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精讲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精讲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常用 免疫学 检查 讲课
- 资源描述:
-
1、 免疫学检查是实验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监测,这些疾病主要有:1.感染性疾病,如肝炎、伤寒等;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关、自免溶、ITP等;3.变态反应性疾病(超敏),分为四型:4.免疫缺陷病:如AIDS。5.肿瘤 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是指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Ig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分IgG、IgA、IgM、IgD和IgE五大类。一、免疫球蛋白G检测 免疫球蛋白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
2、的70-80。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参考值 7.016.6gL 临床意义1IgG增高 多克隆性增高:即IgG、IgA、IgM均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链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克隆性增高:仅有某一种Ig增高而其他种类不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可见到IgG、IgA、IgD或IgE增高,据此可将MM分为IgG型、IgA型、IgD型和IgE型。其中多为IgG型,其次为IgA型、IgD型,少见IgE型。2.Ig
3、G降低 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也见于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儿童较成年人低,女性稍高于男性。需按年龄组参考值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二、免疫球蛋白A检测 免疫球蛋白A(IgA)分为血清型血清型IgA与分泌型分泌型IgA(SIgA)两种。参考值 血清IgA为0.73.58L;SI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临床意义 1IgA增高 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2IgA降低 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
4、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三、免疫球蛋白M检测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是有效的凝聚和溶解细胞的因子,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参考值 0.52.6gL 临床意义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2IgM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和肾病综合征等。四、免疫球蛋白E检测 免疫球蛋白E(IgE)为血清中最少的一种Ig,约占血清总Ig的0.002;它是一种亲细胞
5、性抗体,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及皮肤过敏等有关。参考值 ELISA法为0.10.9mgL。临床意义1IgE增高 见于IgE型MM、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2IgE降低 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和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五、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它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分子片段。参考值 蛋白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或免疫电泳法临床意义 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正常人为阴性。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以IgG型最常见,其次为Ig
6、A型,IgD和IgE罕见,也有IgM型的报道;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症):存在大量单克隆IgM;重链病:出现Ig重链(、重链);轻链病:出现单克隆游离轻链;半分子病:系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的单克隆Ig片段;7S IgG病:为恶性M蛋白病等。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测 补体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不耐热的糖蛋白。有三组分子组成:第一组:它由传统途径的九种成分C1(C1q、C1r、C1s)C9;第二组: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第三组: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等。血清总补体活性总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单一补体成分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
7、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检测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以溶血素(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待测血清中的Cl,进而引起补体活化的连锁反应,(在绵羊红细胞上形成多分子的聚合物,影响其膜表面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溶血程度在一定范围内(2080溶血率)与补体的活性呈正相关,为S形曲线关系。故一般以50溶血作为检测终点(CH50),较为灵敏、准确。参考值 试管法为50100kUL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9种补体成分(ClC9)的综合水平。CH50增高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CH50减低减低:更有意义:见于各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如肾
8、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重症营养不良和遗传性补体成分缺乏症等。二、补体C3检测 补体C3(C3)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2-球蛋白,由和两条多肽链组成。C3 在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多,是传统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物质。参考值 0.81.5gL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等;减低:见于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性肾炎患者。还见于活动性SLE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因此检测C3对这些疾病诊断有价值。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 人体的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可分为T、B、K和NK等细胞群,它们又分
9、别有若干亚群,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这些淋巴细胞群和亚群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对抗原物质的识别、应答和清除,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临床上各种免疫病均可出现不同群淋巴细胞数量数量和和功能功能的变化。对它们进行检测可用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u T淋巴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主要行使TDTH介导的DTH反应和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uT淋巴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功能。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 T淋巴细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10、在形态学上难以区分,但是可借助于其细胞膜表面标志加以区别,此检测方法众多,现主要介绍下面几种:(一)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与SRBC结合形成花结样细胞,称为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或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ERFT)。本试验用于检测T细胞的数量。显微镜下计数花结形成细胞(以每个淋巴细胞粘附3个或3个以上绵羊红细胞者为花结形成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EtRFC)参考值 EtRFC为64.46.7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某些病毒感染、大面积烧伤、多发性神经炎、淋巴增殖性疾病;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
11、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活动性肝炎、SLE活动期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二)T细胞转化试验 体外培养时,T淋巴细胞被丝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代谢活跃,增加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从而转化为母细胞,部分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计数淋巴细胞及转化的母细胞数,求出转化的百分率。其检测方法有:1.形态学法:母细胞特点 体积增大,浆深染,核增大,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2.3H-TdR掺入法:T淋巴细胞中加入PHA等发生有丝分裂,且伴有新的DNA合成,此时若加入氚标记的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则3H-TdR可被淋巴细胞作为合成DNA的原料摄入,根据
12、3H-TdR的摄入量,可判断细胞的增殖程度。采用液体闪烁仪测定淋巴细胞的脉冲数分(cpm)值,计算出刺激指数(SI)。从而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参考值 形态学法:转化百分率为60.17.6。3H-TdR掺入法:刺激指数(S1)测定组cpm均值对照组cpm均值;正常SI2。临床意义 同T淋巴细胞花结形成试验。1.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淋转率下降:细胞免疫缺陷或细胞免疫低下者,如恶性肿瘤、重症结核、慢性肝病、肝硬化、放疗、免疫治疗等;但Down综合征时明显增高。2.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恶性肿瘤治疗后,转化率上升后恢复正常,表示有效,反之疗效差,
13、预后不良。(三)、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T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特异性抗原。WHO(1986)统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CD)。如CD3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辅助细胞(TH),CD8代表T抑制细胞(TS)等。应用这些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T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再与荧光标记二抗(兔或羊抗鼠IgG)反应,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细胞仪中计数CD的百分率。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IFA):CD3为 63.1土10.8;CD4(TH)为 42.8土9.5;CD8(TS)为 19.6土5.9;CD4CD8(TH/TS)为(2.2土0.7)l流式细胞术:CD3为 6185;CD4
14、为 1858;CD8为 1948;CD4CD8为 0.92.01。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CD3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CD8减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CD4CD8比值增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等;CD4CD8 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比值增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3、CD4、CD8较高且有CDl、CD2、CD5、CD7增高,则可能为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功能u产生抗体u提呈抗原u分泌细胞因子参与
15、免疫调节二、B细胞分化抗原检测 应用CDl9、CD20和CD22等单克隆抗体,分别与B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或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检测,分别求出CDl9、CD20、CD22等阳性细胞百分率和B淋巴细胞数。参考值 流式细胞术:CDl9 11.74土3.37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且有SmIg、HLA-D表达)、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和Burkitt淋巴瘤等;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使用化疗 或免疫抑制剂后。三、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天然免疫应答,它不依赖抗体和补体,即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此外,尚有免疫调节功能,也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和
16、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意义 1.NK细胞活性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抗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2.在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和某些病毒感染患者,NK活性减低。3.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者,NK活性升高。四、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活化的免疫细胞为主分泌产生的免疫调节性小分子多肽。检测细胞因子及其相应受体可了解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免疫功能。目前临床上常见有IL-2,4,6,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除了酶免疫测定法,目前利用PCR技术建立了定量测定IL-1,2,TNF,TGF等细胞因子的方法。(一)IL-2
17、活性和IL-2R测定 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白细胞介素中的一种(118)。主要由活化T细胞(CD4)产生,作用细胞本身或邻近的CD4 和CD8 细胞,是机体免疫网络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它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因此,IL-2活性检测已成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意义 IL-2:增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排斥反应等。降低:见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恶性肿瘤、I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等;IL-2R:对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有诊
18、断意义,可作为病情观察和药效监测的一项指标。(二)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TNF)分为即两型:TNF:来源于单核细胞、吞噬细胞;TNF:来源于活化T淋巴细胞。两型的结构虽然不同,但生物活性类似。两型都 有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和杀伤作用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和杀伤作用,都可 引起抗感染的炎症反应效应,以及对免疫细胞 的调节、诱生作用。参考值 ELISA法为4.3土2.8gL临床意义 TNF有炎症介质作用炎症介质作用,能阻止内毒素休克、DIC的发生;有抗感染效应抗感染效应,抑制病毒复制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有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杀伤和破坏肿瘤细胞。血中TNF水平增高,特别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19、(如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病情观察有价值。(三)干扰素测定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能力故称干扰素。分为三种: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为型。活化T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产生,为型。参考值 ELISA法为14kuL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SLE、非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早期、急性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减低:见于乙肝及携带者、哮喘、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等。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TM)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
20、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主要包括蛋白质类、激素、某些癌基因糖脂类物质和酶类。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TM检测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TM含量甚微,常用非常灵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RIA、ELISA测定。1肿瘤普查、筛选项目的应用;2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3疗效与预后判断;4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定;5手术、化疗、放疗的监测;6确定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肿瘤;7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提高检测效率;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 敏感性高,能早期检测出肿瘤患者;特异性好,
21、能准确鉴别肿瘤/非肿瘤患者;有器官特异性,方便对肿瘤的定位;与肿瘤体积大小、临床分期相关,用以判断预后;半衰期短,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肿瘤抗原分类: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法u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u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一、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简称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
22、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因此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参考价值 RIA或ELISA法为低于低于25gL。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增高,诊断阈值为超过300gL,增高率约为7580;约有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AFP为阴性。2.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200gL)。4.妊娠34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分娩后3周正常;但多低于300gL,若孕妇血清中AF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