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孟子》三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416006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9.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孟子》三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孟子 三章第 课时 精品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三章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解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教学重点】1.进一步解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意,初步体会了孟子的智慧,孟子是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呢?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进入新课学习。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本课所选的三章内容观点十分明确,通过标题已经能够了解,但是这样三个抽象

    2、的道理想要让人们理解并接受却并非易事,孟子是如何把这三个道理说清楚的呢?请你梳理一下三篇短文的行文思路。2.过程安排(1)全班分成2/4大组,每组负责一篇短文的分析。(2)小组成员分别自主诵读短文内容,然后给短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作者的观点。(3)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梳理短文的行文思路,确定探究结论。(4)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3.探究示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头亮明观点,用两个层递句把“天时”“地利”“人和”排列在一起,以两个“不如”加以比较,说明了三者的关系,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这样不但显得论点十分明确,而且以此统率全篇,决

    3、定了全篇的布局。)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用实际战争结果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连用四个并列排比句突出证明一切优越条件都比不上“人和”。)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曰”承上启下,然后紧接连用三个并列排比句,以三个“不以”进一步强调物质条件也不足以帮助促进战争取胜,从反面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从政治方面证明了孟子的观点。)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4、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承接上文将“多助”与“寡助”的结果进行一番鲜明的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又和开头提出的观点一致,首尾呼应。)思路梳理:提出论点列举事实(层层深入)得出结论鲜明对比印证论点4.成果展示预设1: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用景春的话引出关于“何为大丈夫”的问题。景春从功利的角度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5、/(孟子的话反驳了景春的观点,他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旧时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能做的往往只有顺从,即“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而在孟子看来,在“顺从”这一点上,公孙衍、张仪这些纵横家与出嫁的女子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行事方式,是固守儒家仁义之道,强调为人要有原则的孟子所不齿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在讽刺了张仪之徒后,从正面赋予了“大丈夫”崇高的品行即有仁德,有礼节,有义行。其中“居天下”一句讲的是入世前的修身,“得志”一句讲的是入世时的人生际遇,最后一

    6、句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三者前后一贯,内外相连,修身养气是基础,行为处事是表现,既有个人德行的要求,也有社会责任的担当,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丈夫精神培养的整个过程。在孟子看来,只有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思路梳理:由景春之话引出“何为大丈夫”这一问题通过类比进行反驳,否定功利的大丈夫准则提出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得出结论预设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连用6个历史事实把道理生

    7、动鲜活地呈现出来,然后言简意赅地总结出小人物经过了刻苦磨练也能成为大人物。这是本文的第一层,用铺排写法,表示作者所举绝非单例孤证,以增强说服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本文第二层指出因犯错误而产生思想斗争并受到外来压力,是任何人,特别是大多数的普通人,都能遇到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本文第三层说,当前在位的统治者未必都是圣君贤相,那么他们也应该尝尝普通人以及由普通人变成圣君贤相所吃到的苦头。如果不尝点苦头,就很可能倒大霉,面临亡国之惨祸。在前两层基础上从反面来说,加强了警告作用,这叫反衬法。)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四层

    8、是总结,运用对比手法,收束有力,明确突出地总结出作者的观点。)思路梳理:小人物 普通人 一国之君 正 正 反 得出结论5.活动小结 通过探究活动,我们对三篇短文的行文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不难看出孟子逻辑思维十分缜密,而且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借鉴到一定的写作技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三篇短文的行文思路。(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诵读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2.过程安排(1)自由朗读三章,圈画出运用了排比且气势不凡的句子。(2)思考并批注: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好处。

    9、(3)交流讨论:每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圈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发现。(4)交流总结:组员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找出本课所有排比句并进行具体分析。(5)汇报展示:小组派两位代表,一位同学诵读句子,一位同学进行分析。3.成果展示预设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连用四个并列排比句,每句又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写“地利”方面的优越条件,为下文蓄势。预设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连用三个并列排比句,以三个“不以”语势强烈地进一步强调物质条件不足恃,从反面说明了“人和”的重要。预设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10、,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预设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运用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强烈地总结了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的品行,收束全文,气势如虹。预设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预设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运用排比,着力描写担大任者所

    11、经受的具体磨练,加强了自己的论点。4.活动小结孟子擅长运用排比修辞来进行说理,他总是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句式的优势,使自己的文章气贯长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与具体语句的分析,体会孟子文章的风格特点。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深入分析了三篇短文的行文思路,并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感受到了孟子运用排比、气势非凡的雄辩之风。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文中蕴含的孟子的思想内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为下节课做准备。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请你模仿孟子,用上排比修辞,任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个观点中的一个,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话。2.课后作业(1)再读课文,然后用“我从_(原文语句)中读懂了_的道理”的句式概括自己领悟到的内容。(2)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孟子三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善用排比,气势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孟子》三章第2课时精品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600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