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幼儿园课程概述-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5647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PPT
  • 页数:116
  • 大小:1.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幼儿园课程概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幼儿园 课程 概述 课件
    资源描述:

    1、-1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2第一章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述-3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基础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课程的特征与要素课程的特征与要素课程的定义、类型课程的定义、类型本章了解的重点内容:本章了解的重点内容: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4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5一、课程的定义一、课程的定义 我国我国“课程课程”的词源的词源 在我国,在我国,“课程课程”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如始于唐代

    2、学者孔颖达,如“教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紧着课程”。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课课 程程 概概 述述-6 西方西方“课程课程”的词源的词源在英语中,课程在英语中,课程 curriculum 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一词来源于拉丁“currerecurrere”。用名词形式解释: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跑道”即即“学程学程”。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

    3、式解释: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奔跑”即即“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H.Spencer,H.)在)在什么知识最有价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值?(1859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第一章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第一章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节 课课 程程 概概 述述-7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所持的哲学观、社会

    4、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课程的概念集中地反应了人们对课课程的概念集中地反应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一种理解。尽管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程本质的一种理解。尽管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维纭,但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维度:度:(二)(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8 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课程即计划-91 1、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这种课

    5、程定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是以往学校教育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是以往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反应。实践的真实反应。1 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 2、评价:只关注、评价:只关注“教什么教什么”,而不关注,而不关注“为什为什么教么教”和和“怎样教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

    6、识看作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他们的主要任务。-102 2、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经验 1 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在学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生活课程、活动课程、校获得的学习经验(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11 2 2、评价:、评价:着眼与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着眼与

    7、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教学组织的中心。让教师从关注让教师从关注教材教材到关到关注注学生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意义。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转移,即从关注书本书本到关注到关注学生学生-123 3、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目标 1 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课程关注的重心是学习者通过课程而获得的学习课程关注的重心是学习者通过课程而获得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结果,即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手段。2 2、评价:

    8、、评价:“目标说目标说”对于教育效率的强调,有利于课程的对于教育效率的强调,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标准化。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科学化、标准化。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是为了服务于序列的学习目标,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些目标。但在教育实践中可能还有一些事先没有预这些目标。但在教育实践中可能还有一些事先没有预期到却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影响的结果,是否也需要关期到却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影响的结果,是否也需要关注?这都是它所面临的难题。注?这都是它所面临的难题。-134 4、课程即计划、课程即计划 1 1、基本观点:课程作为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包括、基

    9、本观点:课程作为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包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的目标)、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的目标)、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和如何组织这些经验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课程内经验和如何组织这些经验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课程内容和组织)以及如何去检验育人的意图是否达到(课程容和组织)以及如何去检验育人的意图是否达到(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决策,涵盖了课程的基本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决策,涵盖了课程的基本要素。要素。-142 2、评价:、评价:将课程定义为计划的方式,与基于将课程定义为计划的方式,与基于“学科学科”、“学习者经验学习者经验”或或“目标目标”等某一单一的课程组等某

    10、一单一的课程组成因素来界定课程的方式不同,它反应的是一种成因素来界定课程的方式不同,它反应的是一种综合多因素的倾向,因为计划包括目标、内容、综合多因素的倾向,因为计划包括目标、内容、评价、教和学多方面。因而它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评价、教和学多方面。因而它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了静态的设计,忽略了儿童的需要和反应。这调了静态的设计,忽略了儿童的需要和反应。这使它可能与使它可能与“教材说教材说”殊途同归,将教育者的关殊途同归,将教育者的关注点引向外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最终导致教注点引向外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最终导致教师中心的倾向。师中心的倾向。-15总总 结结 每种课程定义都有其不同的产每种课程定义都

    11、有其不同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各自独特的角度生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各自独特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尽管每一种都有其局限和关注的重点。尽管每一种都有其局限性,但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课程的性,但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课程的本质,都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对于本质,都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去简单地肯定或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去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哪种定义,而是了解每种定义所要否定哪种定义,而是了解每种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及伴随的新问题,以使我们解决的问题及伴随的新问题,以使我们对课程的认识更加全面、辨证。对课程的认识更加全面、辨证。-16二、课程的类型二、课程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和议题出

    12、发,课程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和议题出发,课程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文化课程一元化课程与多元化文化课程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7(一)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一)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从课程对从课程对文化文化的选择来看,可以划分为一元的选择来看,可以划分为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文化的课程主流中心文化的课程”,这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这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多元化文

    13、化课程是在对一元化文化课程批判多元化文化课程是在对一元化文化课程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将多种族的历史和文化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将多种族的历史和文化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要求发展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要求发展“反偏见课程反偏见课程”,即要求课程克服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问即要求课程克服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和偏见问题。题。-18 评价:评价:课程的文化选择面临两难,具体说来,课程的文化选择面临两难,具体说来,课程如果排斥主流文化以外的文化,会对课程如果排斥主流文化以外的文化,会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族群的儿童带来负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族群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反之,为了克服文化偏见,将

    14、所面影响;反之,为了克服文化偏见,将所有的文化都纳入课程,必然导致课程容量有的文化都纳入课程,必然导致课程容量过大,增加学生负担,进而言之,包容一过大,增加学生负担,进而言之,包容一切文化的课程有时反而无法使各种文化间切文化的课程有时反而无法使各种文化间相互沟通和共存,不能保证各文化群体之相互沟通和共存,不能保证各文化群体之间的凝聚力。间的凝聚力。-19(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属性内容的属性划分,课程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可以划分为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

    15、平,从各门科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实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实施课程。施课程。-20 评价:评价:分科课程注重儿童掌握基础知分科课程注重儿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识和技能,而且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它只关注学科逻辑,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它只关注学科逻辑,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相反,活动课程能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相反,活动课程能从儿童的兴

    16、趣和需要出发,与儿童生活相贴近,但是,它需要出发,与儿童生活相贴近,但是,它缺乏严格的计划,而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缺乏严格的计划,而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统的知识。-21(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按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区别表现在:区别表现在: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

    17、是无计划、无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无计划、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习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而得到的知识、识和技能,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主要是非预期的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主要是非预期的结果结果-22 联系表现在:联系表现在:在显性课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在显性课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特别是当显性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充分发挥特别

    18、是当显性课程的实施过程能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时。(课表、点名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时。(课表、点名等)等)隐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转化为隐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入学教育等)显性课程(入学教育等)-23第二节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述-24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一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的幼教界普遍使用。普遍使用。19281928年年5 5月在南京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提出月在南京的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陶行知提出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与教材案审查编辑幼稚园课程与教材案。19511

    19、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的课程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自己关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观点。编制的观点。在我国在我国“课程课程”这一概念早已正式运用于幼儿园。这一概念早已正式运用于幼儿园。-25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种活动的总和。-26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20、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了解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了解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大方向。儿园课程的大方向。-27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启蒙性启蒙性生活化生活化游戏性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潜在性-28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相比: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相同点: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不同点:更为注重儿童发展 幼儿园课程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幼儿园课程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

    21、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29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一)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幼儿园课程的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幼儿园课程的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是教育理念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是教育理念之所在。之所在。(二)其他要素(二)其他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评价-30三种不同的理念(三种不同的理念(P11P11)浪

    22、漫主义理念浪漫主义理念文化传递理念文化传递理念进步主义理念进步主义理念-3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实施实施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评价评价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内容内容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目标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的其他要素(二)幼儿园课程的其他要素-32三、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三、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课程的基础,指的是影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础领域。一般认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33(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1 1、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 2 2、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23、3 3、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4 4、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 -34(二)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二)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哲学基础主要解决的是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的问题,即主要能帮助幼儿园课程回答“知识是什么”等问题。主要有:1 1、经验论与幼儿园课程、经验论与幼儿园课程 2 2、唯理论与幼儿园课程论、唯理论与幼儿园课程论 3 3、实用主义哲学与幼儿园课程、实用主义哲学与幼儿园课程 -35 评价:评价:哲学与幼儿园课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哲学与幼儿园课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性质、知识

    24、的类别、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性质、知识的类别、认知过程以及知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认知过程以及知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感性的知识感性的知识理性的知识理性的知识 经验的知识经验的知识理论的知识理论的知识 零星的知识零星的知识系统的知识系统的知识 直接的知识直接的知识间接的知识间接的知识 具体的知识具体的知识抽象的知识抽象的知识 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知识日常的知识日常的知识 学术的知识学术的知识实用的知识实用的知识 现象的知识现象的知识本质的知识本质的知识-36(三)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三)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幼儿园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作为社会文化

    25、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会因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会因其保存、传递或重建社会文化的职能而对社会发展和保存、传递或重建社会文化的职能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产生作用。人类文明产生作用。1 1、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看幼儿园课程学看幼儿园课程 该系统包括(该系统包括(P33P33):):小系统小系统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外系统外系统 大系统大系统2、幼儿园课程离不开社会文化背、幼儿园课程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景-37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38一、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一、游戏在幼儿园

    26、课程中的地位 (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有些的界定(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有些的界定 具有以下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被认定为游具有以下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被认定为游戏:戏:非真实性非真实性 源于内在的动机源于内在的动机 过程导向过程导向 自由选择自由选择 积极情绪等积极情绪等-39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1 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技能的发展 2 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学习学科的学习 (三)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三)游戏在学龄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地位-40

    27、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教学的界(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教学的界定(定(P47P47)(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二)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作用-41三、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三、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日常生活活(一)对幼儿园课程中日常生活活动的界定动的界定 包括:进餐、喝水、睡眠、起床包括:进餐、喝水、睡眠、起床等等 (二)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二)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程中的地位-42四、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四、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一)日常生活活

    28、动与另两类活动相互补充、相(一)日常生活活动与另两类活动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互融合 (二)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优化结合(二)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优化结合 1 1、游戏和教学不能相互代替又相得益彰、游戏和教学不能相互代替又相得益彰 2 2、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划分、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划分纯游戏纯游戏较多的游较多的游戏较少的游戏较少的游戏非游戏非游戏-43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1 1、分离式、分离式 2 2、插入式、插入式 3 3、整合式、整合式-44-45 第一节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

    29、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的发展(一)目标模式的发展 目标模式产生于目标模式产生于2020世纪前期。源世纪前期。源于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科学成为于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科学成为时代的精神。据此,教育也走上了科学时代的精神。据此,教育也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课程的编制就变得更讲究控化的道路,课程的编制就变得更讲究控制性、组织性和实效性。制性、组织性和实效性。-46 就就价值定位价值定位而言,而言,目

    30、标模式是基于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创始人创始人博比特博比特在在2020世纪初创造了目标模式的世纪初创造了目标模式的雏形。雏形。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泰勒泰勒的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理,提出了课程编制需,提出了课程编制需回答的四个问题(回答的四个问题(P64P64),),确定了其确定了其“行为目标之行为目标之父父”的地位。的地位。之后的之后的惠勒惠勒对其行对其行为模式提出了修改意见。为模式提出了修改意见。-47确定目标确定

    31、目标选择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确定目标确定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调整目标调整目标评价评价统整经验、内容统整经验、内容惠勒修改的圆环型目标模式惠勒修改的圆环型目标模式-48 (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响 特点:特点:1 1、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2 2、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以引领课程的设计、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以引领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与教学;3 3、把课程目标模式按其不同的心

    32、理领域、不、把课程目标模式按其不同的心理领域、不同水平,形成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以同水平,形成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便课程实施;4 4、目标、目标手段、效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控制、预期检验的思想依然存在。检验的思想依然存在。-49 影响:影响:使的课程的编制强调目标的制定、强调课程使的课程的编制强调目标的制定、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与具体的教育活动,强调根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与具体的教育活动,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结果。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结果。评价:评价: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计划性、可控性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计划性

    33、、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和教育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可操作性,对课程和教育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弊病表现在:弊病表现在:1 1、儿童的行为不可预知;、儿童的行为不可预知;2 2、很难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内在东西被忽视;很难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内在东西被忽视;3 3、儿童、儿童的学习经验被分割成碎片。的学习经验被分割成碎片。-50 观点:观点:过程模式是在批判目标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过程模式是在批判目标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其存在两个致命弱点:认为其存在两个致命弱点:1 1、误解了知识的性质;、误解了知识的性质;2 2、误解了改进实践的过程的性质。、误解了

    34、改进实践的过程的性质。同时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同时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1 1、儿童不只是知识的被动、儿童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2 2、注重内在、注重内在的、整体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反对锁碎、片断的、整体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反对锁碎、片断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51 二、过程模式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

    35、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一)过程模式的基本原理(一)过程模式的基本原理 20 20世纪世纪50-60s50-60s后,后,斯坦豪斯(英)斯坦豪斯(英)针对目标针对目标模式的缺陷,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倡导立模式的缺陷,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倡导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育和自足于教育内在价值,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育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

    36、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识观。-52 (二)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二)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影响 特点:特点:1 1、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2 2、重视开放的、非形式化的学习环境、教、重视开放的、非形式化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的设计,鼓励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探究;育环境的设计,鼓励儿童自由选择、自由探究;3 3、课程评价中教师应是诊断者,而非评分、课程评价中教师应是诊断者,而非评分

    37、者。评价应以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知识的内在价值为者。评价应以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知识的内在价值为标准,而不是以预设目标的达成度为依据。标准,而不是以预设目标的达成度为依据。-53 影响:影响:1 1、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童活动的过程;2 2、淡化教师的计划性和控制性,、淡化教师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儿童的兴趣;强调儿童的兴趣;3 3、淡化根据客观标准进行评价,、淡化根据客观标准进行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中的作用。评价:没有明确提出课程编制的评价:没有明确提出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人们在运用过

    38、程基本原则和方法,使人们在运用过程中难以把握中难以把握。-54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一)行为目标(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客观性、可操作性)变化。(客观性、可操作性)表述:表述:梅杰认为,行为目标应包括三个部分:梅杰认为,行为目标应包括三个部分:1 1、儿童外显行、儿童外显行为的表现;为的表现;2 2、能观察到这种

    39、行为表现的条件;、能观察到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3 3、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公认的标准。(能在户外的树木、花草、土里寻找小虫公认的标准。(能在户外的树木、花草、土里寻找小虫能爱护公物、能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信心)能爱护公物、能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信心)拟订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拟订行为目标,至少要做到:1 1、要具体明确,能观察、要具体明确,能观察的到;的到;2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55 (二)生成性目标二)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标。杜威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斯坦豪斯斯坦

    40、豪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引导”,即,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加的程度。评价评价: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实践理性”,强,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产生课程的目标。但过于理想,操作难度比较。但过于理想,操作难度比较大。大。-56 (三)表现性目标三)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

    41、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艾斯纳艾斯纳首先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强调的是首先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不规定。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际遇“所产生的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适合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个性化表现,它适合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57 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中的互补 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

    42、处,也有其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从短处。从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生成性目标取向向表现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系了课程发展对,体系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实践理性(实践理性解放理性)解放理性)-58第三节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将课程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与将课程内容看作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而看作向儿童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

    43、系在一起的,而知识的传递时以教材为依据的。知识的传递时以教材为依据的。(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认定儿童是主动地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认定儿童是主动地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教材。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59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二、幼儿园课程内容

    44、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教材顾及基础性顾及基础性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适合儿童发展特性适合儿童发展特性-60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分科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分科教育)教育)心理顺序心理顺序强调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以及强调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

    45、综合课程)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综合课程)纵向组织纵向组织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 横向组织横向组织强调各种知识的融合及运用,强调各种知识的融合及运用,强调知识与儿童的成长的联系。强调知识与儿童的成长的联系。直线式组织直线式组织逻辑思维逻辑思维 螺旋式组织螺旋式组织直觉思维直觉思维-61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学科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强调知识的内在性质及其强调知识的内在性质及其内在结构组织课程内容(分科课程)内在结构组织课程内容(分科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

    46、容(综合主体课程、方案教学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综合主体课程、方案教学)社会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强调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强调与社会环境的交互,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案例课程)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案例课程)-62第四节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 1、检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检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诊断功能);的幼儿园课程(诊断功能);2 2、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需要,以便管理课程,做出影、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需要,以便管理课程,做出

    47、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鉴定功能)。响课程的各种决策(鉴定功能)。(二)课程评价的内容(二)课程评价的内容 1 1、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2 2、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3 3、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P91P91)-63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挑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挑战和改进

    48、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战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64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 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是一种以数字和度量来描述和是一种以数字和度量来描述和说明教育现象、课程实践进而从数量的比较中推断说明教育现象、课程实践进而从数量的比较中推断评价对象成效的方法。评价对象成效的方法。质性评价质性

    49、评价是是”力图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力图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以彰显其中分地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以促进理解的意义,以促进理解“。(。(P98P98)-65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1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 2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 3 3、组织材料、组织材料 4 4、分析材料、分析材料 5 5、报告结果、报告结果-66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1 1、科学性、科学性 2 2、发展性、发展性 3 3、全面性、全面性 4 4、多样性、多样性-67-68-69第一节:幼儿园学科课程中

    50、教育活动的设计第一节: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和实施一、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含义和特征一、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含义和特征(一)含义(一)含义幼儿园学科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成若干学科幼儿园学科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成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数学、科学、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数学、科学、自然、音乐、美术等)(二)特点(二)特点1 1、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2 2、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3 3、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幼儿园课程概述-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564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