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考大纲高考大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分析解读分析解读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既要了解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既要了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也要了解其他学派思想对其演
2、变和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历要了解其他学派思想对其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史背景和现实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尤其要学会与当代社会灵活联系。尤其要学会与当代社会灵活联系。命题规律命题规律1.1.考查内容考查内容: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点有: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近年来关于本专题的考查达。近年来关于本专题的考查达40余次,余次,2012年考查年考查11次。其中后两点是考查的重点。如次。其
3、中后两点是考查的重点。如2012年课年课标全国卷标全国卷第第2727题、题、20122012年广东文综第年广东文综第1414题等。题等。2.2.题型赋分题型赋分:本专题考点的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如:本专题考点的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如2012年山东年山东文综第文综第9题。非选择题的考查量加大,每道题约题。非选择题的考查量加大,每道题约10分左右,如分左右,如2012年北京文综第年北京文综第37(1)题)题,6分;分;2012年天津文综第年天津文综第12题,题,19分。分。3.3.能力层次能力层次:本专题对能力的考查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本专题对能力的考查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
4、物为主。试题难度较大,尤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非选择题。如其是非选择题。如2012年浙江文综第年浙江文综第38题、题、2012年北京年北京文综第文综第37(1)题等。)题等。命题趋势命题趋势1.1.热点预测热点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命题的重点仍会集中在年的高考中,命题的重点仍会集中在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考查的题型与角度变化不会太大。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考查的题型与角度变化不会太大。注意不同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和特点或成为新的考查方向。注意不同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和特点或成为新的考查方向。侧重考查全球化,分值基本稳定,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全球化,分值基本稳定,题
5、型仍以选择题为主。2.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2013年的高考在本专题中可能会对宋明年的高考在本专题中可能会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理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4.4.考查方式考查方式:多采用新材料、注重思想特征与时代背景的:多采用新材料、注重思想特征与时代背景的考查,既注重儒家思想纵向发展的线索,又注重与不同时考查,既注重儒家思想纵向发展的线索,又注重与不同时期西方思想的横向比较。如期西方思想的横向比较。如2012年天津文综第年天津文综第12题,浙江题,浙江文综第文综第38题。题。方法技巧方法技巧1 1、抓住、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这一主线,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这一主线,把握儒
6、家思想发展演变的阶段特点并能够分析原因。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的阶段特点并能够分析原因。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百家争鸣争鸣”,西汉董仲舒的,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思想。3 3、采用图示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本专题知识结构。、采用图示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本专题知识结构。2 2、注意横向对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注意横向对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中国明朝王阳明心学与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明清启蒙文主义、中国明朝王阳明心学与西方
7、的文艺复兴、中国明清启蒙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等。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西汉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儒家思想的活跃儒家思想的活跃走向活跃走向活跃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确立正统地位确立正统地位进一步改造进一步改造转型与成熟转型与成熟儒学创立于发展儒学创立于发展中国中国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主流主流思想思想的演的演变变知识点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
8、经济发展。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开争霸兼并战争,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 的政的政治环境。治环境。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士”阶层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兴起。1、原因、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会大变革时期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世纪公元前3世世纪纪春秋:前春秋:前77
9、0前前476年年战国:前战国:前475前前221年年(1)道家:老子和)道家:老子和庄子庄子。(2)儒家:)儒家:孔子孔子、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家:墨子墨子。(4)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4.4.特点特点:互相:互相诘难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 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2.2.宗旨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传播文化,发展学术。3.3.代表代表1、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春秋孔子创立儒学主张和贡献:主张和贡献:核心是核心是“仁仁”,就是,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现)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苛政,包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意义:打破(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整理古籍:“六经六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即儒家的五经)、(即儒家的五经)、乐乐。二、儒家思想的形成二、儒家思想的形成阅读材料,理解孔子阅读材料,理解孔子“仁仁”的思想。的思想。樊迟
11、问仁。子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仁仁”基本内涵是什么?基本内涵是什么?“爱人爱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2)分析分析“仁仁”的实质是什么?的实质是什么?通过内修,形成美德。通过内修,形成美德。(3)“仁仁”的思想提出有什么意义?的思想提
12、出有什么意义?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理解“礼礼”的思想。的思想。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礼的实质是什么?礼的实质是什么?礼是周的统治秩序。礼是周的统治秩序。(2)达到礼的方法是什么?达到礼的方法是什么
13、?正名(贵贱有序)正名(贵贱有序)(3)如何看待礼?如何看待礼?保守保守(4)仁与礼是什么关系?仁与礼是什么关系?“仁仁”是内在自觉,是内在自觉,“礼礼”外在约束;内外在约束;内“仁仁”方能外方能外“礼礼”,外,外“礼礼”有助内有助内“仁仁”对孔子思想的评价对孔子思想的评价:A A、孔子孔子“仁仁”的思想。的思想。进步性: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进步性: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抑制暴政抑制暴政,在先秦时期的进,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步意义。“仁仁”的思想有很多积极因素。如的思想有很多积极因素。如“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是做人的道德标准。,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局限性:局限性:仁是有差等的
14、,即鲜明的阶级性仁是有差等的,即鲜明的阶级性。“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他推崇周礼,礼是周的统治秩序,强调贵贱有序,比较消极。由此他推崇周礼,礼是周的统治秩序,强调贵贱有序,比较消极。由此又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又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三纲”,抑制了人的,抑制了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展。B B、“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孔子思想的德化教育作用被中外后世的思想孔子思想的德化教育作用被中外后世的思想家所肯定。由家所肯定。由“仁仁”的思想发展成的思想发展成“仁政仁政”。局限:直接目的局限:直接目的维护周礼根本目的维护周礼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维护奴隶制。C C、
15、孔子的民本思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D D、孔子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他办私学,他办私学,“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与奴与奴隶制隶制“学在官府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2 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发展 (1)历史地位
16、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孟子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仁、义、礼、: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仁、义、礼、智;主张实行智;主张实行“仁政仁政”,进一步提出,进一步提出“民贵君民贵君轻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性本善本善”,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荀子:主张:主张“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制天命而用之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礼”。(3)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总结和
17、改造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蔚然大宗。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加完备。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理想化色彩;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没有严密的理论,
18、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治国原则;思想开始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遭冷遇。思想家思想家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 治国理念治国理念“仁仁”的思的思想想“仁政仁政”“仁义仁义”、“王王道道”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爱爱人人”“”“为政为政以德以德”“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历史观历史观“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异异伦理观伦理观性相近性相近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地地 位位 至圣至圣亚圣亚圣儒学集大成者儒学集大成者思维升华:思维升华:孔子的
19、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的“仁政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是从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问题探究问题探究3.用表格法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用表格法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1 1道家道家(1)创始人创始人春秋晚期的春秋晚期的老子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提出提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贵贱、祸总在不停地运动,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福
20、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发展发展战国时期的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子。把把“道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齐物论”;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2 2法家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韩非子。集权论;法治观;改革观。集权论;法治观;改革观。三、道家和法家三、道家和法家四、墨家:墨翟四、墨家:墨翟 “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主主 张张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兼爱、非攻、节俭、尚贤特特 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讲求实际功
21、利(实用实用)的精神的精神 核心思想核心思想墨家学说一度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墨家学说一度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 A墨子主张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B B农业、手工业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农业、手工业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C C墨家学说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墨家学说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 D D墨子主张墨子主张“非攻非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战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战争B 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对战国封建统治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对战国封建统治最有用。最有用。1、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
22、溃而封建制初步形成、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而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另外,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造成严重的大变革时期。另外,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造成严重灾难,人民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灾难,人民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2、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主张古代的传统;主张“以法为本以法为本”来治国来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主张大臣民,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