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3月福建省高三语文下册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pdf

  •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 文档编号:414173
  • 上传时间:2020-03-30
  • 格式:PDF
  • 页数:37
  • 大小:18.0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3月福建省高三语文下册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pdf》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福建省 语文 下册 毕业班 质量 检查 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2020 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9 分) 1B(3 分)2B(3 分)3D(3 分) (二) (12 分) 4C(3 分)5B(3 分) 6 (6 分)政府重视,抗疫有决心有信心;制度优越,全民动员,防控措施高 效有力;科研攻关,防控有实效;科技助力医疗设施建设,保障及时;中国经验 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设立了新标杆。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 (三) (15 分) 7B(3 分) 8 (6 分)人物塑造:突出姥姥在战争阴影下的焦虑与惶恐,使姥姥形象更真实典

    2、 型。主题表达: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使反战主题深及精神层面, 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 (每点 3 分,答对两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 9(6 分)示例:整合多方讲述,突破了“我”的视角的局限,叙述更为自由; 再现不同个体的不同体验和记忆,使故事更为真实、立体;突显家破人散盼团圆的不 幸与艰难,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19 分) 10B(3 分)11A(3 分)12C(3 分) 13 (10 分) (1) (

    3、5 分)那个地方习俗不设立村庄,高祖敕命子干限令百姓建筑村堡,开垦田 地积蓄粮食,以防备不测情况。 ( “勒” “虞”译对各 1 分,句意对 3 分) (2) (5 分)而陇右百姓大多以畜牧为生,如果改为屯堡聚居,更不能获得安全。 ( “更” “弥”译对各 1 分,句意对 3 分) (二)(9 分) 14C(3 分) 15 (6 分)属和韦郎,表达友情;夸赞韦郎才比扬雄;期待韦郎写出传世佳作。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有理有据,酌情评分。 ) (三) (6 分) 16 (6 分) (1) (2 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 (2 分)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 (

    4、2 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一处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该处评0 分。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C(3 分)18A(3 分)19D(3 分) 20 (6 分) 示例:实现自控主动作出计划运用自己的意志力 (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 21 (5 分)关键信息:我国茶文化传播历史悠久;传统传播方式有局限性; 信息时代要寻求新的传播方式。 (完整 2 分,准确 2 分,简洁流畅 1 分。 ) 四、写作(60 分) 22 (60 分)略。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 “题意”项主要看内容是否完整落实任务指令,是否适合特定情 境要求。内容不完整、不适合情境任务要求

    5、、思想不健康的,评分不超过 35 分, 发展等级评 0 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 论据充足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见解新颖材料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 不计,扣满 5 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不符合文体特征的,适当扣分;抄袭的, “基础等级”在第

    6、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评分。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20 16 分)(15 11 分)(10 6 分)(5 0 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符合文体要基本符合文体要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 分 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7、 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内容较好 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有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有创意个别地方有新意 试题分析 第 1 页 (共 25 页) 2020 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语文试题分析 第第 一 大 题一 大 题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三个部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以及综合运 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 建构一文,原载2015 年01 月井冈山大学学报。本文聚焦红色文化的传承,关注

    8、建设 红色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作为命题选用内容,本文有删节, 以便于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 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 主要是指中国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 红色文化传承 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累了内涵丰富、具有 不同时代特点的红色文化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 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红色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已 融汇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9、的优良传统。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如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搜集红色 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出版红色文化书籍,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 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等。现在,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承系统, 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但是, 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 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 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 有的将红色文 化符号形式化,忽略红色文化意义。一些作品把红色文化符号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 感受和体验。例如,一些抗日神剧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时

    10、的历史条件,成为无所不 能的传奇,看似抬高而实际是损害了英雄形象。有的将红色文化低俗化,贬低了红色文化意 义。例如,一些地方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红色文化同各种编造的故事混为 一谈, 甚至捏造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 把低俗的内容混杂在高尚红色文化精神当中, 冲淡甚至消解了红色文化意义。有的脱离红色文化历史,妄自改造红色文化精神。例如,把 个性张扬、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加进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之中,似乎雷锋、焦裕禄这些英 模人物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而不是革命或建设年代, 这使人们长期认同的红色文化精神也失 去了本色。 红色文化同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11、不同时代的红色文 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红色文化意义,对于当代人具有强大的形象感染力、精神吸引力和 试题分析 第 2 页 (共 25 页) 行动感召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能够增加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 性和体验性, 避免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说教化。 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义所在。 (摘编自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累的优秀文化。 B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丰富,有时代特点,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 C“焦裕禄精神”

    12、加入锐意创新的现代元素后,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D红色文化建设中,英模人物形象要高大、完美,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C 级。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B。 A 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 考查对红色文化概念的理解。 原文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 A 选项只强调了革命 战争时期,忽视了改革发展过程。故 A 项不正确。 B 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指出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丰富、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又认为 红色文

    13、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已融汇成优良传统。B 项是对这 两句信息的整合,故 B 项正确,是本题答案。 C 项涉及原文第三、四段。第四段指出红色文化对于当代人具有强大的精神吸引力和行 动感召力。 “焦裕禄精神”作为红色文化传承核心的红色文化精神之一,是具有吸引力和感 召力的。然而,第三段通过举例指出,把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加进“焦裕禄精神”之中,意 味着“焦裕禄精神”脱离了历史时代,也就失去了本色。这样一来,其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无 从谈起。故 C 项不正确。 D 项涉及第三段的理解,原文反对将红色符号形式化,并通过举例强调,红色文化符号 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英

    14、模人物指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都属于红色文 化符号。D 项说“英模人物形象要高大、完美,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原文意思相反,故 D 项不正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聚焦红色文化,先阐释概念,再分析问题,最后指出传承的意义。 B文章列出建设红色文化的举措,是为了论证红色文化传承系统已形成。 C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着重论述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D文章末段立足于当代教育,论述了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 第 3 页 (共 25 页) 【试题分析】

    15、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B。 A 项是对文章整体论证结构的分析。文章核心概念是“红色文化”,第一段阐释了“红 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的概念,接着从红色文化建设的成效和问题两方面分析问题, 末段论述了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指出这是研究、 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 义。故 A 项正确。 B 项是对局部论证内容和论证目的的分析。 文章第二段列举了建设红色文化的一系列举 措是为了论证“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从这些举措的结果来看,红色文化传承形 成了系统。B 选项错误理解了论证的目的,是本题答案。 C 项是对局部论证方法和论证内容的分析。 文章第三段的论述重点是红

    16、色文化建设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在论证时,针对三个突出的问题分别列举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做法,属于举例 论证。故 C 项正确。 D 项是对文中局部论证的立场和论证内容的分析。 文章第四段论述了红色文化在理想信 念教育中的作用,其中提到红色文化对当代人的作用,以及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足见 论证的立足点是当代教育。故 D 项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尊重红色文化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B福建举办“坊巷春晓福建革命历史述略展”,体现了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C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

    17、力量。 D. 在当代理想信念教育中,红色文化内容越新奇,形式越新潮,就越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D。 A 项是在原文第一、第二、第三段基础上的推断。第一段强调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 期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 第二段认同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是建设红色文化的措施。 第三段 作者认为红色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 会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 进而举例反 对脱离红色文化历史的行为。可见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时,尊重红色文化历史,是更好 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必

    18、要条件。故 A 项正确。 B 项主要涉及对原文第一段红色文化的概念理解, 要求在理解原文概念的基础上, 灵活 运用,做出判断。B 项福建举办“坊巷春晓福建革命历史述略展”出自于“中国新闻网” 2019 年 6 月 8 日的报道。展览以“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围绕“革命历史” 突出展示三坊七巷走出的革命人物、历史名人、军界将领等,正体现了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高 度。故 B 项正确。 C 项是在原文第一、第二段基础上的推断。原文第二段列举了红色文化建设的举措后, 指出红色文化已构成一个传承系统, 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原文第一段指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

    19、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 试题分析 第 4 页 (共 25 页) 化, 其传承核心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 而践行社会主义文 明观首先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故 B 项正确。 D 项是在原文第三、 第四段基础上的推断。 原文第四段指出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运用红 色文化,能够增加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这意味着红色文化对当代理想 信念教育能起到作用。 原文第三段又提出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值得警惕的问题, 如红 色文化符号形式化、红色文化低俗化,以及脱离红色文化历史等等。这意味着在发挥红色文 化的教育功能时,不能一味追求内容的新奇

    20、和形式的新潮,而要注意红色文化符号、红色文 化历史和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故 D 项的说法不正确,是本题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主要考查信息性阅读能力。 文本包括四则材料, 涵盖科研论文成果报告和新闻报 道等多种文体样式,涉及文字、模型图标和数据。文本材料引导考生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 信,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试题内容考查考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学科素养 和关键能力, 强化对复杂信息综合处理与加工的实用导向, 引导学生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 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 认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强调融会贯通,培养学生

    21、利用已有信息做出合理推断,运用 文本中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猛,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武汉宣布封城后,其他省市陆续响应以控制人口流动。疫情防控部门希望 不断总结经验以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 2020 年 1 月 31 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香港科学家的一篇论文,论文 采用传染病动力学中的 SEIR 模型做模拟。该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已 被感染但无症状处于潜伏期的人群 (Exposed) 、 已有症状但未被隔离的患病人群 (Infect

    22、ious) 和康复人群(Recovered)。该模型将死亡人群归入康复人群。 该模型涉及的参数主要为可再生数 R0、平均潜伏期时间 DE、平均收治时间 DI,后两 种参数可从官方发布获得,而 R0,即一名被感染者平均每天传染的人数,其值较难估计。 论文采用去年 12 月 31 日至今年 1 月 28 日的感染人数、境外(除香港)受感染人数及乘国 际航班从武汉出境的人数,推得 R0 为 2.68。据此预测武汉疫情的拐点在 5 月,并判断封城 措施对缓解疫情作用不明显。 我们认为,该论文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主要理由是:境外确诊数 传染病动力学 SEIR 模型 试题分析 第

    23、5 页 (共 25 页) 据样本量较小,且使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 差较大;政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 取值不应为定值;封城防控手段必须在参数设置中 有所反映。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武汉封城举措对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政府采取相关 防疫措施以来, 各省市病毒传染率均得到较好控制; 对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的重 要手段。 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 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 如何在有效控疫与全社会利益之间找到 平衡点,是一个大课题。 (摘编自北京大学 PKU VCL 实验室

    24、拐点何时出现?这是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 分析与模拟预测) 材料二: 中国在抗疫, 全球都在关注什么?分析 8 万多篇报道发现, 外媒关注点集中在病毒本身、 应对措施、防疫物资、经济影响等方面。其中,“中国重视”一词的提及量在外媒报道中排 名第二,仅次于“新病毒”,显示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而与 “中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 被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为“设立了应对疫情的新标杆”。 此外,不同地域媒体关注点各有侧重。亚洲较关注防控举措和海外确诊人群;欧洲更关 注疫情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的影响; 北美洲关注的是疫情防控及

    25、药物研发; 南美洲关注潜在风 险;非洲关注卫生系统和医疗救助;而大洋洲最关注疫情对外来游客出行的影响,这符合他 们重视旅游业的态度。 (摘编自央视新闻大数据揭秘“新冠肺炎”全球舆论关注 中国举措获肯定) 材料三: 武汉雷神山医院是座有 1500 张床位的大型医院,从接到建设命令到验收移交,仅用了 13 天。而几天前,有 1000 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的建造更是只用了 9 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评 论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 箱式板房组成的医院要运行靠的是信息化系统。安装大量 IT 设备,按传统方式至少要 10 天。中国电信利用云部署,12 小时就完成火神山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雷神山 5G

    26、、医疗 云等信息化服务也提前 3 天完工开通。 (摘编自张妮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如何极速建成) 材料四: 2 月 26 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部分内容如下。 记者:据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访问世卫组织总部时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 作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我们高度赞赏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表态。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 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 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中方将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经验, 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

    27、命运共同体理念。 (摘编自环球时报联合国秘书长称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方回应) 试题分析 第 6 页 (共 25 页)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 SEIR 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病人一旦与易感者接触就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B香港科学家对武汉封城措施作用的误判,主要是因为采用模型与参数选取不合理。 C运用 SEIR 模型评估,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 D北大面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

    28、题分析】 A 项,是对材料一第一、二、四段及模型图标的理解和分析。第四段针对第一段所述封 城以“控制人口流动”的手段对缓解疫情的作用进行研判,以及第二段和第四段提及的对患 病人群的隔离问题,都表明传染病动力学 SEIR 模型是以人口具有流动性和病毒具有传染性 作为基本前提条件。再根据该图中方向箭头和文字可以推知,该模型涉及的易感人群、已被 感染但无症状处于潜伏期的人群、已有症状但未被隔离的患病人群、康复人群这四类人群, 在传染动力作用下会发展、会变化。因此,A 项正确。需要说明的是,“传染力”这一说法 在材料中并未直接出现, 是命题依据图文材料设计出来的特殊的情境问题, 问题的解决需要 一定推

    29、断能力。 B 项,是对材料一第三段和第四段的理解和分析。第三段述及香港科学家“判断封 城措施对缓解疫情作用不明显”。而第四段叙及北京大学团队的研究结论是“武汉封城举措 对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第四段中,北京大学团队认为香港科学家“采用 SEIR 模 型与参数选取存在不合理性”,而研究前提条件不合理,必然导致研究结论有偏误。可见, 香港科学家对武汉封城措施作用的误判主要是因为采用 SEIR 模型与参数选取不合理。本选 项引导考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批判性阅读。因此,B 项正确。 C 项,是对材料一第一、五段的理解和分析。第一段谈及“疫情防控部门希望不断总结 经验以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可知,

    30、防控措施、手段首先要做到在保障健康方面有效。 而第五段又说“疫情不仅关乎健康,更影响到政治、 经济、文化、 教育等领域”,关系到“防 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模型来评测”。可见,运用 SEIR 模型,并不能科学地解决疫情防控手段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因此,C 项不 正确,是选择项。 D 项,是对材料一第一段及材料一文本出处的理解和分析。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疫情防 控部门希望不断总结经验以评估现有措施的有效性。”联系材料一文本出处,所述“北大面 向新冠疫情的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模拟预测”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 参考。因此,D 项正确。需要说明的是

    31、,文本的出处也是“材料”的一部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采取封城防控、社区隔离、对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等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都是 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B依据目标人群的样本数据和分布状态,可以推算出可再生数 R0 的数值,从而准确 统计被感染者的总量。 试题分析 第 7 页 (共 25 页) C全球媒体由于地缘关系和立足点的差异,关注疫情各有侧重,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 努力总体给予肯定。 D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汇聚力量,积极应 对,结成抗疫共同体。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力

    32、层级为 C级。 【试题分析】 A 项, 是对材料一第一段和第四段的概括和分析。 本选项涉及对考生在开放性探究情境 和社会生活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病毒“传播迅猛”,各省市控制 “人口流动”;可见人口具有流动性而病毒具有传播性。而材料一是基于北京大学实验室研 究团队的立场,第四段提及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封城举措对降低病毒感染人数意义重大”, “对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而政府采取相关防疫措施后, “各省市 病毒传染率(传染:即因病疫传播蔓延而致病)均得到较好控制”。可见,中国采取封城防 控、 社区隔离、 对疑似感染者隔离观察等控制人口流动的措施, 都是为了降低

    33、疫情传播风险。 A 项对上述信息做了关乎因果关系的转述, 并做了关乎相关措施意图目的的推断。 转述等值, 推断成立。因此。A 项无误。需要说明的是,社区隔离的目的是个新问题,在材料中并未直 接出现,需要运用文本中的新知识才能解决。 B 项,是对材料一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概括和分析。材料一第四段辐射第三段,述及北京 大学团队研究认为香港科学家论文中依据的 “境外确诊数据样本量较小, 且使用飞机这一交 通工具的人群在总人口中并非均匀分布,据此推算 R0 偏差较大。”可知,依据目标人群的 样本数据和分布状态,可以推算出可再生数 R0 的数值,但是如果目标人群的样本数据取值 不当,人群分布状态不理想,那么

    34、,推算所得可再生数 R0(即一名被感染者平均每天传染 的人数) 的数值就不准确, 就不可以作为统计被感染者总量的依据。 再者, 第四段还述及 “政 府防控措施实施、升级,R0 取值不应为定值”,可见,R0 取值有变数,准确统计被感染者 总量,还需要将上述其他因素考虑在内。B 项转述不等值,推断也不成立。因此,B 项不正 确,是选择项。 C 项,是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 本选项涉及对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 力的考查。 材料二第二段提及各大洲媒体对中国抗疫关注点各有侧重, 比如, 出于地缘关系, “亚洲较关注防控举措和海外确诊人群”,以及基于“重视旅游业”这一立足点,“大洋洲 最关注疫

    35、情对外来游客出行的影响”。材料二第一段还提到, “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 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中国重视”和“措施”成为外媒报道中的高频词。可见,全球 媒体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总体给予肯定。C 项是对上述信息做了关乎因果关系的转述,并 做了一定的读推断。转述等值,推断成立。因此,C 项正确。需要说明的是,“地缘关系” 是个新问题,在材料中并未直接出现,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推断能力。 D 项,是对材料一和材料四的概括和分析。材料四中,外交部发言人谈到“新冠肺炎疫 情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说明国际社会需要充分意识到材料一 提到的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可能带来的影

    36、响,必须在此事件的紧迫性上达成共 试题分析 第 8 页 (共 25 页) 识, “加强国际合作”,进而汇聚力量,积极应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结成“抗 疫共同体”。D 项概括了上述信息,并做出了一定的推断,转述等值,推断成立。因此,D 项正确。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得到国内外普遍肯定的原因。 【参考答案】政府重视,抗疫有决心有信心;制度优越,全民动员,防控措施高效 有力;科研攻关,防控有实效;科技助力医疗设施建设,保障及时;中国经验为世界 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设立了新标杆。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试题分析】 本

    37、题要求就“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受到国内外普遍肯定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题答案分散在四则材料中。其一,从材料二外媒报道的关注重点可见,“中国重视” 排名靠前,“外媒对中国抗疫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其二,材料二提到在媒 体报道中,“与中国重视同时出现的高频关联词是措施”。材料三中,世卫组织总 干事谭德赛评论也称“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而“这样的动员”表现在材料一提到的封城 防控,和材料三提及的医疗、通信等各领域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应对等一系列全民动员的 防控措施和行动。而这种举国上下、全民动员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政治制度优势。材料一 中,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结论,和材料四提到中国为防止疫情在

    38、全球扩散做出的贡献,也可 见防控措施高效有力。其三,材料一中,以香港科学家、北大实验室科研团队为例,体现科 研攻关, 而相关研究成果将可作为疫情防控部门采取和调整防控措施的参考依据, 使得防控 更有实效。其四,材料三以雷神山、火神山两大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从建设至交付使用 的过程为例, 提到通信系统先进科技为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用助力, 及时提供硬件保 障,彰显“中国速度”。其五,从材料四所述联合国秘书长的表态可知,国际社会对中国政 府和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给予积极评价。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回应提 到,“我们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

    39、”。 上述这些,正是中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巨大牺牲、重大贡献的体现,体现大国担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所用文本团圆原载于北京文学1992 年第 8 期,小说原文 共十七节,本题节选小说前半部分,并在篇幅上略有删减,以符合命题需要。 不同于传统严肃的战争或历史小说,本篇小说以另类视角关照乱离。 “我”是故事的讲 述者,却并非战争的亲历者,“我”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多人的讲述,突破了单一视角 的局限,不同人的讲述形成不同的叙事层次,交叠映衬,拓展了叙述的视野及自由度,极大 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蕴。 不同个体的讲述构成了故事的不同侧面, 还原了战争阴 影下的百姓生活

    40、,既突显了守望的艰难与团圆的不易,又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文中抗战 只是作为背景呈现, 作者重点写了风雨飘摇中姥爷一家由离散到团圆的过程, 反映了特殊年 代亲人之间的艰难守望及对团圆的渴盼, 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中的民生疾苦。 文中反讽情境 的营造和反讽语言的表述消解了家国宏大叙事的沉痛感,例如“三枚都是哑弹。三枚哑弹即 是三块石头” “覆盖江堤坡面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等等,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当 事人的切身感受,更为真实立体地呈现战争的恐怖和时代的荒谬。另外,叙事者的显身与议 论,也是本篇小说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 试题分析 第 9 页 (共 25 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41、团 圆(节选) 韩 东 一 姥爷当年是南京武定门小学校长。姥姥显然是小学校长的太太。 有一段铁路穿小学而过,铁路两边竖起两道隔墙,架起一座木制天桥。 铁路和天桥是当年武定门小学与众不同的景观。 日本人轰炸南京时向这个可疑目标共投 掷三枚炸弹。三枚都是哑弹。三枚哑弹即三块石头。一块把操场砸个大洞。一块穿顶而入落 在姥爷的办公桌上。还有一块不知去向。 日本小飞机丢下一二三枚炸弹,然后飞走了。姥爷一面看一面数,绝不可能有误。 他忠于职守,最后一个撤离学校。不仅数了炸弹,而且静候它们落地时的爆炸。接着炸 弹就躺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姥爷拿起躺椅上的毛毯裹好炸弹,锁好门,前往区政府。由此诞生了携带炸弹的两

    42、种方 式:怀抱婴儿式和腋下夹包式。姥爷一路上两种姿势换来换去。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逃难还 怀抱婴儿,或被怀疑为席卷公款在逃。 火光冲天,远处爆破声不断,区政府大门紧闭。姥爷把炸弹轻放在门前台阶上,才转身 离开。 二 陶吴是姥爷的老家。轰炸开始姥爷就把姥姥及他们唯一的子女我妈妈(当时只有六岁) 送到了那里。 轰炸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陶吴也呆不下去了。 姥爷就去了芜湖。他计划在那租一处房子,再来接姥姥和妈妈。 买了车票, 临时又带上了妈妈。 因为分别时妈妈又哭又闹。 妈妈是被从车窗塞进车厢的, 南下的火车已爆满。父女俩去芜湖投奔一个亲戚。这是失散的开始。 我比较相信妈妈合乎情理的描述,尽管当时她只有

    43、六岁。姥姥的回忆更戏剧化、色彩浓 烈。她是变故的直接受害者,以致一度精神失常。她提供的画面完全是非现实的。 覆盖江堤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前面的人直接走下江去。后面的,仍在努力向 前。日本飞机在外围投弹、扫射。在最后一班渡轮上,姥爷抱着妈妈站在栏杆边。姥姥在上 船时挤丢了。 于是就有了她驾一条小船去追大船。居然让她追上了。大船上放下软梯,她放下橹起身 去抓。由于某种力学原理小船反而向后移去。她失败了。这段记忆的不可靠之处在于姥 姥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独自驾船划桨的人。除了当校长太太她绝对一无所长。 三 有一点可以肯定:姥爷、妈妈先去了芜湖。再接姥姥已不可能,陆路交通全断了。 姥爷捎信给姥姥,

    44、让她尽快从水路来芜湖。从此他天天带妈妈去码头接人,直到芜湖几 天后也被夷为平地。 按部就班的姥爷战争年月也没变灵活一些,反而增添了另一些习惯、成规和仪式。守望 亲人便是其一。有车站码头他在车站码头,没车站码头他在村口路边。手笼在袖子里,腰背 试题分析 第 10 页 (共 25 页) 挺得笔直,下巴上翘,眼睛微眯。三十多年后这一情景仍反复重现。姥爷头发全白,在村口 守望他的女儿,后来守望爸爸、哥哥和我。 如此固执的守望源于战争年月芜湖的遭遇。 姥姥终于没有出现在登岸的难民中。 他带着 妈妈向郑州方向而去, 临走在芜湖大街小巷断壁残垣及电线杆遍贴告示, 试图告诉姥姥他们 的去向。 四 姥姥没有及时

    45、赶到芜湖。当时姥爷把她托付给一个姓张的,妈妈的干爸爸。姥姥和张爸 爸一家一截一截地雇船划向芜湖,到达时芜湖已是一片废墟。 连岸也没上。船停在芜苇洲,每天雇人打探消息。大家分析认为姥爷、妈妈已遇难。于 是姥姥和张爸爸一家号啕大哭。 哭了一场,毕竟没看见尸首,张爸爸继续雇人探听消息。大约受雇的人都是些不识字的 船民,没人提到贴满芜湖大街小巷的告示。 然后姥姥就看见了老虎,说是在水边淘米时看见了它的尾巴。一截白一截黑,不是老虎 尾巴是什么?芦苇再怪也不生成这样啊。一阵风过芦苇顺势倒伏,唯这根东西逆风而去。姥 姥慌得扔下米箩向渔村狂奔。 山林之王来到江上和鱼雁争食,事情过分蹊跷。都说姥姥思夫心切神志不

    46、清了。 五 打探姥爷的路线变长了,姥姥仍坚持不懈,准备在这件事上花掉自己所有的私房钱。 每天船夫们从码头上来,向她报告消息。再后来报告的人有了座位、茶碗和其他听众。 再无人关心听者本身的遭遇。 大伙儿把此举理解成阔太太花钱雇人到家里说书解闷。 最后一 位说书人是姥爷的同事,准备去武汉,便鼓动姥姥在武汉的报纸上登报寻夫。 姥爷经郑州南下,越千山万岭,此时正在武汉一小学任教。一共有十七张剪报被寄至姥 爷的办公室。也有夹着整份报纸找来的。 姥爷关门谢客,独对报纸,造表做计划。姥姥就是按这张计划表一站一站到武汉的。 姥爷如期出现在汉口的码头上。 有一身藏青色的呢料中山装大约就是这时买的。 可以想 象姥

    47、爷穿着它登码头上岸的样子。 这一次他是被自己以外的别人守候着。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从中可以看 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谨慎拘泥的性格。 B对姥姥重金寻夫的行为及遭遇,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 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 C小说关于轰炸、火光等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不多,主要从夷为平地的城市、流亡的 人们侧面表现战争,写作角度较为独特。 D小说写姥爷一家在战火中历经曲折实现团圆的故事,再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执 着守望,展现了人性中温暖感人的一面。 试题分析 第

    48、11 页 (共 25 页)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赏析作品的内涵、 品味作品的表达艺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C、D 级。 【试题分析】 本题为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 项考查的是对文学细节的把握。 小说第一节将人物置于日军轰炸南京的背景中, 虽以 哑弹的情节消解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但路上冲天的火光、 远方不断的爆破声表明形势仍十分 危急。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体现了姥爷从 容不迫的气度,却也可看出他谨慎拘泥的性格特征。A 项表述正确。 B 项考查把握作品的情节及思想内容。对于姥姥的遭遇及重金寻夫

    49、的行为, “大伙儿不 理解也不关心”于文无据。在姥姥寻夫之初,大伙儿是积极报告消息的,只是时间的流逝和 报告消息的形式渐渐冲淡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心。 作者以大伙儿的误解及姥姥特殊精神状 态下的行为消解了故事悲剧的意味, 以此还原战时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 给人更为真切的感 受。这与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国民性的反思与批判有本质区别。文中多处可见热心人给予 姥姥、姥爷的帮助,民众的愚昧麻木并非文章要表现的内容。B 项表述错误。 C 项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文中抗战是大背景, 作者仅以极简洁的笔触 正面描写战争中的轰炸、火光等内容,而将笔墨的重点转向被夷为平地的城市、风雨飘摇中 的难民、姥爷一家的离散与团圆,呈现了特殊年代家破人散盼团圆的不幸与艰难,以小家庭 折射大时代中的民生疾苦,角度较为独特。C 项表述正确。 D 项考查概括作品的主题。 小说以不同视角关照乱离, 围绕姥爷一家由失散到团圆的经 历,整合不同人物的讲述还原特殊年代百姓生活。在乱离中,亲人之间执着守望、期待团圆 的心始终如一,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3月福建省高三语文下册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417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