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4146513
  • 上传时间:2022-11-14
  • 格式:PPT
  • 页数:78
  • 大小:1.7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建筑 抗震 设计 基本知识 课件
    资源描述:

    1、 本篇主要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知识和规定本篇主要介绍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知识和规定.主要主要包括地震作用和结构的抗震验算包括地震作用和结构的抗震验算,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震设计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本章内容本章内容.地震简介。了解震级、烈度的概念地震简介。了解震级、烈度的概念.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了解我国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抗震概念设设防标准;了解我国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计。.地震作用的计算。掌握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地震作用的计算。掌握

    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掌握单质点弹性体系和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的计算掌握单质点弹性体系和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方法。重点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结构的自振周期。掌握能量法、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掌握能量法、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结构的自振周期。.结构的抗震验算。了解结构抗震验算的基本内容结构的抗震验算。了解结构抗震验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和方法。1.4.11.4.1地震简介地震简介一、地震波一、地震波二、震级和烈度二、震级和烈度(一)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一)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

    3、小的尺度)里氏震级:里氏震级:里氏震级:里氏震级:采用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采用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处的坚硬地面上记录的地面水平振幅。面上记录的地面水平振幅。:纵波体波:横波面波 体波的次生波logMA震级与能量震级与能量E E(1010-7-7J J):):震级增加级,能量增加约倍。震级增加级,能量增加约倍。微震:微震:强烈地震:强烈地震:特大地震:特大地震:8 8 (二)地震烈度(二)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发生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它表示该地震发生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它表示该log1.511.8EM地点地面和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也反

    4、映该地地面运动速地点地面和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也反映该地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峰值的大小。度和加速度峰值的大小。.地震烈度的统计分布地震烈度的统计分布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5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高1 1度左右。度左右。.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地震分组规范规范附录列出了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附录列出了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分组。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分组。.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它与地震基本烈度相同。据的地

    5、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它与地震基本烈度相同。14.2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一)抗震设防类别(一)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丙类建筑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一般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抗震次要建筑,一般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

    6、失的建筑。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二)抗震设防标准(二)抗震设防标准.甲类建筑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确定;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本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度时,应符合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度时,应符合比度抗震更高的要求;比度抗震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抗震措

    7、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度时,应符合比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度时,应符合比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构类型时,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施。.丙类建筑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要求。.丁

    8、类建筑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的要求;抗震措施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抗震措施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不应降低。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不应降低。二、抗震设防目标二、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三、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一)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选择(一)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选择.场地的类别场地的类别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v vseses500/)250)v140)140)sm ssss坚硬土或岩石(v中硬土

    9、(500v土层剪切波速中软土(250v软弱土(v01(/)nseisiivddv建筑场地的划分:建筑场地的划分:.场地的选择场地的选择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出综合评价。建筑场地的划分:建筑场地的划分:.场地的选择场地的选择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出综合评价。.地基和基础的选择地基和基础的选择(1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的地基上;(2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

    10、天然地基、部分采)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用桩基;(3 3)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除)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除6 6度设防外,度设防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应进行液化判别;(4 4)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采取消除或减轻液化)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采取消除或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影响的措施。(5 5)当地基出要受力范围内为软弱粘性土层与湿陷)当地基出要受力范围内为软弱粘性土层与湿陷性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性黄土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二)结构的平面和立面布置(二)结构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三)结构体系的选择(三)结构体系的选择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11、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的传)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的传递途径;递途径;(2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能力。(四)抗震结构构件及连接(四)抗震结构构件及连接 (五)非结构构件(五)非结构构件 (六)材

    12、料选择和施工(六)材料选择和施工14.314.3地震作用的计算地震作用的计算 地震反应:结构振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及位移等地震反应:结构振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及位移等 地震作用:在振动过程中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惯性力。地震作用:在振动过程中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惯性力。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扭转作用一、重力荷载代表值一、重力荷载代表值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代表值G GE E: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FmaEKQiikGGQ二、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二、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 单质点弹性体系:单质

    13、点弹性体系:(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一)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FEKEK :质点的最大反应加速度:质点的最大反应加速度EKaFm SaS 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地震系数:地震系数: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规范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规范根据烈度、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等绘出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图)比等绘出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图)gxgmax.|max.|gxmax.|gaxSgSxSgxagagmax.max.|单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单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二)自振周期的计算(二)自振周期的计算单质点自振周期

    14、:单质点自振周期: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刚度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刚度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柔度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柔度系数,EKEKGFgGkmTEK222kk1三、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三、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多质点弹性体系:多质点弹性体系:(一)多质点体系的振型和自振周期(一)多质点体系的振型和自振周期在一般初始条件下,任一质点的振动都是由各主振型在一般初始条件下,任一质点的振动都是由各主振型叠加而成的复合振动。而振型越高时,由于阻尼造成的振叠加而成的复合振动。而振型越高时,由于阻尼造成的振动衰减得越快,因此通常只需要考虑较低的几个振型。动衰减得越快,因此通常只需要考虑较低的几个振型

    15、。(二)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二)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法)时程分析法(直接动力法)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以及某些高层建筑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以及某些高层建筑(度时房屋高度超过(度时房屋高度超过m m,度,度、类场地时超过类场地时超过m m,度,度、场地和度时超过场地和度时超过m m)需采用)需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主振型的正交性:任意两个不同主振型的对应位置上主振型的正交性:任意两个不同主振型的对应位置上的位移相乘,再乘以该质点的质量,求出的各质点的上述的位移

    16、相乘,再乘以该质点的质量,求出的各质点的上述乘积的代数和为零,即乘积的代数和为零,即每个主振型情形下的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每个主振型情形下的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相应于:相应于j 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j j振型振型i 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j j振型振型i 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集中于质点:集中于质点i 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重力荷载代表值:j j振型的参与系数,按下式计算振型的参与系数,按下式计算nijikii=1m x x0jijjjiiFx G 211nnjjiijiiiix Gx GjjiF

    17、jixiGj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j 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个振型(即个振型(即j j,);当基本自振周期大,);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于.s 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时,振型个数应相应增加。或房屋高宽比大于时,振型个数应相应增加。2EKjSSEKSjS.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适用范围:建筑高度不超过适用范围:建筑高度不超过m m,以剪切变形为主,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不超过)、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房屋高宽比不超过)、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以及近似于

    18、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匀,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结构的振动特点:结构的振动特点:.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第一振型)为主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第一振型)为主.基本振型的各质点位移接近直线基本振型的各质点位移接近直线()基本计算公式()基本计算公式结构底部总剪力:结构底部总剪力:各质点的水平集中荷载:各质点的水平集中荷载:110.85EKeqFGG1iiiEKnjjjG HFFG H()公式的误差修正()公式的误差修正: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F1(1)iiiEKnnjjjnnEKG HFFG HFFn说明说明:()结构的底部总剪力是在各

    19、质点水平地震:()结构的底部总剪力是在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前就需要求出作用前就需要求出()对于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其()对于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其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项链的构件应予计入。递,但与该突出部分项链的构件应予计入。.结构的自振周期结构的自振周期一、能量法一、能量法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得:得:maxmaxTU22max11max11T212niiiniiim xUm gx22111222niiiiiniiiiiG xG xTG xG x二、顶点位移法二、顶点位

    20、移法对于质量、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抗对于质量、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可按下式计算基本自振周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可按下式计算基本自振周期:期:考虑非结构墙体刚度的周期调整系数,当采用实:考虑非结构墙体刚度的周期调整系数,当采用实砌填充墙时取砌填充墙时取0.60.60.70.7;当采用轻质墙、外挂墙板时或仅;当采用轻质墙、外挂墙板时或仅有纵墙时,取有纵墙时,取0.80.8,无纵墙时,取,无纵墙时,取0.90.9。:结构顶点的假想位移值(:结构顶点的假想位移值(m m),即以各质点的重),即以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力荷载代表值G Gi i作

    21、为水平荷载求得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作为水平荷载求得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11.7TTTuTTu14.514.5结构的抗震验算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一、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力和剪力设计值。轴力和剪力设计值。: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21.2,当重力,当重力荷载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荷载对构件承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1.0。:重力荷载

    22、代表值的效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当仅计算: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当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或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对该作用取水平地震作用或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对该作用取1.31.3;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时,分别取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时,分别取1.31.3,0.50.5。: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反应。: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反应。:风荷载标准值的反应。:风荷载标准值的反应。: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0.0;风荷载起;风荷载起GGEEhEhKEVEVKWWWKSSSSS SGGES

    23、,EhEV,EhKEVKSSWKSW控制作用时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控制作用时的高层建筑应采用0.20.2。二、抗震验算的设计表达式二、抗震验算的设计表达式 :承载力抗震提高系数,除有关规定外,按下表采:承载力抗震提高系数,除有关规定外,按下表采用。用。RESRRE三、抗震变形验算三、抗震变形验算 对需要验算的结构,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应对需要验算的结构,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符合下式要求:eeuh小结:小结: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局部岩层变形积累、应力过大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局部岩层变形积累、应力过大,而使其而使其薄弱部位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薄弱部位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称为

    24、构造地震,是抗震研究的是抗震研究的重点重点.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分为体波和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各有其特点并引起地面不同各有其特点并引起地面不同的振动的振动.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等级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等级,通常用里通常用里式震级表示式震级表示.同一震级对不同地点的建筑物的影响是不相同同一震级对不同地点的建筑物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的,地震烈度反映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地震烈度反映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的强弱程度.众值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

    25、在抗震设计中众值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在抗震设计中各有不同的意义各有不同的意义.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建筑分为甲类、乙类、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分别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应满足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的抗震设防目标,按照不同的烈度、不同的房屋按照不同的烈度、不同的房屋建筑分别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建筑分别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并按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计并按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弹性变形验算或弹塑性变形验

    26、算算、弹性变形验算或弹塑性变形验算.在进行抗震设计前在进行抗震设计前,应先进行抗震的概念设计应先进行抗震的概念设计.地震作用不是一般的荷载地震作用不是一般的荷载,既取决于地面运动状况既取决于地面运动状况,还还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思路是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思路是:将质点的质量集中于楼盖和屋顶处将质点的质量集中于楼盖和屋顶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运动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并进行求解运动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组并进行求解,得出解答得出解答,并进行并进行简化简化.作用于质点上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于质点上的水平地震最大作用即地

    27、震作用标准值,单质点可表达为单质点可表达为 ,为地震影响系数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是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乘积数和动力系数的乘积,是地震作用的重要参数是地震作用的重要参数.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是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内容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是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内容.其基其基本方法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本方法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满足一定条件时满足一定条件时,可采用底部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仅用于某些结构的补充计算时程分析法仅用于某些结构的补充计算.GFEK思考题思考题:1.1.什么是构造地震什么是构造地震?2.2.什么是地震波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哪几种地震波包含哪几种?有何特点有何特点?3.

    28、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震级?震级与地面振幅、释放的能量有震级与地面振幅、释放的能量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4.4.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5.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如何分类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如何分类的?6.6.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7.7.什么是重力荷载代表值什么是重力荷载代表值?什么是地震系数、动力系什么是地震系数、动力系数、地震影响系数数、地震影响系数?8.8.什么情况下什么情况下,多质点体系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水多质点体系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平地震作用的计算?9.9.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在采用底部剪力

    29、法计算时,为什么在有的情况下要对顶为什么在有的情况下要对顶部水平地震作用进行修正部水平地震作用进行修正?10.10.在什么情况下可不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但要采取抗震在什么情况下可不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但要采取抗震措施措施?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了解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了解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2.2.掌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掌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3.3.了解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要点了解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要点.15.1 1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1.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应优先采

    30、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2.对底部框架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墙,上部为砌上部为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本对齐;房屋的底部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并应均匀对称;在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在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向,应避免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应避免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抗震墙侧向刚度的过大差异抗震墙侧向刚度的过大差异;底部框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

    31、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或桩基.3.3.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宜采用矩形平面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宜采用矩形平面,立面宜规则立面宜规则,楼梯间横墙宜贯通房屋全宽楼梯间横墙宜贯通房屋全宽,其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其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筏式基础或桩基.15.2 15.2 多层粘土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粘土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的作用构造柱的作用:增加砌体结构房屋的延性增加砌体结构房屋的延性,提高房屋的提高房屋的抗侧移能力和抗剪承载力抗侧移能力和抗剪承载力,防止或延缓房屋的倒塌防止或延缓房屋的倒塌.(一一)构造柱的设置部

    32、位构造柱的设置部位 1.1.一般情况一般情况 2.2.特殊房屋的设置特殊房屋的设置 (1)(1)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层后的层数,按规定的要求设置按规定的要求设置 (2)(2)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按房屋增加一层应按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后的层数,按规定的要求设置按规定的要求设置.(二二)构造柱作法构造柱作法 1.1.截面尺寸及配筋截面尺寸及配筋 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 ,纵向钢筋宜采用纵向钢筋宜采用4 12,4 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25

    33、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对对7 7度时超过六度时超过六层层,8,8度时超过五层及度时超过五层及9 9度时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 14,4 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200mm.mmmm 180240 2.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3.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时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时,构造柱钢筋应穿过圈梁构造柱钢筋应穿过圈梁,保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构造柱可不单独设

    34、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500Mm,Mm,或与埋深小于或与埋深小于500mm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的基础圈梁相连.5.5.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 2倍倍,下部下部1/31/3楼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当外纵墙开间大于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3.9m时时,应另应另设加强措施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4.2m.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圈梁的作用圈梁的作用:加强墙体连接、提高楼盖及屋盖刚度加强墙体连接、提高楼盖及屋盖刚度,抵

    35、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抗地基不均匀沉降,保证房屋整体性和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保证房屋整体性和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一一)设置部位设置部位 (二二)圈梁截面和配筋圈梁截面和配筋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120mm;基础圈梁高度不应小;基础圈梁高度不应小于于180mm180mm。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 104 10(6 6、7 7度),度),4 124 12(8 8度)和度)和4 144 14(9 9度);基础圈梁纵向钢筋不应小度);基础圈梁纵向钢筋不应小于于4 124 12。(三)圈梁的其他构造(三)圈梁的其他构造三、对楼、屋盖的要求三、对楼、屋盖的要求

    36、(一)楼板的支承长度和拉结(一)楼板的支承长度和拉结(二)梁或屋架的连接(二)梁或屋架的连接四、墙体拉结钢筋四、墙体拉结钢筋五、对楼梯间的要求五、对楼梯间的要求六、其他构造六、其他构造 (一)过梁(一)过梁 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应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小于240mm240mm(6 68 8度)或度)或360mm360mm(9 9度)。度)。(二)基础(二)基础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底面宜埋在同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底面宜埋在同一标高上。一标高上。(三)后砌非承重墙(三)后砌非承重墙 后砌的非承重墙应沿墙高每隔后砌的非

    37、承重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配置配置2 62 6拉结钢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500mm。(四)横墙较少的住宅楼(四)横墙较少的住宅楼 对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其总高对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其总高度和层数达到或接近规定限值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度和层数达到或接近规定限值时,应采取加强措施。(1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m6m (2 2)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5m1.5m,外纵墙,外纵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上洞口

    38、宽度不宜大于2.1m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的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的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3 3)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超过横墙总数的)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超过横墙总数的1/3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2 2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4 4)所有纵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所有纵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 (5

    39、 5)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大于层高,在纵墙内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大于的柱距不大于4.2m4.2m。(6 6)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60mm,宽度不小于宽度不小于240mm240mm。(7 7)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处。15.315.3多层砌

    40、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 取取二、抗震验算位置二、抗震验算位置 对于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者竖向应力对于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者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较小的墙段进行。三、地震剪力的分配三、地震剪力的分配 按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地震剪力。按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地震剪力。四、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四、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普通砖、多孔砖墙体,一般情形下按下式验算:普通砖、多孔砖墙体,一般情形下按下式验算:0,max1n V V:墙体剪力设计值:墙体剪力设计值 A A:

    41、墙体横截面面积:墙体横截面面积 f fVEVE:砖砌体沿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砖砌体沿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 fV V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为为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REVEAfV/VNVEffN小结:小结: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墙体材料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墙体材料的脆性性质和结构整体性不强,易发生墙体的剪切破坏及的脆性性质和结构整体性不强,易发生墙体的剪切破坏及其他形式的破坏。砌体抗震设计的关键是保证墙体的抗震其他形式的破坏。砌体抗震设计的关键是保证墙体的

    42、抗震承载力,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加强结构整体性,改善其变承载力,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加强结构整体性,改善其变形能力。形能力。对多层砌体房屋、底部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结对多层砌体房屋、底部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结构的房屋以及内框架砖房,均应注意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立构的房屋以及内框架砖房,均应注意结构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使之符合面布置,使之符合“规则结构规则结构”的要求。的要求。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是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是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加强墙体在转折处的连土构造柱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加强墙体在转折处的连接等。构造柱和圈梁均

    43、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设置。此外,接等。构造柱和圈梁均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设置。此外,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加强楼梯间的抗震性能,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加强楼梯间的抗震性能,都是在抗震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都是在抗震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思考题:思考题:1.1.多层砌体房屋可能出现哪些震害?多层砌体房屋可能出现哪些震害?2.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些要求?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哪些要求?3.3.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起哪些作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起哪些作用?4.4.现浇混凝土圈梁起哪些作用?现浇混凝土圈梁起哪些作用?5.5.多层砌体房屋的水平地震力如何计算?多层砌体房屋的水平地震

    44、力如何计算?16.1 16.1 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结构抗震等级(四级)一、结构抗震等级(四级)二、防震缝设置二、防震缝设置 H15m H15m,70mm70mm;H15mH15m,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相应高度相应高度每增加度每增加5m5m,4m4m,3m3m,2m2m时加宽时加宽20mm20mm。三、结构布置原则三、结构布置原则 “规则结构规则结构”四、截面尺寸选择四、截面尺寸选择 (一)梁的截面尺寸(一)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4,净跨与截

    45、面高度比不宜小于净跨与截面高度比不宜小于4 4。(二)柱的截面尺寸(二)柱的截面尺寸 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350mm;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截面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3;剪跨比不宜大于;剪跨比不宜大于2 2。16.2 16.2 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一、抗震框架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抗震框架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强柱弱梁(一)强柱弱梁 (二)强剪弱弯(二)强剪弱弯 (三)强节点、强锚固(三)强节点、强锚固二、地震作用计算二、地震作用计算三、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三、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

    46、内力和侧移内力和侧移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对于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多层框架结构,其组合式对于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多层框架结构,其组合式可表达为:可表达为:EhKEhGEGESSS五、框架截面抗震验算五、框架截面抗震验算 设计表达式设计表达式 (一)框架梁(一)框架梁 1.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2.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 1)剪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V Vb b 对于一、二、三级框架梁对于一、二、三级框架梁REERS(二级、三级)(一级);35.025.0GbnrblbVbbVlMMV一级框架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及9 9度时还应符合度时还应符合

    47、 (2 2)剪力设计值应符合的要求(剪压比限值)剪力设计值应符合的要求(剪压比限值)当梁的跨高比大于当梁的跨高比大于2.52.5(一般情形)(一般情形)(3 3)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GbnrbualbuabVlMMV1.1)20.0(10bhfVcREb0000175.1125.17.01hsAfbhfVhsAfbhfVsvyvtREbsvyvtREb (二)框架柱(二)框架柱 1.1.强柱弱梁的保证强柱弱梁的保证 (1)(1)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除框架顶层和柱轴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压比小于0.150.15者者,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

    48、合下式要求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对一级框架结构及对一级框架结构及9 9度时还应符合度时还应符合 (2)(2)对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对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5,1.25和和1.15,1.15,底层底层柱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柱纵向钢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2.2.框架柱的抗剪框架柱的抗剪 bccMMbuacMM2.1 (1)(1)柱的剪力设计值调整柱的剪力设计值调整 对一、二、三级框架柱对一、二、三级框架柱,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剪力设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49、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计值应按下式调整:一级框架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及9 9度时还应符合度时还应符合:(2)(2)按抗剪要求的截面尺寸保证按抗剪要求的截面尺寸保证(剪压比限值剪压比限值)对于剪跨比对于剪跨比 的柱的柱,应满足应满足ntcbcvccHMMVntcuabcuacHMMV2.12020.01bhfVcREc 对于剪跨比对于剪跨比 的柱的柱,应满足应满足 其中其中,剪跨比按下式计算剪跨比按下式计算:3.3.框架柱的受压承载力框架柱的受压承载力 (三三)框架节点核心区框架节点核心区 对三、四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对三、四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但应符合抗震构造

    50、的要求应符合抗震构造的要求.对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对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进行抗剪承载力计应进行抗剪承载力计算算.20hVMcc015.01bhfVcREc16.3 16.3 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一、材料一、材料 (一一)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C20,对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对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架梁、柱、节点,不应低于不应低于C30.C30.(二二)钢筋钢筋 普通纵向受力钢筋普通纵向受力钢筋:HRB400:HRB400级级,HRB335,HRB335 箍筋箍筋:HRB335,HPB235,H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465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