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第4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第4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政务 理论 实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第4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1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及其实现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及其实现4.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与目标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与目标4.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案例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案例分析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1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及其实现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及其实现4.1.1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 1.系统结构的构成系统结构的构成 中国电子政务的子系统是由政府内网、政府外网和与其连接的互联网三部分构成的,其网络结构如图4-1所示。中国电子政务
2、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图4-1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结构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2.政府内网、政府外网的内涵及功能政府内网、政府外网的内涵及功能 1)政府内网政府内网 政府内网也称政府机密网、安全网,它是中央政府与各地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交流的基础网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规定,政府内网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办和47个省(市)、区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局域网互联而成的,在这个内网中政府的机密信息、保密文件及各种其他服务信息可安全地实现上传下达、交流与互动。政府内网按照国家的安全保密要求,与政府外网采用物理隔离,以确保内部政务
3、办公、决策指挥及信息转换等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政府内网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实行逐级、分层管理。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2)政府外网 政府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宜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政府外网是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办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外界(企业、公众、社会)所建立的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在网上与企业、公众和社会加强互动的网络平台。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动态交互式Web服务功能把政府的公共信息发布到Internet上,企业、公众可以从网上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政府则通过网络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外网的建立,不但拓宽了政府与百姓的互动,同时对
4、于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也是极为有益的。为确保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及政务运行的安全,政府外网与公众网应采取逻辑隔离。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政府内网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内务系统平台,主要包括通用办公系统、专有业务系统和其他应用系统平台提供统一的多种服务接入渠道,构架在中间件之上,支持手工流程与自动化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灵活适应不同的合作伙伴环境。政府外网是各级政府专务系统平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连接,包括光纤、DDN、拨号服务器、VPN等。外网是保障各级政府信息沟通和面向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物理基础,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速性。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5、3.三网之间的隔离关系三网之间的隔离关系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和国家相关安全保密规定,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构造应基于所承载的信息和应用系统的密级、安全级别分为多层,并采用适当的隔离。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关系如图4-2所示。下面对此关系作一说明。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互联网 逻辑 隔离 政务内网 政府和行业部门 公众门户网站 政务外网 物理 隔离 图 4-2 三网之间的隔离关系 图4-2 三网之间的隔离关系 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首先是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通过逻辑隔离而连通。外网面向社会提供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一般的、非敏感性的社
6、会服务,例如基于政府互联网网站的信息发布及查询。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务外网与用户通过交互开展业务将成为重要的门户网站功能之一,例如面向全社会的各类信访、建议、反馈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面向全社会的各类计划、项目的申报、申请;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等)。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其次是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之间采取严格措施实行物理隔离。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及核心数据包括:机要、秘密文件及相关管理系统;领导事务管理系统;涉及各类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决策处理系统;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税务、工商、金融等信息。这
7、些信息和应用系统往往关系到国家重大事务和机密,因此必须在与政务外网严格安全隔离的网络中运行,其中的操作系统应尽量采用自主安全操作系统。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1.2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系统最基础的是政府的信息和通信的基础结构,也可以说是政府信息流通的 “导管”。实施电子政务要求从顶层设计,构造一个部门间互动的、对社会开放的统一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不同单位之间的协同式办公,需要一个统一的、开放的、有机协调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从国际经验
8、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重要的:(1)推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发展,加速国家信息化的步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将政府、企业和公众连接在一起,使整个社会彼此分享信息。(2)发展和建设政府机关内部的局域网应用环境,提供各级政府人员电子邮件、电子目录、电子新闻、电子信箱的应用环境。(3)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作为取得政府信息化服务系统及信息设施,如电话、个人计算机及工作站、公用信息服务站等。其广泛分布于家庭、公共场所、办公场所以及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设施,将为公众及社会各界进入政府网站提供信息和服务。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2规划和开发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开发政务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
9、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高度的共享,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为此,需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需要和重点,加快开发并建立经济、贸易、土地、科技、环境、工商管理、社会保障与福利、新闻出版等政府部门主导的政务信息资源库。规划开发具有整合、示范性质的公共资料库。扩大信息资料的交换与流通。政府各机关应在最大范围内,经合法程序,提供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库重在长期的有效积累和维护管理,要科学地整合各个系统,实现条块结合,依照存量共享、增量共建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数据报送和查询功能。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3整合政府组织与行政流程整合政府组织与行政
10、流程 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治理的结构、政府程序和工作流程、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都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反应力,提高政府沟通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精简人力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节约政府开支与经费,扩大公民参与,创新政府服务等方面均显示了其优势。因此,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与政府组织的整合、行政流程再造和重构相结合。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逐个环节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不利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政府的重构。在中国,也正在尝
11、试这样来做。例如,电子政务实施较成功的“中国电子口岸”(http:/)(如图4-3所示),就是将海关、经济贸易合作、税务、外汇等领域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等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物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执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图4-3 中国电子口岸网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建立重点的政务、业务系统建立重点的政务、业务系统 一般地,电子政务系统由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政府间协同系统、企业间协同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组成,包含的子系统主要有信息
12、发布、发文管理、收文管理、公文流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公文交换、报表统计、机要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决策支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公共信息、公共服务、企业服务、税务核查、劳动保障、农贸管理、资源管理、文化管理、系统管理等。子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对象提供服务。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问题,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建设。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从经济效益出发,经济效益显著的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有:(1)增加税收。包括各种税收管理以及各种费用管理系统。(2)财务管理。包括工资管理、支付和开支管理、各种投资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等。(3)资源和计划管理。如地理信息系
13、统、资源信息系统、土地与地产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系统等。(4)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如工商企业管理系统、经济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及各种相关的政府法规信息及服务系统等。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从社会效益出发,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有:(1)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如居民登记系统、护照发放系统、驾照发放系统、证件防伪系统、社会保障系统等。(2)公共安全系统。如出入境管理系统、罪犯管理系统、监狱管理系统、毒品管理系统、交通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公安管理系统等。(3)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如电子入学管理系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明查询系统、数字图书馆
14、、数字博物馆、社区公共信息中心等。(4)医疗与保健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网上挂号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网上药物销售系统、器官移植信息中心、血液中心、医疗保险系统等。(5)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如环保信息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等。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可以列举以下几类:(1)提供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如安全情报系统、首脑机关的各种监控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内部通信系统、信息与知识管理系统等。(2)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政府工程招标系统等。(3)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如各种法律信息系统、政令
15、信息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5.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电子政务中包含许多标准的“零部件”,如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日程安排、国有资产、器材、图书资料、考勤管理及政府网站等,不下数十种。如果将这些“零部件”都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而且软件的先进性、质量以及升级更新等都会有可靠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零部件”本身就可以形成和支持一个相当大的软件产业。尤其在中国,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各部门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造成重复建设
16、,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这种“量体裁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方法,已经为世界各国所摒弃。因此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之一。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与目标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与目标4.2.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
17、,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亲自抓,防止各自为政。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需求
18、主导,突出重点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佳效益。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
19、与目标、任务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加快制定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2.2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
20、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这些工作完成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将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包含以下几方面。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
21、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并在运行中逐步完善。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为了提高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逐步规范政府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快12个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等4个工程,促进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
22、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金水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段推进。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方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提出。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国家要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各级政务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各级政务部门要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开的步伐
23、在内部业务网络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2001年、2002年重点建设并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防伪打假”、“扫黄打非”等服务,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要组织建立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
24、施。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逐步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要优先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要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要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落实培训机构。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签章、政府信息公开及
25、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国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与目标、任务 4.2.3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1实施电子政务是落实实施电子政务是落实“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重要思想的表现 电子政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工作全面而深入的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从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化的生产力必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流模式。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信息资源自身的生产和传递速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他各类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