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学习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4142008
  • 上传时间:2022-11-14
  • 格式:PPT
  • 页数:77
  • 大小:1.5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学习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网络故障 诊断 测试 学习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Enter诊断与测试诊断与测试网络故障网络故障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网络维护的方法网络维护的方法第三第三 章章 物理层维护物理层维护第四章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的维护数据链路层的维护第五章第五章 网络层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层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第六第六 章章 传输层维护传输层维护前前 言言第七章第七章 网络高层的维护网络高层的维护第八章第八章 网络服务器的维护网络服务器的维护第九章第九章 无线网络的故障诊断无线网络的故障诊断第十章第十章 Intranet网络维护综合实训网络维护综合实训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

    2、页下一页下一页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掌握OSI七层模型和七层模型和TCP/IP网络模型的划分及作网络模型的划分及作用。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定义及其应用。定义及其应用。理解网络互连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等)的理解网络互连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等)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正确理解、设计网络工程模型。正确理解、设计网络工程模型。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本章要点内容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开

    3、放系统参考模型及其意义;开放系统参考模型及其意义;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计算机网络工程模型。计算机网络工程模型。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本章学前要求 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已经接触或操作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已经接触或操作过计算机。过计算机。已经掌握了学习计算机所需要的外语、数学、已经掌握了学习计算机所需要的外语、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物理等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1.1.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1.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系

    4、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在(图1-1)所示的一般分层结构中,n 层是n-1层的用户,又是n+1层的服务提供者。n+1层虽然只直接使用了n层提供的服务,实际上它通过n层还间接地使用了n-1层以及以下所有各层的服务。在层次式结构中,每一层都可能有若干个协议。在两个(N)实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N)功能时,是受着一个或几个局部于(N)层的协议(简称(N)协议)所支配。(N)协议精确地规定(N)实体应如何利用(N-1)服务协同工作去完成(N)功能,以便向(N+1)

    5、实体提供(N)服务;换言之,(N)协议规定了(N)实体在执行(N)功能时的通信行为。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层次结构的好处在于各层相对独立、功能简单、层内的变化互不影响、即适应性强、易于实现和维护,分层结构还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所谓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个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这些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图1-1 层次模型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2.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一般以垂直

    6、分层模型来表示(图1-2)。图1-2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层次结构的要点:1)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2)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3)n层的虚通信是通过n/n-1层间接口处n-1层提供的服务以及n-1层的通信(通常也是虚通信)来实现的。层次结构划分的原则:1)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上、下层的接口不变,便不会对邻居产生影响。2)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3)层数应适中。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的协议

    7、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网络的体系结构的特点是:1)以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2)第n层的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3)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的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4)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1.1.2开放系统参考模型1.开放系统开放系统 在人们的日常使用当中,不同年代、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计算机系统千差万别,将这些系统互连起来就要彼此开放。所谓开放系统就是遵守

    8、互连标准协议的实系统。实系统是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有关软件、终端、操作员、物理过程和信息处理手段等的集合,对实系统的研究,就会涉及到具体的计算机和技术细节。采用抽取实系统中涉及互连的公共特性构成模型系统,然后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研究这些模型系统即开放系统互连的标准,这样就避免涉及具体机型和技术上实现细节,也避免技术的进步对互连标准的影响。所谓模型化的方法是用功能上等价的开放系统模型代替实开放系统。凡是符合抽象开放系统互连的特性的实系统都可视为一个开放系统。2.OSI七层模型七层模型 1)OSI网络分层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9、 Interconnection)基本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又称ISOs OSI参考模型。“开放”这个词表示能使任何两个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进行互连。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用以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并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各层标准的制定;OSI的服务定义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和交互用的服务原语;OSI各层的协议规范,精确地定义了应当发送何种控制信息及何种过程来解释该控制信息。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需要强调

    10、的是,OSI参考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机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在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网络中的设备只有与OSI和有关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连。如图1-3所示,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DL)、网络层(Network Layer,N)、运输层(Transport Layer,T)、会话层(Session Layer,S)、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P)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A)。图1-3 ISOs OSI参考模型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

    11、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从图中可见,整个开放系统环境由作为信源和信宿的端开放系统及若干中继开放系统通过物理媒体连接构成。这里的端开放系统和中继开放系统,都是国际标准OSI7498中使用的术语。通俗地说,它们相当于资源子网中的主机和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IMP)。只有在主机中才可能需要包含所有七层的功能,而在通信子网中的IMP一般只需要最低三层甚至只要最低两层的功能就可以了。2)各层功能简要介绍:第一层 物理层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

    12、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

    13、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Control,LLC)。MAC描述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如何进行站的调度、发生和接收数据。MAC确保信息跨链路的可靠传输,对数据传输进行同步,识别错误和控制数据的流向。一般地讲,MAC只在共享介质环境中才是重要的,只有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多个节点才能连接到同一传输介质上。IEEE MAC规则定义了地址,以标识

    14、数据链路层中的多个设备。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管理单一网络链路上的设备间的通信,IEEE 802.2标准定义了LLC。LLC支持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帧中定义了许多域。这些域使得多种高层协议可以共享一个物理数据链路。第三层 网络层 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它一般包括网络寻径,还可能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查等。相同MAC标准的不同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只涉及到数据链路层,而不同的MAC标准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涉及到网络层。例如IP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而可以实现多种网络间的互联。第四层 传输层传输层向高层提

    15、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传输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传输、虚电路管理及差错校验和恢复。流控管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传输设备不发送比接收设备处理能力大的数据;多路传输使得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传输到一个物理链路上;虚电路由传输层建立、维护和终止;差错校验包括为检测传输错误而建立的各种不同结构;而差错恢复包括所采取的行动(如请求数据重发),以便解决发生的任何错误。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提供可*数据传输的TCP/IP协议族中的传输层协议。第五层 会话层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通信会话包括发生在不同网络应用层之间的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这些请求与应答通过会话层的

    16、协议实现。它还包括创建检查点,使通信发生中断的时候可以返回到以前的一个状态。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第六层 表示层表示层提供多种功能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化,以确保以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识别。表示层的编码和转化模式包括公用数据表示格式、性能转化表示格式、公用数据压缩模式和公用数据加密模式。公用数据表示格式就是标准的图像、声音和视频格式。通过使用这些标准格式,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可以相互交换数据;转化模式通过使用不同的文本和数据表示,在系统间交换信息,例如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

    17、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标准数据压缩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被压缩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的解压;加密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加密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地解密。表示层协议一般不与特殊的协议栈关联,如QuickTime是Applet计算机的视频和音频的标准,MPEG是ISO的视频压缩与编码标准。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PCX、GIF、JPEG是不同的静态图像压缩和编码标准。第七层 应用层应用层是最接近终端用户的OSI层,这就意味着OSI应用层与用户之间是通过应用软件直接相互作用的。注意,应用层并非由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计

    18、算机上运行的实际应用软件组成,而是由向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资源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组成,这类应用软件程序超出了OSI模型的范畴。应用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标识通信伙伴、定义资源的可用性和同步通信。因为可能丢失通信伙伴,应用层必须为传输数据的应用子程序定义通信伙伴的标识和可用性。定义资源可用性时,应用层为了请求通信而必须判定是否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在同步通信中,所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都需要应用层的协同操作。OSI的应用层协议包括文件的传输、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以及文件虚拟终端协议(VIP)和公用管理系统信息(CMIP)等。3)对等通

    19、信 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按相应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只有最低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递,其他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逻辑通信,其通信过程为将通信数据交给下一层处理,下一层对数据加上若干控制位后再交给它的下一层处理,最终由物理层传递到对方系统物理层,再逐层向上传递,从而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逻辑通信。一般用户由最上层的应用层提供服务。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中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如图1-4所示。图中发送进程送给接收进程数据,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递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

    20、达接收进程。在发送方从上到下逐层传递的过程中,每层都要加上适当的控制信息,即图中的H7、H6、.、H1,统称为报头。到最底层成为由“0”或“1”组成和数据比特流,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在物理媒体上传输至接收方。接收方在向上传递时过程正好相反,要逐层剥去发送方相应层加上的控制信息。因接收方的某一层不会收到底下各层的控制信息,而高层的控制信息对于它来说又只是透明的数据,所以它只阅读和去除本层的控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协议操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就好像这些信息通过虚通信直接给了对方一样。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1 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图1-4 数据的实际传递过程

    21、 OSI/RM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开放系统互连制定的抽象模型,对网络的标准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1.2.1协议1.网络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协议代表着标准化,这是一组规则的集合。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在网络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通信能正确而自动地进行,制定了一整套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这就是网络系统的通信协议,简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

    22、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IOS协议等等。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是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2.协议的组成协议的组成 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1)语义 协议的语义是指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操作以及作出何种应答。例如,在基本型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中,规定协

    23、议元素SOH的语义表示所传输报文的报头开始,而协议元素ETX的语义,则表示正文结束。2)语法 语法是指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例如,在传输一份数据报文时,可用适当的协议元素和数据,按下述的格式来表达,其中BCC是检验码。SOHHEADSTXTEXTETXBCC3)规则 它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例如在双方通信时,首先由源站发送一份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站收到的是正确的报文,就应遵循协议规则,利用协议元素ACK来回答对方,以使源站知道其所发出的报文已被正确接收;如果目标站收到的是一份错误报文,便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应按规则用NAK元素做出回答,以要

    24、求源站重发刚刚发过的报文。综上所述可见,网络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1.2.2 网络协议的应用 就像不同国家的人之间进行交流时需要使用一种彼此都理解的语言,网络中的计算机要想相互进行“交流”,也必须选择一种彼此都能听得懂的“公用语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面对众多网络协议,我们可能无从选择。不过要是事先了解到网络协议的主要用途,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及其应用:1.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 1)EIA RS-232C接口标准 EIA RS-232C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

    25、ation)在1969年颁布的一种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Recommended Standard)的意思是“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码,而后缀“C”则表示该推荐标准已被修改过的次数。RS-232标准提供了一个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媒体,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2)X.21和X.21bis建议 X.21建议是CCITT于1976年制定的一个用户计算机的DTE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口标准.X.21建议的接口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形式提供了点到点式的信息传输,通过它能实现完全自动的过程操

    26、作,并有助于消除传输差错。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任何比特流(包括数据与控制信号)均可通过该接口进行传输。ISO的OSI参考模型建议采用X.21作为物理层载规约的标准.。X.21 bis标准指定使用V.24/V.28接口,它们与EIA RS-232D非常类似。2.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 1)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Internet协议 SLIP是一个TCP/IP协议,它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通常计算机与服务器连接的线路是串行线路,而不是如T1的多路线路或并行线。服务器提供商可以提供SLIP连接,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响应请求,并将请求发送到网

    27、络上,然后将网络返回的结果送至计算机。现已逐渐被功能更好的PPP点对点协议所取代。2)HDLC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是一组用于在网络结点间传送数据的协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议。在HDLC中,数据被组成一个个的单元(称为帧)通过网络发送,并由接收方确认收到。HDLC协议也管理数据流和数据发送的间隔时间。HDLC是在数据链路层中最广泛最使用的协议之一。现在作为ISO的标准,HDLC是基于IBM的SDLC协议的,SDLC被广泛用于IBM的大型机环境之中。在HDLC中,属于SDLC的被称为通响应模式(NRM)。在通常响应模式中,基站(

    28、通常是大型机)发送数据给本地或远程的二级站。不同类型的HDLC被用于使用X.25协议的网络和帧中继网络,这种协议可以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使用。3)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 PPP是用于串行接口的两台计算机的通信协议,是为通过电话线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而彼此通信而制定的协议。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点对点连接,这样提供商的服务器就可以响应请求,将请求接收并发送到网络上,然后将网络上的响应送回。PPP是使用IP协议,有时它被认为是TCP/IP协议族的一员。PPP协议可用于不同介质上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卫星传输的全双工协议,它使用HDLC进行包的装入。PPP协议既可

    29、以处理同步通信也可以处理异步通信,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线路,又可发进行SLIP协议所没有的差错控制。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3.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 1)互连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它将多个网络联成一个互连网,可以把高层的数据以多个数据报的形式通过互连网分发出去。IP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连网传送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主机上的IP层向运输层提供服务。IP从源运输实体取得数据,通过它的数据链路层服务传给目的主机的IP层。IP不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在主机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它可能丢弃某些数据

    30、报,同时IP也不检查被数据链路层丢弃的报文。2)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从IP互连网协议的功能,可以知道IP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无法接报文分组传送服务。若路由器或麻风故障使网络阻塞,就需要通知发送主机采取相应措施。为了使互连网能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在IP层加入了一类特殊用途的报文机制,即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分组接收方利用ICMP来通知IP模块发送方某些方面所需的修改。ICMP通常是由发现别的站发来的报文有问题的站产生的,例 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

    31、议 如可由目的主机或中继路由器来发现问题并产生有关的ICMP。如果一个分组不能传送,ICMP便可以被用来警告分组源,说明有网络、主机或端口不可达。ICMP也可以用来报告网络阻塞。ICMP是IP正式协议的一部分,ICMP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它在功能上属于网络第三层,但实际上它是像第四层协议一样被编码的。3)地址转换协议ARP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连网地址是在国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上传送,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连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Ethernet)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站

    32、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站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48位以太网目的地址DA。这就需要在网络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即是ARP。在进行报文发送时,如果源网络层给的报文只有IP地址,而没有对应的以太网地址,则网络层广播ARP请求以获取目的站信息,而目的站必须回答该ARP请求。这样源站点可以收到以太网48位地址,并将地址放入相应的高速缓存(cache)。下一次源站点对同一目的站点的地址转换可直接引用高速缓存中的地址内容。地址转换协议ARP使主机可以找出同一物理网络中任一个物理主机的物理地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址,只需给出目的主机

    33、的IP地址即可。这样,网络的物理编址可以对网络层服务透明。在互联网环境下,为了将报文送到另一个网络的主机,数据报先定向发送方所在网络P路由器。因此,发送主机首先必须确定路由器的物理地址,然后依次将数据发往接收端。除基本ARP机制外,有时还需在路由器上设置代理ARP,其目的是由IP路由器代替目的站对发送方ARP请求做出响应。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如果站点初始化以后,只有自己的物理地址而没有IP地址,则它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广播请求,征求自己的IP地址,而RARP服务器则负责回答。这样,无IP地址的站点可以通过RARP协议取得自己的IP地址,这个地址在

    34、下一次系统重新开始以前都有效,不用连续广播请求。RARP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5)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nternet协议 它是Internet协议的最新版本,已作为IP的一部分并被许多主要的操作系统所支持。IPv6也被称为“Ipng”(下一代IP),它对现行的IP(版本4)进行重大的改进。使用IPv4和IPv6的网络主机和中间结点可以处理IP协议中任何一层的包。用户和服务商可以直接安装IPv6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而不用对系统进行什么重大的修改。相对于版本4新版本的最大改进在于将IP地址

    35、从32位改为128位,这一改进是为了适应网络快速的发展对IP地址的需求,也从根本上改变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简化IPv4首部字段被删除或者成为可选字段,减少了一般情况下包的处理开销以及IPv6首部占用的带宽。改进IP 首部选项编码方式的修改导致更加高效的传输,在选项长度方面更少的限制,以及将来引入新的选项时更强的适应性。加入一个新的能力,使得那些发送者要求特殊处理的属于特别的传输流的包能够贴上标签,比如非缺省质量的服务或者实时服务。为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以及(可选的)数据保密的扩展都在IPv6中说明。IPv6 地址的格式和语法在其它文章中单独说明。IPv6版的ICMP 是所有IPv6应用都需要

    36、包含的。4.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 1)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当传送受差错干扰的数据,或基础网络故障,或网络负荷太重而使网际基本传输系统(无连接报文递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就需要通过其它协议来保证通信的可靠。TCP就是这样的协议,它对应于OSI模型的运输层,它在IP协议的基础上,提供端到端的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TCP通信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虚电路”的概念。双方通信之前,先建立一条连接,然后双方就可以在其上发送数据流

    37、。这种数据交换方式能提高效率,但事先建立连接和事后拆除连接需要开销。TCP连接的建立采用三次握手的过程,整个过程由发送方请求连接、接收方再发送一则关于确认的确认三个过程组成。2)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对IP协议组的扩充,它增加了一种机制,发送方使用这种机制可以区分一台计算机上的多个接收者。每个UDP报文除了包含某用户进程发送数据外,还有报文目的端口的编号和报文源端口的编号,从而使UDP的这种扩充,使得在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的递送数据报成为可能。UDP是依靠IP协议来传送报文的,因而它的服务和IP一样是不可靠的。这种服务不用确认、不对报

    38、文排序、也不进行流量控制,UDP报文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失序等现象。5.高层协议高层协议 1)文件传输协议 FTP 文件传输协议是网际提供的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一个协议,它使用户可以在本地机与远程机之间进行有关文件的操作。FTP工作时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用于传送文件,另一条用于传送控制。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FTP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它包含客户FTP和服务器FTP。客户FTP启动传送过程,而服务器对其做出应答。客户FTP大多有一个交互式界面,使用权客户可以灵活地向远地传文件或从远地取文件。2)远程终端访问 TELNET TELNET的连接是

    39、一个TCP连接,用于传送具有TELNET控制信息的数据。它提供了与终端设备或终端进程交互的标准方法,支持终端到终端的连接及进程到进程分布式计算的通信。3)域名服务 DNS DNS是一个域名服务的协议,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允许对域名资源进行分散管理。DNS最初设计的目的是使邮件发送方知道邮件接收主机及邮件发送主机的IP地址,后来发展成为服务于其它许多目标的协议。4)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互连网标准中的电子邮件是一个单间的基于文件的协议,用于可靠、有效的数据传输。SMTP作为应用层的服务,并不关心它下面采用的是何种传输服务,它可能通过网络在TCP连接上传送邮件,或者简单的在同一机器的进程

    40、之间通过进程通信的通道来传送邮件。这样,邮件传输就独立于传输子系统,可在TCP/IP环境、OSI运输层或X.25协议环境中传输邮件。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邮件发送之前必须协商好发送者、接收者。SMTP服务进程同意为接收方发送邮件时,它将邮件直接交给接收方用户或将邮件逐个经过网络连接器,直到邮件交给接收方用户。在邮件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由被记录下来。这样,当邮件不能正常传输时可按原路由找到发送者。5)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ertion 1.1)超文本传输协议 它是用来在Internet上传送超文本的传

    41、送协议。它是运行在TCP/IP协议族之上的HTTP应用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任何服务器除了包括HTML文件以外,还有一个HTTP驻留程序,用于响应用户请求。浏览器是HTTP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工具,当浏览器中输入了一个开始文件或点击了一个超级链接时,浏览器就向服务器发送了HTTP请求,此请求被送往由IP地址指定的URL。驻留程序接收到请求,在进行必要的操作后回送所要求的文件。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协议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协议。比如RIP、OSPF、BGP4、HTTPS、RS-422等等。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1.2.3 Wi

    42、ndows系统的三个基本协议 网络中不同的工作站,服务器之间能传输数据,源于协议的存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同的开发商开发了不同的通信方式。为了使通信成功可靠,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必须使用同一语言。因而必须开发严格的标准定义主机之间的每个包中的每一位。这些标准来自于多个组织的努力,约定好通用的通信方式,即协议。这些都使通信更容易。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协议,但是只有少数被保留了下来。那些协议的淘汰有多种原因设计不好、实现不好或缺乏支

    43、持。而那些保留下来的协议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成为有效的通信方法。当今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三个协议是MICROSOFT的NETBEUI、NOVELL的IPX/SPX和交叉平台TCP/IP。1.NetBEUI协议协议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最初由IBM开发,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Microsoft将NetBEUI进一步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进行了扩充和完善,自1985开始将NetB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应用在它的一系列产品,如DOS、LAN Ma

    44、nager、Windows 3.x和Windows for Workgroup中。在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中,NetBEUI被作为缺省协议安装。NetBEUI主要为20到200个工作站的小型局域网设计的,用于NetBEUI、LanMan网、Windows For Workgroups及Windows NT网。NetBEUI是一个紧凑、快速的非路由广播型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帧中唯一的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地址标识了网卡但没有标识网络。路由器靠网络地址将帧转发到最终目的地,而NETBEUI帧完全缺乏该信息,所以,它不支持

    45、多网段网络,也即通常所说的“不可路由”,这是NetBEUI不适合大型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NetBEUI也有它的优点,如安装非常简单,不需要进行配置,在三种协议中占用内存最少。因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协议,如果需要路由到其他局域网,则必须安装TCP/IP或IPX/SPX协议。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近年来依赖于第二层交换器的网络变得更为普遍。完全的转换环境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尽管广播仍然转发到网络中的每

    46、台主机。事实上,联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许转换NetBIOS网络扩展到350台主机,才能避免广播通信成为严重的问题。2.IPX/SPX协议协议 1)IPX/SPX协议概述 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tial PacketExchange)互连网包交换/顺序包交换,它是由Novell提出的用于客户/服务器相连的网络协议。使用IPX/SPX协议能运行通常需要NetBEUI支持的程序,通过IPX/SPX协议可以跨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IPX/SPX协议一般可以应用于大型网络(比如Novell)和局域网游戏环境中(比

    47、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不过,如果不是在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协议,而是使用IPX/SPX兼容协议,尤其是在Windows 9x/2000组成的对等网中。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IPX/SPX通信协议的特点:(1)IPX是NOVELL用于NETWARE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避免了NETBEUI的

    48、弱点。但是,带来了新的不同弱点。(2)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它包括32位网络地址,在单个环境中允许有许多路由网络。(3)IPX的可扩展性受到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服务广告协议(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SAP)将路由网络中的主机数限制为几千。尽管SAP的局限性已经被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配置所克服,但是,大规模IPX网络的管理员仍是非常困难的工作。(4)IPX/SPX和TCP/IP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2)IPX/SPX协议的工作方式。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

    49、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1.2 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协议 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

    50、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不在同一网段内,或位于不同的局域网中),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我们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3.TCP/IP协议协议 1)TCP/IP协议概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学习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420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