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17171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60.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与环境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环境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一轮基础复习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 1. 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封闭环境中的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因而推测出蝗灾形成的可能原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这属于物理方法防治虫灾B. 蝗虫的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可以改变该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C. 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跳蝻的密度D. 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2. 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式如图所示,N表示种群数量,dN/dt表示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种群数量

    2、分别以“J”形和“S”形增长B. 甲种群雌雄数量相当,乙种群雌雄比例失衡C. 甲种群数量的增长使乙种群的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 甲、乙种群在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3. 沙漠蝗虫常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荒漠地区,飞行能力强大,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聚集成庞大的群体。为治理蝗灾,科学家研究了沙漠蝗虫的产卵量与环境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蝗虫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特点B. 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产卵数量的变化体现了沙漠蝗虫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C. 沙漠蝗虫数量较多聚集时,检测发现蝗虫体内大量产生化学物质5-羟色胺并释放到环境中,体现了内分泌调节D. 当湿度高时,

    3、沙漠蝗虫的产卵量反而减少,可能是蝗虫天敌数量增多,通过捕食可抑制沙漠蝗虫的种群数量4.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某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不同食物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A. 高海拔地区田鼠和鼢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B. 在同一水域中的鲢鱼和鳙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C. 草原上的兔子总是选择在狐狸出现少的区域活动D. 生活在同一林地的两种山雀,选择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乔木筑巢抚育后代5. 如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 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无机环境丁”以及“甲丙”B. 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C. 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ED. Pb、Hg等有害物质因生物富集在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生物富集只能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发生6.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是由五个互不连通的自然保护区组成的。2021年该地区15头野生亚洲象“离家出走”事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 栖息地碎片化会形成许多小种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 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D. 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

    5、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调有关7. 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是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敏感指示器(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 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因素是阳光C. 树线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理论上树线位置将向低海拔迁移8. 洪泛区是指江河两岸、湖周海滨易受洪水淹没的区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生物种类丰富,合理利用这些地区发展生产、缩小洪灾是十分必要的。下图为某河流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区别季节性和偶然洪泛区两个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B. 偶然洪泛区到淹

    6、没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水位变动区各种浮水植物的环境容纳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波动D. 该区域的所有生物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实现了物质循环9. 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位于我国海岸线最北端,区内陆地、滩涂、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交汇,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近年来湿地污染加剧,研究发现可通过定期收割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来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为筛选适合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处理本地4种沉水植物4天后,检测其对镉(Cd)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结果如表和如图。(半数抑制浓度是指抑制沉水植物半数生长的外部Cd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沉水植物半数抑制浓度(mgL-1)黑藻0.51狐尾

    7、藻0.81金鱼藻0.03菹草0.12A. 筛选适合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并合理布设,且通过定期收割地上部分来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 对镉最具有耐受能力的植物是狐尾藻,因此应选择狐尾藻对污染水域进行修复C. 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主要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食物链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D. 某些藻类植物会吸收水体中的N、P等大量繁殖,这也是富集作用的体现10. 边缘效应是沿着生态系统边缘产生的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将大面积的生态系统切割成小块,增加了边缘栖息地的数量,从而导致边缘效应,如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8、接近公路的森林边缘具有与森林内部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B. 热带森林的边缘温度更高,风更大,森林内部繁盛的物种可能在森林边缘难以生存C. 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导致边缘某些物种可能更容易受到攻击D. 森林的边缘效应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和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向11. 将五趾跳鼠按年龄组成划分为龄组(幼体)、龄组(成体)和龄组(老年体),调查发现五趾跳鼠在开垦、轮牧和禁牧三种不同生境中的年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 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五趾跳鼠种群密度,放回后标志物脱落会使所得数值偏大C. 轮牧和禁牧有利于保

    9、护五趾跳鼠的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 与其他生境比较,开垦生境中五趾跳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现下降趋势12. 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 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 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13

    10、. 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农药防治,喷施农药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农药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该药剂4次。(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 _ 选择若干取样点,用取样器取进行调查,三个区线虫总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若调查线虫的物种丰富度,应取数据的 _ 值。(2)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相对丰度营养类群020cm2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

    11、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 _ ,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_ 结构。在020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cm土层,实验区的 _ 相对丰度下降, _ 相对丰度升高,其余线虫均无显著性差异。此时,群落结构 _ (发生了/未发生)改变。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

    12、,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 _ 具有重要意义。(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 _ 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 _ 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其相对丰度上。14. 全球目前约有10%的盐渍化陆地。土壤盐分含量会影响植物的结构、生长和分布。深入研究盐沼地植物能为盐碱地的改良和治理提供参考。盐角草的茎叶肉质化程度高、薄壁组织发达,在吸收土壤盐分时能贮藏水分以稀释盐分。补血草、瓣鳞花等泌盐盐生植物的许多表皮细胞发育成盐腺,可储存、排出过多盐分。菟丝子是一

    13、种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具有强偏好性,下图中其他植物不营寄生生活。某盐沼地的主要植物群落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如图a所示,科研人员分别在节藜一盐角草边界、盐角草高潮带进行了菟丝子感染植物的实验,结果如图b、c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盐沼地植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其与周围环境 _的结果。(2)在节黎一盐角草边界地带,感染菟丝子能间接促进 _ (填“节藜”或“盐角草”)的生长。请结合题意从三者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 _。图b中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_。(3)在未感染苑丝子的盐角草高潮带,优势种是 _。由图c排测该实验目的是 _。15. 生态系统达到生态平衡时,其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

    14、状态,表现为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处的某个平衡状态,其中P、A、B、C、D、E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1)如果C全部迁出,D的数量将会 _。(2)若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B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A与B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A到B能量减少的原因是 _(写出2点)。(3)图中碳元素在P、E间以 _形式传递。氮元素也参与物质循环,但农田生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_。(4)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中发生了

    15、 _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 _有关。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方法防治虫灾,A错误;B、蝗虫的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只是改变了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改变该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C、蝗虫的若虫(跳蝻)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D、利用4VA诱杀蝗虫时不分性别,无法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D错误。故选:C。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

    16、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种群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2.【答案】A【解析】A、甲种群dN/dt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乙种群dN/dt随着种群数量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正确;B、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增长型,可能是雌雄数量相当,也可能是雌多于雄;乙种群dN/dt随着种群数量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其性别比例可能雌雄数量相当,也可能是比例失衡,B错误;CD、本图是甲、乙两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式,据图示信息,不能确定甲、乙种群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也无法确定两个种群在生态系统的成分,故不能得出甲种群数量的增长使乙种群

    17、的环境阻力越来越大的结论,C、D错误。故选:A。据图分析,甲种群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一直增加,而乙种群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先增加后减少直至为0,因此甲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乙种群表示“S”形增长。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动、生物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遗传特征和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分析图可知,在相对湿度为70%时产卵数量最大,高于或低于7

    18、0%产卵数量都会下降。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种群数量的波动、下降及影响因素、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答】A、图中表示蝗虫产卵数量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最后为0),没有体现出周期性变化特点,A错误;B、分析图可知,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产卵数量先增加后降低,反映的是蝗虫种群特征中的种群密度的变化,B错误;C、蝗虫体内大量产生化学物质5-羟色胺并释放到环境中,该分泌物不进入血液而是由导管流出到外环境中,不属于内分泌调节,C错误;D、当湿度高时,蛙、鸟等天敌多,捕食可抑制沙漠蝗的种群数量,另外真菌、丝虫等寄生生物大量繁殖抑制沙漠蝗的种

    19、群数量,因此沙漠蝗虫的产卵数量随着湿度增大而减少,D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A、高海拔田鼠和鼢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A错误;B、鲢鱼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生活中水的下层,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B错误;C、狐狸与兔子是捕食关系,二者不是竞争关系,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这不属于同域共存,C正确;D、两种山雀,选择密集程度及高度不同的乔木筑巢抚育后代,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D错误。故选:C。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

    20、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本题考查了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5.【答案】A【解析】A、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A正确;B、图1中的丁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图2中的A是生产者、E是消费者,丁、丙与A、E不相对应,B错误;C、图1中的甲是初级消费者,对应图2中的消费者D、C、B,C错误;D、Pb、Hg等有害物质在高营养级积累最多,所以在上图中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生物富集不仅仅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发生,还可以通过从环境直接吸收,D错误;故选:A。1、分析

    21、图1: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但图中缺少无机环境丁的光合作用过程和甲丙的分解作用过程。2、分析图2:图2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本题考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

    22、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种群数量的波动、下降及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答】A、逐个计数适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故追踪迁徙中的象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B、栖息地碎片化造成的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小种群易于灭绝,因此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错误;C、气温、干旱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亚洲象的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大象利用耳朵收集次声波来辨别方向,这属于物理信息传递,大象迁徙时“迷路“可能与信息传递失

    23、调有关,D正确。故选:B。7.【答案】BCD【解析】A、生态学家可以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A正确;B、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这种空间结构与地势起伏有关,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阳光,B错误;C、树线变化体现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结构,C错误;D、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树线上树木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因此气候变暖将导致树线向高海拔迁移,D错误。故选:BC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

    24、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8.【答案】ABC【解析】A、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因此区别季节性和偶然洪泛区两个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物种组成,A正确;B、据图可知,偶然洪泛区到淹没区属于不同地形,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环容纳量会受到环境影响,水位变动区各种浮水植物的环境容纳量随水位的变化而波动,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具有全球性,只是该区域的所有生物通过复杂的食物

    25、关系无法实现物质循环,D错误。故选:ABC。1、环境容纳量也可用K值表示,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重垂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等,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影响类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答案】BD【解析】【

    26、分析】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能围湖造田,违背生态规律。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生态工程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解答】A、由于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因此筛选适合镉污染修复的沉水植物并合理布设,且通过定期收割地上部分来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

    27、,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B、狐尾藻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81mgL-1,数值最高,对镉最具有耐受能力的植物是狐尾藻,但狐尾藻体内Cd富集量最低,菹草体内Cd富集量最高,应选择菹草对污染水域进行修复,B错误;C、因为镉等重金属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能够通过食物链浓缩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因此富集镉的沉水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否则会对其他高营养级的生物造成损害,C正确;D、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而N、P不是有害物质,因此某些藻类植物会吸收水体中的N、P等大量繁殖,这不是富集作用的体现,D错误。故选:B

    28、D。10.【答案】ABC【解析】A、边缘效应是沿着生态系统边缘产生的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因此接近公路的森林边缘具有与森林内部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湿度,A正确;B、热带森林的边缘温度更高,风更大,森林内部繁盛的物种可能因为不适应森林边缘的环境而难以生存,B正确;C、捕食者和寄生虫在生态系统的边缘更加活跃,导致边缘某些物种更容易被天敌即捕食者或寄生虫攻击,C正确;D、森林的边缘效应可能会改变生物的种间关系,但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不会被改变,只能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错误。故选:ABC。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相互影响

    29、,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要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难度不大。11.【答案】ABD【解析】A、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B、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

    30、记的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知,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五趾跳鼠种群密度,放回后标志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正确;C、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图示研究结果只调查了五趾跳鼠的数量,不能反映物种多样性,C错误;D、据图可知,与禁牧区和论牧区相比,开垦区的各年龄组成数量均显著降低,故开垦生境中五趾跳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现下降趋势,D正确。故选:ABD。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

    31、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本题考查考生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判断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难度适中。12.【答案】ABC【解析】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正确;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

    32、确;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AB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13.【答案】(1)随机 总(和)(2)生物群落 垂直 食细菌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 发生了 抵抗力稳定性(或

    33、“自我调节能力”)(3)数量 植物寄生【解析】(1)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取样时需要进行随机选择若干取样点。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的调查,应该全部统计,即应取数据的总值。(2)同一地点全部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20cm土层中,实验区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由于不同种类的线虫数量发生了改变,故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生物种类丰富有利于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从(2)结果看出: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的数

    34、量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处理措施影响线虫各营养类群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的数量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中,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对农药更加敏感。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分析数据:在020cm的土层中三种处理方法中频繁化学防治可使线虫数量明显降低,而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线虫的

    35、数量最多;而20cm的土层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本题综合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同时结合农药处理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结论。14.【答案】(1)协同进化(或长期自然选择)(2)节藜 菟丝子强寄生于盐角草,对节藜的寄生作用较弱;感染菟丝子后,盐角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节藜的竞争关系中处于劣势,从而间接促进了节藜的生长 与未感染菟丝子相比,感染菟丝子后节藜种群的盖度增加,而盐角草种群的盖度降低(3)盐角草 探究菟丝子感染对盐角草、补血草和瓣鳞花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解析】【分析】1、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寄

    36、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用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的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共同进化、种间关系、优势种以及实验探究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共同进化的概念,熟知种间关系并能进行相关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题图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解答】(1)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盐沼地植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其与周围环协共同进化(或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由图a可知,在节藜盐角草边界地带,感染菟丝子能间接促进节

    37、藜的生长,直接抑制盐角草的生长。根据题干菟丝子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具有强偏好性可推测菟丝子强寄生于盐角草,对节藜的寄生作用较弱,且感染菟丝子后,盐角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节藜的竞争关系中处于劣势,从而间接促进了节藜的生长,因此感染菟丝子能间接促进节藜的生长,直接抑制盐角草的生长。图b中,与未感染菟丝子相比,感染菟丝子后节藜种群的盖度增加,而盐角草种群的盖度降低,支持感染菟丝子能间接促进节藜的生长,直接抑制盐角草的生长的观点。(3)图c是科研人员在盐角草高潮带进行的菟丝子感染植物的实验,由图c可知,在未感染菟丝子的盐角草高潮带,盐角草的生物量最大,说明盐角草是优势种。由图c可

    38、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被菟丝子感染和植物种类,因变量为植物生物量,因此由图c推测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菟丝子感染对盐角草、补血草和瓣鳞花植物生物量的影响。15.【答案】(1)增多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2)100% 一部分在A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3)有机物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生态系统(4)正反馈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解析】(1)据图可知,D以C和B为食,C以B为食,如果C全部迁出,D的营养级别降低,能量损耗较少,因此D的数量将会增多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2)若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则A的同化量为a-b;B通过呼吸作用消

    39、耗的能量为c,用于B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B的同化量为c+d;则A与B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A能量的去路有4部分,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B,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还有未利用的部分,因此A到B能量减少的原因是一部分在A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3)图中碳元素在P(生产者)、E(分解者)间,也就是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氮元素也参与物质循环,但生态系统中大量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所以需要不断施加氮肥来补充氮元素。(4)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

    40、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大量化工厂污水输入河流后,河流水质持续恶化,河流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此过程中发生了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故答案为:(1)增多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2)100% 一部分在A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 (3)有机物氮元素不断通过农产品输出生态系统 (4)正反馈组分多少和食物网(生态系

    41、统结构)的复杂程度1、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2、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3、据题意可知,P、A、B、C、D、E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P表示生产者、A、B、C、D表示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本题考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717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