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名师课件统编版1.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8329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PPTX
  • 页数:20
  • 大小:4.3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名师课件统编版1.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新教材 高中历史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名师 课件 统编
    资源描述:

    1、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1背景: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并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3影响:(1)积极:初行时期将评品人物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消极: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创新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缙绅虽位

    2、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反作弊:糊名、誉录殿试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评价科举制评价科举制:积极:(1)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 础,加强了中央集权;(2)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3)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

    3、政,为行政效率提高 创造了条件;(4)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的风尚。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在儒学经典范围内,特别是八股取士严重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使被选拔之人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一切以呈文任去留”,学而优则仕.一种由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演变: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拓展延伸:科举制的前世今生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唐代进一步完善,宋代实行糊名法防止作弊行为,明清两代发展为八股取士,1

    4、905年正式被废除。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公务员,到今天,全国所有省份都已经实行公务员考试录取制度。世袭制(夏商周)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官制度(时期)选官标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中枢体制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

    5、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情景再现情景再现】假如为修缮上师外附中的操场,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呢?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阶段阶段调整、演变情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特点两汉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魏晋魏晋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北宋北宋设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6、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元朝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位高权重.相权相权不断不断削弱削弱皇权皇权不断不断加强加强三、赋税制度演变l 从春秋末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l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1春秋时期初税亩2秦汉时期l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l

    7、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l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编户齐民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l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l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4隋唐租庸调制度l 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l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

    8、固封建统治l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l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l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用: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9、D.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5唐中后期两税法l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 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l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改行两税法。租庸调、两税法对比表租庸调租庸调两税法两税法征收依据政府依据授田记录向人民征收租庸调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征收标准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无论主户,客户都编入居住地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征收方式每丁每年要向国家

    10、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户按田亩纳米粟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户依户等缴纳户税每丁每年要为国家服力役二十天,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每丁可“纳绢代役”,称为“庸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民控制材料一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 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材料二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11、。白居易集卷2重赋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两税法保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了中央集权统治,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地主千方百计地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课堂总结1.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2.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3小说开头的环境

    12、描写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交代了“他”的身份和家庭生活状况,也照应结尾,凸显人物品质。4媳妇为了“他”也来到城市,来到工地,找不到合适的进钱门路,就捡起了破烂,为此,她常常抱怨“他”无能。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妇迫于生活压力让丈夫监守自盗与丈夫的断然拒绝为对比突出了丈夫的品质。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高中历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名师课件统编版1.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8329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