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章认识论和辩证思维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4179815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PPT
  • 页数:69
  • 大小:2.6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认识论和辩证思维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认识论 辩证 思维 学习 培训 模板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认识论和辩证思维认识论和辩证思维 第一节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第二节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1第一节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反映 二、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二、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三、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 四、认识的基本结构四、认识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辩证唯

    2、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实 践践客体客体主体主体 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首先,人脑直接从物质世界得到的反映只能是动物式的被动感受,这是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不可能是人的认识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发生的反映,才是人的认识活动。3 其次实践促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发生分化,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认识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且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被实践活动纳入到人的观察和思考范围之内的客观世界。最后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扩大了人际交往,加强了社会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发生,

    3、使人的认识可以超越个人经验的狭隘性和直观性,使认识活动的发生产生成为可能。4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三个依次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三个依次递进的问题需要回答:递进的问题需要回答:首先是世界能否被认识?首先是世界能否被认识?其次是世界怎样被认识?其次是世界怎样被认识?最后是世界怎样被正确的认识?最后是世界怎样被正确的认识?对这三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认识论中对这三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认识论中不同的哲学派别,形成了对立的认识路线。不同的哲学派别,形成了对立的认识路线。5.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可知可知论论和和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4、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是彻底的可知论彻底的可知论。不可知论代表不可知论代表康德康德彻底可知论代表彻底可知论代表马克思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可知论,由于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可知论,由于在认识论中引入了实践观点和辩证法思想,驳倒了认识论中引入了实践观点和辩证法思想,驳倒了不可知论,因此,它是彻底的可知论。不可知论,因此,它是彻底的可知论。6 2.2.在世界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在世界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义反映论和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这是两条的对立,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的是唯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

    5、义坚持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反映论的观点,批判和反对映论的观点,批判和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这这种反映论认为,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必种反映论认为,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必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解决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解决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观和客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的矛盾,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在世界怎样被正确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在世界怎样被正确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直观反

    6、映论直观反映论和和能动反映论能动反映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就是辩证唯。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9 理解这个本质必须把握三个要点:理解这个本质必须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认识内容的一是认识内容的客观性客观性;(唯物反映论);(唯物反映论)二是认识主体的二是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能动性;(实践认识论);(实践认识论)三是认识过程的三是认识过程的矛盾性矛盾性。(辩证认识论)

    7、。(辩证认识论)认识过程的客观性即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旧认识过程的客观性即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已经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已经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新特征在于:强调识论的新特征在于:强调实践论实践论和和辩证法辩证法在认在认识中的作用。识中的作用。10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把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和辩证辩证法法思想引入了认识论,才使它的认识论成为思想引入了认识论,才使它的认识论成为能动能动的反映论。的反映论。现代思维科学的成就进一步揭示了,认识主现代思维科学的成就进一步揭示了,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反映,是一个对客体信息进行选体对认识客体的反映,

    8、是一个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新建构的过程。这更证明了能动反映论的择和重新建构的过程。这更证明了能动反映论的正确性。正确性。二、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二、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反映11 2.20 2.20世纪世纪5050年代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年代系统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信息论信息论的诞生,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并列,成的诞生,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并列,成为人们研究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概念。信息既为人们研究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信息要靠能量传递,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信息要靠能量传递,靠物质才能存在。靠物质才能存在。钱学森系统论工程专家:钱

    9、学森辩证唯物主义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信息是物质在运为:信息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态、属性的结构、形态、属性等表征。等表征。12 3.3.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实际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实际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过程,在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体现在对客体所呈现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体现在对客体所呈现的信息要进行的信息要进行选择选择和和重构重构。13 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客体的全部信息,也不是把所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客体的全部信息,也不是把所选择的信息原封不动地移入头脑。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选择的

    10、信息原封不动地移入头脑。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有择有本能选择本能选择和和自觉选择自觉选择的区别,人们的感官对客体信的区别,人们的感官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本能的,这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选择机制。息的选择是本能的,这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选择机制。而人脑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则是自觉的,它是根据人的需而人脑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则是自觉的,它是根据人的需要、意志、兴趣等主观愿望所作出的自觉选择。要、意志、兴趣等主观愿望所作出的自觉选择。主体对所选择的信息必须进行重组,即根据头主体对所选择的信息必须进行重组,即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把所选择的新信息建立在这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把所选择的新信息建立在这个结构中,使它

    11、和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这样就会个结构中,使它和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这样就会发生双向的变化:一方面是所选择的信息被同化;发生双向的变化:一方面是所选择的信息被同化;另一方面是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改变。这种双向的变另一方面是原有的知识结构被改变。这种双向的变化引起了知识结构的重新建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化引起了知识结构的重新建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为重构重构。15三、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三、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处于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要地位首要地位 认识论中的基本矛盾是认识论中的基本矛盾是认识和实践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辩

    12、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要地位,因为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发生的现实要地位,因为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基础。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力量16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直接来源。在理解这个观点时,必须搞清三个关系:一是认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二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三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积累了新经验,创造了新手段;也为认识的发展锻炼了思维能力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活动

    13、的最终目的。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客观真理,但获得真理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实践活动的成功。因为人类只有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再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再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 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18综上所述,可以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实践在认识中处看出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要地位,起着决于首要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认定性的作用,它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识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抓住实践才能正只有抓住实践才能正确地

    14、理解人类的认识确地理解人类的认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辩证唯物主义可以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为认识论简称为实践论实践论。毛泽东关于认识论毛泽东关于认识论的著作的著作19 1.1.认识主体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四、四、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主体的特征: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实践主体的特征: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实践性。其中性。其中社会性社会性是最本质的。是最本质的。主体的形式:主体的形式:个体

    15、主体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体社会主体等。等。2.2.认识客体认识客体 认识客体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活动所指认识客体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活动所指向的那一部分向的那一部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认识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客观性、对象性。其中。其中对对象性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是客体最本质的属性。认识客体的形式:认识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社会客体和和精精神客体神客体。3.3.认识中介认识中介 认识中介是指居于认识认识中介是指居于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把二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把二

    16、者连结起来,使认识活动得者连结起来,使认识活动得以进行的各种以进行的各种手段手段和和方法方法的的总和。从构成上,认识中介总和。从构成上,认识中介分为分为实体性中介实体性中介和和非实体性非实体性中介中介两大类型。两大类型。4.4.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辩证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造的关系。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映的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7、的统一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二、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一、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一、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 26一、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一、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 1.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在这对矛盾的推动下,认识的发展过程必然发生了两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是第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第一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27 2.2.实践活动既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也是人们实践活动既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也是人们的感性经验认识活动。因此,实践和认识的矛盾的感性

    18、经验认识活动。因此,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又表现为认识活动内部的矛盾,即感性认识和理又表现为认识活动内部的矛盾,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由性认识的矛盾。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8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即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它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基本形式存在。理性认识是依靠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即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征,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形式存在。29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通

    19、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直接性、生动性间接性、单纯性间接性、单纯性表面的、外部的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低级阶段高级阶段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成分,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成分,理性认识中存在着感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存在着感性认识的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在实践基础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20、这种相互转化实现着之间可以发生转化。这种相互转化实现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31 3.3.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实现这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性认识,要实现这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首先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首先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大量的反复的感性经验认识是实现料,大量的反复的感性经验认识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基础第一次飞跃的基础。其次必须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其次必须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用正确的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思维方

    21、法进行思考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途径。途径。32 4.4.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即回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即回到新的感性经验中去。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到新的感性经验中去。这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但实现了认识的目的,而且还为重要,因为它不但实现了认识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检验、修正、丰富和补充理性认识。实现第可以检验、修正、丰富和补充理性认识。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满足二次飞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三个条件:首先,理性认识能否成功地指导实践,首先首先,理性认识能否成功地指导实践,首先必须是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只能导致实践的必须是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只能导致实践的失败。失败。

    22、其次,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因为群众是实践其次,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因为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理论要回到实践,就必须让群众自活动的主体,理论要回到实践,就必须让群众自觉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活动觉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活动。33最后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活动所最后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活动所改造的实际对象是特殊的、具体的,而理论则改造的实际对象是特殊的、具体的,而理论则是普遍的、抽象的。普遍的理论只有和特殊的是普遍的、抽象的。普遍的理论只有和特殊的实际对象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改变对象。实际对象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改变对象。34 5.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

    23、系是认识过程两次飞跃的根据,割裂二者的辩证关认识过程两次飞跃的根据,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哲学上的系必然导致哲学上的唯理论唯理论和和经验论经验论,唯理论,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经验论,经验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割 裂唯理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35二、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1.1.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存在着规律性,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存在着规律性,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认识过程中的体现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认识过程中的体现:认识再实践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中有

    2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中有量变量变和和质变质变的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认识发展过程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矛盾推认识发展过程是由实践和认识的矛盾推动的;动的;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使认识的发展过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使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个程表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过程。362、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公式是: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 再认识再认识37实践活动虽然是客观的活动,但却是经验性实践活动虽然是客观的活动,但却是经验性的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获得的经验认识具

    25、的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获得的经验认识具有有狭隘性狭隘性和和表面性表面性。因此,必须把实践经验上升。因此,必须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具有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普遍性和和深刻性深刻性,但,但它却是主观性的东西。只有把理性认识下降为实它却是主观性的东西。只有把理性认识下降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理性认识,才能相对解决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理性认识,才能相对解决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实践和认识的矛盾。3.3.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源于实践和认认识辩证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源于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识的矛盾38 4.4.实践和认识的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能,只能统一于实

    26、践,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统一于实践,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点。彻底解决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必然使认识彻底解决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必然使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识、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和认识只能在具体的条件下达到历史性的实践和认识只能在具体的条件下达到历史性的统一。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客观事物的统一。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程度和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要想二者最发展程度和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要想二者最终统一,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实践和认识的矛终统一,企图一劳永

    27、逸地解决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就等于取消了认识过程。盾,就等于取消了认识过程。39因此,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因此,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把理论认识统一于实践活动,一原理,要求我们把理论认识统一于实践活动,落后于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会成为实际工作中落后于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的保守力量保守力量,超越于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会在,超越于实践活动的理论认识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实际工作中产生盲动冒险盲动冒险错误。错误。40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就是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的工作过程。

    28、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变为认识论变为群众路线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造,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5.5.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的认识论基础。41 1.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的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素,主要包括人的意志、情感、幻想、想象和直觉意志、情感、幻想、想象和直觉(即顿悟或灵感)。这些非理性的因素类似于感性(即顿悟或灵感)。这些非理性的因素类似于感性认识,但又不能等同于感性认识,它们在人类认识认识

    29、,但又不能等同于感性认识,它们在人类认识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42 生存意志推动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生存意志推动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起着定向作用,为了并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起着定向作用,为了生存人们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由生存人们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下降到实践活动;在认识过程中,意志理性认识下降到实践活动;在认识过程中,意志控制着人们排除一切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控制着人们排除一切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没有意志的作用,认识过程不可能顺

    30、利进行上。没有意志的作用,认识过程不可能顺利进行。2.2.意志意志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定向、控制等作用。控制等作用。43 3.3.情感情感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激励、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激励、兴趣和献身等作用兴趣和献身等作用。人类有来自动物遗传的对外界感知的特人类有来自动物遗传的对外界感知的特征,但要把这个特征发展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征,但要把这个特征发展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却十分艰难。要完成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有却十分艰难。要完成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有情感的激励和鼓舞;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情感的激励和鼓舞;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有兴趣;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为

    31、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甘情愿的的心甘情愿的献身精神。离开情感,人的认识过程就无法献身精神。离开情感,人的认识过程就无法进行。进行。44认识不可能机械地按部就班的由感性认识认识不可能机械地按部就班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到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幻想和想幻想和想象象,更需要直觉的顿悟和灵感的一闪。而理性,更需要直觉的顿悟和灵感的一闪。而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依靠人们的幻想、想象和直觉这个过程中需要依靠人们的幻想、想象和直觉地帮助才能完成。地帮助才能完成。4.4.幻想、想象和直觉是认识过程中产生飞跃幻

    32、想、想象和直觉是认识过程中产生飞跃的非逻辑因素的非逻辑因素。45 5.5.因此,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理性因此,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理性的认知过程和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对的认知过程和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这个过程人们认识得还不是很清楚。但必须重这个过程人们认识得还不是很清楚。但必须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是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必须肯定的。46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我们党的思想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线是统一的。辩证唯物

    33、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这种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主论,这种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7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化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特别是用主义

    34、认识论化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特别是用“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典故给以中国化的解释和发挥,的典故给以中国化的解释和发挥,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理论创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理论创新。新。48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客观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四、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49一、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 1.1.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35、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的正确反映,是真实的道理。50 2.2.真理是真理是客观的客观的,因为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因为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标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准社会实践来检验。由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社会实践来检验。由于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也被称为也被称为客观真理。客观真理。3.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就必须在真理问题上批判主坚持了唯物主义,就必须在真理问题上批判主观真理论。观真理论。多元真理论、实用主

    36、义真理观多元真理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真在真理问题上都是理问题上都是主观真理论主观真理论。52“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真理的美名的。”胡适胡适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1.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本性的不变性。真理的本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本性的不变性。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或正确的认识,它同谬误有性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或正确的认识,它同谬误有本质的区别。因此

    37、,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真本质的区别。因此,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真理代替了旧的真理时,不能因为真理的发展就把旧的理代替了旧的真理时,不能因为真理的发展就把旧的真理看作是谬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这个本性不会因真理看作是谬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这个本性不会因为真理的发展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为真理的发展而改变,这就是真理的绝对性或不变性绝对性或不变性。53 二是指真理内容的完全正确性。对客观世界二是指真理内容的完全正确性。对客观世界完全正确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终奋斗目标,人完全正确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终奋斗目标,人类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类认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

    38、对真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和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也说明人类认识的至上性和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也说明了人类能够趋近绝对真理。了人类能够趋近绝对真理。2.2.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一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可变性可变性。真理的内。真理的内容是具体的,是一定条件下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对象容是具体的,是一定条件下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发展意味着这些条件、主体和客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发展意味着这些条件、主体和客体的改变,从而真理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体的改变,从而真理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55 二是指真理发展过程中内容的二是指真理发

    39、展过程中内容的不完全正确性不完全正确性。在真理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在真理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历史局限性才能显露出来,从而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历史局限性才能显露出来,从而表明这些真理内容的正确性是不完全的、近似的、表明这些真理内容的正确性是不完全的、近似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和渗透,绝对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和渗透,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来实现;无数个相对

    40、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相对真无数个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人类的认识过程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理的过程。57 4.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用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看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用真理观上的辩证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态度应当是待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既坚既坚持又发展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我。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它,马克思主义真理又是相对的,们必须坚持它,马克思主义真理又是相对的,我们应当

    41、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58 1.1.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观点,还必须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观点,还必须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和真理相正确理解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和真理相对立,对立,谬误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的发展过程存在着真理律的歪曲反映。真理的发展过程存在着真理和谬误的矛盾斗争。和谬误的矛盾斗争。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59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

    42、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在于,真理是具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在于,真理是具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原因在于,谬误是真理认识的前导,批判谬原因在于,谬误是真理认识的前导,批判谬误可以发现真理。误可以发现真理。在真理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在真理的发展问题上,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利用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又要修正错误,利用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真理。602.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谬误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四、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1.1.实践是检验真理

    43、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61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为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把主观变为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的惟一标准。这是检验真理标准问

    44、题上的唯物主义观点。义观点。2.2.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又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这是实践标准的辩证法观点这是实践标准的辩证法观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唯一性、至上性和是指唯一性、至上性和绝对性,即唯有实践能够检验真理;绝对性,即唯有实践能够检验真理;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和相对性,即是指局限性、历史性和相对性,即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63 3.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逻辑证明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

    45、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当作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性问题。64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1.1.人类的认识活动不但要揭示客观世界的人类的认识活动不但要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判断客观世界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要判断客观世界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进行行价值性价值性的评价。的评价。65 2.2.认识的价值性认识的价值性是指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是

    46、指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价值评价,认识的真理性是指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价值评价,认识的真理性是指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事实认知。价值评价不是真理性认识,而是价体的事实认知。价值评价不是真理性认识,而是价值性认识,或者是认识的价值性。真理性认识只是值性认识,或者是认识的价值性。真理性认识只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真实性反映主观符合客观的真实性反映,不存在主体性评价问题。不存在主体性评价问题。66价值性认识价值性认识是对客观能否满足主体需要而作是对客观能否满足主体需要而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也称为出的肯定性评价,也称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它是认识主。它是认识主体根据自己的愿望、需要、利益等主体性目的标体根据自己的

    47、愿望、需要、利益等主体性目的标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义的判断,主体按准,对认识对象做出是否有意义的判断,主体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确定行动目标。而照自己的判断来确定行动目标。而真理性认识真理性认识则则是主体对客体真实情况的如实反映,检验是否真是主体对客体真实情况的如实反映,检验是否真实的标准只能是客观性实践标准。显然,这是两实的标准只能是客观性实践标准。显然,这是两个不同标准、不同作用、不同指向的认识活动。个不同标准、不同作用、不同指向的认识活动。67 3.3.认识的价值性和认识的真理性是不可分离认识的价值性和认识的真理性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统一于人类认识活动过程之中。的,它们统一于人类认识活动过

    48、程之中。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价值性评价活动,必须以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价值性评价活动,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而人类对客观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又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价值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又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价值性评价为归宿。没有真理性的认识,人类的实践性评价为归宿。没有真理性的认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会失败;没有价值性的评价,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会失败;没有价值性的评价,人类的实践活动就失去了目标。活动就失去了目标。68 4.4.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的基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既是一个因为实践活动既是一个合规律性合规律性的活动,又的活动,又是一个是一个合目的性合目的性的活动。合规律性要求认识的真的活动。合规律性要求认识的真理性,合目的性要求认识的价值性。认识的真理理性,合目的性要求认识的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6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章认识论和辩证思维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798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