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取水工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取水工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取水 工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 取水工程取水工程第一节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水源选择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工程地表水取水工程第三节第三节 地下水水源地选择地下水水源地选择第四节第四节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型和适用条件1v 水源方面水源方面各种天然水体的存在各种天然水体的存在形式、运动变化规律、作为给水水源形式、运动变化规律、作为给水水源的可能性,为供水目的而进行的水源的可能性,为供水目的而进行的水源勘查、规划、调节治理与卫生防护等。勘查、规划、调节治理与卫生防护等。v 取水构筑物方面取水构筑物方面各种水源的选各种水源的选择和利用,从各种水源取水
2、的方法,择和利用,从各种水源取水的方法,各种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设计计各种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设计计算,施工方法和运行管理等。算,施工方法和运行管理等。23第一节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一、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一、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水量大、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小 时空分布不均 易受污染 泥沙和SS含量高 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4第一节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二、水源地选择原则二、水源地选择原则进行水源勘察 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水源的流量有一定的保证率 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使用 相关部门的书
3、面同意书 5第一节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v三、水源选择要求三、水源选择要求v 水源选择应密切结合城市远近期规划和工业总水源选择应密切结合城市远近期规划和工业总体布局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体布局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v 所选水源应该水质良好且稳定、水量充沛并能所选水源应该水质良好且稳定、水量充沛并能持续开发利用、易于进行卫生防护、靠近主要用水持续开发利用、易于进行卫生防护、靠近主要用水区域、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取水区域、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取水构筑物施工条件。构筑物施工条件。6第一节第一节 地表
4、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v四、防止水源水质污染措施四、防止水源水质污染措施 v 合理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应尽量将容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应尽量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布置在城市及水源地的下游;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布置在城市及水源地的下游;v 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并切实贯彻实施;并切实贯彻实施;v 勘察新水源时,应从防止污染角度,提出卫勘察新水源时,应从防止污染角度,提出卫生防护条件与防护措施;生防护条件与防护措施;v 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网。网。7第一节
5、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v五、地表水源卫生防护五、地表水源卫生防护v 取水点周围半径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v 河流取水点上游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的水库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和湖泊,应根据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
6、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围;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域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围;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点的防护范围,由水厂会同卫生防疫站、环境卫水点的防护范围,由水厂会同卫生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研究确定。生监测站研究确定。8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分类分类:v 按按水源种类水源种类可分为河流、湖泊、水可分为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水取水构筑物;库及海水取水构筑物;v 按取水构筑物的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构造形式可分为固定可分为固定式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和活动式和活动式(浮船式、缆车式浮船式、缆车式)两种,在山区河流上,两种,在山区河流上,有低坝式和底
7、栏栅式取水构筑物。有低坝式和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9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 一、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水位水位(最高、最低、平均)、(最高、最低、平均)、流量流量(最(最大、最小、平均)大、最小、平均)、流速流速(最大、最小、(最大、最小、平均)平均)10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 1)泥沙运动)泥沙运动运动状态:床沙:静止 推移质:沿河床滑动、滚动、跳动 悬移质:床沙是组成河床表面的静止泥沙水流泥vv河流泥沙河流泥沙是指在河流中运动是指在河流
8、中运动的以及组成河床的泥沙,所的以及组成河床的泥沙,所有在河流中运动及静止的粗有在河流中运动及静止的粗细泥沙、大小石砾都称为河细泥沙、大小石砾都称为河流泥沙。流泥沙。11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在水流的作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的泥沙、称为的泥沙、称为推移质推移质(又称底沙又称底沙);这类泥沙一般;这类泥沙一般粒径较粗,通常占江河总含沙量的粒径较粗,通常占江河总含沙量的510。v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称为悬浮在水中,随水流前进的泥沙,称为悬移质悬移质(也称悬沙也称悬沙)。这类泥沙一般颗粒较细。在冲积平。这类泥沙一般颗粒较
9、细。在冲积平原河流中约占总含沙量的原河流中约占总含沙量的9095。12河流弯断、直断、凹岸、凸岸、边河流弯断、直断、凹岸、凸岸、边滩及深水线滩及深水线13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泥沙运动的影响因素:泥沙粒径、水流速度水流运动:纵向流环流:河床冲涮和淤积 14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含沙量: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重量,以含沙量:单位体积河水内挟带泥沙的重量,以kg/mkg/m3 3表示。表示。v 江河横断面上各点的水流脉动强度不同,含沙量江河横断面上各点的水流脉动强度不同,含沙量的分布亦不均匀,一般来说,越靠近河床含沙量的分布亦不均匀,一般来说,越靠近河床含沙量越
10、大,泥沙粒径较粗;越靠近水面含沙量越小,越大,泥沙粒径较粗;越靠近水面含沙量越小,泥沙粒径较细;河心的含沙量高于两侧。泥沙粒径较细;河心的含沙量高于两侧。15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2)河床演变)河床演变 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使河床形态不断发,使河床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生变化的过程。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泥沙运动体现。泥沙运动体现。挟沙能力挟沙能力: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饱和数量。: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饱和数量。水流条件改变时,挟沙能力也随之改变。水流条件改变时,挟沙能力也随之改变。如果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相适如果上游来沙量与本
11、河段水流挟沙能力相适应,河床既不冲刷,也不淤积,如果来沙量应,河床既不冲刷,也不淤积,如果来沙量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河床将发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不相适应,河床将发生冲刷或淤积。生冲刷或淤积。16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单向变形 往复变形纵向变形 横向变形v单向变形单向变形是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间断地是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间断地冲刷或不间断地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冲刷或不间断地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v往复变形往复变形是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演变现象。是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演变现象。v纵向变形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是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
12、现为河床纵剖面上的冲淤变化。纵剖面上的冲淤变化。v横向变形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水流垂直的方向上,向两侧是河床在与水流垂直的方向上,向两侧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位置发生摆动。位置发生摆动。17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河床纵向变形河床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衡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衡引起,而纵向输沙不平衡由来沙量随引起,而纵向输沙不平衡由来沙量随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河流比降和河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河流比降和河床宽度沿程变化导致。床宽度沿程变化导致。v 河床横向变形河床横向变形由水流横向输沙不平衡由水流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而横
13、向输沙不平衡主要由环流引起,而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由环流造成。造成。18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3)河段)河段顺直型:浅滩深槽冲淤交替,并向下游平移 弯曲型:浅滩深槽水深相差大 游荡型:演变强度大、变形速度快、河漫滩广阔汊道型:河岸坍塌和淤积,江心洲的迁移和汊道的兴衰19顺直型河段顺直型河段弯曲型河段弯曲型河段游荡型河段游荡型河段汊道型河段汊道型河段20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3.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v 1)河段的河段的来水量来水量 来水量大,河床冲刷,来水来水量大,河床冲刷,来水量小,河床淤积;量小,河床淤积;v 2)河段的河段的来沙量来沙
14、量、来沙组成、来沙组成 来沙量大、沙粒来沙量大、沙粒粗,河床淤积,来沙量少、沙粒细,河床冲刷;粗,河床淤积,来沙量少、沙粒细,河床冲刷;v 3)河段的河段的水面比降水面比降 水面比降小,河床淤积;水面比降小,河床淤积;水面比降增大,河床冲刷;水面比降增大,河床冲刷;21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4)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取水构筑物应选在河岸稳定、岩石露头、未取水构筑物应选在河岸稳定、岩石露头、未风化的基岩上或地质条件较好的河床处。风化的基岩上或地质条件较好的河床处。在地震区要按照防震要求设计。在地震区要按照防震要求设计。v5)河流的冰冻情况:秋季流
15、冰期、封冻期和春)河流的冰冻情况:秋季流冰期、封冻期和春季流冰期。季流冰期。1)冰冻:冰晶)冰冻:冰晶水内冰水内冰冰盖冰盖冻结冻结 底冰底冰 冰坝冰坝 2)对取水构筑物影响对取水构筑物影响增加水头损失,冲击、挤压取水构筑物 22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碍物23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二、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v1.取水点应设置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取水点应设置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足够水深的地段:顺直河段:靠岸、河床稳定、水深较大、流速较快。取水口水深一般
16、要求不小于2.5-3.0m。弯曲河段:凹岸,一般设在顶冲点下游1520m。游荡性河段: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或河道整治 有边滩沙洲的河段:沙洲上游500m远处 有支流汇入的顺直河段:汇入口干流的上游河段24凹岸河段取水位置凹岸河段取水位置25游荡性河段取水位置选择示意游荡性河段取水位置选择示意将取水口布置将取水口布置在主流线密集在主流线密集的河段上,必的河段上,必要时进行河流要时进行河流整治整治2627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排污口上游100m以外,并建立卫生防护带 避开回流区、死水区 考虑海水影响 28第二节第二节
17、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良好的地形和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良好的地形和施工条件条件v 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地质构造稳定、承载力高取水构筑物应设在地质构造稳定、承载力高的地基上;的地基上;v 取水构筑物不宜设在有宽广河漫滩的地方,取水构筑物不宜设在有宽广河漫滩的地方,以免进水管过长;以免进水管过长;v 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要尽量考虑到施工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要尽量考虑到施工条件,除要求交通运输方便,有足够的施工场地条件,除要求交通运输方便,有足够的施工场地外,还要尽量减少土石
18、方量和水下工程量,以节外,还要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和水下工程量,以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省投资,缩短工期。29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4.靠近主要用水区v 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应与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相适应,全面考虑整个给水系统的合理布置。v 在保证取水安全的前提下,取水构筑物应尽在保证取水安全的前提下,取水构筑物应尽可能靠近主要用水地区,以缩短输水管线的长度,可能靠近主要用水地区,以缩短输水管线的长度,减少输水管的投资和输水电费。此外,输水管的减少输水管的投资和输水电费。此外,输水管的敷设应尽量减少穿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敷设应尽量减少穿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30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
19、地表取水工程v5.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桥墩:上游0.51.0km,下游1.0km以外 丁坝:上游或对岸(150200m 码头:距码头边缘至少100m外 拦河闸坝:闸坝上游100200m处,闸坝影响范围外 陡崖、石嘴:附近不宜设置 31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6.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的影响v 在北方地区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在北方地区的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避免冰凌的影响。取水构筑物应设在水内冰较少避免冰凌的影响。取水构筑物应设在水内冰较少和不受流冰冲击的地点,而不宜设在易于产生水和不受流冰冲击的地点,而不宜设在易于产生水内冰的急流、冰穴、冰洞及支
20、流出口的下游,尽内冰的急流、冰穴、冰洞及支流出口的下游,尽量避免将取水构筑物设在流冰易于堆积的浅滩、量避免将取水构筑物设在流冰易于堆积的浅滩、沙洲、回流区和桥孔的上游附近。沙洲、回流区和桥孔的上游附近。v 在水内冰较多的河段,取水构筑物不宜设在在水内冰较多的河段,取水构筑物不宜设在冰水混杂地段,而宜设在冰水分层地段,以便从冰水混杂地段,而宜设在冰水分层地段,以便从冰层下取水。冰层下取水。32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7.与河流综合利用相适应v 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结合河流的综合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结合河流的综合利用,如航运、灌溉、排洪、水力发电等,全面利用,如航运、灌溉、
21、排洪、水力发电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考虑,统筹安排。v 在通航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不影响在通航河流上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不影响航船通行,必要时应按照航道部门的要求设置航航船通行,必要时应按照航道部门的要求设置航标;应注意了解河流上下游近远期内拟建的各种标;应注意了解河流上下游近远期内拟建的各种水工构筑物和整治规划对取水构筑物可能产生的水工构筑物和整治规划对取水构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影响。33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8.生活饮用水取水处设在城市和工业企业清洁河段34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三、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三、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22、v1.大型取水构筑物,必要时进行水工模型试验 v2.供水水源的Q枯保证率:90%95%,H枯:90%99%v3.采取一定的防患措施 v4.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重现期100年 35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5.取水构筑物的冲涮深度应通过调查与计算确定 v6.设标志 v7.黄河下游淤积段:预留淤积高度,考虑淤积引起的水位变化 v8.黄河上设取水构筑物需经相关部门同意 36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四、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置原则四、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置原则v1.分类分类(3大类,大类,20种型式)种型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不经过筑坝
23、拦蓄河水,在岸边或河床上直接修建的固定的取水设施 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37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2.型式的选择型式的选择考虑河流水文特征、施工条件和方法,保证安全,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游荡型河道:桥墩式水位变幅大的河道:浮船式含沙量大及冬季有潜冰的河道:斗槽式 38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五、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五、固定式取水构筑物v1.优缺点:优缺点:优:取水安全可靠、维修管理方便、适应范围广 缺:水位变化大时,工程投资较高、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39第二节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地表取水工程v 2.基本形式基本形式1)岸边式岸边式定义:取水设施和泵房
24、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构成:集水井、泵房 适用范围:河岸较陡,主流靠近河岸,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幅不太大,水质、地质好,取水量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型式: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3种形式40岸边式:底板呈阶梯布置岸边式:底板呈阶梯布置v特点:集水井与特点:集水井与泵房底板呈阶梯泵房底板呈阶梯布置;可减小泵布置;可减小泵房深度,减少投房深度,减少投资,水泵启动需资,水泵启动需采用抽真空方式,采用抽真空方式,启动时间较长。启动时间较长。v适用条件:具有适用条件:具有岩石基础或其他岩石基础或其他较好的地质,可较好的地质,可采用开挖施工。采用开挖施工。41岸边合建式:底板水
25、平布置(采用卧式泵)岸边合建式:底板水平布置(采用卧式泵)特点:集水井与泵特点:集水井与泵房布置在同一高房布置在同一高程上;水泵可设程上;水泵可设于低水位下,启于低水位下,启动方便;泵房较动方便;泵房较深,巡视检查不深,巡视检查不便,通风条件差。便,通风条件差。适用条件:在地质适用条件:在地质条件较差,不宜条件较差,不宜作阶梯布置以及作阶梯布置以及安全性要求较高、安全性要求较高、取水量较大的情取水量较大的情况,可采用开挖况,可采用开挖或沉井法施工。或沉井法施工。42岸边合建式:底板水平布置(采用立式泵)岸边合建式:底板水平布置(采用立式泵)特点:集水井与泵房特点:集水井与泵房布置在同一高程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