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68043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PPT
  • 页数:25
  • 大小:117.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材料 解析 答题 技巧 课件
    资源描述:

    1、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1)(1)从材料内容本身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找取有效信息;(2)(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找取相似点;(3)(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找取相关点。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材料和和设问设问。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材料题设问结

    2、构一般分类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概括概括分析分析比较比较说明说明评析评析指出指出列举等列举等原因原因条件条件目的目的内容内容影响影响实质等实质等(二)材料题设问结构(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限定词,提供答题的信息。提供答题的信息。根据定向词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确定答案来源根据定法词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确定答题思

    3、路利用定位词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确定答案表述答案表述不准答案表述不准答案来源不清答案来源不清答题内容不明答题内容不明定向词分类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材料材料教材教材材料材料+教材教材设问间的设问间的递进关系递进关系 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结论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题过是个引题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

    4、受教材束缚问不受教材束缚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回答根据材料和所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回答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1、概括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归纳、概括、指出、解读)2、分析、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3、比较、比

    5、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4、说明、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原因、内容、影响、特点)5、评析、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6、列举、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列举、举出、哪些)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A AB B原因、条件、原因、条件、目的目的内容、表现、内容、表现、特点特点影响、作用、经验、影响、作用、经验、教训教训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外交外交科技科技v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

    6、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v2阅读材料的根本原那么: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

    7、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表达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察方向。v二、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管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

    8、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v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答复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答复以下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v3从材

    9、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答复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那么,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答复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v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表达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根本上有多个

    10、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严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v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答复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察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答复要详尽一点;分值小,答复要简省一

    11、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v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v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异。v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根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根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展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区分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展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v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

    12、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标准,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v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v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那么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v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v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

    13、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v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v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v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v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v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v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v38.26分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

    14、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根底。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表达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开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v5.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具的思考。阅读以下材料:v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v

    15、材料二 假设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苟况?苟子性恶?v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v 王阳明?传习录?v v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

    16、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请答复: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v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v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侧重点及目的有何不同?v5.1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王阳明:致良知。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v2途径:孟子:实行仁政扩大人的善性。苟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标准人的行为。王阳明:知行合二。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v3共同问题:道德问题。侧重点:东方思想家侧重于社会公德。苏格拉底侧重于个人道德。目的:东方思想家主要是

    17、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苏格拉底主要是为了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退的城邦制。v6.阅读以下材料:v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那么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v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那么安,失其所那么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那么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v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焚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假设无私,那么无心矣。李贽?藏书?v请答复: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v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v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v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开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v6.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v2主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标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v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开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v4根据社会开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6804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