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第四单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单元作业设计.pdf

  •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 文档编号:4139478
  • 上传时间:2022-11-14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1.8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第四单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单元作业设计.pdf》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北师大 年级 生物学 第四 单元 人体内 物质 运输 优秀 作业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北师大版_生物_初中
    资源描述:

    1、1初中生物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生物学 七年级 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一节 第 1 课时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2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一节 第 2 课时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3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 第 1 课时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 4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 第 2 课时 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5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 第 3 课时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课时信息 6 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 第 4 课

    2、时 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 二、单元分析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属于“第五主题 人体生理与健康”。1.内容要求如下:5.2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 5.2.1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5.2.2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6.2 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6.2.1 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6.2.4 在特定的情况下,包扎止血等一些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2.学业要求如下:(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动

    3、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关系。2(2)学会根据血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包扎止血);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3.教学提示如下:(1)教学策略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材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循环系统相应结构的功能,帮助其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情境素材建议 剧烈运动时脉搏

    4、、血压的变化;血常规的化验单。(3)学生活动建议 实验探究活动:观察血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观察哺乳动物心脏,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或成活率的影响。调查与交流活动: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心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包扎止血的模拟实践活动。(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3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以北师大版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九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和作业设计单元,聚焦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本章紧紧围绕“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分别从“物质运输载体血液,物质运输器官血管和心脏,物质运输途径血液循环,关注心血管健康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

    5、动状况”这四个方面进行展开。本章阐述了人体通过循环系统为组织细胞运送从外界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运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既是对“人体的营养”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又为后续学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奠定理论基础。(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血液循环系统、血液、血管、心脏、血压、脉搏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血液循环途径及功能等内容缺乏理性认识和理解。初中学生对探究人体奥秘和解剖观察生物实验材料的学习兴趣很大,而且通过七年级上册“探究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观察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6、解剖观察鸡翅”等实验,学生已能够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会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及解剖观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分析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由于血管和心脏结构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全面阐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通过提供生物学事实和证据、使用人血涂片与血管和心脏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的组成、人血永久图片,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概述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平面红细胞模型模拟 ABO 血型分型原则(不同类型凝集原和凝集素

    7、)、以及献血者红细胞的凝集原(血清的凝集素)与受血者血清的凝集素(红细胞的凝集原)之间的凝集反应,归纳总结输血原则。依据 ABO 血型分型原则提出鉴定血型的方案,然后通过真实的“血型鉴定”操作,体验血型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敬畏生命,倡导无偿献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3.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猪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4厚度和管腔。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比较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说明三种血管的功能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模拟练习止血包扎”,锻炼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增强健康意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4.通过解剖观察猪心脏和“

    8、心脏灌水”实验,描述心脏的基本结构及与之连通的血管,识别房室瓣和动脉瓣,说出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解释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的原因;说明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首例猪心脏移植手术”,逐渐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5.基于心脏的基本结构、与之相连通的血管、各血管的功能,尝试推理构建血液循环的途径图;通过观看血液循环动画,修正并简述血液循环的途径;阐明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变化,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6.通过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9、、调查与交流活动“关注心血管健康”,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内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主动宣传关于生命健康的观念和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态度责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五、课时作业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作业内容 课前作业 准备新鲜动物(羊、鸡等)血块,观察血块表层颜色;将血块切开,观察血块切口处的颜色变化。比较血块表层与切口处的颜色是否相同,为什么?(要求:采用照

    10、片或短视频等方式记录实验过程,课上分享交流结果。)课后巩固作业 5甲图是某人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结果,乙图显微镜下人血永久图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此人异常的指标是乙图中的 _,此人可能患有_。(2)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乙图中 _,通常采用_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3)乙图中具有止血凝血功能的细胞是 _,血液凝固后,在血块周围出现一些黄色透明液体,称为_。(4)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乙图中 _的数量会增加,意义是_。亲子鉴定以血液为材料时,应该选择的血细胞是_。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课前作业 不相同,血

    11、块表层氧气多,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呈鲜红色;血块内部氧气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呈暗红色。血块切开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颜色又变成鲜红色,所以切口处的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课后巩固作业(1)1 白细胞 炎症 (2)3 血浆 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3)4 血小板 血清 (4)2 红细胞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平原地区生活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以运输更多的氧,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白细胞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课前作业“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通过自主观察思考、阅读教材,

    12、辨析动脉血与静脉血,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学习起点,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发展科学思维。课后巩固作业中设置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利用“血液组成及功能”知识,根据血常规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科学思维。6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作业内容 课后巩固作业 某场火灾造成两名伤员,甲伤员因不慎从楼梯滚下造成急性大出血,乙伤员全身大面积烧伤,两名伤员都急需输血。(1)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有针对性地选用患者所需血液的成分进行输血,所以甲伤员应输入_,乙伤员应输入_。(2)甲伤员血型鉴定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

    13、甲是_型血;在无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甲可接受_血型的血液;异型输血时,应注意_。课后延伸作业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你认为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为什么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课后巩固作业(1)全血 血浆(2)A 型 A 型、O 型 (3)血型搭配且少量缓慢 课后延伸作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课后巩固作业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重点巩固主干知识,同时强化作业的情景化呈现,通过创设情境“火灾造成人员重大身体创伤”,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火灾的无情,7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同时体悟到生

    14、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学会利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延伸作业让学生运用血液和输血的有关知识,积极关注“无偿献血”这一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献血会引起贫血、导致免疫力低下、会引发传染病”等伪科学,通过设计和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或手抄报,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发展学生态度责任、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1.作业内容 课后巩固作业 根据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血管分支和血流方向,可判断:A 是_,B 是_,C 是_。(2)图中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_(填标号),

    15、该血管出血时用止血带在伤口的_端压迫止血。(3)生病输液时针头扎进手背的“青筋”属于血管_(填标号)。(4)眼底和面部的红血丝属于血管_(填标号),其功能是_,该血管管壁只由_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课后延伸作业 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目的要求:模拟对不同类型出血现象进行处理,学习止血包扎的方法 材料用具:碘酒或酒精、药棉、消毒纱布、医用胶布、创可贴、绷带、三角巾。方法步骤:两人 1 组,相互模拟处理不同类型的出血现象 出血类型 出血特点 止血位置 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 出血量大、血流快 近心端 按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结扎止血 静脉出血 出血量逐渐增多、持续不断 远心端 伤口包扎止血

    16、 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量少、血液缓慢渗出 伤口处 消毒后,消毒纱布或创可贴覆盖 思考讨论:(1)动脉和静脉止血时,为什么止血位置不同?(2)动脉止血处理完后,为什么止血时间不可过长,每小时放松 1 次?8(3)流鼻血的常见原因及正确止血方法?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课后巩固作业(1)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2)C 近心(3)A (4)B 单 最慢 课后延伸作业(1)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故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故静脉出血在远心端止血。(2)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为防止肢体远端血液供应减少而出现缺血、甚至坏死,所以动脉止血时间不宜过长,每小时放松

    17、1 次。(3)原因:绝大多数人流鼻血是由于空气干燥、鼻腔粘膜干燥、挖鼻孔或用力擤鼻涕等,有些患者经常流鼻血或大量流鼻血,应尽早就医排查原因。正确止血方法:维持头部前倾,防止血液回流至咽喉或颅内;捏住鼻翼,加压止血;冰敷鼻子,促进鼻腔附近血管收缩,利于止血;用少量止血棉,直接按压在鼻腔内的出血位置上止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课后巩固作业侧重考查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图像,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辨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差异,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课后延伸作业中通过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练习针对不同类型出血现象的包扎止血

    18、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增强健康意识。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流鼻血的原因和正确止血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针对“向后仰头、塞纸巾”等错误止血方法,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质疑批判的科学态度。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 课前作业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生活中常见材料用具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家具、房屋建筑物、玩具等,并撰写 200 字左右的分析说明。课后巩固作业 选用家中易得的材料制作心脏结构模型,选材时要考虑实现以下要求:(1)所用材料如何模拟心脏各腔室、各腔室间的连通关系、各腔壁厚度差异?9 (2)所用材料如何模拟动脉瓣、房室瓣?(3)所用材料如何

    19、模拟与心脏各腔室相连通的血管?小贴士:擅长绘画的你,也可用彩笔绘出心脏结构模式图。课后延伸作业 2022 年 1 月 7 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世界首例活人成功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移植手术中使用的猪已经过基因编辑,有 10 个基因被改造,其中包括会引起人类排异反应的基因。57 岁的心脏病患者 David 在接受转基因猪心脏移植手术后,恢复良好。但在手术 59 天后死亡,死因可能与猪病毒感染有关。此次移植手术表明,经过基因编辑的动物心脏可以在人体内正常运作,不会出现急性排斥,用于移植手术的人体捐献器官严重短缺,这促使科学家们研究利用动物器官解决捐献器官短缺问题。(1)为什么要使用异种动

    20、物器官进行移植?(2)为什么用猪心脏移植,而不是用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的灵长类动物心脏?(3)猪心脏成功移植给人类,其与人心脏的相似之处?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 课后巩固作业(1)制作心脏结构模型示例(2)“制作心脏结构模型”评价量表 维度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 1.心脏 4 个腔室及连通关系正确(15 分)2.与心脏相连的 4 个血管且位置正确(15 分)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15分)科学性(60 分)4.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位置、开放方向(15 分)1.主题表达新颖独特、色彩和谐美观、具有艺术性(20 分)创造性(20 分)2.主题表达比较新颖、色彩比

    21、较美观和谐(15 分)103.主题表达不够新颖独特、色彩搭配不和谐(5 分)1.运用多种方法展示,如投影、展台、视频图片、叙述。成果展示清晰,语言总结准确扼要,详细阐明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20 分)2.展示方法途径较单一,成果展示较为清晰,叙述基本正确,基本说明心脏是血液的动力器官(15 分)成果展示(20 分)3.展示方法途径不完备,展示针对性不强,甚至不正确,未说明心脏是血液的动力器官(5 分)(3)实施建议:学生制作、展示交流、开展评价。课后延伸作业(1)中国每年有 150 万多人等待器官移植,但只有 1 万多人可获得器官移植。人们开始想通过研制人工器官来解决器官供需失衡的问题,

    22、但人工器官质量差且费用高。因此,跨物种移植成为了一个解决供需失衡的较好选项。(2)科学家已尝试将黑猩猩的肾脏移植给尿毒症患者,但是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同时考虑灵长类动物的生长周期长,一胎一仔居多,实验时间跨度大。(3)猪心脏与人心脏大小相似,都是两心房、两心室,血液循环也一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课前作业:通过学习前面内容,学生对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让学生利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现象,利于发展学生结构与功能观,为本节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奠定观念基础。课后巩固作业:构建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对复杂抽象研究对象的简化和抽具体化。学生通过构建心脏结

    23、构模型,便于其辨识心脏的基本结构和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适应关系,同时锻炼动手操作、模型与建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延伸作业:供体器官缺乏导致器官移植供需失衡,不少犯罪分子为巨额利润投身“人体器官黑市”的地下产业链中,活体摘取、偷窃尸体、人体圈养等手段充满了罪恶和血腥。但首例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手术,让科学家看到了跨物种移植的曙光,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移植供需失衡的较好选项。通过心脏移植具体事例展现社会需求驱动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催生新技术的出现,技术进步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科学和技术影响社会发展,进而逐渐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24、,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1.作业内容 11 课后巩固作业(1)自主梳理血液循环途径中各概念间的关系,构建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要求:相关概念、术语、箭头、连接词 参考评价量表进行构建(2)一位同学在运动时右手的一只手指受伤,伤口红肿。为了消炎,医生给这位同学开了口服消炎药。学习了血液循环后,这位同学对此产生困惑,静脉注射药物能更快的到达伤口部位,为什么医生反而让他口服药物呢?说出口服药物时,药物运输到伤口处的途径?比较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三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快慢,并分析原因?人们常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为什么?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

    25、设计 (1)参考答案 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示例 口服药物运输途径: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右手臂动脉右手指毛细血管。静脉注射疗效快于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疗效快于口服药物。“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意思是能采用吃药治疗疾病的,就尽量不打针,能打针使病情恢复的就尽量不要输液。因为输液虽然见效快,但对身体也有伤害,它是一种有创治疗,会损坏血管,同时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血管破裂、皮下组织渗出等。且输液药品中有显微镜下才会发现的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在血液中永存,在血液中运输到很细的血管时容易堵塞血管。输液药品经过灭菌后,死细菌会释放内毒素,内毒素会引起

    26、输液反应。把安碚瓶中的药瓶加入到输液瓶中时,在掰开安碚瓶瞬间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微粒、玻璃碎屑掉进安碚瓶中,最后随着输液进入人体血管,微粒很锋利,可能会划破血管。(2)“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评价量规 12 A 级 B 级 C 级 概 念数目 基本完整覆盖血液循环途径中的概念 概念基本覆盖,1-2 个关键概念缺失 涉及概念较少,低于 5 个 连 接关系 关系词连接完全正确 关系词连接基本正确,有 1-2 个错误 关系词连接混乱,出现多于 3 个错误关系 整 体构图 构图和布局合理美观 构图清晰,个别布局不合理 构图混乱,布局不合理(3)实施建议:学生绘制、展示交流、开展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27、 构建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在理解“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基础上,便于理解与构建大概念“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情景“身体受伤后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有利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真实问题,对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议题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第六课时第六课时 1.作业内容 课前作业 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脉搏能反应心脏活动的情况,心率与脉搏一致,所以,可通过脉搏

    28、来了解运动与心率的关系。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运动是否与脉搏有直接关系?作出假设作出假设 请你对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_。制定实验计划制定实验计划 运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跑步、跳绳、原地踏步、下蹲起立等。实验需要重复,重复实验一般进行 3 次。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建议实验开始时,首先测定与运动状态进行对照的脉搏情况。13 实验开始前小组成员需要具体分工,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实施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 测量脉搏的方法是:被测试者将一前臂放于桌上,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腕;测量者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这 3 指并排放在被测者手腕外侧,轻轻按住,中指指腹可感受到桡动脉的搏动,并统计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29、。建议以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结果。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实验中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一致?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说说剧烈运动后的身体感受,利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些生理变化的生物学意义?相同运动强度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的心率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若有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心脏的工作潜力?在实验中,你们小组遇到什么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课后延伸作业 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与交流活动:关注心血管健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查询、阅读专业书籍、走访心血管疾病患者、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等方式收集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危害、诱因、防治、

    30、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资料,运用恰当的方式(如曲线图、数据表格、视频、图片、动画等)直观简洁地呈现调查结果,分析讨论心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并分享交流此次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2.时间要求:一个星期 3.评价设计 (1)参考答案 课前作业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运动是否与脉搏有直接关系?作出假设作出假设 运动使脉搏加快。制定实验计划制定实验计划 组内分工:被测者 1 名,组长 1 名,计时员 1 名,记录计算员 1 名 设置对照:运动开始前,统计被测者安静状态(即静坐 10min 后所处状态)的脉搏/分钟;运动后统计运动状态(运动结束 1min 内所处的状态)的脉搏/分钟,每种14

    31、类型的运动重复实验 3 次取平均值。选用不同类型的运动和不同体质的同学多次实验。实施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平均值 安静状态 原地踏步 运动状态 安静状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跳绳 运动状态 安静状态 原地踏步 运动状态 安静状态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跳绳 运动状态 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说说剧烈运动后的身体感受,利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些生理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汗流浃背,面红耳赤现象,原因是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和营养物质,需要加快呼吸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同时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热量,需

    32、要通过毛细血管扩张和排汗等方式增加散热。相同运动强度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的心率的影响是否 有差异?若有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心脏的工作潜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比一般人要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慢;在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青少年应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脏,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课后延伸作业关注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因为体内血液粘稠、高血脂症、高血压以及动脉粥状硬化等症状导致的全身组织包括心脏所产生的出血性或者是缺血性疾病。患者常出现经常感觉眩晕、

    33、心慌、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腿部浮肿等。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心血管疾病死亡已经占我国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15每 5 例死亡人数中,就有 2 例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并且农村稍高于城市,前者是 46.66%,后者是 43.81%。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专家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者人数已达 3.3 亿,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00 万,肺源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89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万,下肢动脉疾病 4530 万,高血压 2.45 亿。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先天性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三高等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戒烟戒

    34、酒、健康饮食(尤其是控制食盐和糖的摄入量)、多做有氧运动、定期体检、规律作息。调查后的心得体会:心血管疾病椒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与健身保健、营养因素、情志因素等关系密切。合理膳食、强健体魄、健康心理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2)评价量规 课前作业 “探究实验活动: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评价量规 维度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 1.正确设置对照实验(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脉搏)(10 分)2.设置重复实验(重复实验进行至少 3 次)(5 分)3.至少探究两种类型运动(10 分

    35、)4.探究不同体质的人在相同强度运动中脉搏变化(10 分)设计实验方案(40 分)5.组内有合理明确的分工(5 分)1.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10 分)2.积极参与实验,主动与组内成员交流讨论,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10 分)实施实验方案(30 分)3.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0 分)1.展示并汇报本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10 分)2.能利用生物学知识正确分析和解释,剧烈运动后身体变化及意义(10 分)讨论交流(30 分)3.能够阐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的心率在安静时和剧烈运动时较低的原因(10 分)课后延伸作业“调查与交流活动:关

    36、注心血管健康”评价量规 16维度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 1.正确列举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每正确列举一条记 2 分(10 分)2.正确列举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每正确列举一条记 2 分(10 分)3.准确描述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并用数据加以佐证(10 分)4.正确列举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每正确列举一条记 2 分(10 分)科学性(50 分)5.正确列举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每正确列举一条记 2 分(10 分)1.采用网络查询(5 分)、阅读专业书籍(5 分)、走访心血管疾病患者(5分)、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5 分)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并能辨析信息真伪(5分)。2.运用 3 种以上形式进行展示,如曲线

    37、图、数据表格、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15 分)创新性(50 分)3.汇报调查结果并分享心得体会,语言科学规范流畅(10 分)(3)实施建议: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交流、开展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课前作业:本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计划进行分工合作,需要如实观察、记录、描述,需要尊重不同意见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格,落实“探究实践”这一核心素养。通过分析解释实验结论,提高学生保护锻炼心脏的意识,经常参加适宜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落实“态度责任”这一

    38、核心素养。课后延伸作业:通过搜集心血管疾病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议题,利用所学内容参与解释讨论,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此实践作业,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和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逐步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落实核心素养。六、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7基础过关基础过关 1.5 月 27 日中国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 8 名队员成功登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最高峰迎风招展!登顶前队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的训练,

    39、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中医常说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3.如图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动脉,流着动脉血 B.四个腔室中,壁最厚 C.和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 D.从向心脏内注水,水从流出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4.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血液循环的部分路线,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从手背静脉处给胃炎病人输入

    40、药液,药液到达胃所经过的路线,最合理的是()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1)人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形成的闭合管道内循环流动,其中_为其提供动力。(2)血液从 _出发,经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最终流回 _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_血变成_血。(3)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当心室和心房均舒张时,心房与心室间瓣膜_,动脉瓣_。(4)人生病后口服的药物通过(体/肺)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继而在心脏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18实践作业实践作业 6.“学雷锋活动

    41、月争做学雷锋好少年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参与所住社区“社区雷锋志愿者服务队”,跟随“医疗卫生保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社区广大居民、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心血管健康咨询、免费理疗、血压测量等。(记录实践活动方案、过程、总结。以视频、图片、文字记录资料等形式呈现并进行讨论交流)(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学习水平 序号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了解 理解 应用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1 1 易 选编 2 3 易 选编 3 1、3、4、5 易 选编 4 1、3、4、5 较难 选编 5 1、3、4、5 较难 选编 6 1、2、3、4、5、6 难 原创 30 分钟(三)评

    42、价设计(三)评价设计(1)参考答案或提示:1.A 2.A 3.B 4.C 5.(1)心脏 (2)4 右心室 1 左心房 静脉 动脉(4)打开 关闭(5)体 3412 (2)作业评价量规:练习作业评价量规 A 级 B 级 C 级 基础 过关 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没有特殊帮助情况下,达到100%正确率。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没有特殊帮助情况下,达到 60%正确率。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没有特殊帮助情况下,达到 30%正确率。能力 提升 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在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在没通过标注信息、梳理逻辑,在没有特殊帮19没有特殊帮助下,达到 75%正确率。有特殊帮助下,达到50%正

    43、确率。助下,达到 30%及以下正确率。教师讲解辅导后 基础过关题正确率达 100%能力提升题正确率达 90%基础过关题正确率达 90%能力提升题正确率达 75%基础过关题正确率达75%能力提升题正确率达60%实践作业评价量规 维度 评价指标 自评 互评 师评 1.能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熟悉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0 分)情感态度(25 分)2.态度积极,能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与小组同学合作良好。活动认真、善始善终。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勇于克服困难。(15 分)1.具有查阅资料的技能。根据活动方案记录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10 分)知识技能(25 分)2.能积极认真实践

    44、并作好记录,做好总结并完成做实验报告(15 分)1.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并有一定组织能力,分析归纳能力。(10 分)任务完成能力(25 分)2.探究主题,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能形成独立分析总结能力。(15 分)1.具有积极表现自己的看法的能力,能很好的与正常人进行交流。同时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10 分)团队合作(25 分)2.能提出积极的见解,形成大胆合作,自主交流能力。(15 分)(3)实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开展评价、交流展示。(四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本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既设计分层次作业(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又设计形式多样性作业(纸笔作业、课后实践作业)。通过分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发挥作业诊断、导向功能。同时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小组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实践,认同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成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2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第四单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单元作业设计.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4139478.html
    阳光灿烂杨老师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