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景观设计的产生;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第1页/共146页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景观(Landscape):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第2页/共146页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的地学理解: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第3
2、页/共146页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景观设计师工作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4页/共146页第二节 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第5页/共146页第三
3、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第6页/共146页主要的代表观点刘易斯.福芒德:奥地利城市规划师米罗.西特强调城市公园可以对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作用。霍华德:大体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在城市中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始人。第7页/共146页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 纵观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
4、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第8页/共146页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景观设计或景观工程实践的整体框架大致应该包括:国土规划:自然保护区区划;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场地规划:新城建设;城市再开发;居住区开发;河岸、港口、水域利用,开放空间与公共绿地规划、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创造;校园设计;指导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场地设计:科技工业园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校园设计;场地详细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建筑小品;店面、灯光;第9页/共146页第五节 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第10
5、页/共146页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 第11页/共146页第二节 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要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inct)、中心与节点(Nodes)、标志物(Landmarks)。第12页/共146页人类
6、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第13页/共146页第三节 景观设计要素地形地貌 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植被 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水体设计景观小品第14页/共146页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第15页/共146页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
7、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构图: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第16页/共146页 对景与借景 隔景与障景 引导与示意 渗透和延伸 尺度与比例 质感与肌理 节奏与韵律第17页/共146页第三章 (独立住宅)庭院设计 庭院设计或者住宅设计,主要指建筑群、建筑单体或者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设计。在国外多是一些别墅的庭院设计;在国内主要指居住区内部的景观设计,使用者主要是居住区内的居民、以及公司团体或机构的建筑
8、庭院设计、使用者是公司职员和来访客人。第18页/共146页第一节 住宅基地的组成住宅的组成前院 前院一般是住宅的公共环境。后院 后院带有一定的私密性,是住宅用地中变化最多的地方。住宅,常常指我们所说的“家”。景观设计中的住宅设计与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关系密切。住宅的风格大多由建筑设计师的爱好和住宅主人的个人偏好决定。第19页/共146页第二节 室外空间室外空间可以采用一定的材料组织构成 在这个空间同样存在着入口空间、娱乐空间、工作空间等 室外空间简化为地面、垂立面、顶面三个组成部分 户外休闲空间分析户外空间的使用对象可能是儿童、老人,也可能是访客等等。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不同的使用特点。第20页
9、/共146页儿童户外休闲空间15岁儿童的户外休闲空间设施心理因素基于儿童尺度上的设计要点 青少年户外公共休闲空间建设自主性强不受压迫 在游戏中进行知识、人格的培养。传统活动空间设施的建设。青少年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合理引导,充分利用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化不利因素为有利的条件 第21页/共146页第三节 设计过程调研与准备设计绘制施工图施工第22页/共146页第四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第一节 居住区基本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第23页/共146页第二节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第24页/共146页规划
10、设计过程规划设计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性原则坚持生态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第25页/共146页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空间组织立意体现地方特征使用现代材料点线面相结合第26页/共146页第三节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性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第27页/共146页住区景观结构布局住区分类景观空间密 度景观布局地形及竖向处理高层住区高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布局形式。高层住区的景观布局可适当图案化,既要满足居民
11、在近处观赏的审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俯瞰时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多层次的地形塑造来增强绿视率。多层住区中采用相对集中、多层次的景观布局形式,保证集中景观空间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心理取向的居民的群体景观需求,具体布局手法可根据住区规模及现状条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营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因地制宜,结合住区规模及现状条件适度地形处理。低层住区低采用较分散的景观布局,使住区景观尽可能接近每户居民,景观的散点布局可集合庭院塑造尺度适人的半围合景观。地形塑造不宜多大,以不影响低层住户的景观视野又可满足其私密度要求为宜综合住区不确定宜根据住区总体规划及建筑形式选用合理的布
12、局形式适度地形处理第28页/共146页绿化种植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2)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3)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4)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第29页/共146页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组合名称组合名称组合形态及效果组合形态及效果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孤植孤植突出树木的个体美,可成为开
13、阔空间的主突出树木的个体美,可成为开阔空间的主景。景。多选用粗壮高大,提醒优美,多选用粗壮高大,提醒优美,树冠较大的乔木。树冠较大的乔木。对植对植突出树木的整体美,外形整齐美观,高矮突出树木的整体美,外形整齐美观,高矮大小基本一致。大小基本一致。以乔灌木为主,在轴线两侧对以乔灌木为主,在轴线两侧对称种植。称种植。丛植丛植以多种植物组合成的观赏主体,形成多层以多种植物组合成的观赏主体,形成多层次绿化结构。次绿化结构。由遮阳为主的丛植多由数株乔由遮阳为主的丛植多由数株乔木组成。以观赏为主的多由木组成。以观赏为主的多由乔灌木混交组成。乔灌木混交组成。树群树群以观赏树组成,表现整体造型美,产生起以观赏
14、树组成,表现整体造型美,产生起伏变化的背景效果,衬托前景或建筑物。伏变化的背景效果,衬托前景或建筑物。由数株同类或异类树种混合种由数株同类或异类树种混合种植,一般树群长宽比不超过植,一般树群长宽比不超过3:1,长度不超过,长度不超过60m。草坪草坪分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交通分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交通安全草坪、护坡草皮,主要种植矮小草安全草坪、护坡草皮,主要种植矮小草本植物,通常成为绿地景观的前提。本植物,通常成为绿地景观的前提。按草坪用途选择品种,一般容按草坪用途选择品种,一般容许坡度为许坡度为1-5%,适宜坡度,适宜坡度为为2-3%。第30页/共146页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15、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植物高度(植物高度(cm)空间效果空间效果花卉、草坪花卉、草坪13-15能覆盖地表,美化开敞空间,在能覆盖地表,美化开敞空间,在平面是暗示空间。平面是暗示空间。灌木、花卉灌木、花卉40-45产生引导效果,界定空间范围。产生引导效果,界定空间范围。灌木、竹类、藤本类灌木、竹类、藤本类90-100产生屏障功能,改变暗示空间的产生屏障功能,改变暗示空间的边缘,限定交通流线。边缘,限定交通流线。乔木、灌木、藤本类、竹乔木、灌木、藤本类、竹类类135-140分隔空间,形成连续完整的围合分隔空间,形成连续完整的围合空间。空间。乔木、藤本类乔木、藤本类高于人水平视高于人水平视线线产生较强的视
16、线引导作用,可形产生较强的视线引导作用,可形成较私密的交往空间。成较私密的交往空间。乔木、藤本类乔木、藤本类高大树冠高大树冠形成顶面的封闭空间,具有遮蔽形成顶面的封闭空间,具有遮蔽功能,并改变天际线的轮廓。功能,并改变天际线的轮廓。第31页/共146页道路景观:道路功能场所景观:健身运动场、休闲广场、游乐场硬质景观:雕塑小品、全民设施、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筒等水景景观:自然水景、驳岸、景观桥、木栈道、庭院水景等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第32页/共146页第五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一节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 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
17、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具有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功能,简而言之,广场具有展示的功能。第33页/共146页广场源源:广场从远古走来,追溯人类发展的历史,可在原始社会发现早期“广场”的痕迹。城市广场分类: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第34页/共146页城市广场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功能问题设计原则“广场热”的问题 城市广场的面积问题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第35页/共146页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的基础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建设方及
18、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第36页/共146页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
19、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37页/共146页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第38页/共146页第二节 城市公园设计 现代公园的产生 城市公园的层次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城市公园设计导则第39页/共146页第三节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第40页/共146页滨水区历史演变过程 资源经济时代 工
20、业化时代 后工业时代第41页/共146页滨水区发展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贡献(一)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二)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三)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四)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意义重大第42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是世界性的现象第43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力和契机(一)滨水区原有工业、港口用地被大量弃置,提供了廉价而区位良好的城市建设用地(二)生活方式和社会潮流的转变使滨水区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三)产业调整和环境空间整治为滨水区开发创造了条件(四)历史保护思潮的兴起促进了对滨水区历史性建筑的修缮(五)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1、,政府对滨水区开发给予引导和鼓励第44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特点和趋势(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用地功能重组(三)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文化(四)交通组织和步行化设计(五)精心设计滨水区景观,形成共享性的城市亲水区(六)开发与规划管理第45页/共146页第四节 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 透视步行街 步行街源于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城市化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批城市居民选择到郊区居住。为了恢复城市的活力和防止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政府规划出一片安逸、繁华的购物娱乐场地,这就是最初的步行街。中国的步行街 步行街的作用: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环保功能第46页/共146页步行街的类型
22、1.从形成的基础和建设过程来看,有的是以传统的商业中心和古老街区为基础,通过改造更新面成。我国绝大部分的步行街属于此类步行街。有的完全是新规划和建设的新区。2.从形态上分,有的是完全敞开的,有的是完全封闭的或室内的,有的是半封闭、半敞开的。3.从功能上分,有的以购物为主,步行街商店林立、字号众多,商品齐全,商业设施完善,购物环境良好,购物十分方便。4.从建筑上分,有的以中式、古式建筑为主,甚至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建筑成为清风一条街、唐风一条街,古色古香,显示其特色和风格。第47页/共146页城市步行街的问题 一是步行街的规模问题;二是步行街的结构协调问题;三是步行街的管理体制问题。第48页/共
23、146页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良好的交通体系 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丰富的空间形式 独特的景观构成 第49页/共146页第六章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任务 区位、性质和规模的确定 绿地内各种要素的组织与设计第50页/共146页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功能、分类与规划内容城市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广义的城市绿地是在城市规划区内被植被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天然植被覆盖的墒地、丘陵、旷野等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城市绿地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美化功能游憩功能、城市绿地分类:由城市六大类绿地组成包括公共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
24、、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及风景区绿地。城市绿地的衡量指标:规划成果规划文本第51页/共146页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一、术 语 二、条 目 及 说 明三、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第一部分 总则第 八 讲第二部分 场地设计及总体布局第三部分 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第四部分 居住区景观元素设计第五部分 居住区植物景观第六部分 居住区景观维护第52页/共146页 景观 景观通廊:指结合植物、水体、广场等景观元素 构筑的带形连续景观绿地空间,如 滨水绿带、景观林荫道、水道、花廊、轴线绿带、艺术长廊等。居住环境行为(环境心理学)绿地率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公共中心绿地/集中绿地/块状
25、公共绿地/带状绿地/组团绿地(组团级)/街坊绿地/宅前宅后绿地 一、术 语第53页/共146页二、条 目 及 说 明 第一部分 总则 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1.2 适用性1.3 社会性原则1.4 经济性原则1.5 生态性原则1.6 观赏性原则1.7 地域性原则1.8 历史性原则第54页/共146页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 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 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居住理念的提升,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居住区规划设计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整体协调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