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新高考开放型论述题的底层架构与应试分析.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4184244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新高考开放型论述题的底层架构与应试分析.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高考 开放型 论述题 底层 架构 应试 分析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高考历史开放型论述题底层架构与应试分析一、通用视角的论述题答题框架趋于定型,即论题(点)、论证、结论。论题(点):一般占2分,即需要整体考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运用核心素养,概括出一个符合材料的历史论题或针对某一论题进行论点的阐发。论证:一般占8分,论证部分一般是整个论证题的灵魂所在,是“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有机结合。论据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精确性和靶向性,要契合某一分论点,史实一般来自于课本知识和材料所给信息。自我论述是史学综合素材的呈现过程,需要在具备史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理解将史实和观点链接,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这几个常规维度进行整合,从而做到史论结合,避免罗列事实。(参考思路:政

    2、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内因、外因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主观、客观 时间阶段)结论:一般占2分,对全文进行升华总结,常用一些连接词,如“综上所述”,要求简明扼要。经典题案例改编1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

    3、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答题思路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第二步:选定“观点”角度(如:时间界定、

    4、包含因子等)根据材料分析有几层含义,即可选定几种观点。以本题为例,“然而”这一转折就说明了与第一段相反的意思,所以本材料可基本划分为两层含义,我们至少可以找出有两种角度。所以我们可以凝练出两个主要关键词:第一层:欧洲文明(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进程第二层:西方的崛起受到其它文明的影响材料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认为是在西方崛起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才开始。材料第二段认为,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如何转化?第一段(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否定其它文明在

    5、西欧崛起中作用,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换言之,西欧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是原因类。第二段(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在很大程度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否定西欧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换言之,其它文明史如何影响西欧的?回答的仍是为什么的问题,还是原因类。4.选取角度(有几种观点?)第一段材料: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如何连接课本知识点?参考观点1: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纲要下;选必一】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纲要下;

    6、选必二】思想:人文主义发展。【纲要下;选必三】参考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选必三】亚非拉地区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纲要下;选必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选必三】参考范文: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判断),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指明观点)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

    7、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论证内因】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论证外因】所以,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观点论证采用思路一)史学素养启示:1.对史实进行多元、深刻的理解,站

    8、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对历史有当下情怀。2.在深入理解、灵活迁移基础上,客观认知史实与衍生出的历史结论。二、新高考视角下的论述题【2022年山东卷】材料一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油(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

    9、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解题指导】据材料“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可知,历史学上行政区划不但是一

    10、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材料二需要论证说明的要点】据材料“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可知,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总结1:需论证的要点1: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论证说明: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据材料“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

    11、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可知,在地理学的角度看,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材料二需要论证说明的要点】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节省行政开支,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据材料“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郡。总结2: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论证说明: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

    12、郡,置司隶刺史,分部。据材料“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图片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可知,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材料二需要论证说明的要点】据材料“油(到)于九载,麻定江表,寻以户口溢多,析置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为缩减行政支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据材料“炀帝嗣位,又平林州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实行郡县制,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总结3:政治学: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论证说明:隋初的地

    13、方行政制度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为缩减行政支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实行郡县制,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本题分析】本题渗透了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旨在调动史料和历史解释的互动联系,据果溯因,需要一定的历史逻辑和节理协调。【2022年广东卷】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试题特点】本题采用较为陌生的载体考查关于世界史的知识,鉴于题干

    14、给出的多个维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较熟悉的知识选择一个称呼进行论述。比如选“伟大的海,主要可结合罗马的扩张以及伴随的罗马法扩展到地中海世界等史实进行论述,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赎罪券等,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更陌生。选择“智慧之海”,可以根据人文主义发展的主线,或是古希腊民主政治智慧,还可以结合近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可以考虑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成就,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

    15、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参考范文】智慧之海地中海在古代有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律,近代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之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古希腊三面环海,对外贸易繁荣,工商业发达。古希腊还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出现了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伟大的改革家,促进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罗马的法律为西方近代法律奠定的基础,成为西方近代法律的渊源。在近代,地中海的意大利还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总之,地中海的希腊是民主制度的摇篮,罗马法则为近代

    16、西方法律奠定基础,源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则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因此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命题多元化载体的架构1】材料一: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时期孔子遭遇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晚清时期(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尊他为改革先师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认可“天下为公”,提倡共和北洋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材料二:当代北大教授李少军认为,通观海国图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与其说是它作为外部世界历史地理著作的学术价值,还不如说是它通过介绍外部世界状况来提供“制宜”谋略的思想意义和实用特性。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综合上述材料并

    17、结合所学,围绕“历史与当代史的关系”这一主题,辩证扼要地加以论述说明。(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理由充分)参考要点:历史对当代史具有借鉴致用价值,能够为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当代的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真历史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为不同时代所用以达成时代的需要,也就是思想文化的时代特色。如孔子的学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主要抨击对象,意在引导当时的民众思想解放;如历朝历代交替所体现出来的历史周期律、“人心向背”的群众观引导当代人重视民生,以人民为中心。当代史的时空定位对历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以当代视角去看待历史会有独特的历史解释,如对海国图志的解读不仅仅局限于其学术价值,更能迁移到时代特

    18、性,丰富了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但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学者主观认识的影响。【拓展分析】如何理解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其一,历史学家总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关切出发,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过去的。克罗齐在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之后,曾对这个论断作了这样的解说:“惟有当前活生生的兴趣才能推动我们去寻求对于过去事实的知识;因此那种过去的事实,就其是被当前的兴趣所引发出来的而言,就是在响应着一种对当前的兴趣,而非对过去的兴趣。”在现代史学职业化之后,历史学家总是倾向于认为,历史学的研究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以求知为目的,就历史学而论,就是要帮助人们对于人类的过去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把握。克罗齐这一命题最为显著的内

    19、涵就是,历史学家总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关切出发,将自己的目光投向过去的。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过去,确切地说,只有人类过去中留下痕迹(文字记载、考古发现、宫室器皿等等)的那些部分,才是人类有可能去了解的。然而,即便历史学家研究的过去只是人类全部过往中的一小部分,汗牛充栋的文献和各种历史存留物,历史学家皓首穷经也只能把握其中的沧海一粟。历史学家从来不会是史料的被动接受者和考订者,他终归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所触发,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原本一片暗寂的过去中的某个角落,而使其获得光明。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往往被人解读为具有让历史服务和服从于现实的实用主义色彩,则并非这个命题的应有之义。其二,历史学家

    20、不仅是要通过过去理解现在,而且要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人们在谈到历史的功用时,总是强调:不了解历史,也就无法了解现实;不了解过去,也就无法了解当前。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说,缺乏对现实和当前的把握,对于人间世界的变化运作没有深切的体会,也就难以达到对于过往和历史的深入把握。于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还意味着如同后来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所强调的,不仅是要通过过去理解现在,而且要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以描绘人类各主要文明发展轨迹的鸿篇巨制历史研究而闻名的汤因比就曾回忆说,只是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后,他才真正读懂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陈寅恪也说,自己是在抗战初期,“仓皇逃死之际,取一巾箱坊

    21、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抱持诵读。然其中颇复有不甚可解者,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平生读史凡四十年,从无似此亲切有味之快感”。和其他众多学科门类不大一样,历史学从来就很少是少年天才纵横驰骋的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或许就在于历史学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现实人生的体验,才能对过往人类所面对的种种处境,他们所经历的灾难、痛苦、选择和欢欣,获得深切而不隔膜的把握。昧于哲学思维者无法写出一部真正的哲学史,完全不解艺术之美为何物的人,也无法写出一部真正的艺术史。在对过往历史毫无“温情与敬意”的人那里,19世纪浪漫派对于中世纪所怀有的那种“乡愁”就会显得无可理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还包

    22、含着这样的涵义,历史学家要以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融入和领会他所要探究的历史世界。【命题多元化载体的架构2】材料: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玛丽巴顿创作于18461847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小说梗概如下:约翰巴顿是曼彻斯特一名普通织工。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约翰巴顿参加了工会组织,热心于为工人争取应有的权益。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但是被议会拒绝。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可是厂主里面以哈利卡逊为首的激烈派坚决拒绝答应工人的提案,还嘲

    23、笑他们的贫穷瘦弱。这种侮辱激怒了工人,他们准备暗杀哈利卡逊。工人们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由约翰巴顿去执行这项复仇行动。约翰巴顿的任务虽然顺利地完成了,可是他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谴责。根据上述梗概归纳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材料主要信息挖掘】“他仇视资本家工厂主,而且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富裕,坐享安逸,而工人们拼死拼活地卖力干活,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贫富分化】“他与工会代表去议会请愿”、“于是工会的工人们要求和厂主直接谈判,增加工资”【工人运动】【参考】现象:曼彻斯特织工、工厂主身份反映出工厂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工人难以维持温饱、仇视工厂主,反映

    24、了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加剧。织工组织工会、请愿并与工厂主谈判,反映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对工厂主进行暗杀,反映了工人斗争方式存在历史局限性。阐释: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和工厂制度出现。社会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资本家加剧了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日益贫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力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结论:工厂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社会分化也加剧了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工人阶级的壮大与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斗争客观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新高考开放型论述题的底层架构与应试分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842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