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管路敷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仪表-管路敷设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表 管路 敷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仪表管路敷设仪表管路敷设 概概 述述 仪表管道有四种,即气动管路、测量管路、电气保护管和伴热管,其加起来的长度总数并不会比同一装置的工艺管道少多少,因此,仪表管道的工作量很大。气动管路又叫信号管路,介质是仪表用的压缩空气,常温。主管压力为0.50.7MPa。到每一台仪表上是通过过滤器减压阀,气源压力一般为0.14MPa。气动仪表的标准信号是0.020.10MPa。主管是无缝钢管(镀锌),支管是无缝镀锌管(也有镀锌水煤气管)。到每一台仪表上去的是铜管或被覆铜管,也可以是不锈钢管、管缆和尼龙管。测量管路又称脉冲管路,在仪表四种管路中是惟一与工艺管道直接相接的管道。介质完全同工艺管道,这种管道的安
2、装要求完全同工艺管道。因此,对它的要求高于其他三种管道。电气保护管是仪表电缆补偿导线的保护管。通常使用专用电气管或镀锌水煤气管。其作用是使电缆免受机械损伤和排除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伴热管又称伴管,介质是低压蒸汽。它给仪表、仪表管道和仪表保温箱伴热。管材是无缝钢管或铜管。仪表管道要求横平竖直,讲究美观。测量管路和伴热管路多用12X1、14X2或18X3无缝钢管,电气保护管和气动管路多用2的镀锌水煤气钢管。仪表管路须采用专用弯管器弯制,根据不同的管径采用手动、电动的和液动等不同形式的弯管器。仪表气动管路敷设仪表气动管路敷设一、供气系统安装一、供气系统安装 仪表气源是仪表或系统的能源。仪表气源来自专
3、用的压缩空气管网。气源系统包括气源总管、支干管和支管。气源总管属于工艺外管,由工艺管道专业施工,从储气罐一直到每个工号的管廊上。仪表专业负责气源总管各分支点一次阀门后至用气负荷之间气源支路的安装。1、现场仪表供气1.1现场仪表供气通常采用单线供气和支干式供气。1.2对分散布置或耗气量波动较大的供气点,宜采用单线供气。为了不影响相邻负荷的用气,应尽可能在气源总管上取源。1.3对多台仪表或现场仪表供气较集中的场合,宜采用支干式供气,由支干管引至气源分配器。这种供气方式,使用普遍,效果较好。2、控制室供气2.1控制室内仪表气源总管要双路供气,应并联安装至少两组空气过滤器及减压阀。2.2气源总管一般采
4、用4050mm的不锈钢管或黄铜管。气源总管水平安装时,应有坡向下游侧大于1 500的坡度,并在其最低点设排污阀,排污管口应远离仪表、电气设备及接线端子。对每台仪表的供气支路,应设置气源阀,供气支路的配管,采用61紫铜管或尼龙单管。3、气源管线材质的选择3.1气源总管和干管的配管,宜采用镀锌钢管。3.2空气过滤减压阀下游侧配管,宜采用不锈钢管或紫铜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不锈钢管,因为铜管耐腐蚀性差;气源管路上的阀门材质应与气源管路的材质相同。4、气源管线管径的选择气源管道的管径,可根据供气点数确定,参见下表,特殊供气点(如用气量较大的活塞式切断阀等)的供气点数,应由设计另行确定。5、
5、气源管道安装5.1气源管道安装所用的管材、阀门、管件等的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在安装前内部均应清理干净,不应有油、水、铁锈等污物。5.2气源管道的安装宜避开有碍维修、易受机械损伤、振动和腐蚀之处。5.3气源管道应与工艺设备和管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需要绝热的工艺设备和管道,应考虑其绝热层的厚度。5.4水平干管上的支管引出口,应在干管的上方,并安装取源阀门。管道与阀门连接,在其中间应加装活接头;干管上应留有备用接口。5.5未经集中过滤减压的气源进入仪表前,应加空气过滤减压装置,且应垂直安装;供气系统中减压的位置要靠近供气入口;单独供气过滤减压时,气源阀应安装在空气过滤减压阀的上游侧
6、,在减压装置后应装压力表。集中过滤减压时,减压装置前后的气源管道上应装有压力表和安全阀,气源阀应安装在空气过滤减压阀的下游侧每个支管的配管上,然后再接用气仪表。5.6安装流量较大的过滤减压装置应采用多路并联法;气源管道应采用U型管卡固定在支架上,固定应牢固。5.7气动管路的安装一般是由2管缩小到1到1,到1,到一直到,管是最小的支管。支管安装长度超过30m时,要装活接头。中间的管件或支路多于三个时要安装活接头,便于装拆,也有利于维修。5.8气源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时,应用螺纹连接,拐弯处应采用弯头。连接处必须密封,缠绕密封带或涂抹密封胶时,注意不可进入管内。所用管件必须采用钢制镀锌管件(严禁使用水
7、暖件或铸铁件等)。采用无缝钢管时,应焊接连接,焊接时焊渣不应落入管内。5.9气源管道应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重皮、毛刺、凸凹、缩口等。螺纹加工应采用无油套丝设备进行,螺纹加工要按照ZG标准进行加工,管端套丝后,将管口内、外的毛刺清除干净。5.10气源系统的配管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在管道末端和集液处应安装排污阀。排污阀需引接一段导管,导管的出口方向应朝下安装。排污管口应远离仪表、电气设备及接线端子。气源管道主管布管形式一般选用放射形。支管从主管上取气,主管上的每个取气端设有切断阀,见下图。图3-5-1放射形供气系统配管示例图3-5-2环形供气系统配管示例 对气源压力的稳定
8、性有较高要求时,主管的布管形式可选用环形。支管可从环形的气源主管任一处取气,环形主管在总管上两处取气,并分别在取气端各设一个切断阀,形成环形,见下图。气源分配器的安装高度的要求为1.52m;气源进入用气仪表前需加装气源球阀,气源球阀应安装在距仪表气源进口11.5m处为宜,气源球阀一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气源管连接,另一侧通过卡套连接方式与气动管线连接。6、气动管道的压力试验与吹扫6.1气源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吹扫。吹扫前,应将控制室气源入口、各分气源总入口和接至各仪表气源入口处的过滤减压阀断开并敞口,先吹总管,然后依次吹干管、支管及接至各仪表的管道;吹扫气应使用压力为0.5MPa0.7MPa的仪
9、表空气;排出的吹扫气应用涂白漆的木制靶板检验,1min内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杂物时,即为吹扫合格。6.2气源系统吹扫完毕后,控制室气源、就地气源总管的入口阀和干燥器及空气贮罐的入口、出口阀,均应有“未经许可不得关闭”的标志。6.3可采用干燥净化空气或氮气为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压力,停压5min,以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6.4压力试验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刻度上限应为试验压力的1.52倍,并应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6.5压力试验过程中,若发现泄漏现象,应先泄压再作处理。处理后,应重
10、新试验。6.6压力试验合格后,宜在管道的另一端泄压,检查管道是否堵塞,并拆除压力试验用的临时堵头或盲板。6.7气动信号管道气密性试验时,应使用干燥的净化空气,试验压力应为仪表的最高信号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后,停压 5min,无压降即为试验合格。6.8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应作好记录。二、气动信号管道的安装二、气动信号管道的安装1.气动信号管道使用的管材、管件、阀门等,应具有齐全的产品技术文件,材质、规格及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2.气动信号管道的安装位置,应避开高温、物料的排放口、易泄漏、易受机械损伤及有碍检修的场所;气动信号管道应采用架空安装方式,不应埋地敷设。3.气动信号管材通常采用61mm
11、的紫铜管、不锈钢管或聚乙烯管、尼龙管。在特殊情况下,可用81、101和121mm的管材。尼龙、聚乙烯管(或管缆)不宜在环境温度变化大、存在火灾危险及其他重要场所使用。对有防静电要求的生产装置,禁止使用。主控室至现场接管箱,宜采用多芯管缆;接管箱至现场仪表或调节阀,有较大腐蚀性环境宜采用PVC护套紫铜管或不锈钢管。4.气动信号管道安装前,要对管材、管缆进行外观检查,不应有明显的损伤和变形。金属管在安装前要校直;管缆应避免热源辐射,敷设位置的周围环境温度不宜超过60;管缆敷设不宜在周围环境温度低于0时进行。管缆敷设过程中应防止机械损伤及交叉摩擦;应留有适当的备用管数和备用长度;固定时应保持其自然度
12、,弯曲半径宜大于管缆外径的8倍;管缆的分支处应加管缆盒。5.气动信号管道的安装路径宜短,配管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尽量少拐弯和交叉。信号管道应固定牢固,单根信号管不得单独悬空安装。6.金属气动信号管道弯制时,应用弯管器冷弯,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3倍,弯曲后的管壁上应无裂纹、凹坑、皱褶和椭圆等现象。7.气动信号管道安装时应避免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采用卡套式中间接头连接。管道终端应配装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件。8.气动信号管道需要割断时,应使用割管刀切割,并应将管端和内口修整光滑。9.气动信号管的端头连接方法:管道与仪表等设备的连接,应采用标准系列的活接头,以便拆卸和吹扫,活接头安装时必须加
13、垫片;适当地将管子弯向仪表等设备的连接口,用割管刀将管子切断,并将管端及内口处理光滑;用小刀(禁用割管刀)在被覆铜管的适当位置将外护套剥掉,使铜管的露出部分比接头螺母和密封圈稍长些;将铜管先套上仪表接头的塑料护套,插入接头螺母,套上密封圈,再与仪表接头体相连,用手逐渐地拧接头螺母,直至铜管端部进入接头体为止,确认铜管已经平正,再用扳手拧紧,然后再将接头护套与接头套严密;仪表接头螺纹部分缠绕密封带时,应将螺纹端部留出一扣,以免密封带堵塞内孔。10.气动信号管道敷设方式有沿气源管敷设、沿角钢架敷设和托盘敷设。固定点的间距均为:水平敷设时0.50.7m;垂直敷设时0.71.0m。三、供液系统的安装三
14、、供液系统的安装1.贮液箱的安装位置应低于回液集管,回液集管与贮液箱上回液接头间的最小高差,宜为0.30.5m。2.油压管道不应平行敷设在高温设备和管道的上方,与热表面绝缘层的距离应大于150mm;液压泵的自然流动回液管的坡度不小于1:10,否则应将回液管的管径加大。当回液落差较大时,为减少泡沐,应在集液箱之前安装一个水平段或U型弯管;回液管道的各分支管与总管连接时,支管应顺应介质流动方向与总管成锐角连接。3.贮液箱及液压管道的集气处应设有放空阀,一般在回液箱上方或系统最高处。放空管的上端应向下弯曲180。4.供液系统用过的过滤器安装前,应检查其滤网是否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应清洗干净。进
15、口与出口方向不得装错,排污阀与地面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5.接至液压控制器的液压管道,不应有环形弯和曲折弯;液压控制器与供液管和回流管的连接应采用金属耐压软管;供液系统泵出口处一般需要安装逆止阀或闭锁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检查和试验。6.供液系统安装完毕,要进行压力试验。按设计压力1.5倍进行强度试验。7.供液系统清洗、试验完毕,液压装置的供液阀、回流阀及执行器与总管之间的切断阀,均应有“未经许可不得关闭”的标志。仪表测量管路敷设仪表测量管路敷设一、仪表测量管路的材料一、仪表测量管路的材料1、由取源部件至仪表,传输过程变量的管道称为测量管道,即导压管。测量管道与工艺管道直接相接,其管道、管
16、件的选用及敷设应按被测介质的特性、温度、压力等级和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安装要求与工艺管道相同。我国不同压力系统的测量管道的选用如下表所示:2、测量管道安装所用的管道组成件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工艺管道的标准和要求及设计文件的规定,且不应低于所连接的工艺管道和设备的等级要求,附有材质证明文件。3、管件在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裂纹、夹渣、折叠等缺陷;无超过壁厚的锈蚀、凹陷及其他机械损伤;螺纹密封面良好,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二、仪表测量管路的安装二、仪表测量管路的安装1、测量管道安装应具备的条件、测量管道安装应具备的条件 1.1工艺设备、管道上一次取源部件的安装经检查
17、应满足测量管道的安装要求;1.2仪表设备已安装就位,并检查合格;1.3管子、管件、阀门按设计文件核对无误,阀门压力试验合格;1.4测量管道安装图的安装要求已明确。2、测量管道安装的一般规定测量管道安装的一般规定 2.1测量管道内、外表面的灰尘、油、水、铁锈等污物均应进行清理,达到清洁畅通,并应及时封闭端口。需要脱脂的管道应脱脂,并检查合格后再安装。2.2可预制的测量管道应集中加工,预制好的管段内部应清理干净,并及时封闭管口;碳素钢管敷设前应将管材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通常刷红丹防锈漆。2.3测量管道与仪表线路应分开敷设;测量管道与仪表连接时,不应使仪表承受机械应力;当测量管道成排安装时,应排列整
18、齐、美观、间距应均匀一致。2.4测量管道安装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应便于操作和维修,避开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腐蚀、振动及影响测量的位置;配管不强求集中,但应整齐、美观、固定牢固,宜减少弯曲和交叉。2.5测量管道应用机械方法切割,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重皮、飞边、毛刺、凸凹、缩口等,不得使用电、气焊切割。2.6采用螺纹连接管道,管螺纹密封面应无伤痕、毛刺、缺丝或断丝等缺陷,管螺纹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螺纹连接的密封填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2.7测量管道连接时,其轴线应一致。当采用卡套式接头连接时,安装和检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具体要求;测量
19、管道上的可拆卸接头不宜超过3处。2.8高压管道分支时,应采用与管道同材质的三通连接,不得在管道上直接开孔焊接。2.9测量管道不宜埋地敷设,必须埋地敷设时,应经试压合格和防腐处理(焊接处刷沥青漆)后方可埋入,埋深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直接埋地的管道连接时应采用焊接,在穿越道路及进出地面处应加保护套管。2.10测量管道支架的制作安装与间距要求与第二节仪表气动管路敷设的支架制作与安装要求相同,并应符合仪表管道坡度的要求。对需要伴热、保温、保冷的管道,支架的间距缩小到水平管道0.71m;垂直管道11.5m。2.11不锈钢管不应直接固定在支架上,管线与碳钢支架和管卡要用适当材料隔离,不应与碳钢材料直接接
20、触。仪表管道应采用管卡固定在支架上。2.12测量管道引入仪表盘、柜、箱时,其引入处应密封;测量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仔细检查,不得有漏焊、堵塞和错接的现象。3、测量管道的弯制、测量管道的弯制 测量管道的弯制宜采用冷弯方法且应一次冷弯成型。对于仪表测量管道一般采用手动弯管器进行弯制,当弯制管径较大、管壁较薄的管子时,需将管子内部装满填料,防止钢管内凹。高压钢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5倍;其他金属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3.5倍;塑料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管子外径的4.5倍,弯制后,管壁应无裂纹、凹陷、皱褶、椭圆等现象。4、测量管道的安装、测量管道的安装4.1测量管道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敷设路
21、径宜尽量短,且不宜大于15m,但蒸汽测量管路除外;外径不大于25mm的测量管道不作射线检测。4.2测量管道焊接前,应将仪表设备与管路脱离;无腐蚀性和粘度较小介质的压力、差压、流量、液位测量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压力测量宜选用直接取压方式,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宜高于变送器,测量气体时则相反,否则应设集气、集液装置。4.2.2测量蒸汽或液体流量时,宜选用节流装置高于差压变送器的方案,测量气体流量时则相反,否则应设集气、集液装置。4.2.3测量蒸汽流量安装的两只平衡容器,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衡容器入口管水平允许偏差为2mm。4.2.4垂直工艺管道的介质流向为从下向上,流量测量管道的
22、取压引出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介质为液体时,负压管应向下倾斜,见图3-5-5a);介质为蒸汽时,正压管向上倾斜,见图3-5-5b)。图3-5-54.2.5常压工艺设备液位测量管道接至变送器正压室,带压工艺设备液位测量时,宜选用工艺设备下部取压管接至变送器正压室,上部与变送器负压室连接。4.2.6差压液位取压管一端如接工艺设备底部,则其插入深度应大于50mm。4.2.7仪表管的敷设不能连续时,须用胶布封口以防异物落入。4.3测量管道水平敷设时,应根据不同介质测量要求分别按1 101 100的坡度敷设,其倾斜方向应保证能排除气体或冷凝液,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管路最高处安装排气装置,最低处安装排液装
23、置。4.4测量管道在穿过墙体、平台或楼板时,应安装保护管(罩)。管子接头不得放在保护管(罩)内。管道由防爆厂房或有毒厂房进入非防爆或无毒厂房时,在穿墙或过楼板处应进行密封。4.5测量管道与仪表设备连接时,须自然、准确对准,不受机械应力;测量管道与高温工艺设备和管道连接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4.6测量差压用的正压管及负压管应敷设在环境温度相同的地方。4.7测量管道与工艺设备、管道或建筑物表面之间的距离宜大于50mm,测量管道与油类及易燃易爆物质管道热表面的距离宜大于150mm,且不宜平行敷设在其上方。当工艺设备和管道需要隔热时,应增加距离。4.8安装高压螺纹法兰时,应露出管端螺纹的倒角,安装
24、透镜垫前应在管口及垫片上涂抹防锈脂(脱脂管道除外)。4.9高压管、管件、阀门、紧固件的螺纹部分,应抹二硫化钼等防咬合剂,但脱脂管路除外。4.10高压法兰螺栓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一扣。4.11阀门安装前,应按照设计文件核对其规格、型号(包括垫片),并应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阀门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4.12当阀门与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下安装;当以焊接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焊接阀门前需进行强度试验和密封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密封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4.13测量管道焊接时,不锈钢管焊接最好采用氩弧焊;不同直径引压管内径小于2mm
25、时,应采用对焊焊接;142以下的碳素钢管一般采用对接焊,焊接时宜使用对口工具防止错边;183以上的碳素钢管可采用承插焊,承插法焊接时,其插入方向应顺着被测介质流向;螺纹接头采用密封焊时,不得使用密封带,其露出螺纹应全部由密封焊覆盖;无缝钢管测量管线弯头、直通、三通接头宜采用焊接式连接方式。4.14焊接必须要取得相应焊接项目的合格焊工施焊,严禁无证施焊或项目不符的焊工施焊。4.15导压管要用管卡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不锈钢管固定时,要有防渗碳措施。三、有毒、可燃介质测量管道安装三、有毒、可燃介质测量管道安装1、管道敷设前应对管子、管件、阀门进行外观检查,应无裂纹、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螺纹、密封面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