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x》由用户(gjxwyhcr)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 服务体系 建设 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示范 文本
- 资源描述:
-
1、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实施健康*建设,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精神,结合*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健康*建设。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健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
2、、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具体指标包括:(一)依托村(社区)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为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二)高等院校100%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中小学100%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心理咨询室建成率100%以上。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3个,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1个。(三)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
3、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建成8个示范心理咨询室。(四)逐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培养或引进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100%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6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或开设心理门诊。(五)依托自治区宁安医院及*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建立规范的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基地,开展规范化专业培训。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规范、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促进心理服务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行业监管覆盖率达100%。培育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
4、构人才培训和培养,建成1个规范化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六)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立*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依托自治区宁安医院建立健全 24 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七)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精神执业(助理)医师数量,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精防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50%以上的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八)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九)鼓励和支持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心理人才服务平台,强化心理服务人才的实践技能培训,提升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按照25
5、人/每10万人口标准,配备心理服务社会专业人员 。(十)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建立与完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体系。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办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形成医院社区相衔接、康复机构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康复服务模式,乡镇(街道)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覆盖率达30%以上,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所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必须开设康复科(室)。(十一)开展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
6、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覆盖率达到60%以上。(十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服务活动,持续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城市和农村居民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85%、70%、50%。二、基本原则(一)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机制,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心理问
7、题偏见与歧视,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有效防范化解管控个人极端事件风险。(二)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强化区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在建体系、带队伍、优服务、强宣传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针对日益凸显的公众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宣传,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四)坚持注重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坚持满足群众当前需求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层次需
8、求,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三、主要任务(一)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由区委政法委负责,在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优势,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支持在党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内设置心理服务场所,开展心理服务;加强镇街层面心理服务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
9、、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二)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三)开展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区委政法委、卫生健康、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结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人员联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和自愿戒毒人
10、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融入,对有劳动能力者积极提供就业引导,提升其适应环境、重返社会的能力。(四)健全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1.高等院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建设,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的标准配备心理专业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服务。2.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
11、生身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3.学前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开展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4.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现有经费渠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5.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密切与村(社区)联动,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要创新和完善心
12、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要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五)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文明办要协调各相关部门,设立县(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依托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站点,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测评考核范围。(六)健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
13、位、新经济组织等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医务室,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规模较小企业和单位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公益讲座,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必要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治疗。(七)建立重点区域心理服务场所。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
14、场所、监狱、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司法所、社区矫正场所、救助管理站、信访接待场所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八)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区委政法委、民政、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要探索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管理、规范、监督、评估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相关措施,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村(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
15、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服务能力和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九)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整合现有资源,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通过平安医院创建,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心理健康评估,为有心理行为问题者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妇幼保健机构要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工作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
16、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医签约服务,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纺织技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鼓励医疗联合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便捷提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十)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组织。镇、街基层治理办公室、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