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章唐宋诗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416167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PPT
  • 页数:101
  • 大小:1.9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唐宋诗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三 唐宋 诗学 培训 模板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 1诗歌的分类 诗至唐代,体制大备。由于体式纷繁,各体间又有交叉,故难以确切细分。通常人们将唐诗分为七大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排律)、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唐诗中还有四言诗、六言诗、七言长律等,但均数量不多。这七类诗人们又按其是否讲求声律将其归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2.古体诗 凡不合声律的诗皆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它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这类诗用韵自由,平仄不拘,对偶不论,长短不限。其体式主要包括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五言古诗比较单纯,均为齐言,在唐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就最高者是李白、杜甫和韩愈三家。七言古诗 情况较为

    2、复杂,凡诗篇中有七言句子的,无论是徒歌、乐府,还是骚体,均可称七言古诗。七古形成于六朝,至唐才真正成熟。七古内涵较广,既包括古诗、歌行,也包括乐府和杂言。歌行体是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诗体。其主要特征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长于铺排;音节、格律较为自由;句式灵活多变。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而以李白、杜甫之作为最盛。乐府诗,本该是入乐可歌的,但唐代的乐府诗多不入乐歌唱。其情况有二:一是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如战城南白头吟等;二是“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由杜甫开创,元稹、白居易发扬光大的新乐府诗。3.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今体诗。它是唐人创作的一种新体诗,滥觞于齐梁

    3、永明新体诗,定型于初唐沈佺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它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七言长律。律诗的句数、字数、对仗、声律等都有严格的规范:除长律外,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不可随意增减。律诗八句共分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一联中的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对仗是律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即由两个平仄相异、词性相对、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的对称句式。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亦可不对仗。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严:首先要押韵。律诗要求偶句的最后一个字押同一个韵,叫做押韵,这个字称为韵脚。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换韵,通融者可放宽至“邻韵通押”,否则即为出韵

    4、。首句可以人韵,亦可不入韵,二、四、六、八句必须人韵,三、五、七句不能人韵。其次是平仄。古汉语的字分平、上(shng)、去、人四声,平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即指四声中的上、去、人三声。律诗的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平仄规定。(二)唐诗 1唐诗的发展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可谓碰上了最佳的历史机遇。从社会方面来看,国家的高度统一,经济的繁荣发达,学术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空气的活跃,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奖励,文化艺术的南北交融以及对外的开放,都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从诗歌本身来看,唐以前的诗歌既为唐诗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也为唐诗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5、活,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丰富的素材,而唐代一批批优秀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杰出的艺 术创造力,将可能变成了现实,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唐诗堪称有唐一代的文学,盛况空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家作品多。二是题材内容广泛。三是形式体裁完备。四是风格众多,流派纷呈。五是艺术手法丰富多彩。唐诗分期问题的提出在人宋之后,但历代分法多有不同。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在梳理唐代近体诗艺术流变时,将其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此后学界多沿用此说。从唐朝建国(618)至睿宗末年(712)将近百年的时间为初唐时期,这是齐梁诗风和反齐梁诗风的激烈斗争时期;从玄宗即位(712)至代宗永泰元年(76

    6、5)约50年时间为盛唐时期,这是唐诗的成熟期和第一个高峰期;从代宗大历元年(766)至文宗大和末年(835)约70年时间为中唐时期,这是唐诗发 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和多元化发展期;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至唐亡国(907)约70年时间为晚唐时期,这是唐诗的衰微时期。2.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初唐诗坛有两大作家群:一是基本上继承六朝以来“以绮错婉媚为本”的宫廷诗人,主要诗人有由隋入唐的元老虞世南、唐太宗李世民、上官仪、沈佳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二是改革六朝诗风的诗人,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为代表。盛唐诗歌的主体是山水田园和边塞两大诗派、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山水田园

    7、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常建、储光羲、祖咏、裴迪等。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之涣、王昌龄、李颀、王翰等。中唐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衰落大趋势中带有中兴迹象的时期。代宗大历年间,诗坛上的活跃人物是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中唐诗坛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亦称元白诗派。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张籍和王建,他们的诗被称为“张王乐府”。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这一派的重要成员还有贾岛、姚合、卢仝等。此外,中唐的杰出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晚唐是唐王朝的衰微时期,诗坛情况也大体如此。晚唐前期,由于李商隐和杜

    8、牧的活动,诗坛尚不显过分冷寂。李商隐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小李杜”之后,诗坛又呈多元化局面,但主要倾向有二:一是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批判现实派。二是以司空图、韩偓等为代表的隐逸派。(三)宋诗 1.宋诗的发展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宋诗形成了讲究才学、散文化和议论化的时代特色。北宋初年诗坛,承五代余习,“卑弱”是其根本毛病。为改变这种状况,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到唐诗中寻找出路,形成了白乐天体、晚唐体和西昆体三个派别。但他们都未能解决宋诗发展的基本 方向问题。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是伴随着政治革新和儒学复兴而勃起的。欧阳修的诗对矫正西昆体的华靡和晚唐体的卑弱起到了积极的作

    9、用,奠定了宋诗的基本格局。北宋诗坛的全盛时期是在神宗和哲宗两朝,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安石和苏轼,他们的诗歌创作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对江西诗派和后世诗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在国难当头之际,出现了抗金复国的高潮,爱国诗歌成为南宋前期诗坛的一种突出现象,南宋中期,由于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南宋有了长达40年的和平局面,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诗坛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南宋后期诗坛明显出现衰势,流落江湖的布衣之士和依附权贵的清 客文人成为诗坛的主角。然而在南宋覆灭前后,又涌现出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诗人,如汪元量、郑思肖、林景熙、刘辰翁等,他们用诗歌

    10、反映了动荡的时代,抒发了自己的浩然正气和亡国之痛,写下了“宋亡之诗史”,在悲歌慷慨之中为宋诗画上了句号。2.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宋初的白乐天体,以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晚唐体除宰相寇准外,多为在野名士,以魏野、林逋等为代表。宋真宗景德年间,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和钱惟演。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除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外,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王安石和苏轼。北宋后期诗坛,影响最大的是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南宋中期的“中兴四大诗人”中,杨万里涛歌陆游是南宋中期爱国诗派的一面旗帜,是南宋最有成就的伟大爱国诗人。此外,理学家朱熹等也都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南宋后期,较有影响的有两个诗派:一是

    11、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派,因四人名、字中均有“灵”字,故也称“四灵”派;二是以戴复古、刘克庄等为代表的江湖派。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文天祥。二、唐宋诗选 (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思想意蕴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内容主要是习见的男女离别相思,但作者对这一传统内容加以新的挖掘开拓,故其思想意蕴远非同类内容的其他作品可以比拟。此诗分三部分:前八句集中描绘了一幅壮阔、优美、静谧、和谐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 月夜春江花林的画卷;中间八句侧重写面对自然美景而产生的对字宙奥秘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末二十句主要写花月春宵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全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激赏和留恋,也

    12、有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慨叹,更有对男女离别相思的伤感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一种盛世气象和充满活力的时代风貌。2.精妙的构思 构思精妙,结构严谨。诗以时间为序,从月升写到月落;诗以“月”为主线,将“春”、“江”、“花”、“月”、“夜”五个字贯穿起来,并把逼真的景物描绘和丰富的联想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无限的时空和人世间的情事景物集于尺幅之中,营造出精美 绝伦的艺术境界,正如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所说:“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3.情、景、理的交融 此诗前半重写景,后半重抒情,但景中有情:江海齐平,波光万里,江流芳甸,花林似霰,青枫

    13、浦上,明月楼头,鱼雁飞跃,江潭落月,如诗如画的美景,造成皎洁、柔美、静谧的特有意境,而这种意境最易引发人们的离情别绪,也更适合于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抒发。在这情景交融之中,诗人又巧妙而自然地加入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这种情、景、理的浑然体,使写景不流于刻板,说理不流于谈玄,抒情不流于缠绵,既增加了作品的厚重度,又增加了作品的空灵感。4.精美的语言 此诗语言优美流畅,韵律自然流转。每四句换一韵,平仄互押,宛转流利,浓富民歌意味。它不是急管繁弦,也不是低徊哀怨,而是哀伤中有希望,叹息中有轻盈,有一种小夜曲、梦幻曲式的含蓄和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此诗不用典故,不刻意雕琢,但精美凝练,清丽自然。“春江潮水

    14、 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都是广为传诵的名句。5.名言警句 舂江花月夜是“初唐体”诗格的代表,是七言歌行体的楷模。闻一多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熟)。王闿运誉之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唐诗选)。(二)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1孟浩然生平及其诗歌创作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早年隐居于襄阳府城东南的鹿门山,为学三十载,以诗自适。四十岁赴长安求仕,落第,与诗人王维、张九龄等结交,此后,他曾多次漫游湘、淮、吴、越及巴蜀等地

    15、。张九龄任荆州长史,孟浩然 应征为从事。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游襄阳,二人欢饮“食鲜疾动”而去世。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故山水田园是其诗歌最主要的内容。但他一生又未忘怀世事,渴求人仕,故其诗中时常流露出仕与隐的思想矛盾。在唐代诗人中,开山水田园诗 派风气之先者,首推孟浩然。他不仅在内容上将山水、田园与行旅相结合,而且不以模山范水为尚,而是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情色彩融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语言平易清旷,形成冲淡自然而又不乏壮逸之气的艺术风格。孟浩然现存诗260余首,有孟浩然集传世。2写景抒情的特点

    16、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的开头是对隐者生活环境的描绘,优雅、高洁;接着写诗人登山所见之景:先写傍晚劳作的农夫归家时在渡头稍歇的画面,悠闲安静,富有生活气息;再写那天边如荠的远树和那江边如月的沙洲,这种组画式的写法使写景层次鲜明,诗中有画。最后两句是直接抒 情,切盼友人能携酒来和自己共醉重阳,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全诗将怀人之情和薄暮时分所感发的淡淡愁绪,完全融人景物之中,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景清淡而优美,情飘逸而真挚,使全诗显得更为典雅浑成。3语言风格在语言上,此诗全用人声韵,节奏短促;语言淡雅质朴,传达出一种轻盈而饱满的韵致和飘逸的情怀;擅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三)李白将进酒 1李白生平

    17、及其诗歌创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市),隋末时先祖因罪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城),李白出生于此。五岁左右随家内迁至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早年博览群书,学剑术,并有隐 居经历,同时也有许多社会交往。大约24岁时仗剑去国,出川远游,下江陵,游洞庭、金陵及苏、杭、越、扬等州。后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定居湖北安陆,开始为期十年“隐不绝俗”的生活。开元十八年(730)春夏间,经南阳至长安,隐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次年人长安,求仕不果,于 开元二十一年(733)夏离开长安,东下梁园,次年隐居嵩山,后又游太行山、太原,北至雁门关。天宝

    18、元年(742),因道士吴筠推荐,奉诏人京,供奉翰林三年,因谗被赐金放还。天宝三载(744)春出京,开始了第二次漫游。先遇杜甫于洛阳,后遇高适于汴州,三人同游梁园等地。他以梁园为 中心,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后隐居庐山屏风叠。次年冬,应邀人永王李磷军幕,后李磷兵败被杀,李白因“附逆”获罪,流放夜郎,至白帝城遇赦。后流寓江南,病逝于安徽当涂。李白的诗歌不但表现了他的伟大抱负和思想历程,而且形象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抨击上层社会的腐败,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

    19、运用多种浪漫主义手法,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在诗歌体裁方面,他众体兼长,而以五、七言乐府和绝句的成就最高。其诗感情炽热,个性强烈,具有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诗中往往运用大胆的夸张,惊人的想象、精妙的比喻和神话传说。在语言方面,他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传统并向民歌学习,使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丽自然。其诗风格多样,而以豪放飘逸为主。李白存诗近千首,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是最完备的本子。今人整理的版本有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安旗等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版)。2.“愁”的内涵 是一首劝酒诗,但实际上诗人是借劝朋友饮酒

    20、之名,抒发自己郁积已久的愤慨不平,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借酒浇愁。李白有理想,渴望建功立业但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可见,在李白思想里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理想与现实的激烈斗争。他的及时行乐,借酒浇愁,实际上是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激愤之词,包含着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和愤怒抗议。他的“万古愁”。实际上就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郁和愤激之情。3.豪放的自我形象 全诗以劝酒来张扬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中诗人的形象有外在和内心两个方面。从外在形象看,他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物。如他不但主动要求朋友“杯莫停”听他唱劝酒歌,反客为主,而且竟然说出“主人何为言少钱”这样不合常情的话和作出让侍者用皮衣换酒之举,充分表现了他无

    21、拘无束、坦荡豪放的个性。从其内心来看,这首诗主要是通过作者的慨叹和自白,层层揭示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理想,他的自信,他的傲岸不屈和不慕功名富贵,以及他的悲愤和无奈,都得以充分的展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豪纵不羁的诗人自我形象就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4背诵全诗(四)杜甫登高 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出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早年读书破万卷。20岁开始壮游,曾南下吴越,后北至齐、赵、梁、宋,与李白、高适 结下深厚友谊。天宝五载(746)

    22、至长安求仕,困守十年,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天宝十四载(755),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值安禄山反,长安陷落,诗人在流亡中被俘,于至德二载(757)夏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肃宗行在所,授左拾遗。不久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两京收复后,杜甫又回京任职,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 参军。乾元二年(759)七月弃官,由华州经秦州、同谷人蜀至成都。得友人高适等资助,建成都草堂。又因四川藩镇作乱,曾避乱于梓州。广德二年(764),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离成都至夔州,后又出三峡,经岳阳,下洞庭,溯湘江,颠簸困顿,病逝于岳阳附近的船上。杜甫是我国古代伟

    23、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的社会现实,他深切地关切人民命运;无比热爱祖国,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无情地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丑行。他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其诗各体兼备,尤以五、七言律诗、长篇五古和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推陈出新,集前人之大成,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典范,影响巨大而且深远,被称为“诗圣”。杜诗现存1400余首,历代注本极多,以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最为详备。2.通体对仗的特色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对首联与

    24、尾联则无严格要求,然杜甫此诗却是通体对仗。首联中“风急天高”和“渚清沙白”、“猿啸哀”和“鸟飞回”,自然成对,十分工整,而且出句中的“风急”和“天高”、对句中的“渚清”和“沙白”又是句中自对,读来极富节奏感。其他各联,也 联联对仗,句句、字字合律。此诗不但通体对仗,句句整饬,而且如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让人似乎觉得首尾“未尝有对”,而颔、颈亦“无意于对”,这正是诗人艺术技巧不可企及之处。明人胡应麟在其诗薮中评此诗说:“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此说颇为中肯。3.抒情特色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所闻之景:风急天高,猿

    25、声凄厉;渚清沙白,飞鸟盘旋;落叶萧萧,江流滚滚。景色壮观,空旷开阔,而又浓富凄凉、肃杀之气。后四句是抒写登高远眺的感触之情:第五句写羁旅之愁,“常做客”已使人感伤不已,再加上“万里悲秋”这地域和时令的因素,感伤更加浓重;第六句写孤衰之态。“百年多病”已写尽了垂暮之年的衰朽,再加上“独登台”三字,更写出了寓居夔州举目无亲之孤独凄凉。末二句写白发与戒酒。由于战乱,使诗人备尝艰难、身心俱损,不仅白发日多,且因多病戒酒,连借酒浇愁也不可得。本来,登高临远,以求赏心悦目,而此次登高却惹来了无尽的苦恨悲愁。寒士悲秋,面对如画而又萧瑟的景物,联想到时局动荡和身世之悲,百感交集,伤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全诗情景

    26、交融,含蓄不尽。4背诵全诗(五)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岑参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岑参(715一770),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出生于没落世家。天宝三载(744)进士及第,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冬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约两年,天宝十载返长安。天宝十三载至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摄监察御 史,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至德二载(757)返长安,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后又以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身份,充关西节度判官。代宗大历元年(766),随杜鸿渐人蜀,次年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翌年罢官东归,客死于成都旅舍。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

    27、今存四百余首。他以雄奇的笔调描绘了西北边地的奇异风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各民族间融洽交往和民族风情。在描写边塞军旅生活中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歌颂将士的英雄气概,极大地开拓了边塞诗的表现领域。其 诗在艺术上也极具特色。形式上,不再沿用乐府旧题而自立新题,以舒卷自如的七言歌行,创造出音节流畅、用韵多变的诗体。在表现手法上,以奇特壮丽为主,长于描写,寓情于景,想象丰富,浓富浪漫主义色彩。2.景物描写 此诗是岑参边塞诗中奇壮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写了西北边地奇异的景象和行军的艰苦,歌颂了戍边将士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对敌作战的必胜信心。此诗的景物描写极富特色。西北边地九月就朔风怒吼,“平沙莽莽

    28、黄人天”“一川碎石大如斗”,环境恶劣,景象奇特而气势壮阔;行军途中“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以及“旋作冰”“砚水凝”的奇寒,艺术地再现了西北边地的自然景象,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而恶劣环境的描写对反衬将士们的精神状态起了很好的作用。3.语言特点此诗的语言也很有特点。一是善用动词描绘动态之景,如“黄入天”“风夜吼”“石乱走”“烟尘飞”“戈相拨”“汗气蒸”“砚水凝”等,准确的动词和白描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生动性。二是精妙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如“大如斗”“风头如刀面如割”等。三是用韵奇,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变偶为奇,节奏跳跃,急促有力,颇有进行曲的意味,与行军出征的气氛

    29、非常和谐。(六)白居易长恨歌 1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先世迁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出生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早年随父于越中等地颠沛流离多年。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土,后相继以拔萃科和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周至县尉。又人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元和十年(815)以越职奏事获罪,贬为江州司马。后又历任忠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诗人为避“牛、李党争”之祸,长庆二年(822)自请外任,先后除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又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过着“似出复似处”的生活,归心于佛、道,

    30、力求独善其身,终以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出发,建立了较系统的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元和年间,与元稹等人倡导并创作新乐府诗,是新乐府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白居易存世诗歌2800多首,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自编诗集,将其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他的新乐府诗,以鲜明的主题,明白晓畅的语言,开创了浅切诗派,对后世诗坛有重要影响。2.双重主题说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影响较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三种,目前学界多采纳双重主题说,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有双重性:既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李、杨之间坚贞专一的爱情。3.艺术特色 此

    31、诗在艺术上极为成功。首先是故事性和抒情性相结合,在叙事中抒情。其次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再次是语言精美。声调流畅。4.名言警句 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均为传诵名句。(七)黄庭坚登快阁 1.黄庭坚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及第,神宗熙宁五年(1072)除大名府国子教授。元丰元年(1078)以诗投赠苏轼,获赞赏,遂为苏门弟子,与秦观、张 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哲宗

    32、元枯年间,朝廷起用旧党,黄庭坚被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史编修,主持修撰神宗实录,因有“黄太史”之称。后又擢起居舍人。绍圣年间,新党又当政,黄庭坚以“诬毁”先朝罪贬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徽宗时曾一度复起,不久又遭贬徙,崇宁四年九月病逝于贬所宜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黄庭坚自幼聪颖,读书“数过辄记”。其父黄庶与其前后两位岳父孙觉、谢师厚均推崇杜甫诗歌,对他颇有影响。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并且开创了江西诗派,成为北宋开宗立派的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自己一套诗歌主张:他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力主创新,避熟就生,“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他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说法,主 张“无一字无来

    33、处”。但同时,他也不赞成以诗文干政,反对在诗歌中无节制地抒怀。其诗以思亲怀友、描摹山水和题咏书画为多,集中体现了读书人特有的精神生活和清高的道德人品。在艺术表现和审美观念上,他标新立异,追求曲折新奇,锤炼字句,讲究用典,声律拗峭,形成生新瘦硬的风格,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黄庭坚今存诗一千九百余首,有山谷集七十卷传世。2.字句特色这是一首七律名作,多方面体现了黄诗的基本特点。从字句上看,它充分体现了黄庭坚锤炼字句的工力。如把“痴儿”这样的俗语引入诗中,赋予新意,正是“以俗为雅”;将“倚”字和“晚晴”接在一起,而不说倚栏杆,使人物直接化入了壮美的晚境之中;以“青眼”观“美酒”已极生动,再

    34、加上一 个“横”字,顾盼之状更加具体,这种生新的词语,足见黄氏的炼字之法,颇有“点铁成金”之妙。此外,“天远大”“月分明”“归船”“白鸥”等,无不增加诗歌的形象之美。从句法看,它“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方东树续昭昧詹言卷七转引),即将单行之气寓于律诗之中。诗中每联两句不管对仗与 否,均能一气盘旋而下,即每联的下句皆由上句引发,但都能构成新的意境。诗中颔联对仗工稳,意境最佳,向为传世名句。3.典故应用 从用典上看,此诗用典繁密,手法灵活。首句反用典故,可谓化腐朽为神奇的“夺胎换骨”法;颈联活用伯牙、钟子期及阮籍的典故,新颖活泼,寓意丰富;末句用白鸥事,虽为人所共知的熟典,但运用贴切,深化了作品的

    35、思想内容。4名言警句(八)陆游关山月 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祖父和父亲均任朝官。绍兴二十四年(1154)赴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北伐中原,被秦桧黜免。秦桧死后,陆游任福州宁德县主簿,转任大理寺司直、枢密院编修官等职。至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隆兴、夔州 等地通判,后因支持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乾道八年(1172),王炎任四川宣抚使时,他曾赴汉中任军职。范成大帅蜀时,又曾任参议官。54岁时奉诏入朝,先后出任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方官吏。后因坚持抗金而去职,晚年除了大约一年时间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外,闲居于山阴老家二十余年。

    36、陆游诗、词、文兼长,尤以诗歌成就最高。其诗歌内容丰富,全面地反映了南宋中期的社会面貌,其中以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诗中充满杀敌报国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反对妥协求和,讽刺投降派的文恬武嬉;抒写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不平,歌颂广大人民的爱国精神,同情北方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以及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田园诗、闲适诗也写得很有特色。2.时代特色 这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名作。诗人借乐府古题来写时事。全涛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层。前四句是写后方,描写统治者妥协苟安、沉迷歌舞享乐的生活;中四句写前线,将士

    37、们报国无门,徒死边关;末四句写沦陷区,遗民切盼恢复而遥遥无期,唯有无奈。全诗通过三个场景,艺术地概括了南宋一代的社会现实。诗歌的矛头直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深刻揭露了南宋朝廷的投降本质和醉生梦死的丑态;对戍边壮士和沦陷区人民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现了诗人终生不忘北伐、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3结构特点 此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看似淡淡的一笔,但这“和戎诏”却正是造成日前社会现状的总根源,在思想上起到厂统摄全篇的重要作用。诗歌巧妙地照应关山月的题面,以“月”作为全诗的主要景物,以同一月下的三处空间转换为结构框架,而重点是写现实生活中在 同一月夜三种不同场景中三种人物的不同生存状态,且使这三种场景、三种人物及其心理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深刻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全诗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顿挫有致。此诗在化叙事为抒情,将叙事、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方面,在平仄韵交替变换、使声情和谐方面。也均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章唐宋诗学习培训模板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616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