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4171711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64.1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遗传与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解析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2019 必修 遗传 进化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一轮基础复习_高考专区_生物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 1. 如图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相对值含量X与细胞分裂时期的局部关系曲线图,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B. AB段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进行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 若CD段未发生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现象,则图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D. 若X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且该曲线是表示有丝分裂的变化,则a=22. 果蝇 3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

    2、育而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某裂翅果蝇品系的 3 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 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上述每对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B. 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C. 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L1与D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D. 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3. 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可用于基因定位。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

    3、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6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6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不能B. 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绿叶:黄叶=7:8,则Y/y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C. 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D. 若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则Y/y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4. 丙肝病毒(HCV)能以注入宿主细胞的 RNA 为模板直接翻译出蛋白质。索非布韦是一种尿嘧啶类似物,能抑制

    4、RNA 复制酶(NS5B)的活性,可用于丙肝治疗。如图为 HCV 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S5B识别+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后才能启动过程B. +RNA与-RNA都可以作为HCV的遗传物质C. 人体只有肝细胞中含有HCV受体蛋白基因D. NS5B可能无法区分参与到病毒RNA合成过程中的索非布韦与尿嘧啶5. 人的血红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11号、16号染色体上,但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如图表示人的不同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组成,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血

    5、红蛋白受多个基因控制B. 图中的多种血红蛋白基因之间均为非等位基因,其表达有时间顺序C. 人的配子内包含图中的全部6种基因,但这6种基因在配子中均不表达D. 胎儿的红细胞中存在图中所示的任何基因,但成年人的红细胞中不存在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产生了一种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其表达产物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具体如图所示。导致此病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A. 倒位B. 缺失C. 易位D. 重复7. 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

    6、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不变B. 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6条正常染色体C. 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D. 染色体易位对个体不利,故不能为家猪的进化提供原材料8. 图1是某家庭苯丙酮尿症(PKU)的遗传系谱图。检测人员用特定限制酶酶切-1、-2、-3的PKU基因,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几种片段。已知被检测的PKU基因为142bp(bp表示碱基对),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图1可以推断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 PKU的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

    7、的酶切位点C. -4的PKU基因用该特定酶切割的结果与-3完全相同D. 图1中-2与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子代患该病的概率为09. 科学家在拟暗果蝇种群中确定了一条常染色体上的三种倒位形式,分别称为ST型、AR型和CH型,其中ST型倒位形式和CH型倒位形式的频率在一年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一个物种中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结构均可能会发生变化B. 推测拟暗果蝇种群中染色体倒位形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其环境适应性有差异C. ST型频率和CH型频率相等时,拟暗果蝇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D. 由图推测,3月6月可能有利于CH型拟暗果蝇种群的生存10.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

    8、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全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开始发生突变C. 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D.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11. RNaseP(E)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酶,如图示意E对pre-tRNA(S)进行加工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E可水解磷酸二酯键B. S物质通过转录

    9、产生C. E的化学成分与核糖体相同D. 成熟tRNA有64种12. 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 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C. 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D. 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

    10、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3:113. 某种雌雄同株异花的农作物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顶生(A)对腋生(a)为显性,种皮红色和黄色、高秆和矮秆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D和d决定,但显隐性未知。为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表型F1表现型F1随机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顶生、红种皮、矮秆腋生、黄种皮、高秆顶生、红种皮、高秆腋生、红种皮、高秆顶生、红种皮、矮秆2顶生、红种皮、高秆4顶生、黄种皮、高秆2腋生、红种皮、矮秆3腋生、红种皮、高秆6腋生、黄种皮、高秆3( 1)红种皮和黄种皮、高秆和矮秆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_。

    11、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_。(2)有人推测F2中出现如上表所示的表现型和比例的原因是F1植株中基因 _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_基因纯合致死。请从亲本、F1或F2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该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_。(3)若(2)中推测成立,让F2的顶生红种皮矮秆植株随机交配,则子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_。1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新技术被用于水稻等作物改良。sgRNA和Cas9蛋白是CRISPR/Cas9系统的核心,sgRNA是根据靶基因设计合成的向导RNA,引导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实现对靶基因定点编辑。(1)CRIS

    12、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内,推测其作用是 _。CRISPR/Cas9系统中的sgRNA可与目标DNA结合,依据的原理是 _,Cas9蛋白与 _酶的功能相似。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gRNA的识别序列越短,脱靶率越高,请分析原因 _。(2)杂交水稻的培育常用到雄性不育系。水稻是两性花,其雄性育性受基因控制,但高温会导致花粉败育。科研人员发现两株温敏型雄性不育突变株M和N,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5、21。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选用植株N作母本进行杂交更合适,理由是 _。(3)为培育不受温度影响的雄性不育株,

    13、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纯合野生稻(2n)甲中的冷敏型基因g改造为耐冷型基因G,筛选得到纯合耐冷突变体乙。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H)转入不抗虫野生稻中,培育得到纯合抗虫水稻丙和丁,外源抗虫基因可插入到不同的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进行如表所示实验。据实验A的F2中耐冷型植株与冷敏型植株的数量比,有人提出假设: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G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假设其花粉成活率保持不变)。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检验上述假设,并写出支持该假设的实验结果。实验B的F2出现该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 _。实验亲本F1表型F2表型及数量A甲乙耐冷型耐冷型280,冷敏型200B丙丁全

    14、抗虫抗虫1502,不抗虫9915. 某雌雄同株的植物花色有紫色、红色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甲、乙两个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亲本F1F2紫花(甲)红花(乙)全为紫花紫花:红花=15:1对此实验结果,该兴趣小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最后对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作出了如下解释:由一对基因(可以用 A、a表示)控制,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可以用A、a,B、b、C、c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假设正确,上述实验中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a配子的概率是 _;如果假设是正确的,则上述实验F2的紫花植株中纯种占 _。(2)为确定花色性

    15、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种植株的花色由3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品系甲、乙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情况如图所示,同时发现品系甲的花瓣细胞中M1基因的mRNA和E1基因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品系乙。(注:M1与M2、E1与E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相同,非编码区序列有差异)。由上述结果推测,品系甲中M1或E1基因异常,从而使得相应蛋白质的大量表达,进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合成。由此看出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_。为进一步确定决定花色性状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CRISP-Cas9系统对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该系统的核心组成包括gRNA和Cas9蛋白、gRNA可以识别并结合靶基因,引导Cas9蛋白对

    16、靶基因进行剪切,进而破坏靶基因结构,使之失效。大致的实验过程如下:研究人员以品系甲为背景选育了转基因植株丙和丁。若植株丙中导入以M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的gRNA基因和Cas9蛋白合成基因,则植株丁中应导入以 _为靶基因设计的gRNA基因和Cas9蛋白合成基因,转入植株丙和丁的基因可随花粉传递给子代,表达的CRISP-Cas9系统只在受精卵中发挥基因编辑作用。用植株丙和植株丁作父本分别与品系乙进行杂交、结果见表。紫花红花杂交组合一:植株丙植株乙1817杂交组合二:植株丁植株乙200分析杂交组合一结果可知,植株丙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基因与不含有转基因的配子的比例为 _,含有转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

    17、细胞中的 _基因结构被破坏、性状表现为 _。请根据上述结果写出实验结论: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1)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

    18、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染色体含量减半,应是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a=8,A正确;B、AB发生核DNA数目的倍增(a2a),此

    19、时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进行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CD段是染色体或者DNA的减半,则CD可以是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的可以是有丝分裂,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D、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染色体含量减半,应该是有丝分裂末期,则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a=4,a=2,D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A、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由于当L1基因(控制裂翅

    20、)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因此群体中不存在裂翅的纯合子,故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B正确;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基因型为L1L1dd(致死)、L1L2Dd、L2L2DD(致死)、因此子代中L1与D基因的频率仍保持各为50%,L1与D基因的频率没有降低,C正确;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说明亲本产生了一定比例为L2d的配子,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上述配子的形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

    2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3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即L1L1致死,DD致死。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频率及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分离定律的实质;识记交叉互换的过程,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3.【答案】B【解析】A、假设Y/y位于6号染色体上,该突变株yy与单体绿叶纯合植株YO杂交得F1,表型绿色:黄色=1:1,该突变株yy与三体绿叶纯合植株YYY杂交得F1,表型全绿色;假设Y/y不位于6号染色体上,该突变株yy与单体绿叶纯合植株YY杂交得F1,表型全为绿色,该突变株yy与三体绿叶纯合植株YY

    22、杂交得F1,表型全绿色;说明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不能进行基因定位,A正确;B、若Y/y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单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O,二者杂交后代为Yy:yO=l:1,表现为绿色和黄色,F1中Yy自交后代Y-=,yy=,yO自交后代为yy、yO,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所以致死个体OO为,所以F2绿叶:黄叶=3:4,B错误;C、若Y/y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而三体绿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为YYY,YYY产生的配子为YY或Y,因此二者杂交后代为1/2YYy或1/2Yy,均为绿色,YYy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

    23、例为YY:Yy:Y:y=l:2:2:1,自交后代黄叶的为,Yy自交产生的后代中yy占,因此F1自交后代黄叶占,绿叶占1-=,因此F2黄叶:绿叶=5:31,C正确;D、若Y/y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则突变体基因型为yy与单体(YY)或三体(YY)杂交,F1基因型都是Yy,F1随机交配得F2,故F2全为黄叶:绿叶=1:3,D正确。故选:B。分析题意:单体、三体是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减少或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单体和三体的形成可能是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D

    24、【解析】A、过程表示RNA复制,而起始密码子是翻译的起点,A错误;B、由图可知,HC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 是与-RNA碱基互补配对的,不能作为遗传物质,B错误;C、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HCV受体蛋白基因,只有在肝细胞中该基因才表达,C错误;D、据题干信息可知,索非布韦是一种尿嘧啶类似物,因此NSSB可能无法区分参与到病毒RNA合成过程中的索菲布韦与尿嘧啶,D正确。故选:D。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本题主要以病毒为载体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

    25、,考生需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准确答题。5.【答案】D【解析】A、从图示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有6种,A正确;B、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血红蛋白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上,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不同,B正确;C、配子中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人的配子内包含11号和16号染色体,因此包含图中的全部6种基因,但是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C正确;D、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没有图中所示的任何基因;未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有图中所示的任何基因,D错误。故选:D。1、分析题图:

    26、表示人的不同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有6种,分别位于11号、16号染色体上,但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2、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本题结合人的不同时期表达的血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组成图解,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6.【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

    27、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和题图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答】据图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C。7.【答案】C【解析】A、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故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也发生改变,A错误;B、根据题意,“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故与正常个体相比,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少了两条正常的13号染色体和两条正常的

    28、17号染色体,所以含34条正常的染色体,B错误;C、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它们不能形成正常四分体,其它正常染色体可以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因此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正确;D、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故染色体易位能为家猪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C。分析题图: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由于13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而导致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其细胞内只有37条染色体。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

    29、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8.【答案】A【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被检测的-1的PKU基因(aa)为142bp,限制酶切割后产生5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142-50-42=50bp,说明50bp的片段有2个,即切割后产生了三个片段,因此-1的每个PKU基因中均具有2个该特定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A可产生10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有1个酶切位点,故PKU的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的酶切位点,B正确;C、据图可知,-3患病,基因型为aa,故-3和-4基因新相同,均为Aa,两者酶切的结果完全相同,C正确

    30、;D、据图可知,-2的基因型为AA,与一个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婚配,子代患该病aa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A。1、据图分析,图1中-1和-2正常,而他们的儿子-1有病,说明苯丙酮尿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有病,而其儿子-2正常,说明该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则-1的基因型为aa,-2的基因型为AA或Aa,-3的基因型为Aa。2、结合图2结果分析,-1的PKU基因(aa)被限制酶切割后产生5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3的PKU基因(Aa)被限制酶切割后产生100bp、50bp和42bp三种长度的片段,说明A基因酶切后产生10

    31、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a基因酶切后产生50bp和42bp两种长度的片段,故可推出-2的基因型为AA。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和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答案】C【解析】A、一个物种中个体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A正确;B、由图知,不同月份拟暗果蝇种群中染色体倒位形式频率不同,所以推测拟暗果蝇种群中染色体倒位形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其环境适应性有差异,B正确;C、ST型频率和CH型频率相等时,拟暗果蝇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稳定,C错误;D、3月6月CH型拟暗果蝇频率上升,所以可能有利于CH型拟

    32、暗果蝇种群的生存,D正确。故选:C。分析题图:3月6月CH型拟暗果蝇频率上升,可能有利于CH型拟暗果蝇种群的生存;6月10月ST型拟暗果蝇频率上升,推测可能有利于ST型拟暗果蝇种群的生存。本题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0.【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1与图2、图3对照可知,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后,由于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蜻同喙短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后,短喙蟠螺的个体逐渐增多。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答】A、长喙蜻同与

    33、短喙蟠同还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蜻蟾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先发生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后,短喙椿螺的个体逐渐增多,B错误;C、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还可以进行交流,并没有形成地理隔离,C错误;D、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蜻蟾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蜷同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蜻同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11.【答案】ABC【解析】A、图示过程中E可以催化S的分解,S的本质是RNA,因此

    34、,E可水解磷酸二酯键,A正确;B、S的本质是RNA,目前认为RNA的合成是通过转录完成的,B正确;C、E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酶,核糖体也是由一种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E与核糖体的化学成分相同,C正确;D、成熟RNA上有反密码子,其作用是转运氨基酸并借助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关系将转运的氨基酸放在合适的位置。细胞中密码子有64种,但有2或3种终止密码,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成熟tRNA有61或62种,D错误。故选:ABC。题图分析,图中的pre-tRNA与RNascP结合后,通过方式分子的异构化,将pre-tRNA分解成5端前导序列和成熟的tRN

    35、A,该过程中RNaseP起到催化作用。本题主要考查与转录和翻译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酶的特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2.【答案】ABC【解析】A、遗传印记是对基因进行甲基化,影响其表达,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故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A正确;B、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父方,B正确;C、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体细胞里发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C正确;D、亲代雌鼠基因型为Aa,产生配子为甲基化A

    36、: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正常鼠,):Aa(生长缺陷鼠):aa(生长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为生长正常鼠:生长缺陷鼠=1:1,D错误。故选:ABC。据图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记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甲基化。设甲基化分别用A、a表示。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即显性有功能(生长正常),隐性无功能(生长缺陷)。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印记重建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和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37、13.【答案】(1)红种皮和高秆 AaBBdd和aabbDD(2)B和d、b和D A实验思路:让F1(或F2)中的顶生红种皮高秆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植株中顶生:腋生 =2:1,红种皮矮杆:红种皮高秆:黄种皮高秆=1:2:1,则该推测正确(3)【解析】(1)F1均为红种皮、高秆,F1随机交配,F2出现黄种皮、矮秆,因此红种皮、高秆为显性,且F1为BbDd;亲本植株为顶生红种皮矮秆、腋生黄种皮高秆,花顶生(A)对腋生(a)为显性,且F1出现了腋生,因此亲本为顶生红种皮矮秆(AaBBdd)、腋生黄种皮高秆(aabbDD)。(2)据以上分析,F1植株中基因B和d、b和

    38、D连锁,导致性状没有出现自由组合;亲本为Aa、aa,F1为Aa、aa,F1随机交配,F2应为AA:Aa:aa=1:6:9,现在顶生:腋生=2:3,说明AA纯合致死;若以上推测正确,则让F1(或F2)中的顶生红种皮高秆植株(AaBbDd)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AA纯合致死,则子代植株中顶生:腋生=2:1,若B和d、b和D连锁,则F1红种皮高秆植株产生配子为Bd、bD,后代红种皮矮杆:红种皮高秆:黄种皮高秆=1:2:1。(3)表格中F2存在6种表现型,为(2:3)(1:2:1)=2:4:2:3:6:3,说明则A/a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或D/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自由组合,F2的

    39、顶生红种皮矮秆(AaBBdd)植株随机交配,Aa随机交配,AA致死,因此后代Aa:aa=2:1,BBdd随机交配后代都是BBdd,因此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比例为。故答案为:(1)红种皮和高秆 AaBBdd和aabbDD(2)B和d、b和D A实验思路:让F1(或F2)中的顶生红种皮高秆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植株中顶生:腋生 =2:1,红种皮矮杆:红种皮高秆:黄种皮高秆=1:2:1,则该推测正确(3)F2中顶生:腋生=8:12=2:3,红种皮:黄种皮=3:1,高秆:矮秆=3:1,红种皮高秆:红种皮矮秆:黄种皮高秆=10:5:5=2:1:1,没有出现9:3:3:1,因

    40、此种皮红色和黄色及高秆和矮秆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B、d连锁,b、D连锁。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连锁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连锁时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14.【答案】(1)切割外源DNA,保护自身 碱基互补配对 限制酶 识别序列短,特异性差,易与其他片段结合造成编辑出错(2)N植株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3)实验方案:将实验A中F1植株与植株甲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实验结果:F1植株做母本时,子代耐冷型:冷敏型=1:1;反交实验中

    41、,子代耐冷型:冷敏型=1:5丙和丁植株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1)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细菌这种清除入侵病毒 DNA的生理意义是切割外源DNA,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并表达,保护自身,保证了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sgRNA可与目标D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提高结合的准确性。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说明Cas9蛋白与限制酶的功能相似。gRNA的识别序列越短,识别序列短,特异性差,易与其他片段结合造成编辑出错,更容易导致因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即脱靶率越高。(2)高温会导致花粉败育,而雄性不育突变株M和N的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5C

    42、、21C,植株M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高。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选用植株N作母本进行杂交更合适,N植株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3)实验A的F2中耐冷型植株与冷敏型植株的数量比是7:5,若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但带有G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假设其花粉成活率保持不变),即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G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雌配子G:g=1:1,要使F2冷敏型植株gg占,故g雄配子要占+,即配雄子G:g=1:5。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检验上述假设。如果F1植株Gg做母本,野生型gg做父本,F2耐冷型:冷敏型=1:1;反交实验中,F1植株

    43、Gg做父本,野生型gg做母本,F2耐冷型:冷敏型=1:5。实验B的F2中抗虫:不抗虫=15:1,是9:3:3:1的变式,因此出现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丙和丁植株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丙和丁上抗虫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44、把握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5.【答案】(1)(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E1基因1:1 M1 红花紫花的形成与M1基因有关【解析】【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4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根据子代的表型比例推测个体的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定律。【解答】(1)已知甲、乙两个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F1全为紫花,子二代紫花:红花=15:1,若由一对基因(可以用A、a表示)控制,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紫花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F1的基因型为Aa。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可育雄配子中a的比例是x,子一代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A:a=1:1,自交后代aa=x=,x=。若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判断花的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为AaBb,则F2中紫花植株占,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因此F2的紫花植株中纯种占。(2)基

    46、因对性状的控制由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由此看出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编辑的基因类型,丙进行了M1基因的编辑,则丁应编辑E1基因,即植株丁中应导入以E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的gRNA基因和Cas9蛋白合成基因。植株丙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入基因(专一切除M1基因)与不含有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gRNA基因和Cas9蛋白破坏了细胞中的M1基因,表型由紫花变为红花。当基因M1被编辑后紫花变为红花,而编辑E1基因后,后代全为紫花,说明紫花的形成与M1基因有关,而与E1基因无关。故答案为:(1)(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E1基因1:1 M1 红花紫花的形成与M1基因有关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71711.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