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46979
  • 上传时间:2022-11-14
  • 格式:PPT
  • 页数:94
  • 大小:1.5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冷库 设计规范 标准 课件
    资源描述:

    1、冷冷 库库 设设 计计 规规 范范冷库设计规范冷库设计规范一、总则一、总则二、术语二、术语三、基本规定三、基本规定四、建筑四、建筑五、结构五、结构六、制冷六、制冷七、电气七、电气八、给水与排水八、给水与排水九、采暖通风与地面防冻九、采暖通风与地面防冻 1.1 为使冷库设计满足食品冷藏技术和卫生要求,制定本规范。1.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氨、氢氟烃及其混合物为制冷剂的蒸汽 1.3 压缩式制冷系统(以下简称为氨或氟制冷系统),以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为主体结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冷库,不适用于山洞冷库、装配式冷库、气调库。一、总则一、总则 1.4 本规范规定了冷库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

    2、、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5 冷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一、总则一、总则 2.1 冷库cold store 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并具有保冷功能的仓储建筑群,包括制冷机房、变配电间等。2.2 库房storehouse 指冷库建筑物主体及为其服务的楼梯间、电梯、穿堂等附属房间。2.3 穿堂anteroom 为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进出货物而设置的通道,其室温分常温或某一特定温度。2.4 冷间cold room 冷库中采用人工制冷降温房间的统称,包括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冰库、低温穿堂等。二、术语二、术语 2.5 冷却间chi

    3、lling room 对产品进行冷却加工的房间。2.6 冻结间freezing room 对产品进行冻结加工的房间。2.7 冷藏间cold storage room 用于贮存冷加工产品的冷间,其中用于贮存冷却加工产品的冷间称为冷却物冷藏间;用于贮存冻结加工产品的冷间称为冻结物冷藏间。2.8 冰库ice storage room 用于贮存冰的房间。二、术语二、术语2.9 制冷机房refrigerating machine room制冷机器间和设备间的总称。2.10 机器间machine room安装制冷压缩机的房间。2.11 设备间equipment room安装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2.12 冷

    4、却设备负荷cooling equipment load为维持冷间在某一温度,需从该冷间移走的热流量值。2.13 机械负荷mechanical load为维持制冷系统正常运转,制冷压缩机负载所带走的热流量值。二、术语二、术语 2.14 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 system 通过管道将制冷机器和设备以及相关元件相互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放热。2.15 保冷keep to the cooing 为防止低温设备、管道外表面凝露,以减少其冷损失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二、术语二、术语 3.1 冷库的设计规模应以冷库的公称体积为计算标准,5000m3以下的为

    5、小型冷库,5000m320000m3的为中型冷库,大于20000m3的为大型冷库。三、基本规定三、基本规定冷冷间间的的设设计计温温度度和和相相对对温温度度三、三、基基本本规规定定4.1 冷库的选址与总平面冷库的选址与总平面4.1.1 冷库库址的选择 宜选在城区物流中心,不宜选在城市居住区;库址宜选在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污染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使用氨制冷工质的冷库,与其下风侧的居住区防护距离不宜小于300m,与其他居住区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50m。四、建筑四、建筑 4.1 冷库选址与总平面冷库选址与总平面 4.1.2 总平面 1 压缩机房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

    6、好的自然通风环境。2 变配电间应布置在压缩机房的附近。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4.2.1 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2 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其隔热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 4.2.2 每座库房中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冷间建筑内防火墙应将外墙、屋面、楼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热材料截断。冷间建筑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冷间建筑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m2)四、建筑四、建筑注:注:1、当设地下室时,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建筑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建筑最大允许占、当设地下室时

    7、,只允许设一层地下室,且地下冷藏间建筑面积不应大于地上冷藏建筑最大允许占 地面积,防火分区不得大于地面积,防火分区不得大于1500m2。2、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为高层冷库。的为高层冷库。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4.2.3 冷藏间的分区冷藏间的分区 1 应按冷藏食品的性质和冷藏温度要求分区;2 有异味或易串味的食品要分区;3 按管理不同分区;4.2.4 库房应设穿堂库房应设穿堂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4.2.5 库房公路站台 1 库房站台宽度不宜小于5m;2 站台边缘应装橡胶缓冲条,并涂黄色和黑色防撞警示带;3 站台边缘如有结构柱,结构柱边缘与站台边缘净距不

    8、小于0.6m,站台罩棚宽度不应小于1m;4 可设置封闭站台,封闭站台应与库房合用穿堂;5 封闭站台的冷藏门应设置与冷藏车门连接的密闭软门套;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4.2.6 库房铁路站台 1 库房铁路站台宽度不宜小于7m;2 站台边缘高度高出铁轨顶面1.1m,边缘距铁路中心线距离应为1.75m。3 站台罩棚柱边距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m,且符合铁路部门的长度要求。4 站台应设置适合上下的台阶和坡道。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4.2.7 多层、高层库房宜设置电梯4.2.8 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 1 5t型电梯的运载能力按34t/h计,3t型电梯的运载能力按20t

    9、/h计,2t型电梯运载能力按13t/h计。2 铁路可按日吞度量计算,电梯位置可考虑兼做办公电梯使用,不宜另设电梯。四、建筑四、建筑四、建筑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 4.2.9 库房的楼梯间应设在穿堂附近,并采用不燃材料建造,通向穿堂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首层楼梯出口应直通室外或距直通室外的出口不大于15m。4.2.10 带水作业的加工间和温度高、湿度大的房间不应与冷藏间毗连,因生产流程必须毗邻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4.2.11 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冷藏间,应至少设置两个冷藏门(隔墙门),不大于1000m2的可设置一个冷藏门。冷藏门应有应急内开门锁装置,并有醒目标识。四、建筑

    10、四、建筑4.2 库房的布置库房的布置 4.2.12 冷藏门外侧应设置冷风幕或冷藏门内侧设置耐低温的透明塑料门帘。4.2.13 库房的附属建筑可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高层应设置在首层,但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卫生间应采用自动冲洗洁具。4.2.14 在库房内部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四、建筑四、建筑4.3 库房的隔热库房的隔热4.3.1 库房的隔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热率宜低 2 不应有散发有害或有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 3 宜为难燃或不燃材料,且不易变质 4 宜选用块状温度变形系数小的块状隔热材料 5 正铺贴于地面、楼面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5MP

    11、a 四、建筑四、建筑4.3 库房的隔热库房的隔热 4.3.2 相邻同温冷间的隔墙、楼板可不设隔热层。4.3.3 冷库底层冷间温度低于0时,地面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地面为岩层或砂砾层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不做防冻胀措施。冷库底层冷间温度不低于0时,可不采取防冻胀措施,但应设置隔热层。4.3.4 空气冷却器基座下端及周边1m范围内地面总热阻R0不应小于3.18/W。4.3.5 冷库屋面及外墙宜涂成白色或浅色。四、建筑四、建筑4.4 库房的隔汽和防潮库房的隔汽和防潮 4.4.1 当围护结构两侧温差5时,应在隔热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4.4.2 当隔热层采用现喷(或灌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材料时,隔汽

    12、层不应选用热熔性材料。四、建筑四、建筑4.4 库房的隔汽和防潮库房的隔汽和防潮4.4.3 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层搭接。2 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作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铺0.12m。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四、建筑四、建筑4.5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4.5.1 在夏热冬暖地区库房屋面上应设置通风间层。4.5.2 库房顶层隔热层采用块状隔热材料时,不应再设阁楼层。4.5.3 当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

    13、材料时,相交处应设防火带。相交部位防火分隔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4.5.4 多层、高层冷库冷藏间的外墙与檐口及各层冷藏间外墙与穿堂连接部位的变形缝应采取防漏水的构造措施。四、建筑四、建筑4.5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4.5.5 库房的承重结构需要连接而使隔热层断开的部位、门洞和设备、供电管线穿越隔热层周围部位、冷藏间、冻结间通往穿堂的门洞外跨越变形缝部位的局部地面和楼面。均应采取防冷桥构造处理。4.5.6 隔热材料不应采用汗水粘粘结材料粘接。4.5.7 带水作业冷间应有保护墙面、楼面和地面的防水措施。4.5.8 库房排水宜设置外天沟和墙外明装落水管。4.5.9 冷间建筑的地下室或地面架空层应

    14、采用放置地下水、地表水侵入的措施,并应设排水设施。4.5.10 冷藏间地面应采用耐磨,不起灰地面。四、建筑四、建筑4.6 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 4.6.1 氨制冷机房屋面应设通风间层及隔热层,机房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变配电所和氨压缩机房贴邻共享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应只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穿过部位周围应采用不然材料严密封堵。机房门应采用平开并向外部开启。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连通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4.6.2 氟制冷机房单独设置时,应按照氨制冷机房要

    15、求执行。五、结构五、结构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冷间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也可采用砌体结构。5.1.2 冷间结构应考虑所处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产生的变形及内应力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度变化作用对结构引起的不利影响。5.1.3 冷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50m。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加。五、结构五、结构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4 冷间顶层为阁楼时,阁楼屋面宜采用装配式结构。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按下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阁楼屋面伸缩缝最大间距(m)序号序号屋面做法屋面做法伸缩缝最大间距伸缩缝最大

    16、间距1 1有隔热层有隔热层45452 2无隔热层无隔热层3535五、结构五、结构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5 当冷间底层为架空地面时,地面结构宜采用预制梁板。5.1.6 零度以下的低温库房承重墙和柱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自库房室外地坪向下不宜小于15m,且应满足所在地区冬季地基土冻胀和融陷影响对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五、结构五、结构5.2 材料材料5.2.1 冷间内采用的水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 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同一构件不得使用两种以上品种的水泥。五、结构五、结构5.2 材料材料 5.2

    17、.2 冷间内砖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的烧结普通砖,并应用水泥砂浆砌筑和抹面。砌筑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7.5。5.2.3 冷间用的混凝土如需提高抗冻融破坏能力时,可掺入适宜的混凝土外加剂。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1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s=Q1+pQ2+Q3+Q4+Q5式中:Qs冷间冷却设备负荷(W);Q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W);Q2冷间内货物热流量(W);Q3冷间通风换气热流量(W);Q4冷间内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Q5冷间操作热流量(W),但对冷却间及冻结间则不计算热流量;p冷间内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冷却间、冻结间和货物

    18、不经冷却而直接 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p应取1.3,其他冷间p取1。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2 冷间机械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Qj=(n1Q1+n2Q2+n3Q3+n4Q4+n5Q5)R式中:Qj某蒸发温度的机械负荷(W);n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的季节修正系数,一般可查表。当冷库全年生产无明显淡旺 季区别时 应取1;n2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n3同期换气系数,宜取0.51.0(“同时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总换气量的比数”大时取大值);n4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5冷间同期操作系数;R制冷装置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一般直

    19、接冷却系数宜取1.07,间接冷却系数宜取1.12。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 6.1.3 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n2应根据冷间的性质确定。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30.6;冰结物冷藏间宜取0.50.8;冷加工间和其他冷间应取1。6.1.4 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5,应按下表规定采用。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4和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5冷间总间数冷间总间数n4和和n511240.550.4注:注:1、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间、冷却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间n4取取1,其他冷间按本表取值。其他冷间按本表取值。2、冷间总间数应按同一蒸发温度且用途相

    20、同的冷间间数计算。、冷间总间数应按同一蒸发温度且用途相同的冷间间数计算。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5 冷间的每日进货量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冷却间或冻结间应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2 存放果蔬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10%。3 存放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不应大于该间计算吨位的5%。4 无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日进货量,宜按该库每日冻结加工量计算。5 有从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量可按该间计算吨位的5%15%计算。6 冻结量大的水产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的每日进货量可按具体情况确定。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

    21、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6 货物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未经冷却的屠宰鲜肉温度应取39,已经冷却的鲜肉温度应取4。2 从外库调入的冻结货物温度应取-10-15。3 无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进入冻结物冷藏间的货物温度,应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时或产品包装后的货物温度确定。4 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应取15。5 鲜鱼虾整理后进入冷加工间的温度,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确定。6 鲜蛋、水果、蔬菜的进货温度,按冷间生产旺月气温的月平均温度确定。六、制冷六、制冷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7 服务于机关、学校、工厂、宾馆、商场等小型服务性冷库,当其冷间总的公称容积在5

    22、00m3以下时,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Qs=Q1+pQ2+Q3+Q4+Q5式中:Qs冷间冷却设备负荷(W);Q1冷间围护结构热流量(W);Q2冷间内货物热流量(W);Q3冷间通风换气热流量(W);Q4冷间内电动机运转热流量(W);Q5冷间操作热流量(W),但对冷却间及冻结间则不计算热流量;p冷间内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冷却间、冻结间和货物不经冷却而直接 进入冷却物冷藏间的货物冷加工负荷系数p应取1.3,其他冷间p取1。六、制冷六、制冷6.1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和机械负荷的计算6.1.8 小型服务性冷库冷间机构负荷应分别根据不同蒸发温度按下式计算:Qj=24(Q1+n2Q2+n4Q4+n5Q5

    23、a+n5Q5b)R/式中:Qj同一蒸发温度的冷间的机械负荷(W);n2冷间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冷却物冷藏间宜取0.6,冻结物冷藏间宜取0.5,其他 冷间取1n4冷间内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5冷间同期操作系数;制冷机组每日工作时间,宜取12h16h;R冷库制冷系统和管道等冷损耗补偿系数,一般直接冷却系数宜取1.07,间接冷却 系数宜取1.12。注:注:冻结间不计算冻结间不计算Q5a和和Q5b这两项热流量。这两项热流量。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1 冷间冷却设备的选型应根据食品冷加工或冷藏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所选用的冷却冷却的使用条件,应符合设备制造厂家提出的设备技术条

    24、件的要求。2 冷却间和冷却物冷藏间的冷却设备应采用空气冷却器。3 包装间的冷却设备宜采用空气冷却器。4 冻结物冷藏间的冷却设备,宜选用空气冷却器。当食品无良好的包装时,可采用顶排管、墙排管。5 对食品的冻结加工,应根据不同食品冻结工艺的要求,选用相应的冻结装置。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2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6.2.3 冷间内排管与墙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与顶板或梁底的净距离不宜大于250mm。落地式空气冷却器水盘底与地面之间架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4 冷间内空气温度与

    25、冷却设备中制冷剂蒸发温度的计算温度差,应根据提高制冷机效率,节省能源,减少食品干耗,降低投资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顶排管、墙排管和搁架式冻结设备的计算温度差,可按算术平均温度差采用,并不宜大于10。2 空气冷却器的计算温度差,应按对数平均温度差确定,可取710。对冷却物冷藏间使用的空气冷却器也可采用更小的温度差。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5 根据冷间的用途、空间、空气冷却器的性能、贮存货物的种类和要求的贮存温、湿度条件,可采用无风道或有风道的空气分配系统。6.2.6 无风道空气分配系统,宜用于装有分区使用的吊顶式空气冷却器或装有集中落地式空气冷却器的

    26、冷藏间,空气冷却器应保证有足够的气流射程,并应在冷间货堆的上部留有足够的气流扩展空间。同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使冷空气较均匀地布满整个冷间。6.2.7 风道空气分配系统,可用于空气强制循环的冻结间和冷却间,以及冷间狭长,设有集中落地式空气冷却器而货堆上部又缺少足够的气流扩展空间的冷藏间。该空气分配系统,应设置送风风道,并利用货物之间的空间作为回风道。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8 冷却间、冻结间的气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1 悬挂白条肉的冷却间,气流应均匀下吹,肉片间平均风速应为0.5m/s1.0m/s。采用两段冷却工艺时,第一段风速宜为2m/s,第二段风速宜为1.5m/s。2 悬挂白条肉

    27、的冻结间,气流应均匀下吹,肉片间平均风速宜为1.5m/s2.0m/s。3 盘装食品冻结间的气流应均匀横吹,盘间平均风速宜为1.0m/s3.0m/s。其他类型加工制作的食品,其冻结方式可按合同的相关约定进行设计。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9 冷却物冷藏间的通风换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 冷却物冷藏间宜按所贮货物的品种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换气次数每日不宜少于1次。2 面积大于150m2或虽小于150m2但不经常开门及设于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冷却物冷藏间,宜采用机械通风换气装置。进入冷间的新鲜空气应先经冷却处理。3 当冷间外新鲜空气的温度低于冷间内空气温度时,送入冷间的新鲜空气应先经预热处理。

    28、4 新鲜空气的进风口应设置便于操作的保温启闭装置。5 冷间内废气应直接排至库外,出风口应设于距冷间内地坪0.5m处,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保温启闭装置。6 新鲜空气入口和废气排出口不宜设在冷间的同一侧面的墙面上。六、制冷六、制冷6.2 库房库房6.2.10 设于冷库常温穿堂内的冷间新风换气管道,在其紧靠冷间壁面的管段的外表面,应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其保温长度不小于2m;对设于冷库穿堂内的库房排气管道应将其外表面全部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6.2.11 冷间通风换气的排气管道应坡向冷间外,而进气管道在冷间内的管段应坡向空气冷却器。六、制冷六、制冷6.3 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6.3.1 制冷压缩机的选择应

    29、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各蒸发温度机械负荷的计算值分别选定,不另设备用机。2 选配制冷压缩机时,各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宜大小搭配。3 制冷压缩机的系列不宜超过两种。如仅有两台制冷压缩机时,应选用同一系列。4 应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对制冷压缩机所需的驱动功率进行核算,并通过其制造厂选配适宜的驱动电机。六、制冷六、制冷6.3 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 6.3.2 冷库制冷系统中采用中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低压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应通过校核计算进行选定,并应与制冷系统中设置的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相匹配。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大、中型冷库,高压贮氨器的选用应不少于两台。六、制冷六、制

    30、冷6.3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6.3.3 冷凝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其冷凝温度不应超过39;采用蒸发式冷凝器时,其冷凝温度不应超过36。2 冷凝器冷却水进出口的温度差,对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宜取1.53;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宜取46。3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应按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采用。4 对使用氢氟烃及其混合物为制冷剂的中、小型冷库,宜选用风冷冷凝器。六、制冷六、制冷6.3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 6.3.4 冷库制冷系统中排液桶的体积应按冷库冷间中蒸发器排液量最大的一间确定。排液桶的充满度宜取70%。6.3.5 输送制冷剂泵应根据其输送的制冷剂体积流量和扬程来确定。6

    31、.3.6 冷库制冷系统辅助设备中冷冻油应通过集油器进行排放。6.3.7 大、中型冷库制冷系统中不凝性气体,应通过不凝性气体分离器进行排放。六、制冷六、制冷 6.3 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 6.3.8 制冷机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1 制冷设备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并适当考虑设备部件拆卸和检修的空间需要紧凑布置。2 制冷机房内主要操作通道的宽度应不大于1.3m,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到其他设备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两台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并能有抽出机器曲轴的可能,制冷机与墙壁以及非主要通道不小于0.8m。3 设备间内的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为12m,非主要

    32、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4 水泵和油处理设备不宜布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六、制冷六、制冷6.4 安全与控制6.4.1 制冷压缩机安全保护装置除应由制造厂依照相应的行业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外,尚应设置下列安全部件: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排出口处应设止逆阀;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吸气管处应设止逆阀。2 制冷压缩机冷却水出水管上应设断水停机保护装置。3 应设事故紧急停机按钮。6.4.2 冷凝器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应设断水报警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应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六、制冷六、制冷6.4 安全与控制 6.4.3 制冷剂泵应设置下列安全保护装置:1 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2 泵

    33、的排液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逆阀。3 泵的排液总管上应加设旁通泄压阀。6.4.4 所有制冷容器、制冷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体、气体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六、制冷六、制冷6.4 安全与控制6.4.5 制冷系统中采用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均应采用制冷剂专用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观察者站立的平面不应超过3m。选用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 位于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1.5级。2 位于制冷系统低压侧的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2.5级。3 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不得大于工作压力的3倍。6.4.6 低压循环贮液器、气液

    34、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不应用同一只仪表同时进行控制和保护。六、制冷六、制冷6.4 安全与控制6.4.7 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低压贮液器、排液桶、集油器等均应设液位指示器,其液位指示器两端连接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6.4.8 安全阀应设置泄压管。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5m,并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6.4.9 制冷系统中气体、液体及融霜热气分配站的集管、中间冷却器冷却盘管的进出口部位,应设测温用的温度计套管或温度传感器套管。六、制冷六、制冷6

    35、.4 安全与控制6.4.10 设于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设于室外的制冷机组、贮液器,除应设围栏外,还应有通风良好的遮阳设施。6.4.11 冷库冻结间、冷却间、冷藏间内不宜设置制冷阀门。6.4.12 冷库冷间使用的空气冷却器宜设置人工指令自动融霜装置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6.4.13 冻结间在不进行冻结加工时,宜通过所设置的自动控温装置,使房间温度控制在-82的范围内。六、制冷六、制冷6.4 安全与控制6.4.14 有人值宁的制冷压缩机房宜设控制室或操作人员值班室,其室内噪声声级应控制在85dB(A)以下。6.4.15 对使用氨作用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宜装设

    36、紧急泄氨器,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将氨液溶于水,排至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消纳贮缸或水池中。6.4.16 对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其氨制冷剂总的充注量不应超过40000kg,具有独立氨制冷系统的相邻冷库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应不小于30m。六、制冷六、制冷6.5、管道与吊架6.5.1 冷库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应根据其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输送制冷剂的特性等工艺条件,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和各种荷载条件进行。6.5.2 冷库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其采用的制冷剂及其工作状况按下表确定。注:1 高压侧:指自制冷汪缩机排 气口经冷凝器、贮液器到 节流装置的入口这一段制 冷管道。2 低压侧:指

    37、自系统节流装置 出口.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 机吸人口这一段制冷管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的中间 冷却器的中压部分亦属于 低压侧。六、制冷六、制冷6.5、管道与吊架 6.5.3 冷库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可根据下表分别按高、低压侧设计温度选取。冷库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选择表()六、制冷六、制冷6.5管道与吊架 6.5.4 冷库制冷系统低压侧管道的最低工作温度,可依据冷库不同冷间冷加工工艺的不同,按下表所示确定其管道最低工作温度。冷库不同冷间制冷系统(低压侧)管道的最低工作温度六、制冷六、制冷6.5 管道与吊架 6.5.5 制冷管道管径的选择应按其允许压力降和允许制冷剂的流速综合考虑确定。制冷回气管

    38、允许的压力降相当于制冷剂饱和温度降低1;而制冷排气管允许的压力降,则相当于制冷剂饱和温度升高0.5。6.5.6 制冷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低压侧制冷管道的直线段超过100m,高压侧制冷管道直线段超过50m,应设置一处管道补偿装置,并应在管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导向支架和滑动支、吊架。2 制冷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体(除防火墙外)、楼板、屋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封但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与套管间的间隙不应密封。低压侧管道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套管应超出墙面、楼板、屋面50mm。管道穿过屋面时应设防雨罩。六、制冷六、制冷6.5 管道与吊架 6.5.

    39、6 制冷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 热气融霜用的热管管,应从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除油装置以后引出,并应在其起端装设截止阀和压力表,热气融霜压力不得超过0.8MPa(表压)。4 在设计制冷系统管道时,应考虑能从任何一个设备中将制冷剂抽走。5 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对其供液管应避免形成气袋,回气管应避免形成液囊。6 当水平布置的制冷系统的回气管外径大于108mm时,其变径元件应先用偏心异径管接头,并应保证管道底部平剂。7 制冷系统管道的走向及坡度,对使用氨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应方便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对使用氢氟烃及其混合物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应方便系统的回油。8 对于跨越厂区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上不得

    40、装设阀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等管道组成件,其路面以上距管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六、制冷六、制冷6.5 管道与吊架 6.5.7 制冷管道所用的弯头、异径管接头、三通、管帽等管件应采用工厂制作件,其设计条件应与其连接管道的设计条件相同,其壁厚也应与其连接的管道相同。6.5.8 制冷系统中所用的阀门、仪表及测控元件都应选用与其使用的制冷剂相适应的专用元器件。6.5.9 与制冷管道直接接触的支吊架零部件,其材料应按管道设计温度选用。6.5.10 水平制冷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依据制冷管道强度和刚度的计算结果确定,并取两者中的较小值作为其支吊架的间距。六、制冷六、制冷6.6 制冷

    41、管道和设备的保冷、保温与防腐 6.6.1 凡制冷管道和设备能导致冷损失的部位、能产生凝露的部位和易形成冷桥的部位,均应进行保冷。6.6.2 制冷管道和设备保冷的设计、计算、选材等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及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有关规定执行。6.6.3 穿过墙体、楼板等处的保冷管道,应采取不使管道保冷结构中断的技术措施。6.6.4 融霜用热管道应做保温。六、制冷六、制冷6.6制冷管道和设备的保冷、保温与防腐 6.6.5 制冷系统管道和设备经排污、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均应涂防锈漆和色漆。冷间制冷光滑排管可仅刷防锈漆。6.6.6 制冷管道及设备所涂敷色

    42、漆的色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6.6.7 制冷管道和设备保冷、保温结构所选用的黏结剂,保冷、保温材料、防锈涂料及色漆的特性应相互匹配,不得有不良的物理、化学反应,并应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制冷管道及设备所涂敷色漆的色标六、制冷六、制冷6.7 制冰和储冰6.7.1 盐水制冰的冰块重量、外形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造冰GB4600的要求。6.7.2 制冰池的四壁和底部应做好隔热层、防水层和隔汽层。冰池四壁的顶部应采取防止生产用水渗入隔热层的措施,冰池底部隔热层下部应有通风设施,制冰池隔热层的总热阻应大于或等于3m2/W。六、制冷六、制冷6.7 制冰和储冰6.7.3 堆码块冰冰库的冷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43、1 冰库的建筑净高在6m以下的可不设墙排管,其顶排管可布满冰库的顶板。2 冰库的建筑净高在6m或高于6m时,应设墙排管和顶排管。墙排管的设置高度宜在库内堆冰高度以上。3 冰库内顶排管或墙排管不得采用翅片管。6.7.4 盐水制冰的冰库温度可取-4。对贮存片冰、管冰的冰库库温可取-15,其制冷设备宜采用空气冷却器。七、电气七、电气7.1 变配电所变配电所7.1.1 大型冷库、高层冷库及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中断供电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应按二级负荷用户供电,不会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中型冷库及小型冷库可按三级负荷用户供电。7.1.2 当供电电源不能满足负荷等级的要求时,应设置柴油

    44、发电机组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冷库保温运行的需要,并应满足消防负荷的需要,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如正常电源停电时要求继续进行生产作业,可按要求选择备用电源的容量。7.1.3 冷库的电力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冷库总电力负荷需要系数不宜低于0.55。七、电气七、电气7.1 变配电所变配电所7.1.4 当冷库电力负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保证制冷机组可靠启动时,宜选用2台或多台变压器运行。7.1.5 冷库宜设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应靠近或贴邻制冷机房布置。当氟制冷系统不集中设置制冷机房时,变配电所宜靠近库区负荷中心布置。装机容量小的小型冷库,可仅设低压配电室。大型冷库根据全厂负荷分布情况,技术经

    45、济合理时,可设分变配电所。各回路低压出线上宜单独设置电能计量仪表。7.1.6 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七、电气七、电气7.2 制冷机房7.2.1 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7.2.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

    46、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中启停控制按钮。7.2.3 大、中型冷库氟制冷机房应设置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氟气体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7.2.4 氟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七、电气七、电气7.2 制冷机房7.2.5 氨制冷机房应设控制室,控制室可位于机房一侧。氨制冷压缩机组启动控制柜、冷凝器水泵及风机、机房排风机控制柜、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制冷机房照明配电箱等宜集中布置在控制室中。7.2.6 氟制冷机房可不单设控制室,各制冷设备控制柜、排风机控制柜等可布置在氟制冷机房内。7.2.7 制冷机房照明宜按正常环境设计。照明方式宜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不应低于150l

    47、x。7.2.8 制冷机房及控制室应设置备用照明,大、中型冷库制冷机房及控制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小型冷库制冷机房及控制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10%。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七、电气七、电气7.3、库房、库房7.3.1 冷间内的动力及照明配电、控制设备宜集中布置在冷间外的穿堂或其他通风干燥场所。当布置在低温潮湿的穿堂内时,应采用防潮密封型配电箱。7.3.2 冷间内照明灯具应选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和冷间环境条件、可快速点亮的节能型照明灯具,一般情况不应采用白炽灯具。冷间照明灯具显色性指数不宜低于60。7.3.3 大、中型冷

    48、库冷间照明照度不宜低于50lx,穿堂照度不宜低于100lx。小型冷库冷间照度不宜低于20lx,穿堂照度不宜低于50lx。视觉作业要求高的冷库,应按要求设计。7.3.4 冷间内照明灯具的布置应避开吊顶式空气冷却器和顶排管,在冷间内通道处应重点布灯,在货位内可均匀布置。七、电气七、电气7.3、库房、库房7.3.5 冷间内动力、照明、控制线路应根据不同的冷间温度要求,选用适用的耐低浊的铜芯电力电缆,并宜明敷。7.3.6 穿过冷间保温屋的电气线路应相对集中敷设,且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7.3.7 库房电梯应由变电所低压配电室或库房分配电室的专用回路供电。高层冷库当消防电梯兼作货梯且两

    49、类电梯贴邻布置时,可由一组消防双回路电源供电,末端双回路电源自动切换配电箱应布置在消防电梯间内。7.3.8 库房消火栓信号应传送到制冷机房控制室或有人值班的房间显示或报警。7.3.9 经计算需要进行防雷设计时,库房宜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雷设施。七、电气七、电气7.3 库房库房7.3.10 库房的封闭站台、多层冷库的封闭楼梯间内和高层冷库的楼梯间内应设置疏散照明。高层冷库的消防电梯机房间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当有特殊要求时冷藏间内可布置应急照明及电话,冷间穿堂可布置广播及保安监视系统。七、电

    50、气七、电气7.3 库房库房 7.3.11 速冻设备中工间内当采用氨直接蒸发的成套快速冻结装置时,在快速冻结装置出口处的上方应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自动停止成套冻结装置的运行,漏氨信号应同时传送至机房控制室报警。加工间内事故排风机应按二级负荷供电,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报警而不直接停风机。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应有备用电源。加工间内应布置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10%。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照明灯具时,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七、电气七、电气7.4 制冷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469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