风俗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召开一个“尊老敬老风俗介绍 会”。 2、出示课本 74 页的三幅插图,引

    9、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幅插图中的哪些地方体现 了尊老敬老的习俗。 预设: 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 8 个小寿桃,一个大寿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 之意。 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细长,寓意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朋 好友和晚辈的祝福。 老人寿诞之日,亲友们会聚在一起,一起向老人祝寿。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三点之外,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为老人祝寿的风俗呢? 预设: 在为老人祝寿时,一般要对老人说祝寿语,祝福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晚辈 要给寿星磕头,祝寿老人给晚辈封红包。 老人祝寿时,亲朋好友前来祝贺,送的礼物多为寿桃、寿面、布匹以及带“寿”字的 糕点。 老人做寿称大

    10、寿,但是这种大寿并非真正的逢十,而是指 49、59、69 等逢九的岁数, 因为 9 这个数字在 10 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 庆十”的风俗。 4、其实在我国古代,为了使敬老养老形成风气,历代封建王朝对尊敬老人,赡养老 人都有规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风俗。 在桌上吃饭的时候,家庭之中最年长的人先动筷子。 为长辈倒酒或者倒茶时要起身,鞠躬而倒,敬酒时也要先敬长者。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无宁日,但仍对老人有所关照。当时规定 70 岁以上老 人免一子赋役,80 岁以上老人免二子赋役,90 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 汉代尊敬老人,更是蔚然成风。汉文帝明确规定,80

    11、岁以上老人每月供给一定量的 大米、肉和酒。同时规定: “凡孝于亲者人帛 5 匹。”由于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敬老, 因而敬老之俗,屡见于史书。 唐朝规定:“男子 70、妇人 75 以上者,皆给一子侍。” 明朝对老人有三种优待,一是“尊高年”,二是“设里正”,三是“忧致仕。” 清朝的“千寿宴”更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帝 69 岁(1772 年)生日时,曾邀请全国 70 岁以上老人赴京会宴,参加者有 2417 人。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我们懂得了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的很多风俗都反映了这一传统美德。 三、奇妙的节日风俗 1、教师引导: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大家

    12、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名称吗?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这些节日在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下 面我们以端午节为例,看一看各地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 3、学生读一读课本 75 页“阅读角”的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引导:端午节有带香囊、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不过在各个地方又有不同的节 日风俗活动。 4、出示课本 75 页下面的一幅插图,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山东省长岛 县端午节有着怎样的风俗? 在胶东一带,端午节期间,有一个有趣的活动,便是“拉露水”。端午节这一天,家 家户户起一个大早,在太阳出来之前,孩子带着小

    13、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 草叶上的露水擦脸,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细,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 眼病。大人则牵着牲口到沟边旁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看牲口啃嫩草。 5、同学们,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各地还有哪些庆祝端午节的风俗 习惯呢? 预设: 端午习俗活动围绕敬龙酬龙、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 喜庆,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 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 放纸龙、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 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

    14、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 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扒龙舟是南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 项重要活动,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 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这天是 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 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佩香囊, 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

    15、, 有清香、 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 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6、其实不仅是端午节,其他的一些节日也是如此。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 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再比如说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庆祝 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7、学生说一说,当地是怎样庆祝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并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地 方庆祝春节的方式。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各地不同的庆祝春节的方式。 预设: 我国过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 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

    16、、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 神祭祖、祈福攘灾、放爆竹、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 赏花灯等习俗。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 远的主题。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 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8、教师小结: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庆祝 方式,这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节日风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接着了解这些知识。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一些风俗习惯,知道了一些有关我们成长 的风俗习惯。还了解了一些十二生肖以及敬老尊老的风俗,下一课

    17、,我们将继续研究 我国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请大家认真预习下面的内容。 1010、我们当地的风俗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第二二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和当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除了一些共同的节日之外,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 会涉及许多奇妙的节日风俗。 3、懂得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 情感。 4、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5、懂得尽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有一些优良的风俗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而应该继承和发

    18、扬光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懂得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着 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多样的情感。 2、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但一些优良的风俗应该 继承和发扬光大。 教学难点: 1、了解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体会这些不同的风俗中寄托的美好祝愿和多样的 情感。 2、懂得一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风俗应该淘汰或加以变革,而对于一些优良的风俗, 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身边的风俗习惯,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等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本 76 页到 81 页的内容,初步了解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风俗的 演变。

    19、 2、查阅资料,了解各地特有的节日风俗,体会不同的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 3、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或者与爸爸妈妈交流等途径,了解当地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 以变革的风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有关我们成长的风俗习惯,还了解 了一些十二生肖以及敬老尊老的风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各地的风俗 习惯。 2、板书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1、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一些重要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知道在这 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中, 各个地方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这就形成了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其实,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

    20、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 许多奇妙的节日风俗。 2、出示课本 76 页的 4 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一读下面的说明文字,了解四 幅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奇妙的风俗? 预设: 图 1:黑龙江省的饮水节。节日当天,人们到泉边喜迎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 活动。 图 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歌节。节日当天,每家每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 唱歌跳舞,庆祝节日。 图 3: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藏历新年。节日当天会进行赛马和表演活动。 图 4:福建省福州市的孝顺节,也叫拗九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 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

    21、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3、同学们,除了书上提到的 4 个地方节日的风俗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节日及奇 妙的风俗。 学生分小组交流,把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地方节日及奇妙风俗的资料,与小组同学分 享,然后选择代表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地方节日及奇妙的风俗习惯,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 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这些奇特的地方节日及奇妙的风俗习惯。 预设: 傣族的泼水节在傣历六、 七月, 这天清晨, 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 挑着清水, 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 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

    22、水花到处飞溅, 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 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 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 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 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 生了新的形式。 4、教师引导:我国地域辽阔,生活着 56 个民族的人们,这 56 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节 日和风俗。有一位

    23、同学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他向同学们介绍了那 里的那达慕大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学生读一读课本 77 页的“阅读角”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的有 关内容。 教师相机补充有关那达慕大会的一些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看一看, 读一读,进一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 6、不同的风俗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的地方节日以及奇妙的节日风 俗。其实我们国家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不同的风俗,虽然体现了 不同的地方文化,但是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下面我们 就来体会一下,这些不同

    24、的风俗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出示课本 78 页的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 下面的文字说明,体会这些风俗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3)教师相机出示一组窗花和元宵灯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窗花和元宵灯 展,进一步体会人们美好未来无限希望。 (4) 除了这些, 同学们, 你们还知道哪些节日风俗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完成调查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5)出示课本 78 页的调查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 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 春节鞭炮迎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5、”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 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兴旺。 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元 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 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这一天要吃元宵。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中国人的心中,中秋这个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组成的。中秋是一 个圆,月亮的圆,月饼的圆,以及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团圆。团圆是中秋的主 题,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 (6)教师小结:同学们,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这些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地方 文化,尽管风俗不同,但是同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

    26、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 限向往和祝福。 三、风俗的演变 1、教师引导: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不过在城市中过春节 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也说明,有一些风俗会随着 社会的发展发生改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风俗的演变。 2、小调查 课前,老师让大家通过翻阅资料、上网或者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流等途径,调查一 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然后完成课本 79 页的调 查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出示课本 79 页的调查表,了解本次调查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填写的调查表,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完善自

    27、己的调查表,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辩一辩 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 同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本 80 页的两种观点,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对于放鞭炮,你的看 法是什么呢?你同意观点一的说法还是同意观点二的说法,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同意观点一的为正方,同意观点二的为反方,组织学生进 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 教师引导:其实不单单是春节放鞭炮这个风俗,还有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也正在 接受时代的考验。 4、 学生读一读课本 80 页 “阅读角” 的内容, 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传统的风俗。 清明

    28、节扫墓祭扫,感念祖先,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凭吊革命先 烈,已经成为小学生的常规活动,悼念祖先也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常规活动。不过,近 些年来,很多人祭祀祖先的活动,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铺张浪费,并且还有人在清 明节这天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这是不可取的。 出示清明节大肆祭祀祖先的活动和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 一说当地有哪些行为使清明节变了味。 教师小结:我国的传统风俗有一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就应该淘汰,而且不能让我们 的传统风俗活动变了味。 5、继承发扬优良的风俗 (1)教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的风俗习惯逐渐被人们淡忘,其中也有一 些优良的风俗也逐渐被人

    29、们遗忘,这是令人很遗憾的。 (2)引导学生读一读“知识窗”的文字,了解重阳节的有关知识,懂得重阳节的一 些风俗,知道这些风俗是优良的风俗,我们应该继承并且将它们发扬光大。 (3)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作出了努力,大家想一想,把重阳节 定为老人节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措施对保护重阳节的风俗有什么意义 呢?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预设: 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可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使我国 的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能够继承并发扬, 还能够使人们记住并且乐于参加重阳节的风俗 活动,对保护重阳风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

    30、我国各地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和奇妙的节日风俗,这 些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同时我们也明白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应该加以淘汰或者变革,还有 一些优良的风俗习惯,我们不应该遗忘,而应该继承下来并且将它们发扬光大。 五、课后延伸 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课后请大家分头收集重阳方面的资 料,下一次我们开一个“重阳诗歌会”。 11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第一一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知道

    31、这些民间艺术所属的地区,搜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 在班级开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 3、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留心观察、与爸爸妈妈交流等方式,了解本地区的民 间艺术。 4、知道民间艺术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 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懂得民间 艺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体会这些民间艺术中蕴含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的图片及资料等等。 预习要求: 搜集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了

    32、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有关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与爸爸妈妈交流等方式,收集当地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民间艺术的照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教师引 导:刚刚我们看到的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著名的民间艺术。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3、板书课题: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民间艺术交流会 1、民间艺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 2、我国民间艺术的分布 出示课本 82 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分

    33、布情况。 活动园 出示课本 83 页的九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九幅插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民 间艺术? 这些民间艺术产生于哪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他们所属的地区。 教师引导: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除了书上向我们介绍的 9 种民间艺术之 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下面,我们 就来开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 3、民间艺术交流会 提出民间艺术交流会的要求: 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艺术的物品或者图片,并相机做一些介绍,也可以进行现场模拟 表演。 教师组织全班召开民间艺术交流会, 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艺术的物品或者 图片,或者进行现场模拟表演。其他同

    34、学认真观看,了解这些民间艺术,进一步体会 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4、教师小结:通过刚刚召开的民间艺术交流会,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了解了这些民间艺术的名称、内容、所属的地区等知识。其实,在我们本地区也有很 多的民间艺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1、我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56 个民族的人民,各地区人民在劳动中创 造出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2、出示课本 84 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初步了解插图中展示的具有地方 特色的民间艺术。 预设: 图 1山西省寿阳县“得胜鼓”,特点是打法简单,变化无穷,越

    35、打越起劲。 图 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滚灯”舞蹈,具有强烈的竞技特点。 图 3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3、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欣赏了山西省寿阳县的“得胜鼓”、浙江省杭州市的“余 枕漆灯”舞蹈”,还有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这些都是 具有民间特色的地方艺术。 4、其实,在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课前老师让大家通过上网查 阅资料、调查走访、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交流等方式了解我们的地方民间艺术。下面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5、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当地民间艺术的资料,然后推选代表 在全班交流。 教师相

    36、机补充一些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间艺 术。 (二)民间艺术的意义 1、教师引导:我们都知道民间艺术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用来满足劳动者的生活 和审美的需求,每一个民间艺术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2、出示课本 85 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这三幅插图展示的是哪个地 方的什么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什么愿望? 预设: 图 1:河南省沁阳市“唢呐吹奏”。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 要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 图 2:甘肃省庆阳市“香包制作”。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亲友,表达祥 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图 3:东北二人转。丰富了当地人们的闲

    37、暇生活。 3、除了以上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之外,你还 知道哪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学生分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民间艺术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加深对这些地方民间艺术 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民间艺术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表达了人们的美好 愿望。 预设: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 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 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

    38、便借托 剪纸传达出来。 木板年画: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又称木版年画:一种运用 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 是中国人在欢庆年节时张贴的画。 为了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配合节令的祈福心理需要,年画往往色彩热烈,构图饱满,题材喜庆吉祥为主,内容 多寓意国泰民安、人定兴旺、生活幸福等。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 贴门画的风俗。清代更为盛行,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民间玩具:俗称“耍货”是民间美术的重要门类之一。大都是人们利用身边俯拾即是 的平常物料加工制作的,仅供自家使用和馈赠亲友之用,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 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

    39、对儿童进行审美和 民俗教育的教具。 5、教师小结:这些民间艺术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更表达了人们的美好 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了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懂 得民间艺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 望。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请大家课后认真收集这方 面的资料。 1 11 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第二二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间艺术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 望。 2、知道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

    40、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 着无数民间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3、懂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找出原因,继承和发展这些民间艺 术。 4、懂得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不单单是国家社会和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少年儿童也能 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懂得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了 人们的美好愿望,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 的困境。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民间艺术形式面临衰落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些民间艺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

    41、图,我国著名民间艺术的图片及资料等等。 预习要求: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哪些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衰落的困境,初步分析这些民间艺 术衰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懂得民间艺 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一 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板书课题: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

    42、成就中蕴含着这 些民间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3、出示天津“泥人张”的泥人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泥人张的作品。 4、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 86 页“阅读角”天津“泥人张”这篇文章,进一步了解 天津“泥人张”民间艺术的历史,想一想为什么张明山会成为著名的泥塑艺人? 因为张明山热爱传统艺术,能够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自己的泥塑创作 中。 张明山还善于观察社会, 把市井的民情风俗, 百姓的爱好, 日常情态等生活细节, 都一一记刻在心中,成为自己创作的素材。 除了张明山这位民间艺人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民间艺人及其故事? 5、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民间艺人及其故事,小组推选

    43、代表在全班交 流。 预设: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 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 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 270 多首民间乐曲。 留存有二胡曲 二 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六首。 北京有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鸿老先生,会吆喝 100 多种老北京用 的、 玩的、 吃的、 喝的叫卖声。 但凡老字号重张, 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 1993 年,南来顺重新归置了 100 多种京味小吃,他专去捧场。有口卖高桩柿子的词儿他是 这么吆喝的: “嘞高桩儿的嘞柿子嘞不涩的嘞涩的还有换 嘞!” 张永寿,是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

    44、他从 12 岁起随父学艺,经历了 70 多个艺术春秋, 创作了数千幅剪纸。其主要作品有 50 年代的百花齐放、70 年代的百菊图和 80 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为 之写诗云: “扬州艺人张永寿, 剪出百花齐放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 顿使东风遍九垓。 ” 1979 年,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6、教师小结:这些民间艺人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努力与智慧创造了无数令人瞩 目的民间艺术,使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三、保护民间艺术 1、教师引导:民间艺术曾经在某一个时期大放异彩,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 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

    45、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 2、学生读一读课本 87 页“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凤阳花鼓戏以及惠山泥人民间艺 术的现状。 3、教师出示一组凤阳花鼓戏和无锡惠山泥人的民间艺术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 步了解凤阳花鼓戏和无锡惠山泥人这两个民间艺术。 4、教师引导:曾经辉煌一时的凤阳花鼓戏和无锡惠山泥人,如今却面临着衰落的困 境。其实不仅仅是凤阳花鼓戏和无锡惠山泥人这两项民间艺术,我国还有其他许多民 间艺术正在面临衰落的困境。 5、教师列举其他面临衰落困境的民间艺术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民 间艺术。 扎染艺术、地方戏曲、皮影戏等。 6、全班交流讨论:面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衰落,你

    46、有怎样的感受?有人说,这些东西 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呢? 学生针对这些衰落的民间艺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 这些民间艺术代表了某一地区某一段时期的文化,如果消失的话,也意味着这一民间 艺术文化的消失,所以这些民间艺术的消失影响是很大的。 7、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 好的继承和发展他们。) 8、教师引导:是的,对于民间艺术的衰落,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阻止民间艺术 的衰落,进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他们。下面我们以春联为例来了解一下春联的发展历 史以及现状,找一找春联衰落的原因。 (1)教师出示春联的图片,引导学生

    47、欣赏几幅春联,并相机出示介绍春联的文字资 料,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 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 964 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 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 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后来,贴春联已演化为一种祈福纳祥的民俗 文化活动。 (2)出示课本 88 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春联这种民间艺术的 衰落过程。 (3)议一议 同学们,

    48、你们觉得春联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春联衰落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预设: 社会发展较快,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而春联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出改进或调 整,所以,年轻一代觉得春联很土气。 现在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春联衰落的一个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质文化上的追求丰富多彩, 相反, 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忽视,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大 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越发少了,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弱 了。 人们对于春联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对春联文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有的单 纯是为了图个喜庆,

    49、真正能够重视理解的不多, 大部分的老年人对春联是积极倡导的, 而中青年则持一种或有或无的态度。 9、除了春联,大家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也衰落了呢?请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分析一 下这个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完成课本 88 页的下面的表格。 10、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看一看同学们举了什么民间艺术衰落 的例子,了解一下这个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以及同学们提出的保护措施。 预设: 扎染艺术等手工类的民间艺术都临近衰落,主要是没有人愿意学习和继承。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地方戏曲民间艺术都满满衰落了。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 老北京人都叫它 “驴皮影” 。 千百年来, 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 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 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 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 各地不同。在一些小镇至今还保留着,有些老人还会玩玩,小孩就很难见到了,已经 面临衰落的困境。 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8760.html
    1207392380yun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